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二胡大師熱愛中國樂器 致敬中國傳統民樂

2021-01-11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外媒4月30日報導,最近,有位音樂家在上海的一座公園內表演二胡。弓在弦上小心翼翼地划過,然後他擰緊琴弦,調節音準。不久,他就沉浸在那令人難以忘懷的樂曲中,公園裡小鳥的鳴叫為其伴奏。

在中國各地,人們經常會看到公園裡的老人在演奏一種兩弦樂器,這種樂器在英語中經常被稱為「斯派克小提琴」。不同尋常的是,在上海表演的這位音樂家是位外國人。

在2月,傑裡米•莫耶(Jeremy Moyer)發行了他的第三張個人專輯《中國自行車故事》。作品中加入二胡和秦琴等元素。秦琴是中國三弦琵琶的其中一類。

莫耶是在安大略省的一個小鎮上長大的,他會演奏小提琴和彈奏鋼琴。但他十幾歲時為了學吉它放棄了,這一舉動經證明對他是有幫助的。

他說:「通過自學吉他和演奏我喜歡的歌曲,重要的是我發現可以通過耳朵學習。」他能找出和弦並且憑聽覺記憶演奏。

莫耶在1990年作為一名志願者在中國臺灣門諾教堂(Mennonite church)做了一年的志願者,並在一所盲人和殘疾人的學校裡幫忙。他回憶道:「那裡到處都是寺廟,音樂家們在裡面演奏,有業餘演奏家,也有專業音樂家。」

因為在法國和南美洲待過一段時間,他已經對民間音樂產生了興趣,他的興趣被隨處可見,隨處可聞的樂器——二胡所激發。當他住在臺中時,便向當地的二胡老師學習。

當他1996年回到臺灣時,他發現,臺灣的椰子殼小提琴即柯子賢,它主要用於地方戲曲和寺廟音樂中。給他介紹了一位名叫張世東的當地民間音樂家後,堅定了他對中國音樂的興趣,二胡不僅是對小提琴的延伸,也不僅是一種新奇的東西。

莫耶說:「我在想一個民間音樂家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從小就在拉二胡,所有歌都記在了腦子裡。張世東就是這樣的人,我的人生在遇到他後發生了改變」。

子女和孫輩從未認為張世東是一位音樂家——他一生都在郵局工作。當時的莫耶只會說基本的普通話,而張先生只會說臺灣方言和日語,因此與張先生交流幾乎是不可能的。莫耶說:「他教的方法從來沒有提到過任何技巧。他先演奏這首歌,然後我模仿他的演奏方式。他有一種理想的聲音,我必須經常和他一起演奏,才能達到那個效果。」

1997年,莫耶的第一張專輯《中國民歌》在加拿大錄製且發行。莫耶用流傳下來的傳統音樂讚頌張藝謀。他說:「有一段時間,我感到很尷尬,因為演奏技巧很簡單。但現在我喜歡它內在的精神,回想起來,它真的體現了我從張先生那裡學到的東西。」

直到2004年,莫耶來到上海,才開始正式研究中國樂器。他從2000年就開始為二胡作曲,並且在幾個專業二胡演奏家的指導下,他有了很大的進步。

莫耶的第二張專輯《Mangoes from 2009》在很大程度上強烈反對正式的二胡研究。這張專輯在上海錄製,此時,莫耶是上海朱家角世界音樂中心的音樂家。專輯中有很多歌曲給人以拉丁的感覺,而非中國特色。「這是一個水果籃,在建造錄音棚的時候,我加入了用不同樂器演奏的曲子。」莫耶解釋說:「我練習二胡這麼多年,已經厭倦了,只是想彈吉他,所以有一些歌曲,比如巴薩諾瓦的曲目。」

他最新的音樂冒險大約在同一時間雲南大理的一家理髮店。與其它樂器一起掛在牆上的是一把定製秦琴。」莫耶說:「我對這種樂器很好奇。不過,這些天,很難找到秦琴,且周邊樂器做工粗糙,價格低廉,聲音不妙。」

