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鄭成功是中國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這個我們在學校的歷史課本裡面都有所了解,也是我們仰慕的對象。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鄭成功卻在1662年6月23日不幸暴病而亡,這離他率軍收復臺灣剛剛過去半年。
是什麼原因導致鄭成功暴病而亡呢?這既與當時鄭成功面臨清朝的壓力有關,也與他在臨終前堅持要殺掉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的原因有關。
我們先講講鄭成功的主要故事,有助於我們了解為什麼鄭成功會下令殺死自己的至親之人。
鄭成功於1624年8月28日出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內浦千裡濱。之所以生於日本,是因為鄭芝龍在日本做生意的時候,娶了一位叫田川松子的日本女子為妻,這就是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所以說鄭成功是中日混淆,但鄭成功本人是以中國人為身份認同的,這個是父系社會的傳統。
鄭成功的第一件煩心事,母死父亡祖墳被掘
清兵入關,明朝滅亡以後,鄭芝龍父子就開始支持南明小朝廷對抗清朝,試圖反清復明。但在清軍強大的壓力下,鄭芝龍投降了。
在得到
在同為明朝降臣洪承疇的三省王爵承諾的利誘下,鄭芝龍帶著其他幾位兒子北上投降了清朝。
鄭芝龍的行為遭到了兒子鄭成功、四弟鄭鴻逵的強烈反對,見鄭芝龍執意要降清,沒有辦法阻攔的他們,就帶領部分不願意投降的官兵退守金門。
但讓鄭芝龍沒有意料到的是,清廷根本就沒有打算招安他,洪承疇給他開的高官厚祿只不過是引其入甕的誘餌。清軍見鄭芝龍真的投降了,馬上一擁而上,先是把他們一家子抓到了北京,然後出兵攻打鄭芝龍的家鄉。
這也算了,是他父親的選擇,自作自受吧。
讓鄭成功怒髮衝冠的事情是,這些清兵在攻打他老家的時候,還侵犯了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羞憤交加地田川氏自縊身亡。
這下子,本來就不願意投降的鄭成功更是一門心思要和清朝幹到底了。
鄭芝龍本人也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在多次勸降兒子鄭成功無效後,鄭芝龍先是被清廷囚放於苦寒之地寧古塔,於1661年11月24日被清軍所殺。
清軍在攻佔鄭成功老家以後,還喪心病狂地把鄭氏祖墳給刨了,這是不共戴天之仇啊。
父子兩個,一個要勸降,一個不投降,這讓鄭成功急火攻心,也為其後來暴病埋下了禍根。
鄭成功的第二件煩心事,軍事形勢不利
鄭成功率領的反清復明部隊,一直轉戰於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區,期間甚至攻到了南京,但此後功敗垂成,不得不退回了廈門。
鄭成功的部隊由於常年徵戰,糧草需求量很大,而當時他所具有的地區都是屬於待開發的蠻荒之地,農業手工業並不發達,部隊的戰略物資越來越難以為繼。
老是搶掠老百姓的物資,也不是長久之計,因為這樣會讓自己失去民意支持。
在義士何斌的建議下,鄭成功決定率部退守臺灣,伺機反攻清朝。而這個時候的臺灣,處於荷蘭人的佔領之下,要想收復臺灣,就要打跑這些荷蘭人。
1661年4月,鄭成功讓其兒子鄭經留守廈門和金門,自己率領二萬五千人的主力部隊以及數百艘戰船,經過八個月的艱苦戰鬥,終於打敗了佔據臺灣38年之久的荷蘭人,使臺灣重新回到了中國的懷抱。
這個時候的清廷看到鄭成功已經佔領了臺灣,為了防止其反攻,清廷在鄭成功部降將黃梧的建議下,實行了著名的"遷海令",意圖阻斷鄭成功部隊的後勤支持。
所謂"遷海令",就是自山東至廣東沿海二十裡內,不許有人煙,毀沿海船隻,寸板不許下水。這招狠毒,一下子斷絕了鄭成功部通過貿易獲取戰略物資的能力。這個措施實行了長達20年的跨度,實際上也是清代海禁的雛形與前奏。
清朝閉關鎖國,黃梧的這個餿主意功不可沒。
這樣一來,據守臺灣的鄭成功,單靠臺灣的經濟能力根本保證不了物資的需求,形勢越來越不利。
再者,這些來自大陸的士兵,短時間內不能夠很好地適應臺灣的氣候、生存環境,水土不服等疾病引起的傷亡越來越多,部隊的士氣大受打擊,鄭成功本人的身體也備受折磨。
鄭成功的第三件煩心事,兒子鄭經的"不正經",導致其身體垮掉
本來,前面那些煩心事,一時半會兒還不至於導致鄭成功的身體垮下去,畢竟假以時日,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
但就在鄭成功最為焦慮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來自唐顯悅的問責信。正是這封信,要了鄭成功的命。信上是這樣說的:
"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聞殤責,反而賞齎,此治家不正,安治國乎?"
