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大家就能看到有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但是實際情況是,每天都在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而那些廣受網友關注的事件,只是其中較為嚴重的而已。
到如今為止,校園霸凌事件仍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方法,而那些受到霸凌的被害者同學們,不只是身體上受到了傷害,更嚴重的是心理的傷害。據有效統計,一般受到欺負的往往是那些在班裡不怎麼出眾,也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同學。
那些在班裡不受重視的學生,性格本來就比較內向,可能平時在班裡就說不了幾句話。他們受到校園霸凌之後,找不到「訴苦」的好朋友,也不敢去找老師,所以大多都會選擇默默忍受。
在眾多被曝光出來的校園霸凌事件中,有些學生年紀小的讓人心驚,十二三歲就會「拉幫結派」,夥同其他人來欺負同學,並對被害者極盡侮辱。發生這樣的事情,痛心的不只是家長,還有學校,這不僅會對受害的學生帶來非常巨大的心理陰影,也會給學校帶來不可估量的名譽損失。反觀那些受害者,幾乎很少是那些學習非常好的學霸,不只是受害者,加害者中也幾乎不會出現學霸的身影。
對於這樣「特殊」的情況,一些有著多年教學經歷的老師指出了以下原因:
1.學霸通常在班裡很受重視
大家都知道,在學生時代,學習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很輕易地會獲得老師的青睞。而學霸們通常會在班級裡擔任一些職務,老師也會寬容學霸偶爾出現的錯誤,還有其他同學,有不會的題也會去詢問學霸,可見,無論是在老師眼裡還是在同學眼裡,學霸的存在都是備受重視的。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加害者不敢找上學霸的原因,「惹不起」是一方面,如果被發現了,老師方面也會站在學霸這一方,為其討回公道。
2.學霸和「加害者」沒什麼接觸到機會
眾所周知,學霸的日常就是認真學習,那些「加害者」的日常更多的是不學無術,兩者本來就是兩個方向的人,也自然不會產生什麼交集。頂多可能就是那些混混想要抄學霸的作業,除此之外,他們應該也不會產生交集了。那些混混不會去和學霸「硬碰硬」,也不會主動去找他們的麻煩,雙方就這樣相安無事,在班級裡「井水不犯河水」。
那同學們怎樣做可以有效避免遭到校園霸凌呢?
1.成績優異
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在班裡是比較受到重視的,老師和同學也會密切關注學霸的狀態,一旦發生不對勁,那些加害者的行為就會很容易被發現。這對那些混混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所以他們一般不會找學霸的麻煩。
2.廣結善友
大家平時在學校裡面可以多結交一些朋友,別讓自己變得那麼孤單。也有很多同學被霸凌之後,沒有朋友可以傾訴這件事,也不敢告訴老師,所以就忍了下來,而這樣做的後果是那些混混會變本加厲。
3.性格開朗
總會有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甚至是孤僻的孩子,會遭到霸凌,因為這樣的孩子在那些混混的眼裡是「好欺負的」、「好拿捏的」,也不會反抗,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父母一定從小就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同時也給孩子足夠的自信,讓孩子面對校園霸凌時,能夠勇敢地站起來對抗。
孩子在青春期時,家長和學校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遇上了校園霸凌的行為,也一定要鼓起勇氣,不要一忍再忍,絕對不縱容霸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