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30多年,海澱區北下關街道五塔寺地區600多戶居民終於等來了環境整治契機。從逼仄的平房搬出,等待18個月後住進位于田村的對點安置房。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五塔寺地區由於流動人口密集,基礎設施老舊,存在嚴重的消防、治安等安全隱患,環境衛生和交通狀況差,使得該地區成為環境髒亂差的城市窪地。日前,海澱區啟動五塔寺地區環境整治項目,推動改善百姓的生活條件及地區的環境質量。
五塔寺的居民習慣的將西外太平莊平房區稱之為「黑洞」,而稱為「六排平房」的地方,狹窄的過道幾乎只能容一人行走。劉阿姨一家三代六口人,多年來擠住在一間不到12平米的房間內。在五塔寺地區,類似這樣的家庭還有許多。
「消防、用電安全、預防煤氣中毒」成了五塔寺地區長期的主題。北下關街道辦事處針對該地區實際情況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清理與疏導工作,但棚戶區所固有的問題仍得不到徹底解決。隨著北京城市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首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開展以及讓歷史古蹟露出真容,都要求五塔寺地區環境改造要儘快提上日程。北下關街道相關負責人多次向區委區政府提交綜合整治申請報告,區委區政府領導也多次到五塔寺地區進行調研。終於在2019年逐步開啟了五塔寺地區的綜合整治工作。
今年7月1日,在海澱區政府相關委辦局、北下關街道、東升鎮、開發商等單位共同見證下,五塔寺地區環境整治項目正式啟動,並且在10天後開始了籤約。「這麼多年,終於等到這一天。」何麗君和街坊們一樣早早起來排隊。為符合首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保障人員健康,五塔寺地區環境整治項目指揮部採取一米線、分流選房,入口處測溫等措施。在指揮部門口排隊等候的居民們都張望著,期待著,他們說:「政府政策好,我們理應支持政府工作。」
進入指揮部院內,銷控表可以實時看到選房情況,每個排隊等候的家庭都圍著銷控表,商量著自己心儀的房源。 「選一個,籤一個,貼封一個。」在選房中心大廳內,標有樓號、單元號房號、戶型、居室、朝向、建築面積的銷控表提醒大家「先籤約先選房,早籤約早受益」。
經過核算,何麗君一家未來將搬進約81平方米的新居。安置房為海澱區田村路43號天合家園(期房)。小區樓房,房屋統一設計,乾淨明亮整潔,養老、幼兒園等配套設施完備,緊鄰地鐵六號線田村站。
不僅如此,安置房周邊還有完善的配套生活設施(京糧廣場、金泰商廈、金四季購物中心、家樂福、物美大賣場等商超),齊全的醫療配套(武警總醫院、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何阿姨家的日子有盼頭了,600多戶五塔寺老街坊的日子見亮了。相關負責人說,該項目計劃今年年底前完成籤約70%,明年6月底前力爭全部完成。而整治後的平房區也將作為綠地和公益項目進行改造,總面積約14公頃。
【來源:青瞳視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