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哥的五萬裡D59 川菜列傳(朗縣-米林縣臥龍鎮)

2020-12-14 鬼哥的50000裡

引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今天行程

日期: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

路線:從朗縣出發,沿560國道、219國道一路向東,沿雅魯藏布江一路巨大起伏,費勁巴拉到達米林重鎮臥龍鎮。

裡程:102.5公裡,累計5302公裡。

累計經過縣市:70個

所見

早晨從郎縣出發,穿過縣城裡唯一的一條街——福州街(從街名就可以判斷這裡是由福州援建的),街頭樹立著這尊雕塑。

拉林鐵路又一座跨越雅魯藏布江的大橋。越往林芝方向,建設難度越高,所以鐵路在這邊的鋪軌工作還沒有開始進行。

光禿禿的山有雲霧圍繞著,瞬間美麗而神秘。

這裡的村莊都非常漂亮,房屋結構是統一的樣式,外觀整齊,內部寬敞,聚落處依山傍水,空氣清新,生活悠閒,人們都不急不躁,心態良好。這邊也跟日喀則一樣,村民翻新房屋或新蓋房屋,國家給補貼。

臨近國慶,村裡也組織各種活動,一個婦女出家門兒飛奔村委會,比我騎車速度還快!

出縣城20公裡左右,山上的植被開始豐富起來。主要是松樹,應該都是近二三十年種的。

雅江兩岸的河谷地帶也長了很多樹,大部分都是柏樹,應該歷史很悠久了。

騎著騎著,山上突然竄出一頭豬。我以為是野豬呢,一頓小興奮。走進了一看,原來是跑山豬,憨態可掬,很像二師兄,而且山上還有n多頭。所以感覺藏區牛羊馬都在山上放養,連豬也一樣,他們沒有人看管,還訓練有素,晚上應該知道回家。

這是從懸崖上湧出的山泉,當地人把它叫做神泉,可以直接飲用。

拉林鐵路的這個隧道直接從公路下方穿過,穿過後直接進入另一個隧道。如果鐵路通車後從拉薩到林芝,最好的方式就是睡覺,因為一路上幾乎都是隧道。

路邊這個山很奇特,垂直下來像是人工砌成的一樣。研究地質的應該到這兒來看看,地貌真的是變化無窮。

大約30公裡就到了洞嘎鎮,也是一條街的小鎮,兩排房子沿公路兩旁建設。沿街房屋正在進行統一改造,就像朗縣一樣,形成統一的建築風格。這個小鎮,當年是由福建莆田援建的。

小鎮今天舉行國慶文藝匯演。我到晚了,人家都結束了。演員是小鎮下屬各個村兒的村民,都自發來到鎮上參加文藝匯演,大家以娛樂的方式慶國慶。據說節目很豐富,相當好看。

這是路過的一個雙語幼兒園,雙語即漢語和藏語。不過這兒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幼兒園。沒有其他任何建築,深表奇怪,村兒在哪兒呢?

路邊經常能看到這樣估計得有千年歷史的柏樹。

219國道咋跑這兒來了呢?原來走的是560國道走了二三十公裡就變成219了。

已出朗縣,前面就是米林縣。

米林是西藏的藥州,應該是盛產藏藥。紀錄片《極地》中的主角藏醫貢覺仁就在這,常年行走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及周邊採集藥材。

這兒的植被的確是好,山上的水也充足。一股清流從山上狂瀉下來。

快到臥龍鎮地界,這孤零零的大石頭多了去了,體型十分巨大,應該是從山上掉下來的。

有的直接扎進了雅魯藏布江裡,這裡是個景點叫臥龍奇石。膽兒大的可以直接跳到江中心的大石頭上。

越往東走,這森林越像個樣兒。騎行其中十分愜意,關鍵是氧氣充足啊。

不過有些山頂的松樹出現大面積死亡,估計這兒冬天挺冷,而且風還大。樹的生活條件也挺艱苦。

到達臥龍鎮之前經過的最後一個村兒-麥村,房屋統一樣式很漂亮,全是2層結構。這裡的屋頂都是斜坡的,不像拉薩,日喀則那邊都是平頂結構,估計這兒雨多,平頂的漏水。很有意思,這兒的姑娘們長得很水靈,而且非常熱情,直飆英語。

