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尿褲企業、內衣工廠轉產口罩、防護服,三槍三天建成流水線

2020-12-16 騰訊網

疫情當前,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的產能成為公眾持續關注的熱點。

南都記者採訪獲悉,自2月份以來天貓上的一批家紡、紙尿褲、內衣、服飾等生產商家已陸續將其原有產線改造為口罩、防護服的生產線,另一邊,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和上汽通用五菱也於近日加入口罩生產的「戰線」。

2月5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節後企業復工、增產擴能,目前全國口罩日產量達1480.6萬隻,醫用防護服日產量達3.16萬件。

紙尿褲工廠「降維」產口罩

1月27日,一通來自工商聯的電話讓爹地寶貝副總裁林顏挺從春節假期中抽離。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會城市,目前還沒有一家口罩生產企業,口罩供應面臨斷層,政府通過工商聯問我們能不能轉產口罩」,林顏挺稱,在接到需求的當晚,公司便連夜展開了技術探討,第二天回復政府稱有能力完成轉產口罩的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爹地寶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前身為福清天使鞋業有限公司,位於福清市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主營業務為從事紙尿布等一次衛生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主要包括嬰兒紙尿褲(片)、成人紙尿褲,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2018年營收5.52億元。

紙尿褲和口罩都屬於衛生用品,從工藝上來看紙尿褲比口罩更複雜,把紙尿褲的產線改造成口罩產線實際上是『降維』的過程」,林顏挺向南都記者表示,事實上,爹地寶貝在2018年便研究過口罩的生產,「因為紙尿褲的原材料供應商中有部分為日企,我們在接觸中發現日本民眾使用口罩已成為習慣,中國消費者並沒形成這一防護意識。因此兩年前我們便做了口罩的研討方案和技術儲備,包括將車間淨化等級提升至醫療用品的生產環境。」

(爹地寶貝生產團隊研究產線改造方案)

有了此前的技術儲備,爹地寶貝在大年初四便確定了轉產及新增口罩生產線的方案,隨後著手新增產線設備、協調材料,同時抽調了紙尿褲一半生產人力投入口罩生產。

對於產線的改造成本,林顏挺向南都記者指出,紙尿褲設備基本上是口罩生產設備的10倍以上採購金額,自動化程度也比口罩高,因此只需要部分改造即可高效生產口罩,由此帶來的成本主要在於設備降級導致的產值降低,「將紙尿褲改造為口罩產線實際上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好比將勞斯萊斯改成桑塔納的性能。」

但在林顏挺看來,「醫用口罩、防護服,就是一線醫護人員的護身符,我們沒有算過造成的具體損失,只想抓緊與時間賽跑,多生產一個口罩就多保護一個人。」

(改造前的紙尿褲自動化生產線)

此外在口罩原材料供應當面,林顏挺表示會和各級政府共同克服,「我們作為福建衛生用品商會的會長單位,在原材料調度方面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據介紹,預計在2月15日,第一批普通醫用外科口罩會生產出來,日產70萬片,屆時將全部會由政府統一調配;而接下來還會有N95口罩、民用口罩等陸續投產,最終實現規劃的350萬片日產能。

富士康、車企加入口罩生產大軍

除了紙尿褲工廠,近日富士康和上汽通用五菱也發布了口罩生產計劃。

據富士康集團官方發布,為抓緊彌補口罩這一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缺口,富士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近日在集團龍華園區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並於2月5日順利實現試產,目前正在申請產品資質認證中。「藉助自身在生產管理、市場協同、技術輸出等方面的能力與優勢,打通原材料採購、設備製造、產品生產等全產業鏈,從源頭增加醫用口罩的生產供應」,富士康方面稱,相關產能預計在2月底可達到日產200萬隻,不僅用於滿足集團員工防疫需求,還將視情況對外支援輸出。

(富士康口罩生產線現場,設備及口罩實現全自製)

上汽通用五菱則在近日宣布聯合一家為企業提供車用隔音棉的供應商廣西德福特,對其進行廠房改造,轉行生產口罩。生產後的物資將由政府統一調配。改造後的廠房將設置12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8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按照生產設備、人工等資源的配置情況,口罩的日生產量預計可以達到170萬個。上汽通用五菱公關部人員向記者證實,「目前處於試生產階段,設備還沒有完全到位,不過預計在本月內這個聯合改建的無塵車間就能正常投入使用。」