然而,這秦琴不同。它配有五聲系統,需要用琴撥撥弦。琴撥則是由山羊角做的。「它有一個不同的聲音,當我學會後就喜歡上了那種聲音。雲南有很多少數民族,那裡的音樂家們對好聽的聲音有不同的理解。」後來,他從理髮師那裡買下了秦琴。

他解釋說,他有一個具體的想法,想為他的新專輯做些什麼。專輯中加入有特色的秦琴和其它各種弓弦樂器,如:二胡。「它將我自己的作品和有濃濃中國特色的樂器在結構上結合起來。」

他說,當他點評外國人演奏中國樂器的時候,當地人通常會表現地很不屑,還反駁道聽起來不夠「有中文味道」。

「我的音樂中有很多中國傳統民樂的元素。從很多方面來說,它是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和鄉村民間樂器和傳統習俗的一種慶祝或致敬。但我的聲音整體上講依然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一種中國合奏能像我的作品這樣。」(實習編譯:李婧  審稿:李宗澤)

相關焦點

  • 中國樂器大師四大天王:您都知道嗎?
    方錦龍精於五弦琵琶演奏,同時能彈奏近百種樂器,但琵琶是他的最愛,也是他揚名於外的專長。方錦龍的琵琶演奏別具一格,借鑑了許多種樂器的手法,巧妙運用,他曾現場用五弦琵琶演奏模仿各國樂器,該視頻網絡上可查。1978年,杜聰進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畢業後去了上海民族樂團,坐樂團8把笛子的最後一把交椅;1991年,他灌制了第一張排簫唱片《沉思》,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金唱片獎。有「排簫王子」,亞洲排簫第一人之稱。他精通多種管樂器,演奏基礎紮實,並涉足西樂,吸取現代派技法融進民樂,敢於創新突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青年演奏家。
  • 二胡演奏家鄧建棟做客「民樂大講堂」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受深圳市民族管弦樂學會的邀請,著名二胡演奏家鄧建棟將做客2020深圳市「民樂大講堂」中國民族樂器鑑賞活動,將於12月19日15:00在寶安區新安街道嶺南胡琴藝術館,以「二胡演奏中常見的問題及公開課
  • 國風民樂 中國民樂樂器笛子的製作方法
    民樂雜家帶您認識中國傳統民樂,了解中國傳統民樂的歷史以及各種文化知識。慢慢的大家會意識到中國民樂中的古箏 笛子 二胡 古琴 琵琶 吹打樂 揚琴 洞簫 葫蘆 絲竹音樂 嗩吶 巴烏 笙 壎 馬頭琴這些樂器不管是單獨演奏還是各種民樂合奏都是多麼美妙的聲音。
  • 民樂!!!就是如此任性~~帶你走進民族樂器和民樂的世界~
    現一般流行有笛、二胡、琵琶、胡琴、箏、簫、鼓等,是代表著中華音樂文化的傳統樂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被稱作「民樂之王「。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但也有石笛、玉笛,有紅木做的笛子,古時還有骨笛。不過,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竹笛聲音效果較好,製作成本較低。
  • 中國民族樂器第一品牌 :「敦煌」飛天 「文化」是核心
    圖說: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二胡製作大師張建平。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歷史:86家民樂作坊合併而來張建平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二胡製作大師,閔惠芬、馬曉暉等著名演奏家都用過張建平做的琴,「閔惠芬晚年的時候因為力量小了,所以給她做琴要『松』一點,但聲音不能散;而給馬曉暉的琴,要給她一點張力。」
  • 什麼時候來一檔民樂選秀節目,讓大家看看中國傳統樂器的魅力?
