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重1.75克!深大總醫院成功為患者植入膠囊無導線起搏器

2020-12-27 騰訊網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楊柳 /文 通訊員 馬鐸銘/圖

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功為74歲的強叔(化名)裝上了一枚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這枚微型起搏器只有1.75克,差不多一顆膠囊大小,同時也刷新了深大總醫院無導線、無創口的起搏器植入紀錄。有了這個「隱形保鏢」,強叔說,「心臟很舒服」。

阿叔心跳瘋狂「超速」 竟然比常人快一倍

今年74歲的強叔患房顫已經10多年了。正常人心跳每分鐘60-100次,強叔的心跳能快到每分鐘150-170次,「咚咚咚咚」像是擂鼓。心臟越跳越快、越跳越大,負荷也越來越重。強叔心慌難受、氣喘、反覆咳嗽,腳也腫得像饅頭,這些都是典型的心衰表現。最近半個月,強叔因為心臟不舒服,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住進了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醫生一檢查,發現反應心臟功能的NT-ProBNP標誌物高達 8000pg/ml,超過正常人十倍!在給予充分的強心、利尿藥物,進行抗心律失常、減緩房室傳導、平喘治療後,強叔仍然氣喘得厲害,心室率也沒有任何改變,NT-ProBNP仍然高達4800pg/ml,這就意味著,即便所有的藥物都用上,對他也沒有任何作用了。

考慮強叔的情況,李海鷹主任建議強叔儘快手術,通過「房室結消融+希浦系統起搏器植入」逆轉他的心衰狀況。這種起搏原理是生理性的,也是深大總醫院心內科團隊已開展的、十分成熟的國內領先的技術。不過,強叔卻有自己的擔憂——強叔說,聽說有曾做過傳統植入起搏器的病人,胸口皮下像「掛個口袋」,那個「口袋」後來還感染了,強叔和家人有些猶豫,「還有沒有更好的起搏器,更好的植入方式?」

考慮到老人家的顧慮,更重要的是結合強叔的適應徵,經過全面評估和反覆溝通後,李主任決定為強叔植入一種新型「膠囊」 Micra無導線起搏器。

Micra無導線起搏器是國際先進的技術,和傳統起搏器相比,Micra體積減小了93%,僅有曲別針大小,重量僅1.75g。別看它身量小,只有一粒維生素膠囊大小,但是它擁有超強的電池續航能力,可以運行12年,植入體內後,還不影響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因為是直接植入了心腔內,一般患者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真正的「無形」之間,讓患者心跳如常,可以說是守護心臟的「隱形保鏢」。

「膠囊」起搏器 讓心臟乖乖聽話

個頭小、重量輕,還沒「尾巴」,捏在手裡也就像拿了根回形針,「神器」一出場,就吸引了眾多目光。

8月27日中午13:00,手術準時開始。

局部麻醉後,李海鷹主任、董逢泉副主任醫師和牛歡主治醫師通過股靜脈穿刺,將起搏器通過導管植入到了患者的心腔內部,藉助X光透視畫面經三次確認,起搏器順利抵達右心室間隔中下方,整個過程還不到30分鐘。

X光畫面中,原本瘋狂跳動的心臟,猶如一匹「野馬」,可小小的起搏器一到位,仿佛一下子就被套上了韁繩,乖乖被「馴服」了。

手術效果立竿見影,強叔說自己心慌、氣短的感覺沒有了。當天晚上,他頭一次能平躺著睡覺了。

術後第二天,反應心臟功能的NT-ProBNP指標,下降到800pg/ml,七天後已經平穩下降到300pg/ml。因為強叔是高卒中高出血的風險人群,在和他與家人充分溝通後,醫生們為他做了行左心耳封堵術。未來3個月再吃一段時間抗凝藥物後,就可以徹底停藥了。從以前一吃一大把藥,到以後不用再吃藥,強叔簡直太滿意了,出院後特意回到醫院送上錦旗,高高興興和醫生聊天,多虧了深大總院醫生們的高超醫技,現在自己可以到處去玩,輕鬆又開心。