據悉,生產口罩的原材料主要是聚丙烯,生產熔體質量流動速率在 33-41g/min的聚丙烯產品,可以達到衛材聚丙烯熔噴無紡布標準,用於醫用手術用品、民用衛生用品等領域。聚丙烯也是生產汽車的隔音棉的原材料之一,從原材料、生產技術的準備方面來說,對生產口罩具備很大的優勢,對生產線進行專業改造後即可快速啟動生產。

此外,負責口罩生產的廣西德福特集團已經新成立了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廣西德福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目前已經辦理完畢醫療器械公司的營業執照,並在政府「綠色通道」的支持下快速辦理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計劃長期開展口罩的生產業務。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在2月5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各地正在全力以赴增產擴能,根據初步統計,截至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產量已經達到1480.6萬隻,比前一日環比增長3.1%,產能利用率達到67%,環比提高兩個百分點。N95口罩產量已達到11.6萬隻,環比增長48%。其他的醫用口罩產量998萬隻,環比增長36%;普通口罩471萬隻。「疫情過後富餘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產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郝福慶說。

內衣、家紡、服飾企業紛紛轉產防護服

另一邊,國內知名內衣品牌上海三槍集團以及上海水星家紡、蘇州服飾企業紅豆集團等則在此次疫情中通過改造產線生產急需的防護服。

南都記者採訪獲悉,1月22日和1月26日,三槍集團母公司龍頭股份的大股東東方國際集團疫情防控應急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連續召開兩次緊急會議研究部署工作;1月26日龍頭及三槍召開細節會議,明確了生產防護服工作的相關準備,並召集供應鏈中上海當地工人返廠工作,目前有工人50餘人。

龍頭股份技術總監李天劍向南都記者介紹,此次三槍生產的是民用防護服,在工藝上要求沒有那麼高,「工序這邊依然是輔料配送、剪裁、車工、拷邊、檢驗這些工作,但這些工序需要重新建立起來,此次三槍基本用3天左右的時間完成流水線的組建。」

2月5日,三槍成功將第一批符合規格的5000件防護服交往前線。「隨著原材料的不斷補充進貨,下一步還將繼續快速組織內外部資源,力爭儘快達到8000套以上的日生產能力」,李天劍表示。

(上海三槍內衣生產線轉產防護服)

公開資料顯示,在非典期間三槍集團也曾調整產線來為滿足全國市場防範非典的物資需求,僅用36個小時就開闢了生產口罩的車間和生產線,日生產紗布口罩量從原先的5萬隻提高到40萬隻,每天都要發往北京20萬隻口罩。

除三槍集團外,上海水星家紡和蘇州服裝企業紅豆股份也將自己的生產線改為了防護服產線。2月3日下午,上海水星家紡原本停工的車間重新開工。不到48小時,水星家紡將10條被套生產線改為防護服生產線,30多位工人掌握工藝後,當天就產出1000件符合標準的非醫用防護服。經測算,日均生產量最高能夠達到2000件。

(水星家紡10條被套生產線改為防護服生產線)

蘇州服裝企業紅豆股份發布的公告顯示,其在2月3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修改公司章程、增加了經營範圍,新增的經營範圍包括第一類醫療器械和第二類醫療器械的生產。紅豆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為積極響應國家應對疫情防治所需,緩解部分醫療器械產品的供給緊缺壓力,公司將在取得《江蘇省緊急醫用物資防護服、口罩應急生產使用備案批件》後,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生產產品將服從政府統一調撥,不對外進行銷售,「上述業務主要為履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支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努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並不以取得盈利為主要目的。」

據了解,為了快速投入到防護服生產中,紅豆股份在不到78小時將10萬級醫藥生產潔淨廠房改造為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生產車間。2月3日下午,紅豆股份第一件一般防護服順利下線。

隨後,紅豆股份在2月4日、2月4日、2月6日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到達34.94%。紅豆股份在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中表示,近期資本市場相關熱點涉及口罩概念等,「截至目前,公司未開展口罩的生產業務,也沒有生產醫用口罩必須的生產許可證。公司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理性決策,審慎投資。」

紅豆股份還在公告中表示,經測算,預計量產後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產能約為每月6萬件,涉及的銷售收入約為每月1200萬元,「相較於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24.83 億元佔比較小,且不以取得盈利為主要目的,不會對公司本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採寫:南都記者 馬寧寧 汪陳晨

【新經濟戰疫觀察】相關報導:

5G遠程會診、雲辦公、無人流水線,十個防疫科技應用你最看好誰

在線教育、雲辦公概念股漲停,有公告稱尚未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網際網路企業上線免費義診,SARS專家直播闢謠,湖北訪問量最大

