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你知道這是個多特別的日子嗎?

2021-02-07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18時07分迎來夏至。



在地理概念上,這是個特別的日子:6月21日18時07分,我們正式進入二十四節氣的「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古人採用土圭測量日影,就確定了夏至的時間。據古書《恪遵憲度抄本》所言,「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說文解字》裡講過,「至者,極也」。因此,夏至顧名思義,就是說夏天已經達到了極點,盛極將衰了。

事實上,不止是在地理領域,在制表業,夏至這個重要的時間點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例如在最早的天文觀測臺——巨石陣中,1999年發現的、建於公元前4800年左右的Goseck圈的三個出口之一,就正對夏至日出日落的方向。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最為人知的一個,夏至在地理上有其獨特的特徵。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唐朝詩人韋應物有詩云「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描述的正是這樣的地理現象。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圖片來源:網絡


既然如此,在夏至日這一天,我們不妨「溫故知新」,重溫曾經學過的那些地理知識,更融會貫通地去理解腕錶中與此相關的某些複雜功能。







為什麼說夏至日是個特別的日子呢?它既不是不是情人節,也不是聖誕節,沒有禮物收的日子都不特別呢~但是,同學!它是一個逢考必出現的重!要!考!點!啊!


關於夏至日,地理老師不厭其煩強調的一個知識點是: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陽幾乎直射北緯23°26』。於是這一天,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


由此,我們可以延伸到另一個知識點:夏至日,地球位於遠日點,離太陽最遠。



圖片來源:網絡


由於地球時時刻刻都處於自轉和公轉的過程中,居住在地球上的我們才能感受到涇渭分明的四季和晝夜,欣賞到日換星移的天文星象。



既然如此,怎麼可能平年都是365天、每天都是24小時呢?

 






你還記得地理課上老師讓我們將左手緊握成拳背誦的口訣嗎:「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只有八月是個例外——因為七月大,八月也大。



圖片來源:網絡


八月的英文為August,是以傳說中的奧古斯都大帝命名的。


關於「八月有31天」這件事,有兩種說法。


一是奧古斯都在位期間採用的是儒略曆。在這種曆法中,教皇每三年增加一天(而不是四年)以彌補歲差,這就意味著36年出現了12個閏年。奧古斯都為了糾正偏差,於公元前8年宣布取消12年間的3個閏年。


為了紀念他的貢獻,人們就將奧古斯都出生的月份——八月改名為奧古斯都月,並從二月「借」來一天。於是,August(八月)就有了31天。


另一種說法呢,小編覺得比較符合奧古斯都大帝的人設啊!



圖片來源:網絡


公元前45年,凱撒大帝引入了新的曆法。他將自己出生的月份——7月命名為July,並從處決死刑犯的2月拿了一天加到自己的月份,以彰顯自己的仁慈。


除了7月之外,1、3、5、9、11這五個月份也「沾光」被定為31天。


等到凱撒大帝的養子奧古斯都即位,他當然就不幹了!憑什麼一樣傑出而偉大的他,出生的月份比別人少一天呢?於是,奧古斯都大筆一揮,將出生的月份——八月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同樣從二月拿走一天……


你相信哪種說法呢?

但其實你相信那種說法並不重要……因為我要說的跟兩段說法的真偽沒什麼關係:無論一年多少個月份、一個月多少天、一天多少小時,曆法的制定除了學者的研究,也受到當時最有權力的人影響。

  






公元前6世紀,巴比倫星象學家發現235個太陰月(從上次新月到下次新月的時間為一個月)相當於19個太陽年(從上次春分到下次春分的時間為一年),為了儘可能讓太陰和太陽周期同步,他們加入7個額外的月份(閏月),隨後誕生了卓越日曆。


卓越日曆規定一年為365.2469天,或者365天5小時48分46秒。


兩次日出之間的時間則分為晝夜各12個小時。春分和秋分的晝夜長短一致,然後白天時長增加,夜晚時長縮短,直至夏至日。冬至日則相反。



圖片來源:網絡


而事實是,一年之內,由地球公轉軌道而引起的每天日照長度都在變化。地球的公轉軌道呈橢圓形而非圓形,地球自轉平面和公轉的軌道平面又有一個23°的夾角,這就導致了一天的實際時長並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24小時,而是在24小時的基礎上增加或減少15分鐘左右。剛好是24小時的日子每年只有4天:4月15日、6月14日、9月1日和12月24日。