「不用在皮膚上植入一個『口袋』,可以完全隱藏,避免了傳統心臟起搏器手術植入給患者帶來的皮下囊袋痕跡和手術創口傷疤,不需要皮下拆線及切口換藥等後續事項,對於外觀需求較高的患者可以優先選擇。」李海鷹主任介紹說。李海鷹主任團隊獨立完成了植入無導線起搏器的團隊,開啟了深大總醫院心內科起搏器治療的新起點,李海鷹主任希望這項創新技術和療法可以讓更多患者知道,讓更多患者獲益。

相關焦點

  • 僅重1.75克!深大總醫院成功植入首例膠囊無導線起搏器
    近日,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功為 74 歲的強叔(化名)裝上了一枚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這枚微型起搏器只有 1.75 克,差不多一顆膠囊大小,同時也刷新了深大總醫院無導線、無創口的起搏器植入紀錄。有了這個"隱形保鏢",強叔說,"心臟很舒服"。
  • 不足2克「膠囊」讓心臟跳起來 青島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成功
    不足2克「膠囊」讓心臟跳起來青島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成功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Micra無導線起搏器如膠囊大小,重量不足2克,體積和重量僅為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經穿刺血管,直接放入心腔內膜,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
  • 不足2克膠囊大小 青島市首例無導線起搏器在市立醫院成功植入
    半島網6月30日訊 6月19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成功完成青島地區首例無導線起搏器Micra植入。開啟了青島市無導線起搏器治療心律失常的新時代,標誌著市立醫院心律失常診治水平邁入了國內先進水平。膠囊大小,通過血管直達心臟Micra無導線起搏器如膠囊大小,重量不足2g,體積和重量僅為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經穿刺血管,直接放入心腔內膜,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在胸前開刀製作皮下囊袋,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而且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患者術後幾乎感覺不到起搏器的存在。
  • 房顫患者的福音!無導線起搏器為心臟保駕護航
    一粒2克重的膠囊就可以監測人體的心臟跳動,當心臟停跳時立即給予起搏治療.......聽起來有那麼點不可思議,不久前,這粒「神奇」的膠囊就為六旬老人解決了大煩惱。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智宏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在患者體內植入無導線起搏器,不僅讓患者避免了傳統起搏器的感染風險,還為不定時「罷工」的心臟保駕護航。六旬大爺無緣無故暈倒,一查是房顫惹的禍今年六十多歲的王大爺,身體一直很棒,但前不久卻出現了大問題——有時會突然眼睛發黑,幾秒後就會好轉,還有時會無緣無故暈倒。會不會是心臟出了問題呢?
  • 從「火柴盒」到「微膠囊」 弋磯山醫院為病患植入「迷你」起搏器
    弋磯山醫院心內科心臟起搏團隊多年來一直注重醫技發展 心臟起搏器,對於人們來說並不算一個新鮮的概念,但您聽說過不足2克重、僅有維生素膠囊大小的新型無導線起搏器嗎?這種同類型裡世界上最精巧的起搏器,目前在蕪湖市也可以進行手術植入了。
  • 患者心動過緩造影劑過敏 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南京市第一醫院成功為消瘦老人植入膠囊心臟起搏器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張娟)8月13日,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臟內科起搏器團隊胡作英主任、張航主任自主完成了一例高難度經導管植入式無導線心臟起搏器的植入。記者了解到,該患者為88歲老年男性,十分消瘦,BMI指數僅為18,植入傳統起搏器有較高的感染風險。
  • 一74歲大叔心跳瘋狂「超速」,這個只有1.75克...
    考慮強叔的情況,李海鷹主任建議強叔儘快手術,通過「房室結消融+希浦系統起搏器植入」逆轉他的心衰狀況。 這種起搏原理是生理性的,也是深大總醫院心內科團隊已開展的、十分成熟的國內領先的技術。
  • 老人因反覆頭暈入院 僅1.75克重的心臟內起搏器救了他!
    12月7日下午,紹興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彭放教授團隊帶領心內科介入手術團隊成功為一位老年患者植入一枚「心臟內起搏器」—即新型無導線起搏器。心內科彭放主任團隊對患者情況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在與家屬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決定為其植入「心臟內起搏器」—新型無導線起搏器。
  • 超瘦老人植入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續命!僅膠囊大,可為生命續航超12年