相關焦點

  • 「不務正業」卻是「硬核外援」 紙尿褲內衣商家改造生產線轉產口罩...
    春節假期剛結束,天貓上一批家紡、紙尿褲、內衣生產商家決定「不務正業」,暫停生產計劃,改造增設生產線,轉產口罩和防護服,儘快把缺口補上。2月3日下午開始,上海水星家紡公司原本停工的車間,重新開始忙碌起來。不到48小時,水星家紡把10條被套生產線改為防護服生產線,30多位工人掌握工藝後,當天就產出1000件符合標準的非醫用防護服。
  • 上海老牌子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帶你看看「三槍口罩」是如何生產...
    2月26日,浦東新區康梧路555號三槍工業城的廠房內,兩條「非醫用類、一次性普通口罩」生產線正24小時滿負荷運轉,產能達到每天10萬隻,而不久前這裡還是倉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口罩成了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市場缺口較大。在這種情況下,以生產內衣聞名的三槍集團緊急轉產口罩。
  • 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將通過藥店等渠道供給市民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口罩成了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市場缺口較大。在這種情況下,以生產內衣聞名的三槍集團緊急轉產口罩。 ▲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 視頻 | 倪冬 羅劍華 機器到位後馬上組裝調試 從生產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對三槍集團而言,這是歷史上的第二次。 上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間,三槍也是臨危受命轉產口罩,支援全國。」
  • 比亞迪牌口罩、中石化牌口罩、三槍內衣牌口罩 大家都在做口罩
    "3000多家公司今年新增口罩業務:中石化、比亞迪、廣汽等紛紛跨界""紙尿褲內衣工廠轉做口罩"這個真是厲害了,還以為是段子呢,原來是真的!這將是我們見到的硬核口罩了。共設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關於醫療物資類的生產資質大家也可以放心,相關企業表示政府會對緊缺物資開闢一定的綠色通道,口罩也會嚴格按照當前國家標準來生產。
  • 紙尿褲的都來做口罩了!這不是段子,天貓「最強外援」來了
    口罩不夠尿不溼來湊?這不是一個段子,疫情當前,一批做內衣、紙尿褲的商家「不務正業」地幹起了生產口罩的活。 三槍內衣、紅豆服飾、水星家紡、爹地寶貝等一批天貓商家緊急申請資質,停下內衣、尿不溼等原定生產計劃,連夜改做醫用口罩、防護服,馳援一線。
  • 明日復工,口罩缺口有多大?現在,連紙尿褲內衣工廠都轉做口罩馳援
    此舉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留言點讚,「紙尿褲內衣工廠轉做口罩,能快速提高口罩產能,屬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一個很好體現。」上班族的口罩,或許正在趕來的路上。3000家企業跨界頂上,做手機、做紙尿褲的都來生產口罩了口罩不夠,企業來湊。眼下,眾多企業正掀起一場生產口罩的轉型大潮。
  • 三槍內衣轉做防護服,2003年抗擊非典,17年後再次義無反顧
    據悉,三槍集團在1月22日和26日迅速召開緊急會議,結合自身優勢,制定工作方案,全力以赴通過多種渠道組織生產資源,快速形成具備一定規模的防護服生產能力。   為解決設備問題、原材料問題、人員配備問題、工藝問題等,集團的技術骨幹迅速集結,經過夜以繼日地連續作戰,克服重重困難,用最快的速度三天就把流水線拉出來。
  • 民族品牌「三槍」上陣:17年前抗擊非典,17年後支援前線!
    (天下網商記者 汪帆)「砰砰砰」,三槍!以三聲槍響為標誌的中華老字號「三槍」內衣品牌,如今已走過八十餘載歲月。它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內衣品牌,是當時國人婚嫁必備的壓箱底物件,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件柔暖棉毛衫褲,是蟬聯二十餘年的針織內衣市場佔有率第一,天貓內衣類目銷售額第一的民族品牌。
  • 上海內衣品牌三槍應急生產防護服,2月5日將交出第一批貨
    上海三槍是滬上家庭最熟悉的內衣品牌之一,如今在特殊的抗「疫」時期,三槍轉產民用防護服。2020年2月4日,界面新聞從東方國際集團獲悉,該企業旗下三槍品牌目前已初具日產5000套民用防護服的生產能力,2月5日即將交出第一批貨。
  • 三槍抗「疫」驚奇
