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閩南人你知道閩南語的由來嗎?

2021-02-14 咱兜速報

隨著國家大力推行普通話,我們平時耳聞目睹都是普通話的語音與詞彙,閩南語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為此,我寫下這篇文章,對閩話語的一些常識進行簡要介紹,希望閩南人能夠保護好閩南語,因為閩南語不僅是閩南人的語言,也是整個漢民族上古漢語的活化石。

漢族,原名華夏族,漢族一直血統傳承加文明認同,中國漢王朝時期以前,位於中國北方的匈奴汗國一直對中國構成威脅,經常侵犯中國,使中國飽受凌辱。到了漢武帝時期,中國衰弱的情勢得到了改善,轉而反擊,奪取了匈奴汗國最大的可供耕種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漢朝名將陳湯寫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帶領大軍一直打到位於現在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匈奴汗國在強大的漢帝國面前不得不認輸,從此遠走他鄉,據說後來遷居到了歐洲,從此,漢朝境內的百姓對外都稱自己是漢人,華夏人從此就多了一個小名漢人,漢人一詞由此產生。而西晉五胡亂華開始,北方的漢人大舉南遷,其中最主要的移居地區就是現在的福建省境內,北方山東河北地區的漢人,遷移到了現在的閩北閩東,閩北語和閩東語其實就是戰國時期燕趙地區和齊魯地區的方言,(說句真心話,如果現在山東人和河北人想尋找自己的古方言的話,那就應該在閩北和閩東地區,而現在的河北省和山東省所說的北方官話基本上屬於胡化了的漢語,因為現在的山東話河北話是在蒙元殖民中國時期形成的,它的語言成分裡面有大量的蒙古語,契丹語,女真語等胡人的語言成分)而中原地區的漢人則大量遷到了閩南地區,由於在晉朝以前的普通話是以中原雅言為基礎的,所以大量說著中原雅言的中原百姓百了閩南地區,也就把當時的普通話中原雅言(他們稱為河洛話,意為黃河南岸的洛陽首都地區的正統普通話漢語)帶到了閩南地區,由於歷史和時代變遷的原因,原本的普通話(中原雅言)逐漸失去了原來在全中國佔據主要語言的正統地位。經過六朝隋唐宋明的更迭,逐漸淪為了閩南的地方方言,這就是閩南語的由來,確切的說,閩南語其實就是上古漢語。(同樣,現在的所謂河南話,河南話也屬於北方方言體系,也是胡化了的漢語,河南人如果想追尋自己語言的正統,也應該到閩南地區去,確切的說,那裡的閩南語才是真正河南話的源頭)閩南語是正宗的上古漢語普通話,這是無可辯駁的,很多人一直以為只有「普通話」才是真正的漢語,這其實是一個常識性錯誤。現在的普通話是以北方言為基礎,我們都知道北方方言在歷史上形成於蒙元殖民中國時期,漢人都恥於說胡語,南宋統治區的漢人稱北方被胡化地區說的語言為金元虜語,是胡化了的漢語.眾所周知現在的漢語其實包含七種方言:官話(北方方言區,現在指普通話)、吳語、贛語、客家話、湘語、閩語、粵語。閩南語應該更接近上古漢語,在閩南語中還留存有大量的上古漢語發音,這在語言學界已經早有定論。我不是語言學家,我就拿地理與歷史這些「明擺的事實」來做論據。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只要稍微了解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在古代中國,北京在漢代時處於中國邊境位置,大家都知道北京有座長城,那長城就是為了防衛邊關而造的。再加上蒙元與滿清兩次亡國時期的胡化,這兩個野蠻民族建立的殖民政權定都都在北京,都使北京成為歷史上漢人與胡人交流頻繁的地區,因此,這一帶的漢語必然受到其它胡人語言的極大衝擊,別的不說,單單蒙元與滿清時期,北京語音受到蒙古語與滿洲語的衝擊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現在的普通話與上古漢語已經有天翻地覆的差別了。

