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年輕人的熱愛
楊冰 得物App創始人兼CEO。2015年創立得物App,將其打造成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潮流、時尚、奢品網購社區平臺。2019年,入選《財富》雜誌「中國40歲以下商業精英」。
獲獎理由
它是這個時代的潮流風向標,是中國新消費的加速器,也是全球潮品前沿聚集地。從內容到電商,它不負年輕人的熱愛,為億萬年輕人搭建了表達、分享和交流的平臺,凝聚成健康向上的時代浪潮。五年來,它大膽創新黑科技,最具活力的消費力量由此釋放。它所構建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必將引領新消費的發展,激發中國經濟的新活力。
2020年度新經濟企業
「得物App」:
新經濟的加速器,潮流裡的弄潮兒
本刊記者/黃孝光
發於2020.12.14總第976期《中國新聞周刊》
「我體會過那種快樂,那些快樂是我人生中非常美好的回憶。」楊冰有時會想像得物的每一個用戶打開商品包裝時的那種真正的快樂,「那種快樂很具體,我會覺得我們做了很有意義的事情。」
作為一名「瘋狂的籃球愛好者」,楊冰至今還記得自己在大學時代得到第一雙麥克格雷迪籤名球鞋時的感覺:「不時地試穿一下、摸摸鞋面,還研究鞋帶可以有幾種系法。然後把鞋子包好,準備睡覺,但躺了十多分鐘還是興奮得睡不著。」
2015年,楊冰創立得物App。從資訊App、互動社區到潮流網購平臺,得物歷經數輪蛻變,逐漸聚集了過億的年輕消費者,成為全球領先的潮流網購社區。目前,正品潮流電商和潮流生活社區是得物App的兩大核心服務。
在楊冰眼裡,得物在做的事不能被簡單定義為潮流,而更應該說是一種讓人感到快樂的事物。「潮流往往被定義成一種風格,但我們做的不是一種風格,因此我也不會擔心某種風潮過去了。」做對用戶有價值的事,一直是得物所追求的。
新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引領年輕消費浪潮
楊冰常穿的潮鞋有100多雙,採訪那天,他穿了一雙Yeezy「白斑馬」。「Yeezy是美國說唱歌手Kanye West和Adidas合作推出的系列鞋款,很多人因為他一些乖張的行為關注到他,卻忽視了他在音樂上那種可以聽見的、閃光的才華。」「年輕人有自己的話語體系。無論是街頭、運動還是復古潮流,骨子裡是年輕人對自己嚮往事物的一種價值主張。在『什麼東西是好的』這一問題上,他們不再希望聽從長輩的意見。」楊冰認為。
楊冰用「情價比」一詞來表達自己對消費升級的理解:用戶為審美、設計、理念、故事等能夠代表自己的產品付出溢價,更加重視「情感、情緒和價格之間的比值」。「以前追求性價比看重的是性能和實用性,而現在,全身上下包括眼鏡、手錶、衣服、鞋子,被寄希望於能夠幫助詮釋表達個人化的信息。」
疫情期間,線下經濟趨於停滯之時,新經濟尤其潮流領域卻表現火熱。作為「90後」佔比超過八成的潮流電商平臺,得物在春節假期的日活用戶規模增速超過25%,僅次於幾個買菜App。得物App創始人楊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App Store榜單上,得物的下載量常年排名前十,「可以說即便在全球範圍內,我們也是規模最大的潮流領域電商平臺。」
年輕人強勁的消費能力在得物上也可見一斑。說到潮流消費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會是球鞋。今年2月1日,Nike新發售的一款Air Jordan 1 Mid女款潮鞋在得物同步上新,一個月內交易數量超過2萬。與此同時,得物平臺社區用戶也在疫情期間增長了四成,年輕用戶蜂擁而至,在「每日穿搭挑戰」「宅家曬球鞋」等話題廣場表現活躍。
潮流文化天生具有社群感,而得物也藉此成為孵化、滋養潮流文化的最佳載體。得物具有潮流社區和電商的雙重屬性。它的界面分為「得物」「購買」「服務」三欄,用戶在「購買」欄購買貨物的同時,還可以在「得物」一欄交流消費體驗、發布生活動態。「得物 App 並不是人們想像當中的一個純賣貨平臺,而是以用戶們的分享討論等內容作為同樣重要的版塊。」得物公司負責人強調。
尼爾森一份報告表明,新生代消費者更注重情感需求體驗以及互動體驗。新消費者面對消費決策,正加速從功能型完成向情感型、價值型消費的轉變。他們善於使用社交網絡表達自我,同時又以觀念認同為基本原則,對消費對象進行深度認知、篩選和選擇決策。
「不少新品和限量品其他地方沒有,在得物卻能買到。」今年雙十一,90後小金在得物App購買了一雙心儀已久的馬丁靴。「這是一個比較小眾的比利時設計師品牌,因為國內沒有店,以前都得出國買。」
從愛好者出發的商業探索
「熱愛」是楊冰創立得物的重要原因。作為一名潮流愛好者,楊冰和身邊的朋友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潮流文化;此外,隨著潮流文化不斷出圈,年輕人對潮流文化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年輕用戶在滿足了衣食住行這樣的基礎生存需求之後,對附有文化價值消費品的需求是必然選擇,潮流文化和時尚消費是年輕用戶消費升級的重要選項。
楊冰還有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虎撲體育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2004年,年僅18歲的楊冰為了獲取更多的國外籃球資訊,以體育發燒友的身份創建了「籃球視界」,後與程杭共同創業虎撲,二人擠在一個小房間裡,「沒日沒夜地更新著體育信息」。為此,有朋友一度以為楊冰「沉迷於網戀」。在楊冰看來,創建虎撲「並不源自敏銳的商業嗅覺,而是一名籃球愛好者自我理想的實現」。