    但也不乏逆勢加大生產規模的工廠和忙到不可開交的勞動者們,這其中,尤以口罩、防護服這類疫區急需品生產企業最為忙碌。甚至很多平時在我們印象中跟醫療物資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也在趕工。酒廠改產醫用酒精,彩妝企業做起了消毒液,甚至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國企,都利用原料和生產線的優勢,生產起了口罩。
  • 三槍集團 奮戰在防疫第一線的中國名企
    著名企業龍頭股份三槍(集團)亮相展會,他們展示的各類口罩、防護服、隔離衣等高品質的防疫產品,引來國內外眾多採購商駐足洽談。 1 抗疫有我 國企擔當 疫情發生後,三槍集團以「抗疫有我,國企擔當」的精神積極投身抗疫,已累計捐贈各類物資1億元,其中超過80%用於一線醫護人員。
  • 你穿著三槍內衣嗎?它轉做防護服了!
    疫情面前,越來越多企業調轉方向改為加急生產急需物質。2月5日,由上海龍頭股份三槍(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首批2000件民用防護服已正式交付上海市經信委並用於疫情防控物資保障調撥。實際上,轉做防控用品並非頭一次。
  • 三槍緊急轉產防護服和醫用口罩,派出所協調轄區賓館安排員工集中居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以生產內衣聞名的三槍集團為了疫情防控物資生產需要,在春節期間緊急調整出一條防護服生產線,並於2月5日交出第一單防護服。隨著疫情防控舉措不斷升級,三槍集團繼續調整,轉產口罩。
  • 超3000家企業「跨界抗疫」 內衣紙尿褲企業改線生產口罩
    來源:e公司官微作者:阮潤生 e公司聯合天眼查統計調查發現,以工商註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
  • 內衣企業三槍轉產口罩:一條線日產10萬隻!
    ,缺口非常大,於是相關企業開始引入設備進行生產,在上海,東方國際旗下龍頭股份的口罩生產線開始運行,將緩解上海地區口罩的緊缺狀況。記者 顧智義:這裡是位於上海的三槍工業城,在我的身後,大家可以看到,兩條口罩生產線,在經過多個日夜的調試之後,現在已經開始正式運行,如果順利的話,每條生產線每天的產量,就將達到10萬隻剛剛下線的這些口罩,屬於普通一次性口罩,沒有達到醫用級別,適合大家出行使用,此後將被政府集中採購後向普通市民銷售
  • 中國人第一件內衣「三槍」:十年穿不壞 從新婚必備到主婦首選
    天下網商記者 汪帆 實習記者 劉俏言三槍!以三聲槍響為標誌,號召中國人民奮起抗日的中華老字號「三槍」內衣品牌,如今已走過了八十載歲月。它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內衣品牌,是當時國人婚嫁必備的壓箱底物件,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件柔暖棉毛衫褲,是中國第一次與美國萊卡纖維合作,開創萊卡在中國市場的運用先河。它還是非典時期,口罩的生產工廠。
  • |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紙尿褲...
    一個N95賣到40元,一個醫用口罩賣到5元,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口罩不可多得的日子裡,作為消費者,不少人內心都有三連問:「口罩何時才能有?口罩價格什麼時候能降下來?我能去哪裡買到口罩?」 買不到口罩、買到口罩沒有現貨、口罩價格高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之一。連日來,國內知名企業中石化、比亞迪、富士康、三槍等均可以搭上口罩生產線,加入到口罩生產大軍中來。
  • 內衣龍頭扎堆轉產口罩,看得到的當下和長遠,傳遞出三個清晰信號
    可是現在內衣品牌也有很多,在激烈的競爭中,其市場佔有率近年來也有所下滑。天眼查截圖這次增加口罩項目,清晰地傳遞出三個信號。一、內衣企業自身發展已到瓶頸,需要多元化經營。所以,這次疫情來臨,都市麗人如果能抓住機會,後期在口罩設計、生產、銷售中會給公司帶來新的業績。二、內衣企業轉戰口罩還有好多家,口罩將成為是一個流動的廣告平臺。
  • 瘋狂口罩投資:紙尿褲廠轉產
    來源:中國經營報瘋狂口罩投資:紙尿褲廠轉產尋曉燕/本報記者/晏耀斌/北京/長沙報導1月23日,武漢封城,新冠肺炎疫情正式受到民眾關注,口罩遭哄搶。彼時,作為裝備大省的湖南只有不到10家口罩生產廠。轉產口罩生產的水有多深,到頭來有人哭有人笑。國家發改委3月2日數據顯示,我國口罩日產量已突破1億隻,口罩市場供求不再那麼緊張。天眼查發布的醫療器械企業大數據顯示,2020年2月1日至3月3日,全國經營範圍含「口罩」的企業新增3112家。此前,全國只有559個醫用口罩類許可證,分別為353家企業所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