再來看看閩南語,現在的閩南人的祖先大都是在五胡亂華時期為了躲避胡人的侵略從中原遷居而來的,歷史上有多次中原漢人大規模遷居閩南的記載,這些中原漢人來到閩南,同時也帶來了當時中原地區的上古漢語,如我姓陳(潁川衍派),祖先就是在西晉五胡亂華時期從中原地區遷入閩南的。中國第一座跨海灣大石橋--泉州洛陽橋,之所以用「洛陽」這個名,就是因為永嘉之亂,由於胡人入侵不斷,北方幾經戰亂,造成大量的中原華夏人南遷,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裡的山川地勢很象洛陽(九朝古都),為了紀念他們是從洛陽來的,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泉州方言把「客人」讀成「人客」[音:Lang3(第3聲) kei4(短促第4聲)]:唐杜甫《感懷》:「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床鋪」讀成「眠床」(音:Mian3 ceng2):唐李延壽《南史•魚弘傳》:「忻嘰慘徽牛允酋景亍!?「不要」簡讀一個字「泯」(音:Mian1):「相逢一笑泯憂愁。」

中國目前能找到最早的韻書,就是隋朝陸法言編纂的《切韻》了。每當亡國前後,有一種書籍必然興起,此書就是韻書。因西晉時五胡亂華,五胡十六國充斥中原大地,漢語落草,胡漢語喧囂一時,語綱混亂,故恢復正統的需求強烈。五胡亂華期間,衣冠南渡之時,中原漢人的一部分來到了今泉州豐州。五胡亂華的結果,胡人在北方肆虐。隋朝恢復中華後,北方的漢人終於恢復了漢人姓名;漢語正統得到重視,於是開始修韻書。這時距離五胡亂華前,正統在中原的時間,已經過去了300多年。這時的語言,和五胡亂華前南渡的漢人,語言差距有多少呢?《切韻》雖然離五胡亂華前的正統音脈有300年之遙,但是統一後的隋朝基本上以南方陳朝正統漢人語言區的語音為基礎,寫就《切韻》的。

畲族的畲(普通話讀shē) ,在古漢語裡面,竟然發音系跟「邪」「斜」系接近的?普通話,邪和斜都是xie2。普通話兩種讀音不同的字,難道在古漢語中卻有關聯性?注:邪有兩種注音,以遮切及似嗟切。這裡當然是系似嗟切。邪這裡讀xia2,車閩南語讀qia1,奢讀qia1,賒讀xia1,那麼畲在閩南應該讀xia1。無看錯乎?《切韻》這部書好像是為閩南語編寫的,倒像不是為普通話寫的呢。這部中國最早的韻書,不是閩南人寫的,是距今1400年隋朝北方人陸法言編纂的。

遂這個字,按照王仁昫增補切韻表,徐醉切,還真的讀sui4;問題是徐在普通話是x輔音,而在閩南語中是s輔音,所以,「遂」如果用普通話切是斷然得不到sui發音的,sui是泉州閩南語賦予的。淚(簡體字「淚」)這個字,普通話悲催了。普通話讀lei,但在切韻裡面讀lui4。想想淚在泉州閩南語怎麼讀?也是lui4!300多年的時間差距,流落南方的西晉古漢語,還能和地處中原的隋朝古漢語對得上號,世界很神奇。因為閩南地區多為丘陵地帶,交通不便,與中原地區的聯繫不是很方便,閩南語較少受到胡人語言的衝擊,所以才得以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大量上古漢語發音。閩南人之所以被稱做「閩南」人,只是因為我們這些漢人居住在閩南地區,如果要準確表達的話,我覺得把「閩南人」與「閩南語」稱做「南遷漢人」與「南遷漢語」更科學點。閩南語其實不是象人們想像的那樣,只在閩南地區才通行,其實的它的分布是很廣的:北:在浙江省東南部,大概在浙江省瑞安市以南到浙江省與福建省交界一帶,也有講閩南語的地區。中:福建省的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廣東省的潮州市、汕頭市一直到汕尾市一帶通用閩南語。東:臺灣省的大部分地區都講閩南語,因此閩南語在臺灣省被稱為臺語。奇怪,別的方言都是地區連片使用的,只有閩南語是跳躍式的一塊、一塊的地區在使用。據初步統計,海內外用這種方言的人將近6000萬。