在楊冰看來,潮流消費領域有很強的文化屬性。「不是像傳統的貨架一樣,把商品擺上去直接開賣。」很多潮品之所以受到用戶的喜愛,關鍵在於商品背後的文化輸出。得物也一邊打造良好的社區氛圍,一邊為用戶提供必要的服務打磨和鍛鍊團隊能力,來贏得用戶的信任。因此得物App從2015年上線,一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上線購買功能。
由於部分潮流消費品的特殊屬性,早年除代理商的正規渠道外,大部分人只能尋求海淘、代購,到手的商品是否貨真價實,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這個領域存在很多需求,但是市場卻沒有把這塊需求服務好。」看到巨大的市場前景和與之不匹配的服務能力,得物在上線購買功能時同步推出「先鑑別,後發貨」的創新購物流程:買家在平臺下單後,賣家先把貨品快遞到平臺,平臺鑑別通過後再將商品快遞給買家,保證消費者在收到從得物平臺購買的商品前,該商品已經通過多道鑑別查驗工序中的「層層關卡」。
在此之前,消費者為鑑別真偽,往往需要尋求有經驗的「大神」的幫助。得物App則將這些「大神」聚集起來,並將他們的個人經驗沉澱並拆解成多道查驗鑑別工序。「每個品類、不同品牌,都會有專業鑑別師進行鑑別。此外,我們成立了鑑別實驗室,科研團隊會對市面上的新品提前進行採購研究,攻克鑑別之後才會在平臺上架。」一名得物App的鑑別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不斷迭代更新鑑別方法,已形成了平臺在鑑別領域的核心壁壘,在業內和用戶認知中都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甚至形成一種社會現象。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有一個涉及球鞋真偽討論的橋段,其中得物的「鑑別證書」也成為消費者舉證的道具。
「就像做虎撲時我們拒絕虛假資訊,做潮流電商我們也是循著求真的思路。」楊冰強調,「如果接受不符合用戶消費訴求的商品上架,短期看可能增加交易量,但從長遠看是不可持續的。」
讓用戶「得到美好事物」
消費升級的浪潮不斷衝擊著這代「觸網而生」的年輕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成為主流趨勢。順勢而動,今年1月1日,得物App啟動品牌升級,正式升級為「得物」,寓意讓用戶「得到美好事物」。實際上,從成立初期,得物App就致力於滿足年輕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需求。
為此,得物App不斷拓展平臺覆蓋的新生代消費品類,以滿足和豐富年輕人的消費選擇,如今已囊括鞋類、配飾、潮服、箱包、潮玩等眾多領域。今年6月,平臺新上架超過400個品牌的近萬款潮流商品,其中將近100款商品為全球獨家首發。
楊冰介紹,得物App是一個強中心化的平臺,除了在發貨環節對商品進行鑑別,在選品上線之前,亦會進行嚴格篩選:「從品牌的風格、調性,到商品圖片的拍攝,我們都要求其符合得物的水準和風格。」
藝人主理時尚品牌,是潮牌圈主流的玩法之一。在得物平臺上,同樣可以看到不少明星創立潮牌的成功案例。陳赫、薛之謙、李晨、韓庚、陳偉霆等明星,紛紛攜其主理的潮牌入駐得物社區,並將得物作為獨家首發渠道。此外,越來越多的小眾設計師也開始在平臺嶄露頭角。
藝人潮牌背後,是得物App對國潮文化的推動。2018年2月,中國李寧登上紐約時裝周,前述《白皮書》視其為國潮出海元年開啟的標誌性事件。國潮勢頭逐漸火熱,然而網絡上亦不乏質疑的聲音。「許多國家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球鞋文化,比如紐約的Air Force 1,英國的阿迪達斯,日本的Dunk或者是澳洲的Tuned Air,我們這裡卻像是旱地。」一位B站的潮流愛好者留言道,「國內青年文化、球鞋文化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人人都在衝椰子、衝各種國外的大熱單品,卻忽視了那些也應受關注的國內單品。」
對此說法,楊冰回應稱,「對於偉大的東西要有耐心」。楊冰認為,國內潮流文化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在國內年輕人強烈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之下,「新國潮」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國內潮牌經過長時間的歷練之後,也有可能會成長為「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經典品牌」。
「那些很有創意的設計師、目前還很小眾的品牌,可能缺乏好的供應鏈,缺乏和用戶溝通和發售的平臺。我認為得物有責任從全方位、各個環節去突破和助力,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優質、有潛力的國潮品牌成長起來。」當被問及在得物App在國潮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時,楊冰表示。
從事品牌培育背後,蘊含著楊冰對新經濟的獨特理解:不是固定市場份額下的簡單騰挪,而是在新的行業培養新的用戶、培育新的品牌,創造更多新的需求。
「中國已經不缺基本製造能力,但如何讓我們的產品、品牌具備真正打動人心的力量,是我們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楊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