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句兩岸最熟悉的閩南話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太空都能聽到的閩南話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日前,在廈門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的「閩南語歌·詩·古詩吟唱會」上,臺灣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金安用閩南話吟誦起李白的《將進酒》,韻律和諧,平仄相合。「是不是聽出了點兒唐朝古音的味道?」從臺上下來,蔡金安依然餘興未了。

  蔡金安告訴記者,閩南話作為閩南地區、臺灣等地的母語,有著2000餘年歷史,閩南話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發音。據學者考證,自漢魏開始,部分中原人為了避難,逃到閩南一帶定居,北方漢語也在當地推廣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原地區的語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閩南地帶一直保持著相對封閉的狀態,北方漢語的語音詞語與閩地少數民族語言相融合,從而形成了現在的閩南話,並保留了自古傳承下來的特色發音。正因為閩南話接近中原古音,所以用它來念唐詩就比用普通話來得押韻。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在談起福建方言時曾經寫道:「閩語的形態是很古老的,老得有時候你會覺得福建人說話簡直就是在說古漢語: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當兩個福建人相互詢問『食糜未』(喝過粥沒有)或『有佇無』(在不在家)時,你會不會覺得自己進了時間隧道?」

  此外,從唐代開始,就陸續有閩南人漂洋過海移民南洋群島。他們不僅帶去了閩南的地方特產,也帶去了閩南的方言、文化,對當地語言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馬來語中tauke(頭家:老闆)、misua(面線)等都是源自閩南話。當然,閩南地區以外,閩南話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閩南移民最集中的臺灣。

  為啥要到閩南推廣閩南話

  「可是,說起來也挺好笑,我居然跑到閩南來班門弄斧,推廣閩南話。」蔡金安告訴記者,隨著普通話的普及,閩南話逐漸式微。十年前,蔡金安來到廈門,卻發現鄉音難覓。這是一個外來人口超過一半的開放型城市,大家普遍的交流方式就是普通話。很多當地父母為讓孩子融入大環境,也都刻意不說方言。

  在臺灣,閩南話其實也曾經歷過類似的尷尬。1949年,國民黨退踞臺灣後,普通話的使用率大幅提升,閩南話逐漸沒落。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臺灣政治解禁,原本校園內禁講方言的規定也隨之解除,閩南話才走上復興之路。

  蔡金安介紹,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閩南話不僅成為廣泛使用的口語,臺灣還打造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閩南歌,這些鼻音濃重唱腔悽美的歌曲今天是華語歌曲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以劍俠為題材的木偶布袋戲,配以閩南話臺詞,深受小朋友喜愛。這些都讓臺灣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閩南文化和閩南話的魅力。

  而在大陸,隨著2007年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成立,蔡金安明顯感覺到閩南話在閩南地區流行起來。2008年,由蔡金安牽線搭橋,首屆由兩岸合辦的廈門市閩南文化夏令營開營,來自海峽兩岸的閩南文化專家輪番上陣授課。除了教閩南話,同時還講授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南語歌曲的創作、臺灣閩南話文學、閩南話古詩吟唱、閩南民俗等等。夏令營至今已成功舉辦了7屆,有5000多人次參加了培訓,營員主要是中小學老師。

  與此同時,廣播、電視裡的閩南話節目也漸漸多了起來,廈門大學教授周長楫在廈門衛視的《趣味閩南話》節目已經開講了1500多期,介紹有關閩南話的俗語、典故、戲曲等。同時,廈漳泉各地舉辦的閩南語歌手大賽、閩南戲曲節目、閩南童謠比賽等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把「種子」埋進校園裡

  「現在民間說閩南話的氛圍不是很濃厚,所以閩南話的教育、傳承就必須通過學校來彌補。」周長楫告訴記者,經過幾年的推廣努力,閩南話進校園已經成為閩南地區的常態。「我們計劃讓孩子從幼兒園到初中的這10年學習中,能掌握約5000條閩南話的常用詞,800到1000個常用的句型句子,還要懂得閩南文化的一些知識。」

  2009年,由周長楫主持編纂的第一本專門針對兒童的《閩南方言與文化》教材正式出版發行。教材共五冊,分別供給幼兒園、小學和初中的孩子學習。周長楫介紹,這套書最大的特點是切入孩子興趣,針對中低年級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以童謠、故事和童玩為載體,由淺至深地教授閩南話日常用語。針對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生,教材還選取了60多首古詩,教學生用閩南話朗誦。同時,孩子們在課程裡還可以學到閩南民間曲藝、風俗、宗教、藝術、文學、建築、名勝古蹟等內容。