    最近幾年選秀節目層出不窮,選了一茬又一茬,都是換湯不換藥,什麼時候製作一檔中國民族樂器的選秀?普及一下中華傳統樂器的認知度和知名度,讓大眾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樂器的魅力。果然不負所望,嗩吶一響,稱霸全場,不愧有「樂器之王」之稱,音色雄壯,音量大,完全不用擴音器,秒殺各種西洋樂器。還有兩位選手的樂器冬不拉和馬頭琴印象深刻,都是民族樂器。民族樂器是中國的獨特樂器,是代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樂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希望有一檔民樂選秀節目,可以弘揚中國的民族樂器。
  • 巴德音樂學院招收中國民樂與文理學科本科雙學位
    該項目是兩高校合作的首創,更是中國學生學習民樂的新機遇。此項目的設立具有歷史意義,更值得一提的是,巴德音樂學院為申請該項目的學生設立獎學金。學院建議所有學生在申請項目同時,也申請獎學金,優秀申請者將獲得高額獎學金。這些學生,在學習中國樂器的同時,也接受美國的文理教育,他們畢業可以拿到兩個學位,將來能夠成為推廣中國音樂的精英。
  • 溫哥華民樂盛事~~~《喬家大 院》大型民族音樂會正式啟動!
    漢字,漢服,中醫,國 畫,武術,茶文化等等許多具有中國 傳統特色的文化是全球文明發展史上的丹樹奇葩。而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當今社會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意義,它是國家的象徵,是友誼的橋梁,更是增進共同了解的共同語言,中國民樂 以其獨特的風格讓世界認識並了解中國。
  • 國潮大熱,民樂「出圈」,這屆年輕人為何如此喜歡民樂?
    如果你喜歡追綜藝,就會發現:民族樂器的出場率在近年竟然如此之高。長笛、琵琶阮、嗩吶、二胡、古琴等樂器在大師們手裡玩得出神入化,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視聽效果。從去年出圈的B站跨年演唱會上,國樂大師方錦龍「大戰」百人樂團,中西樂器對決,全程高能。
  • 開啟音樂夢想: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與您相約金秋
    上海樂器展將以包羅萬象的樂器產品、全球知名樂器品牌、星光璀璨的名人大師、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展現在世人面前。九大展館涵蓋了所有樂器門類,全球樂器新品精品匯聚一堂,百家爭鳴、爭奇鬥豔。齊全的樂器產品、尖端的音樂科技,最時尚的音樂理念。這裡有尋常琴行難覓蹤影的收藏級精品,也有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這裡有歐洲展團帶來的高檔手工定製樂器,也有原汁原味的原版樂譜書籍,無論初學者還是演奏高手,均能各取所需。 名家親臨展現大師風採 格萊美太遠,來上海樂展卻很容易。
  •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中國傳統樂器
    關於中國的傳統樂器,你了解多少呢?       古箏是我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古箏是一件伴隨我國悠久文化、在這片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今的陝西)一帶廣泛流傳,所以又叫秦箏。
  • 誰說西洋樂器就比民樂貴!看看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天價樂器
    每次樂團演出,演奏西洋樂器的同學個個熠熠閃光、耀武揚威,這氣場嚇得我唱快板的同學趕緊把家裡祖傳的快板塞進褲兜,都不敢說自己是學樂器的......民樂,難道在樂器福布斯排行榜裡,就不配擁有姓名嗎?當然配,咱們的民樂不僅貴,還貴得有內涵,堪稱樂器界的「蒙娜麗莎」,今天讓大家看看,民樂是如何憑身價站在樂器鄙視鏈頂端的那位。千年古琴,身價4億這把千年古琴,名曰「九霄環佩」,是唐代的傳世古琴。
  • 交響樂隊配置三十多種樂器,中國民樂團有多少種樂器組成
    各組樂器的數量都是按一定比例確定,當木管組樂器增減時,弦樂器組、銅管組及其他樂器數量也要做相應的調整,來保持聲部音響的平衡。看完了西方的交響樂隊,再來看看我們中國的民樂團。民樂團是中國近代發展出的一種依託於中國民族樂器,並借鑑西方交響樂團的組成而建立的樂隊類型。
  • 二胡與大提琴的對話 這個端午共赴一場公益音樂會
