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年到1999年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十五年,可以說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無論是明星陣容還是電影的質量,都可謂空前絕後,反正現在是不可能超越的,未來當然還是很有期望可以重塑輝煌。在這段時間湧現了無數的電影人,他們直到現在還在支撐香港電影的發展。而這15年裡,有14年的香港年度票房冠軍不是姓周就是姓成,人們把他們叫做兩周一成,分別是周潤發、周星馳和成龍。
從70年代開始,李小龍的功夫電影盛行,後來又有許氏三兄弟的平民喜劇,然後是洪金寶元彪和成龍的鐵三角,後來就是周潤發的黑幫電影,到了九十年代,就是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中間還穿插了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劉德華的黑幫小混混系列,還有一個就是鄭伊健的《古惑仔》系列。
鄭伊健作為唯一在15年拿到票房冠軍的當紅炸子雞,他打破兩周一成的電影不是《古惑仔》,而是《風雲之雄霸天下》,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只是鄭伊健一人的功勞,是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的一場成功典範。
十四年的榜首分別是周潤發四次,周星馳五次,成龍五次,而1997年鄭伊健拿到票房冠軍,成龍的《我是誰》和周星馳的《行運一條龍》分別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先說周潤發,這一年他根本不在香港,也只有一部好萊塢電影,所以沒有上榜。而第二名的《我是誰》是成龍的一部超高水準電影,拿到了38.8萬港元的票房,但是成龍這部電影不只是針對香港市場,它賺錢的地方是在海外,所以嚴格來說《我是誰》要更賣座。
而周星馳的《行運一條龍》也不算是周星馳作品,這部電影是王晶用來捧葛民輝,所以雖然周星馳有參演,但是也只是作為演員,沒有在其他工作上有所發揮,電影的質量和內容比起周星馳的其他電影遜色很多。
而《風雲之雄霸天下》之所以走紅,是因為當時的特效水平有了很高提高,加上原漫畫粉絲群體龐大,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卡司太強大了,隨便挑一個演員,都是一等一的老戲骨,如此豪華陣容炫目特效和優質的劇情,誰不心動?所以最後電影大賣41萬港元,徹底碾壓成龍的《我是誰》。
而且當時的鄭伊健太火了,被很多人成為第五天王,要接班四大天王的人物,肯定是名氣響粉絲多。高人氣和好的電影,讓《風雲之雄霸天下》成了票房冠軍,這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裡程碑,因為該片是香港武俠電影第一次用電腦特效製作,美輪美奐的武俠世界,讓人心生嚮往,也掀起了短暫的漫改電影風潮。鄭伊健也在這股熱潮裡成為了一個領軍人物,當時香港的其他電影紛紛為他讓道。
不過這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後來的《中華英雄》延續了特效風格,但是卻沒贏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和成龍的《玻璃樽》,所以說香港電影黃金十五年,還是雙周一成的天下,《風雲之雄霸天下》只是個意外,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