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日日順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日日順物流」)正式接受IPO輔導。記者注意到,作為海爾電器(HK.01169)的子公司,日日順物流在海爾電器私有化退市不久後,就曾多次進行工商變更,如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等,謀求上市。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丁一凡
系海爾電器控股,股東包含阿里
11月17日,青島證監局官網公告稱,日日順物流已在該局進行上市輔導備案登記,且輔導機構共有兩家,分別是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日日順物流成立於2000年,註冊資本5.9億元人民幣,前身為青島日日順物流有限公司,是海爾集團旗下的物聯網時代場景物流生態品牌,基於數位化、科技化、場景化創新服務,致力於為品牌商和用戶提供「倉、幹、配、裝、攬、鑑、修、訪」全鏈路、全場景服務體驗。
從股權結構上看,日日順(上海)投資有限公司為日日順物流的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6.4%。排名第二的股東為PARTNER CENTURY HOLDINGS LIMIT,持股比例為16.68.排名第三的股東為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2.37%。
其中,日日順(上海)投資有限公司的最終受益人,為已經私有化的退市的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合計持股83.36%。而阿里系入股日日順物流是在2013年。據媒體報導,當時阿里斥資5.41億港元入股海爾電器(HK.01169)旗下的日日順物流。
輔導前曾進行多項工商變更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注意到,日日順物流此次接受IPO輔導並不突然,早在今年8月底,日日順物流就曾進行多項工商變更。彼時曾有分析稱,日日順物流進行多項變更,就是在為上市做準備。
企查查信息顯示,8月28日,青島日日順物流有限公司公司名稱變更為「日日順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公司的企業類型,也從「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日日順物流的註冊資本也有所縮減,從「9164.141497萬美元」減少到「59056.4461萬元人民幣」。此外,公司高管施軼、馮貞遠、禚琳等退出,公司新增高管麥曜暉、王季民、畢秀麗等,萬霖的職位從副董事長調整為董事。
日日順物流總經理於貞超還曾公開表示,「日日順物流有幸成為了行業裡邊第一個獨角獸企業,但獨角獸不是企業的終極目標,我們希望成為一個超級獨角獸,並且在未來的兩年可以在A股重新做IPO上市。」
依託海爾做物流配套,倉儲面積已達500萬平
作為海爾集團旗下的物流品牌,日日順物流在10年前就已經在三、四線城市實現網絡覆蓋。
據媒體報導,2010年,海爾集團將旗下的海爾物流納入海爾電器,隨後由當時的海爾電器全資子公司日日順物流斥資7.63億元,收購海爾物流100%股權。到2018年,日日順在全國2800個區縣已經實現無盲區配送,其中,1500個區縣可以24小時限時達,而且送裝一體。
2019年,日日順物流將電商的33個庫存倉降為7個庫存倉庫,提出「統倉統配」概念,即提供多批次小批量到鄉鎮的服務,用日日順物流的網絡,替代了原來分散於海爾專賣店網絡的倉庫和配送體系。
在這種模式下,日日順物流去掉了56個中間倉,從工廠到中心倉到統倉直接到用戶,截至2019年12月31日,日日順物流在全國布局26個前置倉、7個集貨倉、33個始發倉、100個過站倉,合計管理倉儲面積達500萬平方米,6000個送裝網點。
「相比來說,日日順物流的作用應該不是盈利的多少,畢竟物流行業頭部的幾家企業留下的市場空間並不多。」有分析稱,日日順物流的目標應該是海爾未來的毛利率增長以及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