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校園霸凌事件中,學霸極少被霸凌者盯上?有人道出了真相

2020-12-23 識物集

在網上,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大家就能看到有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但是實際情況是,每天都在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而那些廣受網友關注的事件,只是其中較為嚴重的而已。

到如今為止,校園霸凌事件仍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方法,而那些受到霸凌的被害者同學們,不只是身體上受到了傷害,更嚴重的是心理的傷害。據有效統計,一般受到欺負的往往是那些在班裡不怎麼出眾,也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同學。

那些在班裡不受重視的學生,性格本來就比較內向,可能平時在班裡就說不了幾句話。他們受到校園霸凌之後,找不到「訴苦」的好朋友,也不敢去找老師,所以大多都會選擇默默忍受。

在眾多被曝光出來的校園霸凌事件中,有些學生年紀小的讓人心驚,十二三歲就會「拉幫結派」,夥同其他人來欺負同學,並對被害者極盡侮辱。發生這樣的事情,痛心的不只是家長,還有學校,這不僅會對受害的學生帶來非常巨大的心理陰影,也會給學校帶來不可估量的名譽損失。反觀那些受害者,幾乎很少是那些學習非常好的學霸,不只是受害者,加害者中也幾乎不會出現學霸的身影。

對於這樣「特殊」的情況,一些有著多年教學經歷的老師指出了以下原因:

1.學霸通常在班裡很受重視

大家都知道,在學生時代,學習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很輕易地會獲得老師的青睞。而學霸們通常會在班級裡擔任一些職務,老師也會寬容學霸偶爾出現的錯誤,還有其他同學,有不會的題也會去詢問學霸,可見,無論是在老師眼裡還是在同學眼裡,學霸的存在都是備受重視的。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加害者不敢找上學霸的原因,「惹不起」是一方面,如果被發現了,老師方面也會站在學霸這一方,為其討回公道。

2.學霸和「加害者」沒什麼接觸到機會

眾所周知,學霸的日常就是認真學習,那些「加害者」的日常更多的是不學無術,兩者本來就是兩個方向的人,也自然不會產生什麼交集。頂多可能就是那些混混想要抄學霸的作業,除此之外,他們應該也不會產生交集了。那些混混不會去和學霸「硬碰硬」,也不會主動去找他們的麻煩,雙方就這樣相安無事,在班級裡「井水不犯河水」。

那同學們怎樣做可以有效避免遭到校園霸凌呢?

1.成績優異

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在班裡是比較受到重視的,老師和同學也會密切關注學霸的狀態,一旦發生不對勁,那些加害者的行為就會很容易被發現。這對那些混混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所以他們一般不會找學霸的麻煩。

2.廣結善友

大家平時在學校裡面可以多結交一些朋友,別讓自己變得那麼孤單。也有很多同學被霸凌之後,沒有朋友可以傾訴這件事,也不敢告訴老師,所以就忍了下來,而這樣做的後果是那些混混會變本加厲。

3.性格開朗

總會有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甚至是孤僻的孩子,會遭到霸凌,因為這樣的孩子在那些混混的眼裡是「好欺負的」、「好拿捏的」,也不會反抗,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父母一定從小就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同時也給孩子足夠的自信,讓孩子面對校園霸凌時,能夠勇敢地站起來對抗。

孩子在青春期時,家長和學校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遇上了校園霸凌的行為,也一定要鼓起勇氣,不要一忍再忍,絕對不縱容霸凌行為。