    6月25日下午三點,杭州豐馬in劇場,這場音樂會邀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民樂系副主任、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副會長陳春園擔任主講嘉賓,攜手優秀青年二胡演奏家陸軼文、盧璐、施悅、祝雲琦,鋼琴藝術指導李淵清,青年大提琴家陳亦柏,用二胡與西洋樂的對話、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豐沛的情感表達,共同為現場觀眾獻上了一場久違的音樂會,和精彩紛呈的講演大師課,充分展現了二胡這件中國傳統拉弦樂器的獨特魅力。
  • 記美國格裡菲斯中學的一堂中國民樂課
    特寫:音樂讓我們在一起——記美國格裡菲斯中學的一堂中國民樂課  新華社芝加哥9月27日電 特寫:音樂讓我們在一起——記美國格裡菲斯中學的一堂中國民樂課  新華社記者萬方 楊海雲 徐靜  美國印第安納州格裡菲斯中學大禮堂。舞臺上擺放著古箏、揚琴等樂器。
  • 二胡和吉他的「跨界」擦出怎樣「火花」?「梧桐·名家匯」馬曉暉...
    圖說:活動現場 袁瑋攝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 通訊員 殷亞蓉)二胡和吉他的「跨界」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只有兩根弦的二胡也能和吉他「混搭」拉出動聽的《夜來香》和美國民謠《Country Road》......昨天下午,天平「名家坊」成員、享譽國際的二胡演奏家馬曉暉來到位於烏魯木齊南路的「66梧桐院」鄰裡匯,講述怎樣用中國傳統樂器述說全世界都能聽懂的「中國故事」。這是徐匯區宣傳部主辦、天平街道承辦的文化雅集「梧桐·名家匯」活動的一個內容。
  • 古典樂器與傳統建築
    然而東西方的音樂文化貌似也都跟各自建築風格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呢~⊙∀⊙,從樂器外觀便能發現端倪!🤔🤔       先看中國🇨🇳,中國古典樂器琳琅滿目,幾乎每一件都是。那就從很多人都很喜歡的古箏開始吧——一眼看過去,有沒有發現古箏上的琴碼跟中國的傳統建築的鬥拱所用的工藝非常像呢~~琴碼是支撐琴弦並且把琴弦的震動傳導到面板上面的重要部件,是聲音的橋梁。鬥拱也是一樣的,要把屋頂的壓力通過這些拱的部件傳導到柱子上,是重力的橋梁。兩者都需要承擔較大的壓力。古人把這種使用在建築上的優秀結構靈活地用在了箏上,可以說非常有智慧眼光!
  • 「器」與「樂」的完美交融——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迎來60華誕
    新華社上海7月2日電題:「器」與「樂」的完美交融——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迎來60華誕新華社記者許曉青、黃揚高山流水,琴瑟和鳴。這是一場特殊的音樂會,臺上是代表中國當代民樂演奏最高品質的中央民族樂團,臺下約1500名觀眾主要來自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也有各界人士代表。
  • 「中國風·海南民歌名曲」音樂會:用民樂演繹海南元素
    25日晚,2020年(第二十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藝術演藝周」——「中國風·海南民歌名曲」海南元素再創作音樂會在海南省歌舞劇院精彩上演,由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擔綱的演出為椰城市民朋友帶來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 MUCTV秒懂課堂丨董錦漢:一把二胡背後的音樂往事
    中國著名音樂家、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及民族器樂革新者、國樂大師、當代民族音樂奠基人之一、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1928年,陳振鐸先生考入了中國第一所高等音樂學府——上海國立音樂院,成為該校的首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