歷史人物故事:曾國藩的二次出山

2021-01-09 芊語聊歷史

一部11月上旬,湘軍乘勝東下,連佔彭澤、望江,東流,楊嶽斌水師越過安慶攻佔銅陵,前鋒直至泥漢口,與江南大營西上之紅單船」取得聯繫。這是一種江南大營從廣東奏調的外洋帆力船,船型大裝炮多,活動於金陵附近長江水域。11月24日,水師返抵湖口,胡林翼水師馬步專注九江,以期迅速攻克由於失去小池口和湖口的支持,九江成了座孤城。從1858年(鹹豐八年)3月30日起,李續賓、楊嶽斌督率湘軍圍攻九江,晝夜環攻,地道雲梯,多路並舉。林啟榮則督率守城將士,城垣隨塌隨補。胡翼見湘軍傷亡慘重,函囑李續賓等相機持重,不要操之過急,以免造成更大傷亡。林啟容令士兵和民眾在城裡空地種麥子,用草和麥子合起來做餅充飢。消息傳到城外,李續賓說,堅守四年很難,這樣的困境下還能做草麥餅。

李續賓惺惺相惜,射書城內招降。林啟容到城頭來作答,謝謝好意,厚誼心領,但「自知不赦」,你決定不了我的生死,我就算投降也會被處死,我們還是接著往下看吧。「自知不赦」是清方記載,湘軍記,包括將來對安慶葉芸來、蘇州李秀成,都曾經招降;李秀成在《自述》裡也用過這樣的詞,說你們都可以投降,但是我作為主帥,投降也是死,還不如不投降,先頑抗一陣。這種說法可能有違太平軍統帥的本意,因為事實上,太平軍裡也有投降的,包括將來李鴻章在蘇州殺降的那些,如果不是因為別的事,條件談不攏的話,那些人並不一定會死。既然不肯投降,只好繼續攻城。湘軍建炮臺,類似攻擊小池口一樣,用大炮轟擊。

炮不可能轟塌城牆,而是用炮做掩護,在下面挖地道。想靠一條地道就能成功,很難,同時挖幾條。這條被破,那條還在那動工。工程兵作業時炮聲晝夜不息,目的是幹擾,讓對方沒法通過聽聲音找出地道。最終挖成一條填上一萬五千斤火藥。安排士兵在城牆附近的土坡挖貓耳洞那樣的小洞,躲在裡面、為的是城牆一旦炸出缺口,就趕緊搶攻進去,不要讓對方臨時把城牆口補起來。1858年(鹹豐八年)5月8日、12日,湘軍地道轟塌九江東門、南門城牆登城士兵被太平軍拋擲的大桶火藥炸死炸傷,缺口重新堵住。此戰,湘軍死傷無數,胡林翼奏報說,湘軍「傷亡士卒之慘」,使將士「莫不欲歐飲泣」。

19日湘軍用地道轟塌九江東南城牆百餘丈,湘軍「前者傷,後者繼進,衝上城頭」。林啟容率部下浴血巷戰。一萬七千多將士全部英勇戰死,其壯烈為太平天國戰史中所僅見。有一種說法是,林啟榮是被部下殺死的,估計是所謂將功贖罪要拿來向湘軍請賞。結果湘軍對九江實行了屠城,殺掉一萬七千多人。湘軍大規模屠城,這是第一回,用湘軍自己的話講,因為塔齊布死在九江城下,羅澤南之死也與九江有關,湘軍從上到下懷著強烈怨恨,所以才會屠城。李續賓凱旋武昌,官文和胡林翼郊迎,胡林翼把官署讓給李續賓下榻。

鹹豐皇帝賜黃馬褂。李續賓在軍中穿著與士兵差不多,而黃馬褂不能穿在粗布衣衫上,得加在正式官袍上。胡林翼趕緊叫人到市面買袍料,做藍袍。藍袍是清代官服,袍子是一樣的,不同官位配不同補子。穿上官服,把帽子戴上,朝珠掛上,就是官服。李續賓身材高大,黃馬褂穿在身上小。副官建議把黃馬褂改大點,李續賓說,這東西由內務府織造,一針一線不能動。他沒有再穿過,因為確實難看。湘軍攻佔九江後,準備東進。胡林翼說:「目前大計,自應以九江得勝之陸師渡江剿辦,先清北岸,而後再及於江南,水師則先清安慶,而以餘力分討金陵,或再以餘力,調入蘇杭太湖等處。」一個月後,東進計劃進一步明確為:「李續賓統師由中路進攻,都興阿由宿(松)太(湖)進兵,楊嶽斌水師直攻安慶。」