相關焦點

  • 關於校園霸凌
    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有人說,選擇忽視的旁觀者與霸凌者同罪,如果他們勇敢舉報,遲來的正義會不會早一些?然而往往大多數孩子都害怕自己也淪為受欺凌者,於是選擇成為旁觀者、協助者、或霸凌者。其次,霸凌者可能從前也被霸凌過,因長期受到欺凌的影響,他們將痛苦施加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從受害者變成施害者。或以懲戒之名,繼續作惡,催生出新的惡,以暴制暴,循環往復。
  • 校園欺凌中,為什麼學霸很少遭殃?真相讓人不忍揭穿
    不管是當年遭遇過校園霸凌的,還是因為《悲傷逆流成河》了解過校園霸凌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同樣的事情。但是,校園霸凌是一種現象,而且屢見不鮮,已經成為困擾孩子和家長的噩夢。比如,前段時間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7歲小女孩眼中被男生塞紙片的事件;浙江一個小女孩被同學欺負,爸爸忍無可忍,以暴制暴……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都在提醒著我們:校園霸凌不可忽視。
  • 從祿豐縣毆打女生事件,看校園霸凌的危害及如何規避
    校園霸凌司空見慣了?校園霸凌事件已是塵埃已久的話題了,據相關調查顯示,87%的青少年都曾不同程度的遭受霸凌行為,受到過辱罵、毆打甚至脫衣、拍照等令人髮指的對待。如今面對日益高發、越來越瘋狂的的校園暴力,教育部是否也東施效顰?筆者這樣一說,可能會遭反對會封殺,一些正義人會首先說發生了事件報警呀!是的,報警沒錯,但少年霸凌者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呀,未滿14歲,你能拿TA咋樣?
  • 為何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很少遇上校園暴力?知情人一語點破真相
    201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相關報導:全球學生中曾經經歷過霸凌的佔達25%。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隨著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的湧出,人們的視線再一次落到「校園霸凌」的事件上。無論在重點學校還是普通院校,這種事情都會頻頻發生,有可能在家附近的學校角落裡正在上演這齣戲碼。
  • 霸凌者的4個心理根源:如何擊敗校園霸凌、網絡噴子們?
    現在有個詞非常流行,叫做「霸凌」,比如校園霸凌、網絡霸凌(也就是網絡噴子)等。「霸凌」這個詞來源於英語單詞bully的音譯,意思就是「欺負弱小者、威脅恐嚇」。霸凌者,通常看上去會很強勢、高人一等、掌握著主導權,其實他們是典型的外強中乾、色厲內荏。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2014年荷蘭電視臺製作並播出了一檔聚焦校園霸凌現象的節目《霸凌》(The Bully Project),節目以隱藏攝像機的方式,記錄校園內發生的真實霸凌行徑。節目組將這些視頻帶到學校給老師們和學生們看,向霸凌者展示他們的惡劣行徑,試圖喚醒他們的良知,敦促校方重視校園霸凌現象並採取舉措。
  • 在校園霸凌中,為啥「學霸」很少被當「軟柿子」?老師給出了答案
    電影《少年的你》讓很多家長重視起了「校園霸凌」事件,其實電影中的情景,在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無論在哪個校園,都可能出現類似事件。很多老師針對這一現象做了大量的數據分析,他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實施霸凌的學生,學習成績都很一般,甚至不怎麼好,而學校裡那些「學霸級」的同學,往往不會被他們盯上。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老師給出了答案。在校園霸凌中,為啥「學霸」很少被當「軟柿子」?
  • 為什麼在校園霸凌中,學霸很少被「欺負」?資深老師分析很到位
    校園霸凌一直是我們生活中常被談論的話題,仿佛學生時代的孩子,都曾有過聽聞校園霸凌的事件,這些藏匿在校園點滴的暗事。但是縱觀校園霸凌事件,我們都能發現,那些名氣響亮的學霸,卻鮮少成為被霸凌中的一員,而往往是成績差,不愛學習的孩子,才是那些校園霸凌的主角。
  • 為什麼校園霸凌中,好學生很少會成為「目標」?聽聽老師怎麼說
    學校應該是一個安靜祥和、充滿快樂的地方,但是,近幾年學校卻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霸凌問題。雖然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不希望學校霸凌事件的發生,但是它卻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相信大家也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校園霸凌事件,甚至很多家長的孩子就是霸凌事件中被霸凌的孩子。
  • 小學生被同學用菸頭燙爛雙手踢傷下體,校園霸凌為何屢禁不止