不僅在中國,閩南語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閩南話作為地球60種主要語言的代表之一,被錄製在美國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宇宙飛船的鍍金唱片上,到廣漠無垠的星河中尋覓知音。世界第一流的大學--美國哈佛大學,也開設過閩南話課程。好好的上古漢語方言走向衰落,卻實在是一件讓全國所有漢人心痛的事。我不僅希望閩南人能有效傳承閩南語,保留住我們漢語的純潔性和高貴性,也希望漢語其它方言區的漢人(有志於復興漢民族的志士)能夠有興趣學習閩南語,傳承閩南語,讓我們能更好的讀懂文獻古籍,更好的與我們的祖先心靈交匯融通,更好的傳承我們的漢民族語言文化。更好的體會到正統漢語的高貴與美妙。我這裡說的「滅絕」,絕非聳人聽聞,現在在國家推廣普通話政策的「大力」執行下,一些北方人蔑稱閩南語為「蠻語」,部分閩南人也妄自菲薄地稱閩南語為「地瓜話」,許多閩南人以說閩南話為「恥」,覺得只有講標準的普通話才顯得「素質高」,一些學校甚至禁止學生在校內講閩南話,幼兒園的老師只教普通話,許多上幼兒園的小孩不懂得講閩南話,甚至於聽不懂,就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泉州人,在平時講話時,對一些事物的表達也經常忘記閩南語的發音,而不得不用普通話表達。照此下去,閩南語恐怕再過一兩代人之後,就要滅絕了。這實在讓做為閩南人的我深感痛心。唉,想起古代漢族先民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這幾代漢人連自己民族的正統語言都保護不了,實在是愧對祖先。希望現在還會使用閩南語的人自覺保護好閩南話,為中國的正統漢語留下一絲血脈。也希望有志於復興華夏,復興漢民族的志士們多多關注閩南語,有喜歡的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在這方面多多進行研究學習和傳承閩南語(河洛話)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和祖先連上,誰不想感受到詩經的美妙,唐詩宋詞文讀的意境之美,用普通話讀這些文獻典藏,是真的不可能讀懂古人祖先的內心世界的。

200多個四字單詞你懂幾個啊?