實際太陽時與民用時在時刻偏差上的表達就是複雜功能腕錶中的「時間等式」(Equation of Time)。

 

 





總結一下,由夏至日的概念,我們可知:





可見,時間等式和萬年曆往往也是結合在一起的,兩者提供的數據互為參考,不僅可以顯示實際太陽日的長度變化,還能顯示月份的長度變化,可謂珠聯璧合。


在中國,夏季從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開始,到立秋結束;西方人則普遍稱夏至至秋分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為夏季。氣候學意義上講:連續五天平均溫度超過22度算作夏季,直到五天平均溫度低於22度算作秋季。


四季的劃分

夏至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夏至日過後,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也會逐日降低。



炎熱的夏季,如果能有風自然是再好不過,不過這「風」是什麼「風」呢?

季風夏季,亞洲大陸升溫快,氣溫高,為一巨大的熱低壓控制,海洋上是高氣壓,氣流由高壓區吹向低壓區,於是形成由海洋吹向大陸的盛行風。


中國夏季風主要來源於熱帶和副熱帶海洋。含有豐富的水汽,故夏季風往往與降水密切相聯。

颱風多見於夏秋季節,過境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颱風除了給登陸地區帶來暴風雨等嚴重災害外,也有一定的好處,比如緩解江南一帶的伏旱天氣。



夏天自然最盼望的是一場解渴的雨,但你知道這雨師怎麼形成的嗎?


當夏季風的暖溼氣流登陸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冬季風的冷幹氣流相遇,暖空氣輕,冷空氣重,較輕的暖溼氣流被抬升到冷空氣之上。暖溼氣流在上升過程中,由於氣溫不斷降低,水汽冷卻凝結,成雲致雨,形成鋒面雨,從而在我國東部地區冷暖氣流交匯的地帶出現一條降水較多的鋒面雨帶。

夏至時節亦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梅雨梅雨,因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而得名,出自賀鑄《青玉案》詞中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個時節,空氣非常潮溼,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天氣時常陰雨連綿。在熾熱的夏季,人人都盼著「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然而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容易發黴,滋生細菌,人體也會覺得不舒服。身處江南的朋友們,也要在這個階段仔細注意身體。



對流雨時常出現於熱帶,亞熱帶或溫帶的夏季午後。 因日照很強,蒸發旺盛,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至高空冷卻,凝結成雨雨滴大而重,傾盆急降,且雷電交加,聲勢嚇人,稱為雷雨。對流雨雖然降雨時間短,但大雨滂沱,往往因排水不及,而成淹水現象。



當潮溼的氣團前進時,遇到高山阻擋,氣流被迫緩慢上升發生凝結,這樣形成的降雨,稱為地形雨。如我國臺灣山脈的北、東、南都迎風,降水都比較多,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臺北火燒寮達8408毫米,成為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颱風活動帶來的降水現象,稱為颱風雨。

 

高溫熱浪又叫高溫酷暑,通常指持續多天的35℃以上的高溫天氣。盛夏季節,天津、濟南、鄭州、西安、石家莊、上海、重慶、福州、長沙、南昌、杭州、武漢、南京、合肥等地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出現高溫酷熱天氣,是中國夏季熱浪襲擊的重災區。


夏季風的強弱與雨帶進退的「失常」,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夏季風強或來的早,會出現「北澇南旱」;夏季風弱或來的晚,則會導致「南澇北旱」。


中國旱災


中國洪澇頻率

夏季也是地質災害的多發期。

降雨對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雨水的大量下滲,導致斜坡上的土石層飽和,增加了滑體的重量,導致滑坡產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無雨不滑」的特點。

連續降暴雨或突降大暴雨,山區會發生山洪暴發。如果山高坡陡谷深,亂石成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渾濁的泥石流。



進入夏季,各種水果紛紛上市,炎熱的天氣往往令這些消暑的食品銷售火爆。


雖然如此,不過,夏至時節許多特殊的風俗習慣依舊讓人翹首以待。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面和炸醬麵。而且,因夏至時候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對於愛美的姑娘們,夏至也有專屬於她們的習俗。在古時,相熟的女子們會互相贈送摺扇、脂粉、香囊、五色絲線等物什。出嫁的小兒女也皆打扮得盡態極妍,在當日回家歸寧,還需以蘭湯沐浴,驅除邪氣等。

