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廣泛關注的農夫山泉在武夷山國家公園「違規擅自開挖便道毀壞林木」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1月13日,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經調查,網上所說的農夫山泉擅自開挖便道毀林行為,該便道不涉及到林地,系農夫山泉租用大安源村民的集體土地,且屬於臨時通道。在施工完成後,農夫山泉亦會按要求復原,至於毀林的情形已經立案調查,調查結論不日公布」。
同時,澎湃新聞記者獲得多份政府文件顯示,武夷山市多個部門均參與了調查,調查結論均認為"河道內施工部分與大安源景區不存在糾紛"。1月12日,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針對此事發布通告稱,農夫山泉武夷山項目的取水點選址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並出示了衛星示意圖。
這些文件還提及,這次舉報農夫山泉的是當地一家旅遊公司,在農夫山泉武夷山項目落戶後,該公司曾希望能被農夫山泉或當地政府收購,但未能成行。之後該公司多次向當地政府實名舉報,武夷山市政府一份給該公司回復的一份文件稱,「農夫山泉項目與大安源景區不存在糾紛,亦未侵犯該公司利益」。
不過,舉報人則強調,之所以反映上去,更多是為當地環境角度考慮,對於毀林的事情很心痛,「糾紛問題,我會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舉報
公開信息顯示,農夫山泉(福建武夷山)飲用水有限公司於2017年8月註冊成立,是武夷山市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
該項目2018年4月開始環評審批,當年6月通過環評審批。
農夫山泉最早被舉報的是環評方面的問題,而舉報者正是大安源生態旅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安源公司)。
大安源生態旅遊有限公司是武夷山當地一家開發生態農、林旅遊項目的公司,公司負責人強煥榮曾任武夷山市星村公社副主任,後下海並創建「蘇閩旅行社」在武夷山經營民宿,2003年開始通過該公司經營大安源當地旅遊項目。
當地一位接近該事件的人士稱,「大安源公司對旅遊資源的經營使用權僅限於水面景觀開發和水面利用,農夫山泉項目落地後,強煥榮認為該項目會損害其利益,多次找政府和農夫山泉談,要求收購其公司。」
該種說法得到農夫山泉方面印證,稱雙方確實有交流過這方面的內容,但並沒有談攏。
對於此事,強煥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沒有作出解釋。
之後,大安源公司頻頻向政府方面舉報,最先舉報的是環評方面的問題。
武夷山市環保局一位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大安源公司曾舉報該項目環評沒有公眾參與,當時我們也答覆了公司,因為該項目屬於專項環評,是不需要公眾參與的,事實上我們對這個項目非常重視的,按照這個項目的分類,一般只要報告表目錄就可以,但我們完全按照更高一級的項目報告書的要求做,在環評上是相當嚴格的。」
該人士特別想對外界澄清的是,「此前媒體上報導上說,由第三方機構稱項目有重大變更需要重新環評,就是指這個項目挖便道的問題,我們其實特別想找這個第三方公司,問問他的專業性在哪裡,根據最新的法規,首先一點,其說的項目重大變更需要重新環評是指其中24個行業,像農夫山泉屬於工業類,並不在這個要重新環評的行業類,即便是要重新環評的重大變更是指項目的規模、性質、地點、生產工藝、環保措施5個方面,農夫山泉這種便道屬於臨時施工,只是位置上偏移,何來重新環評的理由」。
農夫山泉方面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在武夷山取水項目立項之前,就由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查設計研究院對項目用水工程水資源進行了詳細調研、論證並出具了報告書。2018年2月28日由武夷山市水利局主持,聘請水利局5名專家組成員、市相關5個職能部門領導,對農夫山泉(福建武夷山)飲用水有限公司飲用天然水生產線建設項目取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送審稿)進行了評審。評審會經過反覆研究和論證後,對水資源論證報告書予以通過。評審過程中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派代表參與監督。
2018年4月13日,經武夷山市水利局審查認為,項目取水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要求,並依據《農夫山泉(福建武夷山)取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專家審查意見,批准同意了農夫山泉的取水要求,即年取水量217萬m?。
對於備受關注的環境問題,農夫山泉方面告訴記者,「農夫山泉武夷山項目為飲用水生產建設項目,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正)等文件的規定,符合國家的產業和環保政策」。
毀了多少林?