鹿腳馬槍,鱸鰻散仙,要食毋作,挐頭鬖仙,東凹西塌,爛繩牽豬,黃酸貼聶,狐狸半天,頭破耳裂,陷三缺四,驢舂狗迮,枵飢失頓,熊聲虎說,心狂火列,想空想縫,空喙哺舌,孬心毒行,貪長倒短,死坐活食,有空無榫,吐氣㖹唉,憨人厚福,存死存絕,準腹食水,䀍頭䀍面,隱痀推胸,歪喙斜目,歪膏揤斜,鼻錐目塌,尿頭糞底,搖頭拌脰,歪膏醪槽,賊食狗睏,有空無影,烏嚕白嚕,半痟六顛,臭頭爛耳,目潲無摳,虯疤律率,犁頭戴鼎,體㾸爛癆,捶胸拍翼,㾪肌厚骨,頭眩目暗,拳頭砧胚,落胸垂鉀,人群狗陣,畫虎畫卵,流氓散仙,趒骹頓蹄,虯腸勒肚,烏天暗地,掠龜走鱉,戇蟳等鱟,差牛輯馬,勞家散宅,當頭白日,入門攻家,放叼㖹鱉,㖹鼻勒須,比手畫腳,上門踏戶,上街落市,憂心糾肝,矮仔厚行,躼骹手銃,比拳掠步,弄公揬媽,殘豬糾狗,青面赤虎,紅面赤須,紅膏赤蠘,冤家釀債,侵錢借利,瞪龜瞪鱉,刣雞教猴,刣頭拍銃,緊腳捷手,軟腳垂手,無氣無力,頭目知重,叫死犁苦,咒死絕誓,三不五時,閒時白素,無事無白,玲瓏脫框,準腹食水,腫心萬肝,歡頭喜面,喙闊目大,喙焦舌渴,揭槌託杖,四散露唉,弓懸擘低,黐鳥掠雀,腌臢死臢,荏懶荏觸,鼻流瀾滴,無閒無工,無臺無鍛,無閒叱掣,毋成其蛤,苦無分路,搝搝搦搦,驢翻馬驕,瘸腳手摺,醪潲醪觸,做失萬德,死狗賴豬,偷早偷晏,三更半暝,未光八早,搶年搶節,憨哥揤鑼,臭頭爛耳,厝邊腳兜,有耳無喙,軟土深掘,無影無跡,吃飽換枵,起骹動手,未捌曾未,驚心忍命,喙尖舌利,花婆花體,枯枝索膜,屎礐石頭,厚跡厚癖,瞪痟若顛,粗糜粗蕒,臭頭爛耳,跋繳浪蕩,賊封繳謗,大猴大觸,驚大驚細,坐食等死,掠風挲索,佬潲佬觸,悾戇悾觸,亂開亂刜,無準無節,賊皮賊骨,燥性六地,假死目白,閹街僻巷,前舂後迮,巷頭壁尾,紅蛇赤鼠,無臭無潲,變鬼六祟,傀儡鬼祟,魚蝦水卒,刣頭破額,圓頭短喙,鄉裡頭尾,厝邊骹兜,年冬月節,無錢無枵,耙頭抗耳,認頭認份,記心在肝,勤吃勤作,善趁善佗,夭壽骨體,半上路祭,手拈手掇,十澈八澈,拖心賴肚,嫌肝挾胗,父老囝幼,添頭貼尾,問神託佛,吵家鬧宅,失德罪過,蛀心爛命,唬肚知肚,毋成雞塊,憂面爪骱,短命夭壽,窮憨富戇,萬精百捌,莫知莫捏,費潲膦氣,毋捌毋驚,盡捌盡驚,辛苦若褪,領功提勞,做禍做業,做汁癆穢,鬼佮馬哭,吐血吐坨,三尖六角,無平無坦,火龍火馬,遮長揭短,卯卯扯扯,掠長補短,數佛粿龜,無定無著,洽頭洽面,勼勼夾夾,牽溝過隙,牽聲拔調,橫說橫著,臭面臭孔,無苦無慼,三骹花跳。

