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去世前,為什麼要下令殺掉自己的長子,妻子和長孫?

2020-12-23 歷史百小生

鄭成功的死,有很大的原因是被他的長子鄭經給氣死的。他臨死前之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是因為他的長子鄭經做了一件讓他「羞於啟齒」的事情,而他的妻子董夫人和那個剛出生的小孫子,完全是無辜躺槍。

鄭成功是明朝忠臣,一生致力於抗清,後來延續百年的秘密反清組織「天地會」的創始人就曾經是鄭成功的手下,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結束了荷蘭人對臺灣38年的統治。

鄭成功的妻子董氏,是禮部侍郎董颺先的侄女,在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做主下倆人完婚,婚後第二年生下了長子鄭經。由於鄭經是長子,因此,鄭成功夫婦倆人對他都比較嬌慣,一出生就頭頂「官二代」光環的鄭經,從小就養成了我行我素的習慣

鄭經19歲的時候,在鄭成功的做主下,娶了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唐樂樂為妻。這唐樂樂出身於官宦世家,是典型的大家千金小姐,知書達理,端莊賢惠,按說和鄭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可惜,鄭經不好這口

鄭經的四弟鄭睿有一個乳娘,叫陳昭娘,按說屬於鄭經的長輩,但是,鄭經卻偏偏喜歡上了這個風韻猶存的少婦,還和她生下了自己的長子鄭克臧。鄭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鄭成功,但是他卻沒有告訴鄭成功,這個孩子,是陳昭娘生的。

聽到消息後的鄭成功非常高興,雖然他此刻身體狀況已經非常差,而且在和清軍的作戰中連連失敗,但是鄭成功還是大擺宴席,犒賞三軍,來慶祝自己這個大胖孫子的出生。直到他收到了兵部尚書唐顯悅的來信,才明白一切。

唐顯悅在信中說:

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反加賞賚。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乎?」——《臺灣外紀·卷十二》

這封信可謂是赤裸裸的打臉,從兒子鄭經的不守人倫,上升到鄭成功的管理能力,火藥味十足。三父八母,舊指同居繼父、不同居繼父、從繼母改嫁之繼父,合稱三父;嫡母、繼母、養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合稱八母。

古代人最講究三綱五常,人倫道德,尤其是鄭成功,德道思想在他腦海裡最重的,從他忠於大明而拒絕降清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鄭成功是非常注重「忠孝」的。陳昭娘雖然是鄭睿的乳母,但是從輩分上講是鄭成功的長輩,是視同乳母的,鄭經公然和陳昭娘生下孩子,在那個年代來說,是一件有違人倫的大事,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因此,得知真相的鄭成功是異常憤怒,他不顧左右的勸阻,堅決的下達命令,要處死鄭經,自己的妻子董氏,剛出生的小孫子鄭克臧,當然還有那個乳娘陳昭娘。

處死鄭經,鄭克臧以及乳娘,這個都可以理解,但是鄭成功為什麼連自己的髮妻也一起處死呢?按照鄭成功的說法,是因為妻子的管教不當,教子無方才讓兒子犯下了錯誤。

「我的妻子管教無方,殺之;我之逆子通姦,亂棍打死;乳娘陳昭娘和鄭經通姦,沉海溺死,鄭克臧同陳昭娘一樣。」

這個就有點強詞奪理了,按照這個邏輯,那麼首先被處死的應該是鄭成功,因為「養不教,父之過」嘛。

命令是下達了,可是沒有人敢去執行,你想想,這一個個的都是什麼人物,鄭經,堂堂「少班主」,董氏,大老闆娘,鄭克臧,「三代小少班主」,陳昭娘,「少男主」喜歡的女人。哪一個都不是好惹的。

況且,這是鄭成功一時生氣下達的命令,萬一他事後反悔了,第一個倒黴的就是這個執行人,因此,沒有一個人敢去觸這個黴頭。就好比崔玉貴推珍妃下井一樣,慈禧氣呼呼的說「把她丟到井裡,把她丟到井裡」,結果事後反而甩鍋崔玉貴:「我就是生氣,誰讓你真的推下去了」。崔玉貴因此被慈禧趕出了皇宮。

鄭成功見左右將士都不敢接這個命令,就派自己的堂兄鄭泰去執行。鄭泰對這個命令也是持反對態度的,但是他沒有公開反駁鄭成功,而是悄悄的找到了兵部尚書洪旭,倆人商議:「鄭成功病重,恐怕將來會一病不起,鄭經是唯一可以擁立的少主,一旦鄭經被殺,將來鄭成功一死,恐怕軍隊會四分五裂」。

因此,到達廈門的鄭泰不但沒有執行鄭成功的命令,反而擁戴鄭經為「平國公」,公開與鄭成功對抗,急火攻心之下,鄭成功突然去世,英年39歲。

好了,講到這裡,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陳昭娘並非鄭經的乳娘,僅僅是輩分上的乳娘,倆人發生關係,生下孩子,在當時來說也僅僅是有傷風化,其實罪不至死,至於鄭成功的妻子董氏和那個剛生下來的孩子,更是無辜受牽連。那麼,鄭成功為什麼要下這麼一道看似很不合情理的命令?