說來甚巧,筆者作此文時正處於端午當日,家家戶戶皆是蒲艾盈門,雄黃酒的香氣飄了滿屋,也可算是於鬧市中好容易覓回一分傳統了。(端午的確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節日,但注意不是節氣哦!——編者注)

練習題:


1、夏至日北京時間下午1時整,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在某地觀測到旗杆的影長最短,並測得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為73.5°。據此完成下列要求。

(1)該地的緯度是________,經度是________。

(2)下圖是四幅該日太陽高度日變化曲線圖,其中與當地情況相符的圖是(填代號)________。
(3)北京時間下午3時,該興趣小組在該地藉助太陽的位置用手錶確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圖所示四種方法中正確的是(填代號)________。

(1)39°56′N(或40°N);105°E   (2)b   (3)a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 此圖表示的是_____月份季風 圖。E的風向為_____風,F的風向為______風。

(2) A、B、C三地中,氣壓最低的是________。

(3) E季風勢力最強時,浙江海寧地區的氣候特徵是 ________。

(4) 在成因上,F季風與E季風的最大區別是______。

(5) 此月份,C地是_______季節(夏季、冬季);C地氣壓值與同半球同緯度海洋相比是_______ (高壓、低壓)

(1)   7 東南 西南    (2)    B    (3)  高溫多雨

(4) F季風主要受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影響,E季風是受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影響

(5) 冬    高壓


下圖示意我國東部鋒面雨帶位置變化(陰影部分表示雨帶)。讀圖,回答3~4題。


3.根據鋒面雨帶推移過程,四幅圖的先後順序為(  )

 A.③①④②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4.當江淮地區「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時,雨帶位置示意為圖(  ) 

A.①  

B.②  

C.③  

D.④

B A


福建低山丘陵區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多發區,下圖示意該區域1990~2006年地質災害各月多年平均發生的次數。  


概括該區域地質災害月際分布特點,說明6月、7月地質災害發生次數差異的自然原因。 


答案: 特點:各月都有地質災害發生,(夏季多,冬季少)5~6月相對集中,其中6月份發生次數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發地質災害;7月,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地質災害發生次數減少。         

 

下圖為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某日我國地質災害指數和限電指數分布圖,讀圖回答6-7題


6.若圖1中所示現象同時出現,最有可能發生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地質災害指數和限電指數較高的地區,天氣分別最可能是

A.沙塵暴、寒潮 

B.暴雨、高溫   

C.乾旱、颱風   

D.暴雨、低溫

 B    B


車釐子(櫻桃)原產於小亞細亞半島上山脈環繞,海拔800-1200米的安納託利亞高原(見圖1),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採摘期。由於車釐子鮮甜味美、飽含水份,並具有保健作用,而倍受青睞。回答8~10題。 

8.美國最適宜種植車釐子的地區是 
A.西部高原 

B.東部山地 
C.中央大平原 

D.密西西比河口 
9.近年來我國水果市場上銷售大量價格昂貴的美國新鮮車釐子,其價格昂貴的原因不包括 
A.交通運輸 

B.保鮮冷藏 

C.品種研發 

D.貨物稀缺 
10.美國車釐子採摘期,我國正當時的水果是 
A.荔枝 

B.蘋果 

C.柑橘 

D.草莓 

A D A

 

芒果被譽為「熱帶水果之王」。芒果樹喜溫暖,不耐寒霜,耐旱能力強,但不耐澇。芒果生長的有效溫度為18~35℃、枝梢生長的適溫為24~29℃、坐果和幼果生長需大於20℃的日均溫,低於10℃新梢及花穗停止生長,在-3C時果樹會被嚴重凍傷或凍死。一般認為,北回歸線是芒果栽培的北緣。 

攀枝花市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緯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質最優的大規模芒果生產基地,圖6為攀枝花地區位置圖。攀枝花市年降水量700~1600mm不等,圖7為攀枝花月平均氣溫曲線圖。攀枝花的芒果一般比國內其他芒果產區晚熟1—2個月,9-11月才上市。2014年,攀枝花優質晚熟芒果基地種植面積達30.6萬畝,約佔全國的8%左右,實現產值6.2億元。 