(本文來源於:銘逸會,部分圖片文字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多彩的閩南文化:鬥陣來學閩南語
    閩南文化係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區的人(主要是閩南人)共同創造並一代代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地區性文化。閩南地區從西晉末年開始開發,在隨後的幾百年間,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異國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融合,孕育了包容多元文化的閩南文化。
  • 閩南文化的奇葩——閩南語歌曲
    閩南語歌曲是閩南文化的奇葩,它濃縮了閩南文化的精華,具有其特殊的韻味和魅力。在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閩南鄉親中廣受喜愛。「咱的鄉親,咱的歌」,包含了閩南人特有的鄉情親情,它融合了閩南地區的生活情趣和地方文化,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它的鄉土氣息。
  • 閩南童謠(1),願更多的孩子能學習閩南語——真正的唐朝人讀書音.
    舉筆會寫又會計講,有人問他吃啥補,安公笑笑共你講。平時若是愛勞動,巧贏吃茸補洋參。        閩南童謠是閩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瑰寶之一,它產生於閩南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民間。 三、閩南語形成歷史                閩南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三擺(閩南語,三擺即三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徵蠻和避亂:   第一擺:第四世紀晉朝人移居閩
  • 古早閩南語歇後語俗話大全盤點 這些閩南話老話你聽過麼
    閩南語歇後語充滿智慧而又詼諧幽默,給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故以「五色話」稱之。比如「惠安査某——日日見財」,其實是因為惠安女服飾是露臍裝,而「肚臍」閩南語發音是「zai」,與「財」的閩南語發音一樣,所以說「日日見財!」「閩南話歇後語與普通話歇後語相同,前半句像是一個謎面,後半句是對前半句深層的補充和發揮,類似謎底。」
  • 閩南語學習教程:日常生活閩南話常用語翻譯對照
    閩南語學習教程:1、閩南人見面時,多用「(你)食未」或「敖早」做問候語。在三餐前後不久的時間裡,才可以用「(你)食未」,三餐前的二三小時,或者三餐後的二三小時後,都不宜用「(你)食未」。此外,在洗手間等地方見面時,也不宜用這樣的問候語。「早」相當「早安」,當然可做清晨見面時的問候語。此外,在早集會等場合,也可用此問候語。
  • 關注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 決賽...
    晉江新聞網1月11日訊  伴隨著小學高年級組獲獎名單出爐,為期2天的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決賽正式落下帷幕。4個組別、192組選手輪番登臺,用閩南語講述動聽故事,帶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視聽盛宴。  昨日,登上決賽舞臺的是中學組和小學高年級組。中學組參賽選手雖不多,但是個個是高手。
  • 閩南語歌曲也有這麼多好聽的,這些經典歌曲你都聽過嗎?
    去年一首走紅網絡的《浪子回頭》讓閩南語歌曲重新回歸大眾的視線,引來了包括林俊傑、楊坤、任賢齊等眾多歌手競相翻唱,足以說明其獨有的魅力。作為和國語、粵語一同構成華語樂壇的閩南歌,發揚於閩南地區,在臺灣則被稱為是臺語歌。
  • 兩年研究自創閩南語特色拼音 跟老黃學說閩南話
    「說閩南話」就是「Shè Mán Lám Wèi」  □記者 顏鵬 李菁 胡彥明  把閩南語讀得字正腔圓,對一個外地人來說可不容易。如果用我們常用的拼音來給閩南語注音,能成不?南安溪美的老黃說——咱試試!
  • 世界閩南語「雙歌賽」落幕 閩南師大獲兩項金獎
    11月14日,「第九屆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暨首屆世界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在廈門市海滄區文化中心劇場落下帷幕。閩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選送的的合唱曲目《跳火群》榮獲成年組演唱獎金獎以及原創歌曲金獎。  閩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學子演唱歌曲《跳火群》。
  • 閩南語學習教程 閩南人見面時辭別時怎麼說?