結合當時的情況,我們來分析一下。

鄭成功和父親鄭芝龍原本都是明朝忠臣,清朝入關後,明朝政權南遷,鄭芝龍、鄭鴻逵、福建巡撫張肯堂在福州擁立唐王即位,也就是南明隆武帝。當時鄭氏家族在福州擁有著大量的軍隊,是南明小朝廷的保護神,因此,鄭家收到了隆重的封賞,鄭芝龍被封為平國公,鄭鴻逵被封為定國公,鄭成功被賜國姓「朱」,因此,鄭成功也被人稱為「國姓爺」。

但是,很快商人出身的鄭芝龍就發現,清朝取代明朝已經勢不可擋,於是他主動投降了清軍,而且還勸鄭成功一起降清,但是鄭成功不同意,父子倆人從此分道揚鑣。

1658年,鄭成功集結大軍圍困南京,但是最終兵敗,一路南退,在臺灣商人何斌的建議下,鄭成功決定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並以此為基礎繼續展開抗清活動。

但是沒想到鄭成功卻遭受了雙重的打擊。

首先,是父親鄭芝龍,歸順清朝後一開始還受到優待,清廷亦讓鄭芝龍多次勸降鄭成功,但都被鄭成功給拒絕了,後來鄭成功大軍在戰鬥中殺死了清朝將領阿格商,讓清廷大怒,隨即斬殺了鄭芝龍。

畢竟父子連心,鄭成功因為父親的死而悲憤不已。

其次,鄭成功雖然憑藉著臺灣海峽可以暫時據守臺灣,但是臺灣的日常補給以及對外貿易都要同大陸相連,而清廷採取了「遷界海禁」的政策,江、浙、閩、粵、魯等省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至五十裡,並且不允許片帆入海,直接切斷了鄭成功的後勤補給,導致軍心不穩。

而且,由於鄭成功連年徵戰,身體已經江河日下,在這個關口,兒子鄭經的事情,又算是給他火上澆油,可謂三重打擊。

鄭成功之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大動幹戈,應該有這兩種不同的考慮。

第一種,鄭成功忠於大明,他知道自己可能將不久於人世,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後代成為清朝的俘虜,所以借這個事情提前殺了自己的妻兒。這種殉國的事情,在古代也是時有發生的。

第二種,鄭成功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但是又害怕自己的兒子鄭經不能服眾,所以故意激起官軍們對自己的憤怒,主動站隊到鄭經的陣營,增加鄭經的凝聚力。如果鄭成功真的是這樣想的,那麼,說明他的策略很成功。

總之,鄭成功這道命令並沒有被執行,他的長子鄭經也並沒有死,反而成了繼鄭成功之後的新一代「班主」,在三藩之亂的時候,鄭經還率領大軍去策應耿精忠,臨走的時候讓他的兒子鄭克臧「監國」,就是當年乳娘陳昭娘所生的兒子。

鄭克臧「監國」期間的口碑還不錯,主要得益於他有一個好的輔佐陳永華,這個人是他的嶽父,也就天地會的創始人陳近南。

1683年,施琅攻臺,鄭克爽決定歸降,施琅赴臺接受投降,從此結束了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關於更多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可以點擊下方的橫條,購買《鄭成功與明鄭在臺灣》詳細品讀。