  廈門思明實驗小學校長王鑠是江西人,他稱自己是「新閩南人」。因為愛聽歌仔戲,熱愛閩南文化,他不但自己學會了閩南話,還一直在校園大力推廣。王鑠告訴記者,現在學校每個年級每周都保證一節閩南話課程,連課間的跳繩歌也是用閩南話來唱,教學樓的每一級樓梯都標有一句閩南方言,孩子們在嬉笑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閩南話。

  此外,通過閩南話的學習,孩子們還能了解到許多閩南的節氣、習俗等知識。比如「無吃五月粽,破襖毋敢放。」「清明穀雨,寒死虎母。」……簡短的閩南童謠還蘊含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閩南話說:「吃果子拜樹頭。」講的就是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童謠《草蜢弄雞公》則是告訴人們不要做自不量力的事。

  「為什麼要推廣閩南話?因為它不只是阿公阿嬤的話,更是閩南文化最重要的載體。閩南話不會講了,也就失掉了閩南文化的根基。而新閩南人如果也學會講閩南話,不就能更好地了解閩南文化了麼?」王鑠說。(記者 陳夢婕)

相關焦點

  • 閩南歌裡覓鄉音 唱著閩南歌赴臺灣下南洋
    這個夏天,唱完最後一首閩南歌,臺灣閩南歌天后江蕙封麥。從上世紀80年代嶄露頭角、90年代大紅大紫,一直到如今告別歌壇,江蕙的演藝生涯也正因循了整個閩南語流行歌曲這幾十年來的起起落落。作為以方言作為語言基礎的地方歌曲,閩南歌傳遍大江南北,除了閩南話獨特的七音發音規律以及民謠基礎外,臺灣原創的閩南語歌曲同樣功不可沒。
  • 你的閩南話夠標準嗎?閩南話水平測試大綱首發
    ­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突出「傳統工藝振興」「閩南文化進校園」和「助力鼓浪嶼申遺」等主題開展宣傳,活動分為振興傳統工藝技藝成果展、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團走進鼓浪嶼專場文藝演出、《閩南話水平測試大綱》首發儀式、「土樓與鼓浪嶼的對話」圖片展、《香·謎》香道主題國際燈謎作品展等五大內容。
  • 臺灣競爭力論壇謝明輝:兩岸閩南文化新經濟圈擁有無限可能
    臺海網4月1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昨天上午,世界閩南文化論壇在海滄隆重開幕。作為最受媒體關注的嘉賓之一,在兩天的時間裡,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在主題演講中闡述了全新的「閩南文化新經濟圈」構想。謝明輝認為,臺灣重新啟航的關鍵,就在於攜手「一帶一路」核心區的廈門,藉由三大步驟,共創兩岸閩南文化新經濟圈。
  • 閩南話rap有點酷!廈門歌手登「中國新說唱」獲點讚
    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閩南話這是一首閩南話rap!在臺灣與閩南話rap結緣許凌暢的母親是泉州人從小在閩南話環境中長大許凌暢和閩南話Rap結緣於大學當時他在臺灣樹德科技大學讀書是校樂隊鼓手,常參加巡演2015年,他從臺灣饒舌歌手那裡第一次聽到閩南話Rap
  • 閩南話明年也可考級了 廈門將成大陸第一個舉辦方言水平測試的城市
    日前,廈門市語委辦已向全市招募閩南話水平測試員,也就是「閩南話考官」。據了解,閩南話水平測試員首批共吸引了200多人報名,其中有不少是中小學教師。他們參加統一的測試員資格培訓後,還要通過考試來確定誰能成為正式的考官。據悉,第一階段的資格培訓班今年8月底就已經開班。這個月中下旬,培訓班第二階段課程也將開課。
  • 拍閩南話電視劇、開發手機學習軟體…閩南方言推廣引發熱烈反響
    他們當中既有大學教授,也有在社區熱心推廣閩南話的市民,還有學生家長。他們呼籲,推廣閩南話可在加強師資力量、營造學習氛圍、鼓勵創作閩南話影視作品和閩南語歌曲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可通過立法推動公共場所應用閩南話。
  • 聽 寒露|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
    聽 寒露|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大灣區之聲  作者:  2020-10-08 寒露,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
  • 嚮往•熟悉•手帳•情誼——記在兩岸大學生海絲建築調查夏令營之後
    7.20,兩岸大學生陸陸續續回程了,為期十天的兩岸大學生海絲聚落文化與傳統建築調查夏令營宣告結束。作為領隊姐姐,除了不舍,更多的是回味這些天他們留下的印記,他們看見的,說過的,寫下的。      不寫點什麼只怕時間衝淡了這份記憶,仿佛不斷稀釋的茶。
  • 兩岸攜手創作詞曲打動人心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三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冠軍之夜」(簡稱「雙歌賽」)上,兩岸合作的閩南語原創歌曲《靠自己骨頭長肉》獲得「原創歌曲賽冠軍」,並被組委會特別授予「第十三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原創歌曲『薪傳獎』」。「靠自己骨頭長肉」是一句閩南俗語,告訴人們要「不等不靠、自立自強、奮勇拼搏」。