(1)分析攀枝花市適宜芒果生長的「雨而不澇」的成因。


(2)分析攀枝花市成為我國晚熟芒果基地的原因。


(3)分析攀枝花市成為我國優質芒果基地的原因。


(4)你是否贊同攀枝花市擴大芒果種植業,請表明態度並說明理由。


(1)(西南)季風在(金沙江)河谷地帶形成充沛的降水,雨季長(2分),但因山高谷深,坡度大,雨水滲流快,不易滯水(4分)。 
(2)位於北回歸線以北(緯度位置偏高),冬季氣溫偏低(10℃左右),不利於新梢生長和開花,開花期較晚(4分);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氣流,(乾熱風)氣流在下沉過程中增溫,保障了芒果樹過冬和生長(3分);9--11月,地形阻擋北方冷空氣(寒潮),(金沙江)河穀日平均氣溫可達20℃左右,果實也能成熟(3分)。 
(3)緯度低的(乾熱)河谷地區,年太陽輻射強,光合作用強,晝夜溫差大,利於糖分積累(3分);病蟲害少,果品品質優(1分)。 
(4)贊成:芒果為「熱帶水果之王」,價值高,市場需求量大(2分);攀枝花位於低緯度河谷地區,地廣人稀,光、熱、水等資源適宜發展晚熟芒果(2分);晚熟品種可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價值高能增加當地的經濟收入(任答1點得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不贊成:與海南等地相比,攀枝花不具備規模優勢,市場佔有額小(2分);緯度較高,在地勢較高的山坡栽種,易遭受低溫凍害,造成減產(2分);河谷山區,土地面積小,大量種植芒果會與糧食作物等爭地;或大規模種植會使市場價格走低,農戶收入減少(任答1點得2分,其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綜合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夏至習俗,你知道幾個
    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嗎?「夏九九」,你會數嗎?  你可能知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可你知道與「冬九九」形成鮮明對照的「夏九九」嗎?夏至習俗,你知道幾個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後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 今日夏至丨除了晝最長,夏至的這些你知道嗎?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面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 夏至到,俗話說「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夏至颳風好不好?
    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夏至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2020年的夏至日是6月21日,星期日,農曆五月初一。顧名思義,夏至就是夏天到了的意思。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何意?老話還在理嗎?
    時光冉冉、歲月如梭,一轉眼今天已經是夏至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夏至的到來,不僅意味著天氣越來越炎熱,雷雨天氣也會越來越多。在農村中關於夏至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些俗語是和夏至的天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 夏至節氣的含義 夏至是是什麼意思是代表夏天結束了嗎
    我們通常對節氣的認識都很模糊,大概知道關於夏季的節氣有立夏、夏至等。但具體該節氣代表著什麼,就不得而知了。可是節氣作為我國一種傳統文化,有必要去深入了解。那麼,夏至什麼意思?夏至的含義是什麼?夏至節氣的含義  夏至節氣表明盛夏將至。
  • 夏至已至 | 一起享受日子裡最漫長的白晝…
    ——夏至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0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意思是說每年的夏至這一天是日照最長的一天,也是白天最長的一天。
  • 「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風」!老農告訴你,下半年雨水是多是少?
    王大爺說:五月的天氣很關鍵,老輩人有言「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而今年的夏至剛巧在農曆的五月初一,除了二十四節氣可預斷後續的天氣外,農曆的五月還有三天也相當靈性,一起來看看五月這些老農話你知道嗎?
  • 農諺「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你覺得準嗎?
    所以老百姓們就在生產過程中積累經驗,不斷的總結出各種天氣規律,以便指導農事活動,這些天氣規律就以農諺的形式流傳了下來,這其中有一句就是「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從字面上解釋,意思就是:夏至這天如果是個大晴天,那接下來的日子很可能就是乾旱少雨天多了,而且會一直持續到接近秋天。為什麼以往的老百姓會如此認為呢?
  • 夏至的詩句有哪些 夏至節氣圖片 描寫夏至夏天的句子