相關焦點

  • 鄭成功39歲不幸離世,為何臨終前要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鄭成功在臨終前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是因為家門不幸,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和鄭成功的小妾陳氏生下了鄭成功的長孫鄭克臧。想不到鄭成功還有這樣一段家史。起因要從鄭成功的兒子鄭經說起,鄭經是鄭成功和董氏所生,鄭經的妻子是唐氏(唐氏的的祖父是原明朝的兵部尚書叫唐顯悅,在當時的朝廷上有一定的勢力,可以說是鄭成功的頂頭上司)。鄭經年少便跟隨鄭成功並且屢立戰功,很受鄭成功的器重
  • 鄭成功為何臨死前,要下令殺死自己所有子嗣呢?
    但是,事情總不會是那麼的順利的,鄭成功在費了很大的力氣收復了臺灣之後,自己卻倒下了。鄭成功在他三十九歲的時候就死亡了,那為什麼在他臨終前還要下令將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給殺害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鄭成功殺妻、殺長子的醜聞要說起鄭成功殺害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這件事,就不得不講到這個關鍵的人物,也就是鄭成功的長子鄭經了。鄭經並不是鄭成功和結髮妻子所生,而是和他的妾室董氏生的。
  • 鄭成功臨終前處決了自己妻子、長子和孫子?一代英雄為何如此絕情
    但明亡之後很多人卻沒有隨波逐流,鄭成功無疑是比較著名的一位。在清軍入關後,他在福建沿海一帶組織了大明的遺孤進行奮力抵抗,一度佔領了長江的下遊。鄭成功用自己的實力收容了所有效忠明朝的人,一生都堅持反清復明。 但他卻在39歲的年紀便去世,他去世的原因有兩個,外是因為他的父親被斬首,經貿裁財源又被斷,鄭家祖墳也被刨。
  • 鄭成功臨終前為啥要處死自己妻子、兒子和長孫?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到鄭成功,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他收復臺灣的壯舉,在這點上被稱為『民族英雄』當之無愧。但是他的結局可謂非常悽涼,39歲憂憤而死,死前抓破了臉,直言「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並且在臨死前曾下令處死自己妻子,兒子及長孫。為何會如此?其實我們看看鄭成功一生的經歷就能找到答案。
  • 39歲的鄭成功猝死,為什麼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妻子、長子和孫子?
    不僅如此,這個鄭經還做出了一件為人所不齒的事情,那就是他與自己的弟弟的乳母陳昭娘存在曖昧關係,兩人還生下了一個兒子鄭克臧。鄭成功影視形象孩子出生,當然要告知自己的父親,鄭經就寫信給父親說自己的侍妾生了一個兒子。
  • 民族英雄鄭成功,臨終前,為何要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令人意外的是,一代民族英雄為何在自己臨死前,下令處死了妻子和兒子呢?這其中有何不為人知的秘密呢?鄭成功的兒子到底做了何事,惹怒了自己的父親,招來殺身之禍?後來得知是大兒子鄭經不守規矩,私通陳昭娘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
  • 鄭成功一代英雄,臨死前下令處死自己妻子和兒子,原因令人悲嘆
    在長達半年的艱苦戰鬥中,在面對荷蘭先進的船堅炮利中,鄭成功以其敏銳的判斷能力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對荷蘭殖民者展開猛烈追擊,經過艱苦鏖戰,最終打敗荷蘭殖民者,成功收復臺灣。這也是鄭成功最光輝的事跡,他也因此被稱為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 ...臨終前,為什麼會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原因讓人羞恥
    說起鄭成功,大家的印象大多來源於中學時期的課本。「民族英雄」「抗清名將」「擊敗荷蘭,收復臺灣」等詞語是鄭成功的標籤。因此在提到鄭成功這個人的名字後,人們只會想到鄭成功生前肯定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但是縱觀鄭成功的一生,也是相當坎坷的。尤其是在晚年,鄭成功還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死了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
  • 鄭成功一代英雄,為何在臨死前,卻要下令處死自己妻子和兒子?
    鄭成功一代英雄,為何在臨死前,卻要下令處死自己妻子和兒子? 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何謂英雄?劍指蒼穹,背負使命,這便是英雄。何謂英雄?行事磊落,形同日月,這又是英雄。何謂英雄?他們生而凡卻又不甘於凡,所以他們生在世,活在時。
  • 虎毒不食子,為何民族英雄鄭成功,卻要殺自己嫡長子
    鄭經是鄭成功的嫡長子,原本娶了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但鄭經不喜歡她,便和弟弟的乳母陳氏私通,還生下一個兒子鄭克臧。喜得長孫,本來鄭成功還挺高興,可有士大夫認為這是亂倫,於是鄭成功就下令處死陳氏。 鄭經為了保護陳氏,就悄悄將其藏了起來,唐顯悅為了替孫女出頭,指責鄭成功治家無方。
