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趙春蘭 尹春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建為綱,產業為要。近年來,武都區三河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取得脫貧攻堅戰階段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搶抓戰略機遇期,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靶向核心,因勢利導,採取了「黨建+產業+富民」的工作方法,其中,黨建是保障、產業是橋梁、富民是目的,「為人民謀幸福」是工作的根本宗旨,著重解決「傳統產業結構單一,特色產業主導地位不突出,群眾增收困難」等突出問題,持續引導群眾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油橄欖、花椒、訂單辣椒、禽畜養殖等特色產業,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產業促進富民增效的新路徑。
建立基地,支部帶動,黨旗指引幹勁十足
今年春季,乍暖還寒。三河鎮黨委、政府緊盯區委、區政府「抗疫情、保春耕、促發展」有關決策部署,打造小石村花椒、訂單辣椒「雙椒」套種示範基地。以示範基地為龍頭,各村「雙椒」產業模式多點開花,為2020年度產業提質增效打開了新局。在「雙椒」示範基地準備環節,三河鎮機關支部黨員幹部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老弱婦孺蓋地膜、平土地;村兩委幹部穿巷入戶,敦促農戶下地頭、搶農時,形成「人不分老幼、事不論幹群」的有利局面,兩天時間完成約240餘畝地膜覆蓋任務,保住了墒情,優化了地力結構;在種植環節,三河鎮包村幹部入戶動員,村組幹部劃片包抓,通過區花椒中心協調配送1400株無刺花椒樹苗,補栽花椒約20畝。為調動群眾生產積極性,採購地膜270卷,肥料300袋,協調採購辣椒苗約48萬株,充分保障物資需求,僅用2天時間就完成「雙椒」示範基地種植任務。據最新統計,每畝花椒產約50公斤,產值6000元;辣椒實現畝產約1.6噸,產值5000元,突破畝產萬元大關。「雙椒」基地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達264萬餘元,充分填滿老百姓的「錢袋子」,增加群眾的「獲得感」。
專業培訓,技術支撐,科學管護提質增效
近年來,三河鎮依託有利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花椒、油橄欖等林果產業,其中花椒栽植面積約2.1萬畝,油橄欖栽植面積約2.8萬畝。但由於缺少專業化、科學化管理,花椒及油橄欖出現「病蟲害防治難、果實品質達標難、樹種修剪管護難」等問題。對此,三河鎮黨委、政府主動作為,邀請花椒中心及油橄欖辦公室等區內行業專家深入地塊,親臨培訓教學,讓群眾都成為發展特色產業的「小能手」,並培養更多的鄉土人才,助力產業提質增效,讓特色產業成為群眾增收的支柱性產業。根據相關數據,通過「塗白殺蟲、嫁接改良、引進優勢品種」等手段,全鎮花椒及油橄欖產量達到峰值、產值再創新高。其中,2020年,花椒產量約600噸,產值達9600餘萬元;油橄欖產量約800噸,產值達420餘萬元,真正達到了「科技助農、產業富農」之效。
打造平臺,「引鳳還巢」,市場導向「錢途」無限
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三河鎮利用國家政策優勢,鼓勵和支持能人大戶、致富帶頭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積極創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鎮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解決了農產品銷路難等問題,其中,僅李臺村的福源花椒合作社截止目前就銷售花椒達34餘萬斤,銷售額達1700餘萬元,銷路遠達四川、重慶、廣東及東南亞國家,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為突破全鎮產業結構單一的瓶頸,三河鎮順勢利導,依託東西部協作等項目,引進山東湘魯食品加工公司等知名企業,統一收購訂單辣椒,實行價格保護,僅2020年度,全鎮訂單辣椒銷售額達到150餘萬元,種植農戶增加了收入,大大鼓舞了群眾種植訂單辣椒的信心。近年來,三河鎮油橄欖產業蓬勃發展,建成南山萬畝油橄欖示範園,產生集群效應,引來「祥宇」、「田園」等橄欖油加工企業籤訂協議,以高出市場價1-2元實地收購,保護了種植農戶的切身利益,據相關數據,僅本年度全鎮油橄欖銷售額達420餘萬元,企業收購銷售額突破400萬元。
盤活資源,樹立品牌,電商帶貨流量滿滿
三河鎮地處武都城區東南32公裡處,轄區內地形豐富、氣候多樣,根據地理條件,全鎮主導產業以花椒、油橄欖、中藥材等為主,物產豐富,品質優越,但受交通條件限制,銷售渠道單一。近年來,三河鎮黨委、政府依託國家優惠政策鼓勵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積極創業,註冊網店,給農特產品插上騰飛的翅膀。截止目前,全鎮註冊1688網店6家,淘寶網店8家、拼多多網店1家,隨著網店數量的增多,更多的三河優質特色農產品搭乘電商「快車」,駛向更廣闊的市場。2020年,三河鎮又乘勢而上,積極參加電商節等活動,鎮長親自上陣當起帶貨人,網紅直播帶貨流量滿滿,截止目前,僅本年度網店銷售額就達1743餘萬元。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