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曾經富甲一方,蘇聯時期有著「歐洲糧倉」的美譽和「蘇聯工業心臟」的稱號,即便是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整體實力,尤其是軍事遺產和軍工製造能力,在全世界也是排前幾的。
然而就是這麼殷實豐厚的家底愣是在短短的幾年內讓烏克蘭的政客們給敗光了,財富要麼被寡頭據為己有,要麼被買辦走狗白白送給了美歐(西方)。
現在的烏克蘭,除了遍地散發著惡臭的西方民主氣息,基本是要啥沒啥,都到了這種地步,被美國(西方)忽悠到坑裡的烏克蘭人還在忙著抓民主,鬧革命,不知疲倦地拿著所謂的選票幫著美歐(俄)挑選自家在烏克蘭的代理人。
技術沒了,人才流失了,財富也越來越少,曾經強大的生產和創造能力也不存在了,為了維持傀儡政府的運轉,維護烏克蘭這個名義上的國家的存在,烏克蘭只能靠不停地出賣還剩的那點兒軍工產品和技術、出租自家的女人給外人,以換取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國家的運轉。
現在的烏克蘭因為吃老本,賣家底,被稱為破落戶,敗家子;因為出租自家的女人又被稱為歐洲的妓院,歐洲的子宮。
就是這樣的烏克蘭,還讓三水巷的腦殘女羨慕的痛哭流涕,說三水巷也應該有烏克蘭那樣的「民主」。怎麼說呢,現在的三水巷,有許多腦殘貨跟沒在妓院被翻過烙餅,反而豔羨妓院的燈紅酒綠的傻逼沒啥兩樣。
本來可以靠實力吃飯,非要拼顏值過活,搞什麼狗屁民主革命,革來革去,烏克蘭人把自己國家的命革了,以為貼上「美式民主」標籤後就可以過天堂般的生活,沒想到民主的洪水過後整個烏克蘭直接墜入地獄。
被忽悠閹割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已是不智,還要接受美式民主的洗禮,兩次顏色革命後烏克蘭人終於把自己的國家搞殘了,美歐指控的「獨裁者」倒是被趕跑了,民選政府也實現了,可烏克蘭人的日子卻越來越難過了。
把烏克蘭弄成這般鬼樣子後美國(歐洲)放過烏克蘭了嗎?那哪呢?美歐(西方)給任何國家「民主開光」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剝削、壓榨、控制和奴役這個國家,除非這個國家沒有一點利用價值,比如非洲某國,否則拋棄它是不可能的。現在的烏克蘭雖不能說是被美國(歐洲),尤其是美國,完全控制了,但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方面面美國對烏克蘭的影響力那是相當大的。
別的不舉,就拿軍工產品和技術的銷售來說,原本因軍工產品和技術被需求而連著的俄羅斯,因為美國(歐洲)操控下烏克蘭政客在地緣和外交上的不斷挑釁,俄羅斯漸漸反感和遠離烏克蘭,俄羅斯逐漸加強了依賴烏克蘭的軍工產品和技術的自主研發力度,俄自主研發的程度越來越高就意味著對烏克蘭的依賴性就越來越低,沒了來自俄羅斯的訂單,加之美國(歐洲)又是只送民主不送錢,對烏克蘭的軍工產品也沒興趣(沒興趣的原因是同類產品美國有且更高級些,另外,蘇系產品與美系產品不兼容),許多烏克蘭軍工生產企業陷入困境,典型如烏克蘭航空發動機製造商-馬達西奇公司,遭俄羅斯拋棄後又被美歐數次忽悠,現在處境愈法困難。
美(歐)攪黃了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軍工合作後,對烏克蘭與其他國家的軍工合作呢?繼續攪.
正當馬達西奇公司奄奄一息,徘徊在死亡邊緣時東方大國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早前已有合作的基礎上2016年東方大國的企業又及時出手,向馬達西奇公司下了價值3.8億美元的訂單,購買該公司生產的航空發動機,還承諾再投資若干億幫助該公司維持運轉。
2017年,當東方大國企業提出以入股的方式向馬達西奇公司融資後,美國不高興了,一會兒是鼓動歐洲某國收購馬達西奇公司,一會兒是鼓勵本國公司收購馬達西奇的股份。
歐洲公司壓根兒就沒有收購意願,只是配合美國佬忽悠馬達西奇。美國自家的公司嫌不賺錢,主要是怕收購了沒生意,砸在手裡,考察了一下後直接宣布不予收購。
烏克蘭被忽悠了一年多,美歐兩家的企業沒有一個願意收購馬達西奇公司,連入股也不願意。無奈之下馬達西奇公司又把目光轉向東方大國。
沒人願意收購不等於美國會阻止馬達西奇公司與東方大國的合作,收購這招不能用之後美國又祭出司法調查和高官直接恐嚇、施壓的爛招。
美國司法部門以「偷稅漏稅、洗錢」這樣罪名恐嚇和施壓烏克蘭政府,迫使馬達西奇公司與東方大國企業的收購交易中止。
自己沒錢幫烏克蘭企業,也不願意收購,還一再阻撓東方大國的幫助,烏克蘭終於有人怒了,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利亞什科發文怒斥美國,「美國人禁止我們向東方大國出售發動機,他們倒是來買啊,然而美國人自己不買,又不允許我們賣,那麼最終馬達西奇的結局只有破產,成千上萬的技術人員失業。」