  • 鄭成功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反遭其害,這就是人性
    鄭成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強忍悲痛完成了收復臺灣的壯舉,此時他內心的痛苦只要有一顆火星就會引爆。大概就在這個時候,鄭成功的大兒子鄭經傳來消息,說自己與侍妾生了個兒子。想延續鄭家血脈的鄭成功相當高興,並以此為福兆下令犒賞三軍。
  • 鄭成功臨終為何要處死妻子、兒子、孫子,一代名將為何如此絕情?
    一直到1661年,鄭成功的橫空出世,才將臺灣人民拯救於水火之中 但是也許英雄不長命,在其收復臺灣的第二年,鄭成功即突然猝死,年僅39歲。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鄭成功在臨死之前,竟是直接下令將自己的長子妻兒全部處死!一代英雄,怎麼會如此絕情?
  • 鄭成功臨終為何要處死妻子、兒子、孫子,一代名將為何如此絕情
    一直到1661年,鄭成功的橫空出世,才將臺灣人民拯救於水火之中。但是英雄可能活不了多久。收復臺灣的第二年,鄭成功突然猝死,年齡只有39歲。但令人驚訝的是,鄭成功死前,竟然親自下令處死自己的長子妻子和孩子!一代英雄,怎麼能這麼絕情?這一切要從他的嫡長子景象說起。實際上,當時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江山已經裝滿了收入囊中。
  • 鄭成功39歲猝死,為什麼在臨終前下令殺死老婆、兒子和孫子?
    是什麼原因導致鄭成功暴病而亡呢?這既與當時鄭成功面臨清朝的壓力有關,也與他在臨終前堅持要殺掉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的原因有關。 我們先講講鄭成功的主要故事,有助於我們了解為什麼鄭成功會下令殺死自己的至親之人。 鄭成功於1624年8月28日出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內浦千裡濱。之所以生於日本,是因為鄭芝龍在日本做生意的時候,娶了一位叫田川松子的日本女子為妻,這就是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
  • 鄭成功臨終前為何對親人痛下殺手,下令處死妻子、兒子及孫子
    提起鄭成功,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關於他的那一段光輝偉岸的事跡「鄭成功收復臺灣」。鄭成功此人雖然僅僅在世39年,但是他的人生經歷卻十分的豐富精彩。1624年,鄭成功出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內浦千裡濱。在他臨終前,他還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兒子和孫子。話說鄭成功這一生算得上妻妾成群,他的夫人董氏為他生下了一個長子,名為鄭經。作為家中的第一個男孩,鄭成功的第一個兒子,他自是喜歡得不得了。
  • 鄭成功年僅39歲暴病而死,為何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孫子
    鄭成功年僅39歲暴病而死,為何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孫子 1661年年底,鄭成功經過8個月的苦戰,擊敗荷蘭殖民者,成功收復臺灣,為鄭家軍的持續發展開創嶄新局面。不久後又得知身在廈門的嫡長子鄭經喜得麟兒,雖為妾生子,但後繼有人,仍屬喜事一件。未曾想被部屬揭開真相,並因此受到指責。
  • 鄭成功臨終時為何下令殺死自己的家人?這段醜聞鮮為人知!
    但是臨終之前鄭成功做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決定,那就是下令殺死自己兒子,並且連妻子和孫子一同斬殺。我們說「虎毒不食子」,作為我們的民族英雄,他的兒子到底傷了什麼風、敗了什麼俗,導致他作出此決定呢?自古官僚,商人,軍人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想要維持這種聯繫,增進彼此的親密度以及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最好的方法就是聯姻。
  • 鄭成功39歲猝死,為何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
    這件事情發生在鄭成功攻打臺灣期間。事情的原委還得從鄭成功抗清失敗後說起,在永曆十三年,鄭成功在南京之戰中折戟沉沙,一手培養起來的親信、戰將和根據對都在這一戰中消磨殆盡。
  • 民族英雄鄭成功臨終之謎:自己猝死,又下令斬殺妻子、兒子和孫子
    康熙元年,身在臺灣的鄭成功,收到親家唐顯悅的一封控告信,嚴厲斥責鄭成功治家不嚴,縱容世子鄭經,犯了亂L大罪,與乳母陳昭娘生下一個孩子(鄭克臧)。在親家和文人士大夫們的指責下,鄭成功壓抑不住怒火,責令留守廈門的洪旭,斬殺妻子董氏、長子鄭經、乳母陳氏和孫子鄭克臧。
  • 在古代的大族人家裡,假如長子去世了,長孫和次子誰的權利更大?
    古代實行長子繼承制,家庭的第一繼承人必須是長子繼承人,也就是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孩子。在古代少數民族家庭中,如果長子死了,長子和次子誰的權利更大?    一、長子繼承制  在中國古代社會,宗法制度中存在著長子繼承制。在古代家庭中,戶主可能有多個後代。普通男人也可能有三個妻子和四個妃子。長子的意思是,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妻子,那麼長子就是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