最後30公裡風特別大,感覺跟在戈壁灘的風一樣猛烈。有的時候風能把輪子吹停滯,乾脆騎不動,所以路兩旁時不時的能見到這樣的沙坡。種上的小樹都會被吹死。

晚8點終於到臥龍鎮。這兩邊都是山,天黑的早。下榻這個餐飲住宿一體的賓館。

在小鎮又遇見了一群騎友。昨天那倆哥們兒今天還要夜騎20公裡。不過他們今天的速度有點慢,我多騎了30公裡還被我給追上了。

騎記川菜列傳

民以食為天!騎行的尤為如此,那是真消耗體能啊,一日三餐是不夠的,吃完一會兒就餓了,時刻得備點硬通貨,餓了的時候撮一口。這次騎行到目前已經經過了7個省份,集中在祖國的華北、西北。這兩個區域是中國小麥主產區,所以飲食結構以麵食為主,各種麵條是餐桌的主打產品,這就是地方特色。

對於我這種假吃貨而言,到一個地方,條件允許的話,會找當地的特色美食吃,但西北大多數地方的特色美食幾乎都是麵條。當然了,有些地方又有特色羊肉吃,但羊肉畢竟不是當地的日常,所以麵條是絕對的主角。麵條雖然種類繁多,但吃久了,你會感覺味道都差不多,更關鍵的是這玩意兒它不頂餓呀,對於勞動密集型的騎行活計,麵條提供的能量確實要少了些。

值得慶幸的是,在路上總能找到川菜館。點一盤迴鍋肉,無論從口味,還是熱量供給上,絕對能滿足路上所需。川菜完全參透了老子的教義,五味令人口爽。川菜可謂五味俱全,而且五味綜合達到了極好的平衡,造就了川菜老少皆宜,南北統吃的口味,以其對食客味蕾的充分刺激,橫掃大江南北,川菜館開遍了神州大地。

對於被各種調料沁浸多年的舌頭,味蕾已經嚴重退化,清淡的口味兒已無法激起食慾。沒食慾就吃不飽,這咋能行呢?所以,這一路上為了能填飽肚子,我吃的川菜是最多的。好在這一路上有鎮集的地方,必定有川菜館,有的地方還相當集中,特別是旅遊區,而唯一能與川菜抗爭的也只有清真餐廳了。

在青海湖騎行了兩天,沿湖的每個鎮子上沿街幾乎都是川菜館,而到了茶卡鎮,那川菜館的密度更高。這些開川菜館的只有一部分是四川人,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操著一股當地的口音。當然這個菜的質量,那是絕對有本地特色,吃不出川菜的味道。而且這些餐館普遍都具有旅遊區獨有的特色,那就是極度糊弄,反正你吃一次就跑,評價好壞對他們影響也不大。

有了前車之鑑,所以以後再進川菜館兒,不點菜,先聊天兒。如果聽著他們操著四川口音,就在這吃了,否則的話就撤。在荒涼的青藏線上,沒有幾個人居住的西大灘、唐古拉溫泉、不凍泉,都能見到川菜館的身影。雖然菜的口味兒不那麼好,但在這麼高的海拔,在如此荒涼的地方能吃到相對可口的菜,其實就已經挺幸運了。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日常生活的點滴,其實背後都需要一個龐大產業鏈的支撐。在這裡吃上一種蔬菜,那是需要費盡多少的輾轉才能從山東運過來呀。

進入西藏,那更是川菜館的天下了。在西藏的大城小鎮,雖然連結都是藏族茶館,但那裡都是藏族同胞們喝茶聊天的地方,真正吃飯的地兒還真是川菜館。在西藏首府拉薩,就更不用提了,這裡號稱四川省拉薩市,遍街的四川人,毫不猶豫的佔據了餐飲業的頭把交椅,而且業務還拓展到商貿領域,孜孜不倦的為拉薩人民服務著。

而且發現,川菜在這些區域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不僅僅限於川菜館,而且什麼冒菜啊、抄手啊、滷味啊、炸雞啊、烤鴨呀、饅頭啊,現在已經形成攻城掠地之勢,只要能被川味融合的飯菜,都是他們的目標。其中最為壯觀的是,四川麵館也進軍麵食,以摧古拉朽之勢橫掃西北大地,打到了人家的主戰場,可謂豪邁。在拉薩和日喀則,你能見到的麵館大部分都是四川人開的,只有少部分清真麵館和陝西麵館。

