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閩南人你知道閩南語的由來嗎?
經過六朝隋唐宋明的更迭,逐漸淪為了閩南的地方方言,這就是閩南語的由來,確切的說,閩南語其實就是上古漢語。(同樣,現在的所謂河南話,河南話也屬於北方方言體系,也是胡化了的漢語,河南人如果想追尋自己語言的正統,也應該到閩南地區去,確切的說,那裡的閩南語才是真正河南話的源頭)閩南語是正宗的上古漢語普通話,這是無可辯駁的,很多人一直以為只有「普通話」才是真正的漢語,這其實是一個常識性錯誤。
-
用鄉音鄉念喚起你對閩南語的溫柔記憶
10月1日至8日,「2020潤物無聲國慶展丨言吾閩南」在泉州西街肅清門廣場開展,主辦方泉州文旅用守望方言的方式,用鄉音鄉念喚起你對閩南語的溫柔記憶。 展廳以「溯洄」二字為延伸,通過對閩南十五音的介紹、閩南五色話及閩南語節氣視頻的播放,為大眾展示閩南語的「原生之初」。
-
兩年研究自創閩南語特色拼音 跟老黃學說閩南話
「說閩南話」就是「Shè Mán Lám Wèi」 □記者 顏鵬 李菁 胡彥明 把閩南語讀得字正腔圓,對一個外地人來說可不容易。如果用我們常用的拼音來給閩南語注音,能成不?南安溪美的老黃說——咱試試!
-
泉州政協委員憂閩南語傳承 呼籲「從娃娃抓起」
中新社泉州1月6日電 (蘇巧鳳)「當我們的子孫後代聽南音如聆『天外之音』,看高甲如觀『啞劇小品』;只懂得現代漢語『日曆』、『颱風』、『客人』,而不會說閩南語『曆日』、『
-
閩南語學習教程:日常生活閩南話常用語翻譯對照
閩南語學習教程:1、閩南人見面時,多用「(你)食未」或「敖早」做問候語。在三餐前後不久的時間裡,才可以用「(你)食未」,三餐前的二三小時,或者三餐後的二三小時後,都不宜用「(你)食未」。此外,在洗手間等地方見面時,也不宜用這樣的問候語。「早」相當「早安」,當然可做清晨見面時的問候語。此外,在早集會等場合,也可用此問候語。
-
多彩的閩南文化:鬥陣來學閩南語
閩南文化係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區的人(主要是閩南人)共同創造並一代代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地區性文化。閩南地區從西晉末年開始開發,在隨後的幾百年間,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異國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融合,孕育了包容多元文化的閩南文化。
-
超有用閩南話教學
現主要分布地除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還廣泛分布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及廣東粵東、粵西地區、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全世界使用閩南語的有7000多萬人。這個閩南語教學視頻是我在大四的時候熬夜通宵做的,一個晚上單單一個鏡頭就錄製無數遍,再進行後期編輯,簡單的1份30秒就花了7-8個小時完成!!!分享出來,希望你們喜歡,拒絕吐槽~ 但要點讚!
-
中國最難懂的三種方言,本地人都可能聽不懂,閩南語上榜
普通話是作為中國的通用語,以北方話為基礎,用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不過除了普通話之外,中國還有許多地方方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找你過最難懂的三種方言。閩南語方言是一個地區特色文化中的一部分,不同的城市擁有不同的方言。如果要說中國哪個城市的方言最難懂,位於福建地區的閩南語一定是其中之一。
-
來一句兩岸最熟悉的閩南話
太空都能聽到的閩南話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日前,在廈門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的「閩南語歌·詩·古詩吟唱會」上,臺灣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金安用閩南話吟誦起李白的《將進酒》,韻律和諧,平仄相合。「是不是聽出了點兒唐朝古音的味道?」從臺上下來,蔡金安依然餘興未了。
-
聽 霜降|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
俗話講「霜降殺百草」,在此節氣,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 霜降時節 你感受到陣陣寒意了嗎? 廣東話 聽霜降
-
關注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 決賽...
晉江新聞網1月11日訊 伴隨著小學高年級組獲獎名單出爐,為期2天的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決賽正式落下帷幕。4個組別、192組選手輪番登臺,用閩南語講述動聽故事,帶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視聽盛宴。 昨日,登上決賽舞臺的是中學組和小學高年級組。中學組參賽選手雖不多,但是個個是高手。
-
閩南話將可考級 你準備好了嗎?考官選拔咋進行?
