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每年陽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時,為夏至日。「至」是「極」的意思,夏至也叫「日長至」。在夏至這一天,整個北半球迎來了白晝最長的一天。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
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面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花菜有白、綠兩種,有增加食慾、生津止渴、解熱毒等功效,同時也含豐富的維生素C、B群、胡蘿蔔素。
時蔬總燴
材料:白花椰菜及綠花椰菜各一碗、枸杞及黃椒各半碗,適量鹽、太白粉、沙拉油、苦茶油及香油。
做法:炒鍋中放沙拉油,將食材與鹽、苦茶油、香油一起翻炒,最後加入些許太白粉水,稍微勾芡後即可食用。
具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素,也含豐富胡蘿蔔素,能保健視力、改善血糖強心固腎氣。
南瓜米粉湯
材料: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芹菜絲各1/4碗,蔥段、蝦米、香菇絲適量、豬骨頭1碗、米粉1斤、調味料。
做法:豬骨、米酒及1500c.c.水熬煮45分鐘。爆香蔥段、蝦米及香菇絲後,放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加去骨高湯及米粉,煮滾後調味即可。
可補血潤腸、止渴,為避免菠菜中的草酸與鈣形成草酸鈣鹽,建議先以熱水汆燙,去除草酸再食用。
金黃翠綠粥
材料:菠菜4兩、鱈魚片半碗、米飯2碗、豬大骨1斤、蛋汁1碗、米酒1湯匙、適量鹽及香油。
做法:菠菜汆燙備用;將水與大骨煮1小時,去大骨加飯煮粥,加菠菜、鱈魚片、蛋汁及調味料。
可補氣養血、清熱去溼、解除憂愁憤怒,也含蛋白質、胡蘿蔔素、纖維質、鈣、磷、鐵等營養素。
金針菇解憂湯
材料:金針1碗、山藥半斤、豬肉絲半碗、紅棗6個、姜3片,適量米酒、太白粉、香菜、鹽及香油。
做法:肉絲加米酒、太白粉及鹽拌勻,加2000c.c.水及紅棗燉1小時,加其餘食材煮滾調味即可。
具清熱安神、涼血散瘀功效,含維生素B、磷、鐵等礦物質,可改善貧血、消炎抗菌、降血脂、血壓。
蓮藕糙米茶
材料:煮熟糙米、薏仁及切丁蓮藕各1湯匙,杏仁牛奶400毫升,適量蜂蜜。
做法:將全部材料攪拌均勻,加入蜂蜜調味即可飲用,1天內喝完即可。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冬至始打霜,夏至幹長江
冬至江南風短,夏至天氣旱
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
初頭夏至十頭割,十頭夏至兩頭割,兩頭夏至騎拉著割
夏至狗無處走
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芒種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裡鋤一遍,賽過水澆園
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尤其要注意食用此類食物。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
此時節,公眾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睏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
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夏日荷趣】映日荷花別樣紅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hpctx
客服微信:18959028019
官方QQ:3325511089
投稿郵箱:zhpctx@126.com
品藏天下,懷古惜今,塊塊榮匾豪門事,待追憶。件件華藝巨匠心,綻異彩。古曲今頌,天下品藏,敬請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