更難能可貴的是,很多當地的飲食也吸取了川味兒的精髓,以求變應對川菜的攻勢。在寧夏、甘肅和青海,很多當地麵館的口味兒都很豐富,麻辣口味的麵條做的也非常地道。在西藏也是這樣,沿途在醬菜館吃過幾次午餐,他們做的麵條也有麻辣味兒;他們也有各種蓋澆飯,都展現出川味兒的底蘊。我想這也是川菜的一種價值貢獻,促進了民族之間的文化融合,因為飲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鬼哥的五萬裡D60 突然間感覺到酒香是啥情況(臥龍鎮-米林縣)
    路線:從小鎮臥龍出發,繼續沿219國道一路向東,今天仍然是巨大起伏路,在山坡上行走,沒怎麼看到雅魯藏布江,地貌變化多端,還是逆風肆虐,好在路程不長,屁股很痛的情況下到達米林縣。裡程:65公裡,累計5367公裡。
  • 西藏林芝市米林縣臥龍鎮中心小學:守護每一個大山孩子的上學夢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餘闖)受地理環境、辦學條件、家庭經濟狀況和家長思想觀念等多種因素影響,西藏林芝市米林縣臥龍鎮適齡兒童面臨不同程度的失學輟學風險。臥龍鎮中心小學校長洛桑說。臥龍鎮中心小學距離縣城66公裡,屬於農牧民地區寄宿制學校。臥龍鎮下轄18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山大溝深、地廣人稀,個別村交通十分不便。白瑪赤列是一名六年級學生,家住臥龍鎮阿拉塘村。
  • 鬼哥的五萬裡D48 鼠兔列傳(當雄縣-羊八井鎮)
    剛進鎮裡就看到了居民們的勞動場面。這裡有一個傳統,大家定期義務組織到街上撿垃圾。昨天中午在小村兒吃飯的時候,就見到過這樣的場景。是數量眾多的流浪牛也成為了小鎮的一個特色。這些流浪牛真吃各種塑料和紙箱。我問這是誰家的牛,他們說不知道。
  • 米林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站開展土樣採集工作
    為加強我縣耕地地理保護工作,10月13日以來,縣農業局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丹娘鄉朗嘎村、扎饒鄉多卡村、扎饒鄉雪巴村、臥龍鎮桑培村、裡龍鄉甲邦村5個自然村進行土樣採集工作。(圖為米林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站工作人員在進行土壤樣品採集工作)責任編輯:蔣華湘【來源:米林縣農業農村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鬼哥的五萬裡D100 騎記:100天了(景谷縣永平鎮-臨滄市臨翔區)
    新的開始當然要慶祝一下,來一條瀾滄江裡的魚。但老闆他們家只有幾條超大的魚,吃不完比較浪費,後來不知道老闆從哪兒弄了條小的,滿足了我的願望,看人家的服務那是相當周到,感謝!!鬼哥在遙遠的西南邊陲,也與大家同喜同樂。這真是好的徵兆。我的騎行重新開始,這些貧困縣將在新的起點開始新一輪的拼搏。2020是國家決戰全面小康的一年,最重要的指標是實現全面脫貧,消除貧困縣那是題中應有之義。所以各地不僅擼起袖子,還挽起褲腕使勁兒幹。這個過程中大家是各顯神通,各盡所能,黑貓白貓都得用,摘了帽才是硬道理。
  • 西藏林芝米林縣產業扶貧助力群眾增收_扶貧_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 張淑萍 攝  西藏林芝米林縣臥龍鎮塘崩巴村在黨的惠農富農政策指引下,自籌資金40萬餘元,爭取扶貧產業資金30萬元,創建了塘崩巴村藏地木碗製作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群眾通過木碗加工增收。目前,該合作社已在米林縣城內開設實體銷售店,木碗銷量較好,群眾收入穩定增加。
  • 鬼哥的五萬裡D26 青海西寧市-湟源縣日月鄉
    你看這國道,曲裡拐彎兒的累死個人。走到湟源縣,看到一個景區叫贊普林卡。我以為是一座寺廟,其實是最近在修建的一個綜合旅遊景區。當然了,這個地兒主要是紀念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而且把兩個人都佛化了。不過這個景區因為經營不規範,被國家旅遊局警告了。到湟源縣日月鄉地界,發現這裡的地形特徵就不一樣嘍。
  • 朗縣辣椒香飄藏鄉