正在這時,太平軍各路將領匯集於安徽樅陽鎮。當時他們首先商議的不是如何對付湘軍東進,而是如何破清軍的江北大營,以打通天京與江北的交通會後,太平軍便兵分兩路,李秀成一路回滁州地,陳玉成率一路北上,於8月23日攻佔廬州,然後東走店埠,梁園,進向滁州,與李秀成部會師後,於9月27日攻破江北大營,重佔江浦,揚州、六合等地,打通了天京北路糧道有必要提及,李續賓打下九江時,後方支持是湖北巡撫胡林翼。那時曾國藩仍然在老家丁憂。沒過多久,曾國藩就二次出山了。

曾國藩先赴長沙見駱秉章與左宗棠。駱秉章奏摺保舉曾國藩再度出山曾國藩知道。他更想見左宗棠。左宗棠罵他最厲害,認真想想,罵得也不錯,自己不該負氣離開湘軍,而且伸手要官,不是初衷,徒取其辱,所以一定要以老子的「大柔非柔」,以屈求伸的態度處理好左宗棠及諸文武官員的關係左宗棠已四十七歲,在駱秉章幕府中襄理軍務,還是體制外的人,沒有官職雖然如此,他的名聲很高。御史宗稷辰向朝廷推薦人才,把他的名字排在第一位鹹豐皇帝順便打聽了他的情況,記下名字。

後來鹹豐皇帝接見郭嵩燾,君臣又議論了左宗棠,當皇帝知道左宗棠常以未中進士感到自憾時,便託郭嵩燾帶話寬慰他:「不必非要以文章功名建功,而要在國家用人之際立業。經駱秉章傳話,曾國藩見左宗棠,與左宗棠交談,毫無掩飾之情。左宗棠不免納悶:自己罵他那麼厲害,他卻屈駕造訪,消解了心中疑團,兩人和好如初。他們從用兵談到做人,左宗棠那氣沖斗牛,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凜然正氣感染著曾國藩。但此時的曾國藩已不再是一年前的曾國藩了,儒道融揉的老練、神鬼莫測的神態,連左宗棠也感到曾國藩再次出山,已非昔日可比了。