晉江溪邊小學學生在學閩南童謠。(資料圖片) 聽說過英語四六級考試、普通話等級考試,但你知道閩南語也可以考級了嗎?沒錯!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將在明年開考。但也有部分網友表示,雖然身為閩南人,卻會聽不會說,感覺很難及格。網友「來自海滄的Skrillex」更是詢問會否開發線上測試。還有網友上傳了一條黑人講閩南話的視頻引來圍觀,不少網友表示,自己的閩南話還不如非洲朋友講得標準,閩南話是該推廣了。
-
有趣篇2:俗話這麼說,俗話又那麼說,你說到底應該聽誰的?
作者:劉達令日期:2020年3月1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每當你要規勸別人或別人要規勸你的時候,就經常會說到或聽到「老話說得好……」、「俗話說得好……」、「常言道……」等等諸如此類的句式,而且這種句式一出口就讓人覺得特別有說服力,令人心悅誠服,仿佛這些老話、俗話、常言等就是至理名言。
-
我國最「難懂」的三種方言,沒翻譯根本聽不懂,是你的家鄉嗎?
,也很好辨別出,而有些地區的語言卻非常的難懂,聽當地人說話基本上一個字都聽不懂,就像外星語言。我國一共有56個名族,語言就有100多種,除了最普通和最廣泛的漢語,還有各個地區的方言,就像四川有四川話,北京有北京話,但這些地區的語言都是變了一個調調,仔細聽還是能聽出其中的意思,可有些地方的語言簡直就像外星語,一點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我們就來盤點我國最難懂的三種方言,不知道有你的家鄉嗎?
-
閩東話、閩南話、福州話的聯繫與區別
與閩南語不同的是,這種方言在我國的名氣其實不是很大,也很容易就被忽視,遊客更多的是知道閩南語的存在,但這個方言從特點、發音和難懂係數上,卻都不比閩南語差的,所以作為一種地域性的文化語言,對其介紹也十分有必要,更會讓其語言得到更好的人為保護。閩語群都同源,不管是詞彙還是語法上,比如說「人」字,所有閩語的白讀都是訓讀為「儂」,等等。
-
晉江溪邊民族小學開設閩南語課 學閩南語要考級
閩南網6月24日訊 都說學英語要考四六級,你聽說過學閩南語要考級的嗎?別奇怪,在晉江溪邊民族小學,就開設了一門特別的「閩南語考級」考試,全校近1200名學生,不僅要學說閩南語,而且還要參加閩南語「過級考」。
-
閩南文化的奇葩——閩南語歌曲
閩南語歌曲是閩南文化的奇葩,它濃縮了閩南文化的精華,具有其特殊的韻味和魅力。在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閩南鄉親中廣受喜愛。「咱的鄉親,咱的歌」,包含了閩南人特有的鄉情親情,它融合了閩南地區的生活情趣和地方文化,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它的鄉土氣息。
-
閩南童謠(1),願更多的孩子能學習閩南語——真正的唐朝人讀書音.
舉筆會寫又會計講,有人問他吃啥補,安公笑笑共你講。平時若是愛勞動,巧贏吃茸補洋參。 閩南童謠是閩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瑰寶之一,它產生於閩南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民間。 三、閩南語形成歷史 閩南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三擺(閩南語,三擺即三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徵蠻和避亂: 第一擺:第四世紀晉朝人移居閩
-
咱厝人說咱厝話!今天我們體會閩南語的獨特魅力
請聽我細細道來! 黃爺爺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閩南人。他用閩南話給我們上課,是那麼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他告訴我們,自己編撰了《閩南話俗語》這本書,5年的時間裡,為了用拼音字母給每個閩南語發音標註,他廢寢忘食,每個發音都要反覆推敲、註解、釋義,我真佩服黃爺爺「活到老學到老」的好學精神。 閩南話俗語充滿智慧而又詼諧幽默,更是閩南人民日常生活智慧的結晶。
-
拍閩南話電視劇、開發手機學習軟體…閩南方言推廣引發熱烈反響
他們當中既有大學教授,也有在社區熱心推廣閩南話的市民,還有學生家長。他們呼籲,推廣閩南話可在加強師資力量、營造學習氛圍、鼓勵創作閩南話影視作品和閩南語歌曲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可通過立法推動公共場所應用閩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