被坑被忽悠被施壓多次後,馬達西奇公司的管理層終於咬牙做出了決定,把部分股份賣給東方大國企業,籌資維持公司運轉,給員工發工資.據說東方大國企業已收購了馬達西奇公司50%以上的股份。
消息一出,美國再次大為光火,8月28日川普政府派安全顧問博爾頓(已離職)直接飛赴烏克蘭,耍求烏克蘭政府阻止馬達西奇公司與東方大國企業的收購計劃。博爾頓稱,「我們無意幹涉烏克蘭的內政,美國反對馬達西奇公司與東方大國企業之間的收購協議,原因是這種收購「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已經幹涉了,還說無意幹涉,婊子要當,牌坊還要立,這臉皮夠厚。受此影響,入股收購計劃再次擱淺。
之後美國又誘壓烏政府,讓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調查東方大國企業對馬達西奇公司的收購案,收購又擱騰下來。
今年11月份又爆出美國政府正準備讓一家美國公司去收購馬達西奇。以前用過的忽悠模式又開啟了。
這次馬達西奇不忍了,馬達西奇公司總裁維亞切斯拉夫·博古斯拉耶夫對烏克蘭國家通訊社表示:
公司別無選擇,否則我們就得先裁員一萬人,然後就等著破產,最後工廠將不得不關閉。我們決定尋找投資者。我們被提示誰會是投資者,我們去了中國並與之溝通,除了購買股份之外,中國人還承諾在兩年內對該工廠投資2.5億美元。
巧的是這幾天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批准了這宗收購案,不過還需進一步審查。原因不用多解釋,一切皆因政治,尤其是外部政治因素的幹擾。美國對這樁收購案堅決反對,歐洲同樣反對,俄羅斯也看著不爽,這就是這樁收購案一波三折,歷經數年無法完成的真正原因。
惡意阻撓和破壞烏中合作並不是美國(歐洲),包括暗中對烏克蘭用力施壓的俄羅斯,對這家公司的產品和技術感興趣,而是為了阻止東方大國從這家公司獲得產品和技術,它們不希望東方大國因得到馬達西奇這家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後,成為自己在相關領域的競爭者和威脅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它們會使用各種手段阻撓兩國企業之間的合作,至於烏克蘭的企業,甚至是整個烏克蘭的死活,美歐俄才不會在乎。
美歐俄想要的最好結果是,東方大國沒有得到馬達西奇的產品和技術前,這家烏克蘭公司直接破產倒閉。而馬達西奇這家公司的求生欲很強,公司的管理層不想就這麼讓美歐俄困起來,直至餓死。鑑於此,這樁收購案的波折還會繼續,不會馬上中斷,一時半會兒也不會利利索索完成。
一國企業要抵禦得住來自外部的壓力那得有母國的支持、撐腰和保護,否再強大或抗壓能力再強的企業都難以招架。然而當今世界能抗住美國壓力,能為本國企業撐起保護傘的國家屈指可數,西方大國法國都算不上,因抗不住美國的壓力,法國自家企業阿爾斯通直接被美國肢解了。烏克蘭沒法跟法國比,烏克蘭企業的境遇可想而知,更何況馬達西奇要抵禦的還不是一般的外部壓力,是美歐俄這樣的大塊頭且不止一家,馬達西奇可謂壓力山大啊!
馬老師曾說過「經濟(基礎)決定政治(上層建築)」,在烏克蘭正好反了,成了政治決定經濟。為什麼會這樣?
很簡單,烏克蘭政客的上位取決於美歐俄之間的博弈而非什麼烏克蘭人的選票,任何呆在烏克蘭總統位子的那個人,他必須優先考慮美歐(俄)的感受和利益而非烏克蘭的利益,否則他的總統大位是坐不穩的。美國手裡有以亞採紐克為代表的政治勢力,歐洲有以季莫申科為代表的政治勢力,俄羅斯手裡有以亞努科維奇為代表的政治勢力,敢不聽話,美歐隨時可用民主的選舉換掉他,俄羅斯雖然不能用選票決定烏克蘭總統位子上的那個人是誰,但俄羅斯可以在地緣手段讓那個人混的難堪。
烏克蘭已經沒什麼獨立自主可言了,烏克蘭政府要做就是聽指揮和執行命令,自家的事兒根本沒時間去思考和做,包括與誰做生意,烏克蘭很多時候都做不了主。所以烏克蘭的企業想做一點點自己的事,常常也會因為政府得看美歐俄的臉色,先徵得美歐俄三方的同意而導致計劃泡湯,原因不用多解釋,美歐俄三方都只是想利用烏克蘭牽制對方,並不會為烏克蘭考慮,更不會維護烏克蘭的利益,那麼烏克蘭想要徵得三方同時同意基本不可能,烏克蘭政府一直是像狗一樣被美歐俄三方呼來喚去,表現的無所事事,沒有什麼可做的。政府都廢了,企業又敢做,能做成什麼。
烏克蘭的出路在東方,就盼著東方大國日漸強大吧,只有到了東方大國足夠強大,能夠制衡住美歐俄三股力量,尤其是能扼制住美歐這兩股邪惡勢力的時候,烏克蘭才能獨立做人,過揚眉吐氣的日子。
小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