相關焦點

  • 二次出山的曾國藩,如何走出困境,成就了不世功勳
    序言:曾國藩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外交家,今天在這裡小編想以另外一種角度來解析曾國藩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也就是著重的分析一下,曾國藩在第二次帶領湘軍與太平天國決戰時,他都用了一些什麼辦法和在成功剿滅太平天國之後,他是如何讓自己安全落地的。
  • 濟南頂勝網絡傳媒有限公司做蝦皮——歷史人物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重要的歷史人物,其功業顯赫。同時他也是一個好讀書、善讀書的人,一生堅持讀書,樂此不疲。他讀書的特點除勤勉外,還偏好深湛之思,將讀書的心得用於實踐,學以致用,這對他事業的成功有極大幫助。《清史稿》對他有個評價,稱「國藩事功,本於學問」,學問來自讀書,這就是說他的功業主要歸之於他有良好的讀書習慣。
  • 解讀歷史人物曾國藩被騙和被偷的故事
    次日,他果然一一拜見了營中眾文武大員,然後去見曾國藩說:「軍中多是豪傑俊雄之士,我在他們之中訪得兩位君子。」曾驚奇地問是誰,他指出是徐宗瀛、郭遠堂二人。曾大喜,讚揚他看人看得準。於是待他為上賓,一時沒有合適的位置可以安插他,暫時先讓他督造船炮。不久,他便利用職權提取千兩白銀潛逃,原來是一個騙子。有關部門請速下令追捕此騙子,曾國藩沉思半晌說:「算了,別追了。」
  • 唐鏡海傾囊相授儒家禮法,曾國藩醍醐灌頂二次啟蒙
    道光二十ー年七月十四日,曾國藩吃過早飯後,拜訪了幾個好友,最後來到唐鑑的府上,向他討教檢身之要和讀書之法。曾國藩深受啟發,將唐鑑的一些核心思想記載了下來。曾國藩寫道:「聽之,昭然若發蒙也。」曾國藩的步入仕途的道路非常坎坷。
  • 曾國藩官至二品大員,為何突然要去辦團練?曾國藩:靠山倒了
    曾國藩在清朝歷史上,絕對算是一個傳奇人物,在滿清生死存亡之際,是他力挽狂瀾,在地方辦團練,組建湘軍,並最終擊敗太平天國;但是,在回地方辦團練之前,曾國藩已經官至工部左侍郎,是朝堂之上手握實權的二品大員,而當時的曾國藩年僅39歲,絕對算是朝堂之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無量。
  • 歷史再現:曾國藩後代拋出重磅史料,揭秘太平天國李秀成被俘真相
    這份眾人尋找長達半個世紀的史料終於面世,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後這份記載了當年歷史真相的手稿真跡被後世出版成書,為後來關於歷史研究提供了有效證據和研究方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李秀成親供》裡那一頁頁泛黃的稿件,都記錄了什麼為世人震驚的歷史故事呢?
  • 牢記曾國藩的三個方法,讓他人心甘情願任你擺布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權謀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建議感興趣的讀者從第一章開始閱讀,以全面了解曾國藩權謀術的若干細節和運用方法,從而舉一反三,為我所用。曾國藩第二次出山的時候,朝廷依舊還是原來的朝廷,官場依舊還是原來的官場,可他為何就能混得走了呢?無論是籌糧籌餉,還是後勤保障,都比以前順暢,甚至到了「再至江西,人人愜望」的地步。可見曾國藩受歡迎的程度有多高。這是曾國藩的權謀術發揮了作用。
  • 曾國荃 四度「出山」(上)
    在曾國荃幾十年的仕途中,曾經四度「出山」。他早期寒窗苦讀,在科舉道路上拼搏了20多年;中期跟隨兄長曾國藩徵戰各地,建功立業,後來又有三次出山,不論哪次出山,能念民力之艱辛,恨外敵入侵,實心任事,處理內政外交,頗著成效,人們親暱地稱他為「曾青天」。曾國荃字沅甫,號叔純,族中排行第九。
  • 話劇《出山!》重返劇場:把貴州188萬人搬遷故事,演出「人生況味」
    重返劇場植入民族IP彝族文化佔「C位」講述易地扶貧搬遷故事的話劇《出山!》將貴州188萬人「集體搬家」故事的切入點,落在貴州彝族深山的盤山村。故事從「喜婆婆在彌留之際的吶喊」展開而老戲再登場,並不是原封不動的搬演。繼2019年年底首演後,經過對易地扶貧搬遷小鎮的再次採風、3次研討、7次修改,及6個月的復排,《出山!》主創人員「去粗取精」,植入「彝族文化」後重返舞臺。
  • 曾國藩:「堅忍」二字成大事者必備!只要你願意,修齊治平你也能
    今天跟大家分享《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本書。作者張宏傑是當代中國知名歷史學者,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說到曾國藩,我相信你一定不會陌生,在歷史教科書裡,曾國藩被定義成清朝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官員,當然他也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本書還原了曾國藩真實複雜的一面。被公認為是講述曾國藩最豐滿也最有趣的人物傳記。