  • 聽 小滿 | 廣東話 潮州話 客家話 閩南話
    聽 小滿 | 廣東話 潮州話 客家話 閩南話大灣區之聲  作者:  2020-05-20 小滿時節的到來,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相繼進入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
  • 古早閩南語歇後語俗話大全盤點 這些閩南話老話你聽過麼
    閩南語歇後語充滿智慧而又詼諧幽默,給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故以「五色話」稱之。比如「惠安査某——日日見財」,其實是因為惠安女服飾是露臍裝,而「肚臍」閩南語發音是「zai」,與「財」的閩南語發音一樣,所以說「日日見財!」「閩南話歇後語與普通話歇後語相同,前半句像是一個謎面,後半句是對前半句深層的補充和發揮,類似謎底。」
  • 超有用閩南話教學
    現主要分布地除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還廣泛分布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及廣東粵東、粵西地區、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全世界使用閩南語的有7000多萬人。這個閩南語教學視頻是我在大四的時候熬夜通宵做的,一個晚上單單一個鏡頭就錄製無數遍,再進行後期編輯,簡單的1份30秒就花了7-8個小時完成!!!分享出來,希望你們喜歡,拒絕吐槽~ 但要點讚!
  • 閩南話村口大喇叭第二波來了!
    昨天我們發布了村口閩南話大喇叭 大家可猛戳圖片回顧 今天,第二波也來啦~~~ 趕緊點擊視頻
  • B站再啟「雲」畢業典禮 兩岸師生為閩南師大聯袂獻歌
    2020屆畢業生們用彈幕表達心聲,約12萬人在線觀看了這場閩南師範大學舉行的「雲」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閩南師範大學在B站舉行2020屆「雲」畢業典禮典禮上,閩南師大海峽兩岸師生聯袂創作的原創畢業歌《我的大學手冊》溫情首發,作為送給2020屆畢業生的禮物。
  • 兩岸過去的最前線到今日的和平之門:金門與廈門
    現今的廈門和金門,臺海的「三十八度線」,但現在卻是兩岸同胞間往返兩岸之間最密切的一個水路航線。從北京飛到廈門,再從廈門到金門,對於我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一段足跡,八年前的廈門,有著當年青澀歲月的記憶。從廈門到金門,「捷安號」開抵金門水頭碼頭時,心中不知道會突然有種莫名的澎湃激動,彷佛真正的回到臺灣來了。
  • 閩東話、閩南話、福州話的聯繫與區別
    中原移民在西晉末年遷入閩南的過程中,第一站是現在的南京和鎮江(他們在南京定都),另一部分人經過浙江來到了福建,落腳點在福州和泉州(然後泉州那一支還有繼續南遷到粵東的),所以福州的閩民系的先祖當然也是來自古河洛地區。
  • 閩南話將可考級 你準備好了嗎?考官選拔咋進行?
    晉江溪邊小學學生在學閩南童謠。(資料圖片)    聽說過英語四六級考試、普通話等級考試,但你知道閩南語也可以考級了嗎?沒錯!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將在明年開考。作為地方方言,閩南話為何會被納入官方考試?考官選拔如何進行?  據了解,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考官選拔目前已在進行,報名者達240餘人,主要來自教育、文化、廣電系統。完成培訓後,他們要先進行等級測試,成績90分及以上者才有資格成為考官。有關負責人表示,240多人中未來能成為考官的不足百人,淘汰率將超過五成。
  • 趣說閩南話的「鬼」字(一)
    人既然無做虧心事,就不怕半夜有鬼來敲門嘛。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鬼部》鬼: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礻鬼 ,古文從示。居偉切,ɡuǐ。  這句「說文」原話,若翻譯白話文應該會這樣說:鬼,人歸向天地,變成了鬼。從人,上半部類似「田」字形代表是鬼的腦袋。鬼的陰滯之氣傷害人們,所以又從私字右邊偏旁,讀音也是私。大凡鬼的部屬都從鬼。
  • 閩南話考級!閩南人您敢試吧?廈大教授出題真「正港」→→
    @閩南人你會講閩南話嗎?敢不敢來參加考試?為了讓大家了解更多的閩南方言和文化我們特別準備了一份閩南話試卷不妨來試著答一答「閩南話」水平試題卷(2020春節卷)命題者:周長楫周長楫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閩南方言專家。
  • 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
    古往今來 詩人們留下不少描寫中秋的詩篇 讓我們跟隨大灣區之聲主播 感受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廣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