此次輿論發酵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農夫山泉在這個過程中毀壞了國家公園的樹木。
強煥榮對澎湃新聞表示,「農夫山泉在造便道過程中毀壞了大量樹木,但林業局在給省裡匯報過程中稱,只毀了54棵,這個數目肯定是不對的,我們估計至少600棵朝上」。
上述武夷山政府辦人士對此回復稱,「林業局已經前往實地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毀了一顆杉木,其他53棵為雜木,對此林業局也立案調查,該怎麼處罰會按規定處罰,但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樹木當時並不在國家公園的範圍內。」
武夷山國家公園微信號1月12日發布關於「疑似農夫山泉夜毀武夷山國家公園林區」網絡輿情的調查通報,其中就提到了強煥榮所反映的問題。
上述通報稱,「(農夫山泉項目)是在緊鄰該取水點的林地內毀壞林木並修築了一段長約200米的施工便道。經核查,確有修築便道,經實地測量,長度約150米。但該處便道修築時間為2019年10月,當時該區域並未劃入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經福建省人民政府2019年12月25日批准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新調入國家公園範圍。毀林情況已由武夷山市森林公安部門在2019年11月18日立案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件顯示,武夷山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武夷山林業局、武夷山水利局均參與了調查,得出的結論是「農夫山泉項目與大安源景區不存在糾紛」。
利益糾葛
不可迴避的是,這場舉報背後相關各方的利益糾葛。
武夷山一位政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大安源公司認為政府『一女二嫁』,但事實上,大安源公司取得的僅僅是旅遊資源的經營使用權,涉及的只是水面景觀開發和水面利用,而農夫山泉項目取得的是水資源的利用,兩個項目屬於不同的審批內容,不存在『一女二嫁』的說法。」
除了這個質疑,大安源公司最主要的質疑是,認為農夫山泉項目的施工是在其經營範圍內,損害了其利益,要求賠償。
農夫山泉方面認為,兩家公司矛盾的焦點,在於大安源生態旅遊公司的「泰平洋水上漂流」項目,由於農夫山泉的取水點位置位於漂流項目的上遊,大安源公司方面認為,一旦農夫山泉在上遊取水,將會導致水流變小,影響其水上漂流項目的營業。
對此,武夷山市政府在2020年1月8日和1月10日兩次發函回復了大安源公司,回復內容表達了三個方面意思:一是農夫山泉項目屬河道內施工,不存在糾紛;二是農夫山泉項目沒有涉及大安源租賃的林地範圍,且農夫山泉與大安源村籤訂了相關租賃協議,大安源公司無權阻工;三是如果大安源公司認為有問題,可以走法律途徑。
在記者獲得的一份武夷山市政府關於大安源公司舉報農夫山泉的專題會議文件紀要顯示,在多個部門調查後,也查出大安源不少問題,比如大安源旅遊項目開發未經過合法的行政審批;當時洋莊鄉政府明確大安源公司在籤訂經營合同後,公司未按合同要求每年交兩萬元費用;還包括大安源公司存在開發用地未報批等情況。
上述政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作為武夷山市政府重點引進項目,農夫山泉項目完全合法合規,希望網絡能更理性看待問題,不要被片面信息矇騙」。
農夫山泉方面則表示,這個項目事實對當地生態反而有保護作用,「一方面肯定不會對居民用水造成影響,因為項目取水量僅佔龍井源溪的5.71%,佔大安源支流平均可供水量的2.92%,佔西溪總量的0.39%;另一方面,其取水口上遊本來有一片經濟林,大安村大安源村民過去曾砍伐這片林地的樹木用於售賣,2019年10月21日,農夫山泉與大安村大安源村民籤訂了一項協議,根據協議,村民不再砍伐水源上遊林木,而農夫山泉則每年給予20萬元的水源地保護的經濟補償款。」
強煥榮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則強調,「對於政府調查的結論是不認同的,包括我公司租賃範圍等,但我之所以反映上去,更多是為當地環境角度考慮,我之前在政府工作時也主管過林業這塊,對於毀林的事情很心痛,至於我的糾紛問題,我會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來源: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