    2020年最後一天,武漢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完成一例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71歲的鄧奶奶,患有風溼性心臟病數十年,體重不到70斤,2002年植入第一臺起搏器,這次已經是第三次更換。
  • 國際領先 天津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
    央廣網天津8月1日消息(記者王漪 蘇平)日前,天津市胸科醫院成功獨立完成該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例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標誌著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心律失常診治邁入國際領先水平。  接受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的患者王奶奶(化名)今年81歲,出現間歇心悸症狀已有兩年,近期病情加重後來到胸科醫院就診後收治入院。經診斷,王奶奶患有心律失常,包括陣發房顫、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速、高血壓三級(高危)等情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進行治療。
  • 「膠囊起搏器」入駐上海醫院 源起首屆進博會
    【解說】近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金山分院為一位高齡的「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女性患者微創經導管植入了一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俗稱:「膠囊起搏器」),開啟了無導線起搏器治療心律失常的新時代。該患者是一位高齡女性,動態心電圖提示「病態竇房結症候群,最長為5.65秒,同時伴有短陣室速需要藥物幹預」,符合永久心臟起搏器植入適應症。
  • 「膠囊」起搏器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
    摘除起搏器無異於要了她的命;可是不做乳腺癌手術,只能眼睜睜看著腫瘤發展。於是,王女士找到了孫冰教授。孫冰教授帶領團隊對王女士進行了全面評估,結合患者植入後起搏比例較低等特點,對診療方案縝密分析,並同家屬進行充分溝通後,最終孫冰教授團隊為王女士選擇了Micra無導線起搏器進行植入。
  • 【六院新聞】「小膠囊」大功效 我院心血管內科同日完成3臺Micra無...
    我院心臟中心起搏與電生理團隊在8月3日首次獨立完成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後,9月14日,起搏與電生理亞學科負責人李京波醫生主刀,為3位高齡高危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每例患者的手術時間約20—30分鐘。我院心內科是繼中山醫院、瑞金醫院之後上海市第三家獨立開展無導線起搏技術的中心,也是目前全市單日植入量最多的醫院之一。
  • 博鰲超級醫院迎來新一代無導線起搏器國內首次植入
    :Micra AV是前兩屆進博會明星展品Micra VR的全新一代創新產品,Micra VR 亮相於2018年進博會,被媒體譽為「全球體積最小的心臟起搏器」,在海南省、樂城先行區等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博鰲超級醫院的積極努力下,當年12月在博鰲超級醫院順利完成國內首例臨床應用,加強了該新技術在中國人群患者應用的信心,開啟了我國無導線起搏治療新的時代。
  • 成都一老人心跳每分鐘僅30次!醫生:有猝死風險,得治
    封面新聞記者寧芝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鐘60至100次,而如果心跳每分鐘僅30次會發生什麼?近日,成都一名88歲的老人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劉婆婆患有老年痴呆,總是在家莫名其妙的反覆暈倒,到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一檢查發現,心跳非常緩慢,心跳每分鐘僅30次,被診斷為「病竇症候群」。
  • 上市半年已惠及千人美敦力全球最小起搏器在進博會依然吸睛
    體積比傳統起搏器小93%,僅膠囊大小,重量也只有2克,這一黑科技就是醫療器械巨頭美敦力公司的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Micra。雖然這款產品在前兩屆進博會上就格外受關注,但是當時還沒有那麼多「心動」故事。在第三屆進博會上,Micra經導管植入式無導線起搏器作為一款已經在國內獲批上市半年的產品,得到了許多一線醫生的推崇,據悉,目前已經有近千位患者受益於無導線起搏。
  • 重慶首例3.0T磁共振兼容超大電池容量起搏器成功植入
    12月10日,重醫大附三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與起搏團隊成功完成重慶首例3.0T磁共振兼容超大電池容量起搏器植入。目前國內該類起搏器植入尚不到30臺。接受手術的是一位64歲患者王女士(化名),四年前開始出現心悸、氣促症狀,運動後更易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