啥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乳娘也是娘,而你的兒子不但和乳娘私通,而且還生了個兒子。不但沒有見到你這個當父親的責罰,反而予以獎勵,你就是這樣治家的?就你這樣,能治國安邦嗎?
這爆炸性的內容,可把歷來把家風看得很重的鄭成功氣爆了!原來這個不孝子鄭經,在私通生下兒子以後,給遠在臺灣的鄭成功發了個喜訊,說自己的侍妾給其生了個孫子,聽說有孫子了,鄭成功自然高興啊,這豐厚的賞賜什麼的當然是少不了的,人之常情嘛。
可憐的鄭成功,哪知道自己的這個不正經兒子給自己玩了這一出!
要知道,這唐顯悅可不是一般人,他既是鄭經的老婆唐樂樂的父親,還曾任南明朝廷的兵部尚書,他的話,鄭成功自然相信。
這可是丟臉丟大發的大事情。本來,自己的父親投降清朝,就夠自己丟臉了,兒子又玩這一出,本就病中的鄭成功哪受得了這個刺激。
於是,一氣之下,就下令殺掉這個離經叛道的兒子製造的孽障鄭克臧,還有自己那對兒子管教不嚴的老婆,自然少不了那個乳娘陳昭娘。這個陳昭娘,是鄭經四弟的乳娘,前面唐顯悅說那個乳娘如娘,說的就是她。
鄭成功的部下一看,這命令誰敢執行啊,於是一個個嘰嘰歪歪的不去幹活,這讓鄭成功更加生氣了,就連你們也敢不聽我的話了?
實際上,這些被迫無奈去執行的命令,根本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都被鄭經給處理掉了。
第四件煩心事,壓垮鄭成功心理寄託的最後一根奪命稻草
1662年6月1日,被吳三桂抓獲的永曆帝在昆明被絞死,等於打掉了鄭成功的最後一絲希望。
1662年6月23日,一連串的打擊下,戎馬一生的鄭成功,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據記載,當時鄭成功去世的慘狀讓人心酸不已。
悲憤交加的他,在死前情緒十分狂躁,曾經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
按說,本來鄭成功的病情還不至於要命,在得知鄭經的"不正經"事情之前還可以吃肉喝酒的。
之後突然就不行了,而且還是在喝了自己的小弟鄭襲熬的藥之後,立即把碗摔在地上,大喊一聲就暴斃的。所以,有理由懷疑是鄭襲下了毒,因為他一直覬覦鄭成功的位置。
鄭成功死後,鄭襲果然如願以償地控制了臺灣,但不久即被鄭經的部隊打敗。"不正經"的鄭經總算幹了件正經事。
必須記著的歷史
鄭成功父子雖然一直經略臺灣,但對侵害在東南亞華裔的惡劣行為並沒有視而不見,一直準備著出兵予以懲罰。
原來,那個時候在菲律賓就已經有很多華僑謀生,但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以後,他們開始大肆屠殺華人,前後兩次的屠殺行動被害人數高達5萬餘人。
在鄭成功提出抗議照會以後,西班牙殖民者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於1662年再次進行屠殺。憤怒的鄭成功就開始籌備軍隊,準備進攻菲律賓,為被害的華人復仇。但家裡出了這麼多事情,復仇計劃還沒有來得及實行,鄭成功就去世了,很是遺憾。
當然,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控制臺灣以後,曾經兩次準備派艦隊徵討菲律賓,但因為國內發生三藩之亂,鄭經不得不率軍西渡福建支援耿精忠,出兵菲律賓的計劃又泡湯了。
鄭氏父子進攻菲律賓的計劃雖然沒有實施,但最起碼說明,在自身處境很困難的情況下,他們並沒有忘記海外華僑華人所遭受的悲慘命運,值得我們銘記與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