    吃了嗎? 食甚物? 吃了什麼? 看著你真歡喜。 見到你真高興。 是! 是的。 歹勢! 對不起,難為情。 多謝! 多謝! 汝遮早要去倒落? 您這麼早要去哪兒? 我要去中山公園。 我要上中山公園。 要去中山公園麼代? 上中山公園幹嘛? 要去行行的。 去走走。 再會! 再見! 請留步! 請留步!
  • 用鄉音鄉念喚起你對閩南語的溫柔記憶
    10月1日至8日,「2020潤物無聲國慶展丨言吾閩南」在泉州西街肅清門廣場開展,主辦方泉州文旅用守望方言的方式,用鄉音鄉念喚起你對閩南語的溫柔記憶。 展廳以「溯洄」二字為延伸,通過對閩南十五音的介紹、閩南五色話及閩南語節氣視頻的播放,為大眾展示閩南語的「原生之初」。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上周,他創辦的微風樂集發出組建「A萌閩南語歌曲合唱團」招募啟事。這將是閩南地區第一個閩南語歌曲專業合唱團。  粉絲團可邊學邊唱,專業團要求較高  作為一名音樂人,楊慕集創作、編曲、指揮和演唱於一身。六年前,他創辦微風樂集,發起「音樂廈門」活動,組織了數百場室內外的公益演出。
  • 晉江溪邊民族小學開設閩南語課 學閩南語要考級
    閩南網6月24日訊 都說學英語要考四六級,你聽說過學閩南語要考級的嗎?別奇怪,在晉江溪邊民族小學,就開設了一門特別的「閩南語考級」考試,全校近1200名學生,不僅要學說閩南語,而且還要參加閩南語「過級考」。
  • 閩南話將可考級 你準備好了嗎?考官選拔咋進行?
    晉江溪邊小學學生在學閩南童謠。(資料圖片)    聽說過英語四六級考試、普通話等級考試,但你知道閩南語也可以考級了嗎?沒錯!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將在明年開考。作為地方方言,閩南話為何會被納入官方考試?考官選拔如何進行?  據了解,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考官選拔目前已在進行,報名者達240餘人,主要來自教育、文化、廣電系統。完成培訓後,他們要先進行等級測試,成績90分及以上者才有資格成為考官。有關負責人表示,240多人中未來能成為考官的不足百人,淘汰率將超過五成。
  • 閩南語歌曲教我的50個做人的道理
    作為一名在閩南出生成長,如今打拼在北京的女孩,那些閩南語歌曲是怎樣滲入到我平時的生活呢? 接下來讓我們把鏡頭切到上世紀末,1999年,筆者還是一名小學生,稚嫩的眼神中透著一股笨拙,侷促而害羞,不善言辭。
  • 【咱是閩南人】這些獨特的生命禮俗,你知道嗎?
    生命的寶貴與生命歷程的豐富,使閩南家庭以敬畏和虔誠的態度來對待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這種敬畏與虔誠外化為種種的儀式,演變成我們今天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誕育禮俗、成人禮俗、婚姻禮俗、壽辰禮俗、喪葬禮俗等生命禮俗。按照人的生命歷程,相應的習俗隆重上演,提升了生命的價值,也為閩南生活增添了絢爛色彩。
  • 張雲卉新歌《閩南人》蓄勢待發 粉絲期待一飽耳福
    ­  眾所周知,張雲卉祖籍漳州南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閩南人,自出道以來始終熱衷於閩南文化的傳播。此前,張雲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作為在閩南這方水土上長大的閩南人,她一直想借某種契機,以閩南文化為原型,通過音樂、文學、影視等形式加以表現。而這次新歌《閩南人》的出品,對於張雲卉個人而言,剛好實現了她多年來的創作夙願,在音樂業內則被認為是符合時代審美需求的「新閩南語歌曲」,意義非凡。
  • 閩南語簡介
    福建簡稱為閩,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從地理上可以說,泉州,廈門,漳州,莆田,龍巖五個地區均屬閩南,但我們通常所說的"閩南"這個說法,具有特定的涵義,並不包含莆田,龍巖,其主要是依據語言,文化,風俗上來劃分的,莆田說的是莆田話略區別於閩南話,而龍巖說的是客家話.兩地均不屬閩南語系.因此狹義上所指的閩南僅指--泉州--廈門--漳州--三個地區.但由於閩南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傳承下來
  • 閩南歌裡覓鄉音 唱著閩南歌赴臺灣下南洋
    這個夏天,唱完最後一首閩南歌,臺灣閩南歌天后江蕙封麥。從上世紀80年代嶄露頭角、90年代大紅大紫,一直到如今告別歌壇,江蕙的演藝生涯也正因循了整個閩南語流行歌曲這幾十年來的起起落落。作為以方言作為語言基礎的地方歌曲,閩南歌傳遍大江南北,除了閩南話獨特的七音發音規律以及民謠基礎外,臺灣原創的閩南語歌曲同樣功不可沒。
  • 閩南語歌曲真的沒有粵語歌那麼好聽嗎?
    閩南語歌曲沒有粵語歌曲那麼火,應看在什麼地方,在福建和臺灣很多講閩南語的地方,肯定是閩南語歌曲更火,粵語歌曲相比肯定比不過。但如果在全國其它省,包括在廣東的絕大多數地方,都是粵語歌比閩南語歌傳唱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