    朗縣辣椒有100多年的種植歷史,但在2016年之前,種植模式以家庭為主,老百姓自給自足,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會拿到市場上去售賣。隨著朗縣辣椒營養價值及經濟價值逐步被發現,朗縣辣椒的生產種植方式也走上了規範化和規模化的路子。如今,「小牛角」成為朗縣田間和大棚裡的絕對主角,也成為了朗縣人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 鬼哥的五萬裡D99 騎記:負陰抱陽,榕樹為王(景谷縣-永平鎮)
    就像鬼哥一樣,只要有路咱就能走。這裡已經是林區了,所以到處是拉木頭的車輛,有桉樹也有松樹。11:30太陽老兄準時出來,霧退去了。中午在水庫邊的雲海村用午餐,順便享受一下水邊的日光浴。騎記-榕樹列傳「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齣自《道德經》。提起道德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跟現在的主流價值觀不和諧,這邊都擼起袖子加油幹了,那邊還鼓動無為而治的避世,這哪能行呢。
  • 鬼哥的五萬裡D98 騎記:樹包塔包的是什麼?(按板鎮-景谷縣)
    裡程:59.52公裡,累計8205公裡。累計經過縣市:104個所見按板鎮貌似只有兩條街,雖然不大,但是看起來很古老,或許曾經輝煌過吧。雲南號稱中國野生菌的天下,這裡的菌種太多了,簡直讓人眼花繚亂,所以餐館裡都貼著這樣一張圖,以防識別那些有劇毒的。出城就是仙境,有沒有?合張影,留個念。到景谷這條路是沿著河邊的山脊,這裡的塌方很多。
  • 鬼哥的五萬裡D115 騎記:這-個舊,這個-舊?(元陽縣-箇舊市)
    元陽縣城海拔200米,個舊海拔1700多米,這麼大的海拔落差,32公裡爬升1500米,真的給哥嚇一跳。今天的行程日期:2020年12月15日,星期二。走了6公裡,在路邊碰見這位哥,騎著共享單車遊全國。這個早晨在路邊做了個飯,一路上真休閒。他出來都已經一年了,從漠河出發的。出原陽縣大約10公裡,其實就進入到個舊的轄區,這裡海拔更低才190多米。個舊在這裡搞旅遊開發。在這個服務區休息了10分鐘,接著就開始爬山。
  • 鬼哥的五萬裡D103小鎮裡紅火的KTV和酒吧(瀾滄縣上允鎮-竹塘鄉)
    今天看到有人把它擱粉碎裡機粉碎,才知道這是牧草,真高產。這玩意兒我認識,是一種榕樹的大果子,但是不能吃。他家這個小牌牌是故意讓人去摘吧。214國道已連續走好幾天,累計有三四百公裡了。山頂的新村建設也不含糊,不過好像有停工跡象。小康既然已經實現了,那就別幹了?
  • 鬼哥的五萬裡D44羌塘在哪?在天邊在腳下(天下第一道班-安多縣)
    共同的興趣使大家湊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小團隊,於是乎共同生爐子做飯,且同志們的工具比較齊全,哥幾個挺開心。早晨8點多,這天下第一道班的工友們就開始上崗了。太陽升起,收拾完畢,準備出發。這羌塘邊緣的景色跟可可西裡差不多,草地既稀疏又矮。
  • 《色戒》裡的川菜往事
    同時也要兼顧大眾消費,如粉蒸肉、回鍋肉、魚香肉絲、幹燒鱖魚、幹煸魷魚絲、陳皮牛肉、怪味雞、五柳魚絲、酸辣湯等也要突出滋味鮮香醇厚、清辣微麻的特色——蔣頻,劉伯年的跌宕人生 徐老闆見劉伯年如此有見地,最終決定自己隱退而讓劉伯年掌管川菜館。所以,張愛玲《色戒》裡的蜀腴,便是劉伯年掌門時期。
  • 鬼哥的五萬裡D7-汾陽市-呂梁市
    不過這些窯洞全都廢棄了,村民們都搬到山下來,搬到磚瓦結構的房屋裡。2.不要太靠邊騎,你越靠邊,貨車就越擠你,它速度如果很快,在氣流的衝擊下,你很容易失去平衡掉到溝裡。現在的國道都設計排水溝,大部分不深,但對於重載的你,掉下去也不是那麼輕鬆能再上來。稍往裡邊靠,大貨車過來會主動避開,這樣騎起來反而更為安全。3.爬坡的時候,特別是在山區路況,那些重載的貨車爬坡很慢,當然了咱自行車也很慢。
  • 鬼哥的五萬裡D92騎記:楚門和人設是啥東東(上篇)峨山縣-新平縣
    又一個更加古樸的小村落在溝裡。這塊大石頭是坐地虎,修路的時候沒有把它炸掉,而是把它利用起來了,講述這國道重新翻修的輝煌歷史。物盡其用,相得益彰。在山頂眺望下面是一個小平原,但是有一座小山,塵土飛揚,以為是著火了呢,仔細一看應該是有施工。
  • 小叔結婚借三萬哥嫂給五萬,五年後拆遷小叔還八萬,哥嫂:白眼狼
    直到小叔子要結婚,女方要房要車,公婆出不起這麼多錢,就讓小叔子跟哥嫂借三萬。3其實,趙梅和老公當時也沒攢下多少錢,只有八萬。這筆錢,是要留著給趙梅生二胎的。但婆婆一直訴苦,還對老公道德綁架,老公招架不住,只好妥協了,願意借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