  • 曾國藩:待人以「誠」,待學以「篤」,自省以修身
    曾國藩,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首,湘軍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後一個偶像……他的出現為清王朝續命五十年,雖然最終沒能挽救清王朝,但滾滾歷史潮流非一人之力所能阻擋。相比於《曾國藩家書》,我們對曾國藩的傳記關注度更少。
  • 曾國藩的剛柔之道,也是成事之道
    讀讀曾國藩這個故事,或許,我們就找到了答案!01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該不該堅持自己的那一套?如果碰壁了,我們會問自己:我錯了嗎?如果沒錯,為什麼換不來別人的理解;如果錯了,為什麼我還認為自己是對的呢?
  • 曾國藩:能「受氣」,方成器
    一天,李鴻章去拜見曾國藩有要事商談,卻被告知曾國藩在洗腳,於是,李鴻章只好在外等待。兩個小時後,滿肚子火氣的李鴻章被侍從帶進門口,才發現曾國藩竟然還在裡面悠閒地泡腳。原來,曾國藩深知李鴻章是個人才,但他一向才高氣盛,要讓他成為棟梁之材,性格必須圓潤通達,於是就想到這個方法去磨礪他。後來,李鴻章取得成績,不得不說離不開曾國藩的耐心教導。曾國藩曾寫過:器量比才幹重要,有才幹者為人所用,有器量者才能用人。
  • 曾國藩的智慧:立德以強恕為本
    曾國藩說:「凡是有血性的人,都有爭強好勝之心。別人在我面前爭強好勝,我很難堪。別人這樣對待自己,自己難受,那就不要把同樣的事情施加到他人身上。這說的就是勉強自己寬容他人啊。」「每一天勉強自己寬容他人,從而天天勉強自己寬容;在每一件事上勉強自己寬容他人,從而事事勉強自己寬容。這樣,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人就養成了寬容的好習慣。
  • 曾國藩軼事,從細節上領略他的過人之處
    曾國藩像曾國藩從創建湘軍,到平定太平天國,那段歷史很沉重,包含著太多的熱血和眼淚,太多的激情和無耐,太多的是是非非。曾國藩在這段歷史裡叱吒風雲,寫下了他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從荷葉塘到長沙,曾國藩出山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威,不立威怎麼服眾?怎麼立威?借他人項上人頭。大西門五穀豐米行被搶,現場抓捕歹徒十三名。審訊後得知,米行老闆刻薄貪婪、心腸陰毒,他將黴米摻進好米中,還高價強賣。老百姓這才搶了他的米行。
  • 石達開屢次擊敗曾國藩,為何曾國藩還是看不起他?有意思
    作為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石達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16歲出山,19歲封王,24歲便統帥天國精銳部隊經略長江兩岸,戰功赫赫。其中,石達開指揮過的戰鬥,最知名的莫過於湖口大捷、樟樹鎮大捷、摧毀江南大營這三大軍事行動,屢次三番將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打得落花流水,迫使其兩次投水自盡而未遂。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曾國藩屢次被石達開擊敗,但他卻不太看得起石達開。
  • 曾國藩: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4種富貴相
    曾國藩說,人有四種福相,一定要修成。 長此以往,曾國藩慢慢得罪了整個湖南官場,最後被鹹豐帝罷免回家。 痛定思痛,第二次出山的曾國藩開始學會收斂自己的傲氣,一點點變得謙遜起來。 他出山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信給湖南各級官員,向他們討教學習。
  • 莫愁湖發現曾國藩牌坊構件 因人物評價爭議未修復
    莫愁湖發現曾國藩牌坊構件 因人物評價爭議未修復   因人物評價爭議,相關部門放棄修復打算  近日,網友「北山隱士」在南京西祠胡同論壇發帖稱:南京市莫愁湖公園西南角有一堆碎石,遠遠望去,石頭上還有精美的雕刻。
  • 曾國藩與左宗棠恩怨交織的一生!
    曾國藩一生朋友眾多,與朋友相處大多融洽。但是,有一個朋友卻不一樣,他讓曾國藩屢屢渡過難關,卻又時常說曾國藩的壞話,甚至大罵曾國藩,讓曾國藩又愛又恨,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左宗棠。曾國藩與左宗棠初次見面是在鹹豐二年十二月,這時曾國藩奉旨在長沙辦團練。這月的二十一日傍晚,曾國藩處理完軍務回到館舍休息。湖南巡撫張亮基帶著他的師爺左宗棠來訪。
  • 曾國藩:一勤天下無難事!
    曾國藩說為官者當有五勤: 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審閱。 02 二曰眼勤 曾國藩所說的「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