    今日12時24分,迎來夏至節氣。這一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  "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夏至的到來意味著炎熱天氣的開始。一年最熱的階段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教你每年準確把握伏擊時間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他的時間節點是公曆21-夏至2020在。。夏至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中國就位北半球。。根據測量結果,古人認為夏至處於中夏的位置,即中午位置午屬陽,並認為這一天是Yang Qi極高的日子。。事實上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雖然他充滿了楊,白晝是最長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地球表面附近的熱量是白天積累起來的,一部分是在晚上散發出來的。每天吸熱多,散熱少,再過幾天,最熱的天氣是三伏天。
  • 空青 ● 夏至
    夏至,是24個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今年的夏至時間是:2018年6月21日18:07:12,農曆的五月初八。夏至是北半球地區一年當中白天日照最長、夜間最短的一天,夏至也是自然界各類植物生長最為迅猛的日子,長江中下遊流域的氣溫維持在30°之上。古人對夏至的總結是: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 夏至.
    以夏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夏九九」和「冬九九」一樣,是農曆中以『九』標示的雜節。夏至之後,氣溫升高,天時漸短,光陰漸長,真正的苦夏即將到來。 如此時令花香,雲南多見茉莉,四川嬢嬢則喜歡用紅繩串起黃角蘭,掛在脖子上。而在南京街頭,白蘭花不如梔子花多,十元能買到四把。雨水打溼,花香沉墮,恁地叫人心底沁甜。 夏至 | 端午將近 庚子夏至,臨近端午。
  • 【夏至】蟬始鳴,半夏生...這些你真不一定知道!
    夏至天氣夏至還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夏至以後雖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但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熱仍比地面輻射的熱量多,氣溫仍繼續升高,因此,人們說「熱在三伏」。話說,江蘇淮河以南地區已進入了「梅雨」的日子。徐州地區雖沒有「梅雨」,但是初夏時節的高溫高溼也還是有的。近期,徐州的降水會有所增多,再加上氣溫比較高,多少就會有點兒類似南方地區「梅雨」的感覺。
  • 闊別校園這麼久,在愛奇藝重逢《夏至未至》,你從青春裡畢業了嗎?
    《夏至未至》。追劇的日子裡我意外發現, 自己沉寂多年的青春回憶仿佛又被這幾個鮮(長)衣(得)怒(好)馬(看)的主演喚醒,在眼前鋪成了一條再也回不去的青春路。————————我是燈光話筒老師準備好可以開工了的分割線——————青春時光裡每個人的身邊都總有那麼幾種校園標配必備款「獨家記憶」。
  • 今天是什麼日子?你知道嗎?
    今天是什麼日子?你知道嗎?2020年4月26日是第20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 在此之際,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中央宣傳部等20個部門共同開展2020年全國智慧財產權宣傳周活動(4月20日至26日),主題為「智慧財產權與健康中國」。這已經是國家連續12年舉辦中國智慧財產權宣傳周活動,可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意義。智慧財產權,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名詞,那麼,究竟什麼是智慧財產權?它包括哪些內容?
  • 微信夏至節氣快樂動圖表情包,發朋友圈的夏至早安句子
    歲月拈花,淡看浮華,夏至更添幾分嬌豔。又到夏至,願你清涼舒爽,幸福一夏!2.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遇到困難和煩心的事情,聽聽別人的奉勸,也有好處,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但是,化解矛盾主要靠自己。相信你自己,大千世界,總有屬於你的角落。要相信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著,總有一天會帶著驕傲的翅膀回來。夏至早安!
  • 今日夏至!請這樣講給孩子聽...
    你知道嗎?
  • 今日夏至,夏至原來還藏有這些秘密!
    今日,夏至已至。一年中最炎熱、雨量最大的一段日子就要來了。天文專家表示,同前年和去年一樣,今年的三伏天依然是40天。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 你知道6月9日是什麼日子嗎?
    你知道6月9日是什麼日子嗎?今年是第十三個「世界認可日」,國際版海報主題是:「認可:改善食品安全」;國內版海報主題是:「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守護安全底線,服務復工復產」。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組織開展「世界認可日」活動,對於彰顯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作用,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具有積極意義。
  • 農諺說「夏至大爛,梅雨當飯」,梅雨季將至,農民早做準備
    而且大多數諺語讀起來都朗朗上口,特別容易記憶,這也體現出來了老祖宗們的智慧,如果一味的使用特別酸澀的語言的話,是沒有人記得。今天要為您介紹的這句諺語也特別有意思,農諺說「夏至大爛,梅雨當飯」,是什麼意思?梅雨季將至,農民朋友要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