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武漢又被刷屏了!
韓磊大叔在浩蕩長江邊,
他唱響了新鮮出爐的歌曲《在此》,
配合大屏幕上江城美景的航拍鏡頭,
讓全場嗨到頂點。
「古琴在此,以一千年為弦……
黃鶴在此,以你指尖為天……」
從來沒有哪一首歌能把武漢
寫得這麼富有詩意!
《在此》真的那麼好聽嗎?
視頻來源:武漢廣播電視臺(whgdwhtv)
在此》歌詞
(向下滑動)
▼
《 在 此 》
作詞:喻 江
作曲:馬上又
演唱:韓 磊
古琴在此
以一千年為弦
一滴淚染我當時青衫
黃鶴在此
以你指尖為天
拈花時驚動漫天雲霞
長江在此
化一地波瀾為墨
無邊裡勾勒楚地幽蘭
落袈在此
山川起伏為衣襟
人間四月繡一樹櫻花
古琴在此
黃鶴在此
長江在此
落袈在此
天地在此
日暮一場煙雨
天地遼闊一毫釐
長江在此
化一地波瀾為墨
有情裡浮現四方晨曦
落袈在此
山川起伏為衣襟
繡你名字在萬花落盡
古琴在此
黃鶴在此
長江在此
落袈在此
你我在此
萬年同呼吸
此時風起是知音
一抹笑泛起千萬雙漣漪
楚字裡天生人字的筆跡
天意
古琴在此
黃鶴在此
長江在此
落袈在此
你我在此
那天那地在此
寂靜一如初起
你我在此
那天那地在此
寂靜一如初起
而在線上,韓磊和《在此》也成功刷屏,同步看直播的「水友」(鬥魚直播觀眾)們紛紛打出「鬥魚一哥」的彈幕,「歌曲太美,我隔著屏幕都醉了」。
「本想看遊戲直播,結果發現了新鬥魚一哥——韓磊!」《在此》還讓身處各地的武漢人由衷感到自豪。
[網友的話]
@大河:《在此》唱出的是情懷,是自由,是豪邁,是故鄉的倦念……
@露小露:是呀,還是咱大武漢好,在外飄了這麼久,是該回去了
@隨緣:展現了大武漢的胸懷,感動!很贊
@桂加國:長江《在此》,醉了歌壇,醉了江湖,醉了武漢市民!
@李純:大氣的武漢,大氣的武漢人,世界雙一流的武大,浩瀚的長江。。。未來值得期待!有幸在武大就讀四年,終身結下不解之緣!好喜歡的大城市!
@心如明月:在此時此刻,身居江城的我們傾聽著《在此》氣勢磅礴讚歌,魂牽夢繞步入尤如仙境般的江城美景之中,摘雲拈花,江濤潑墨,珞珈培櫻,黃鶴展翅、琴臺知音、荊楚神韻、東湖碧波、垂柳蔓妙、湖光山色、山青水秀。長江在此、黃鶴在此、知音在此、友情在此、美景在此、麗人在此、領袖在此、創興在此!
@老林:在廈門的我好想念家鄉武漢啊!魂牽夢繞!
@風信子:大氣磅礴,一如在此;荊楚漢韻,一如在此!悠悠龜蛇,釋然在此;東湖落珈,釋然在此!大美武漢,天地在此;泱泱大國,天元在此!
韓磊:被詞曲深深打動
韓磊說,當他拿到《在此》這首歌時,就被深深打動了,「好曲、好詞、又是唱這麼好的地方,好歌很難得,可遇不可求。這首歌的歌詞縱橫古今,旋律古風古韻,但是又很好地結合了現代元素,表現了武漢的風採」。
詞作者:讓你感受武漢的美好!
詞作者喻江,1993年在武漢大學上學,她說,《在此》的創作是和武漢的緣分。「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候,我就在這麼美的地方讀書」。
聆聽《在此》只需要4分19秒;但是「《在此》是一顆種子,會在聽者的心中生根發芽,讓人感受到武漢這座城市的美好」。
曲作者:唱出武漢人獨有的自信
歌曲《在此》的作曲、著名音樂製作人馬上又說,「我一看到詞,就覺得歌裡蘊含著一種特別的自信,有那種『無論是人還是城市,經歷過風雲、滄桑、磨礪,我都在此』的感覺,這是屬於武漢人獨有的自信」。
這就是武漢!
4月27日至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非正式會晤,刷屏了整個朋友圈,「深厚歷史底蘊」是武漢成為會晤地點的考慮因素之一。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武漢不僅是繁榮現代的大都市,還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8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在煙波浩渺、風景秀麗的武漢東湖邊散步)
就像在此歌詞裡說的一樣:古琴在此,黃鶴在此,長江在此…這些都是天下最美的東西!
這就是武漢!
地處華夏之「中」
坐擁「天元」之位
承東啟西
接南轉北
九省通衢
3500多年前
商朝先民在武漢黃陂區築盤龍城
它被認為是武漢城市之根
清末開埠通商
武漢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
武漢成為舉足輕重的工業重鎮
武漢
是風光旖旎的山水名城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黃鶴樓聞笛》
因水而興
因江而魅
水,是武漢的精髓
一城秀水半城山
是武漢最好的寫照
武漢
擁有大小湖泊166個
最著名的莫過於東湖
自古以來
文人墨客、英雄豪傑
都對東湖偏愛有加
屈原在東湖「澤畔行吟」楚莊王在東湖擊鼓督戰劉備在東湖磨山設壇祭天李白在東湖湖畔放鷹臺題詩
毛澤東一生鍾愛東湖
稱它為「白雲黃鶴的地方」
東湖時時皆美、處處皆景
綿延100多公裡的世界級東湖綠道
是國內首條城區內5A級旅遊景區綠道
華燈初上
漫步東湖綠道
賞湖光山色
令人心曠神怡
市民在武漢東湖綠道休閒遊覽。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武漢
是楚風漢韻的文化名城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在中國家喻戶曉
關於花木蘭的故鄉眾說紛紜
有一種說法是
在今武漢黃陂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閱遍山水的詩仙李白
尤其鍾愛黃鶴樓
他在這裡飲酒賞景
為友人送行
也為黃鶴樓贏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航拍辛亥革命博物館與武昌起義紀念館。新華網發 閔任之 攝
在中國歷史的風雲激蕩中
武漢佔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1911年的武昌起義
不僅成為辛亥革命的開端
也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
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更成為武漢特有的精神氣質
航拍楚河漢街。新華網發 閔任之 攝
武漢
是中國橋梁建設的名片
在中國歷史上
武漢曾經「駕乎津門,直追滬上」
被視為「東方芝加哥」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毛澤東《水調歌頭·遊泳》
提到中國橋梁史
就不得不提武漢
武漢長江大橋
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橋」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成為武漢人「不服周」的真實寫照
世界建橋看中國
中國建橋看武漢
武漢
向世界展示著中國跨度
武漢之大,是境界之大
古琴臺裡的知音,讓世界動容
音樂大師韓磊被詞曲作者的赤誠感動,找到了每一個「在此」世界唯一的生命意象,一曲《在此》唱燃大武漢。
韓磊老師將《在此》唱得悠長,唱得霸氣、唱得深沉、唱得優雅、唱入至高的大美,唱到無聲的寂靜,營造出一如初起的天地氣場。
武漢的歌,在此;
中國故事,在此;
世界傳奇,在此;
你我在此。
來源:長江日報(whcjrb)、湖北廣播電視臺(whgdwhtv)、新華社(xinhuashefabu1xinhuashefabu1)、百度音樂(baidu_music)|編輯:楊金金 | 主編:毛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