    經過對小然的不斷詢問,小然承認是兩個高年級的男生在回學校的路上將他攔截,並霸凌毆打他。對於兒子的遭遇,小然的父母非常氣憤,將採取法律途徑解決。校方回應校內監控視頻在早上上學時間被關閉約15分鐘,重啟時孩子出現在畫面中,已經受了傷。
  • 這起「校園霸凌」事件,以故意殺人罪起訴
    這起「校園霸凌」事件,以故意殺人罪起訴近日,法院審理了一起校園霸凌案件。去年,廣西都安縣某中學,一位遭受校園霸凌的同學,從四樓被扔下……為何校園霸凌事件總是層出不窮?而且還手段還越來越殘忍,不再是簡單的「拍巴掌」、「抓頭髮」?
  • 老師霸凌老師 重創日本的反校園霸凌教育
    ,根據流傳在網路上的霸凌影片可以看到當中一名資深男老師,從後面架住這名新進教師,另外一位資深女教師不顧年輕男老師苦苦哀求著不能吃辣,還硬生生把一碗準備好的超辣咖哩飯餵進這名年輕的男老師嘴裡。就看著男老師吃了咖哩之後,辣到繞著教室轉圈跑找不到地方吐,這時候影片還傳出四名霸凌的老師們的笑聲。最後這名被霸凌的男老師因為精神壓力過大請假在家療養。影片流傳出來之後,神戶市教育委員會進行調查才發現,這所小學的老師校園霸凌事件,並不是單一個案,後來又陸續傳出兩名年輕老師也曾經被霸凌過。
  • 別讓校園霸凌成為青春一道流血的疤
    近日,多起校園霸凌事件又一次出現在大眾媒體上,新聞稿中披露的施暴學生對受害人的行為細節多不勝數、手段惡劣,甚至極其殘忍,令人不忍卒讀。事件被曝光後,施暴者被教育、被懲罰,或許過段時間他們就忘記了這些事,但對受害的未成年人來說,這將是他們青春期中一道永遠流血的疤。
  • 馬思純自曝三年地獄生活:關於校園霸凌,我發現了一個扎心的真相
    被霸凌,沒有任何理由東野圭吾的《惡意》中有這樣一段話:「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貼上惡魔的符咒一樣」,校園暴力事件就這麼開始了。霸凌者因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將霸凌行為理所當然化、合理化,甚至美化。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面對自殺的易遙,同學說:「這不關我的事呀,我什麼都沒有做。」
  • 「校園霸凌」和「網絡霸凌」何時休?
    圖片來源於網絡校園霸凌,一個隱藏於陽光校園裡的鬼魅!這位白宮「拉鏈門」事件的當事人,在沉默多年之後出人意料地站出來,講述網際網路如何令她一夜之間從一個無名小卒變成了讓全世界羞辱的對象。萊溫斯基呼籲公眾對網絡暴力說「不」,她希望自己的經歷和努力,能幫助一些人減輕痛苦。萊溫斯基這段充滿正能量的演講獲贊無數,很多人都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和分享。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這類軟暴力性質的行為,是否屬於霸凌行為,公眾們在認知上就存在較大的差異了。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調查協會,曾做過一份涵蓋36000名受訪對象的關於「校園霸凌」的公眾認知數據調查報告( 以下簡稱「報告」)。
  • 《少年的你》:「霸凌者」兼具可惡與可憐的標籤,可惜父母看不見
    最近幾天,《少年的你》成為一匹黑馬,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能如期上映首先就值得期許,而影片背後影射的現實細節更是讓人焦慮。有網友批評電影說「同樣是孩子,怎麼可能有人被欺負得這麼慘?可事實上,現實遠比影片要殘酷!來看看這些校園霸凌的案例,個個觸目驚心。
  • 延禧攻略爾晴手撕知否盛墨蘭:從校園霸凌看施暴者與旁觀者
    由於校園時期遭受霸凌,受害者韓曉婷患上了長達十年的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需要一直看心理醫生。而她們在成年之後,在職場中又狹路相逢。彼時,受害者韓曉婷已經是成功的職場女精英。有些報應來的早,比如說小軒,因為校園霸凌,毀了自己的一生;有些報應或許來的晚,比如說《刺》中的張蓓蕾,十年後照樣慘遭報復。又或者是今年《青春有你2》企圖打響自己知名度的「黃一鳴」,因為同學集體爆料她當年的校園霸凌事件,被全網封殺群嘲,徹底斷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 校園霸凌中,為什麼學霸很少成為被欺負的目標,老師:答案很現實
    為什麼校園霸凌當中學霸不會成為被欺負的目標? 原因1:學霸的人緣好 因為是學霸的關係,所以心思基本都是在學習上,平時不會去招惹別人,再加上因為學習成績好,老師也會比較倚重,因此一般學霸都會任職比較重要的班級崗位。
  • 《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看看歐美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事實上,「校園霸凌」的廣泛程度遠遠超乎人們平時的認知。它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這背後罪行的實施者是未成年人,很多施暴者在對他人施暴的時候往往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很多被施暴者,可能要很多年之後,才知道自己當年遭遇了校園霸凌,或者在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被欺負了,卻不知道跟誰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