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於丹解讀漢字,感受漢字的典雅詩意

2020-12-22 廣州日報

300個常用漢字,100張字形演化圖解,50幅管峻書法

全面、細緻地展現漢字的起源、演化過程、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

書名:《於丹:漢字之美》

作者:於丹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漢字,一筆一畫,都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蘊藏著我們的鄉土情懷。

字裡乾坤大、點畫歲月長。中國漢字源遠流長,融含了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它充滿了靈性,是很優美、很有意味的一種文字。

於丹說:「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當我們靜穆下來向它致敬時,就仿佛看見了中華民族是怎樣循著字跡完成了它的成長。」

一直保持著寫信的習慣 感受漢字之美

於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同時,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影響巨大,掀起了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著有《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於丹:趣品人生》等作品,累積銷量超過1000萬冊,被譯為30多種文字。

《於丹:漢字之美》分為天人合一、厚德載物、農耕法則、家和萬事興、認識自己、大道直行、找回這顆心七個單元,通過文字的起源、字體變化、字義及有關民俗等來探尋深藏在漢字裡的哲學思想、人生道理,帶領我們感受漢字的典雅,喚醒心中的詩意。

於丹說,她一直喜歡寫字。寫字最早留下來的紀念,是四歲時給正在農村下放的媽媽寫的一封信,信封上歪歪扭扭地寫著「大稿村,媽媽收」,「稿」字是按姥姥寫好的樣子,一筆一筆地描下來的。

在大家都習慣電郵、簡訊、微信作為聯繫方式的當下,於丹依然保持著寫信的習慣。「我出差多,每到一地,就用當地的明信片或者酒店裡的稿紙給我女兒寫信。女兒跟我一起度假的時候,我們倆便會一起給她留在家裡的姥姥和爸爸寫信。我始終認為電子郵件上不會帶著異域的陽光或風雨,不會有海腥或青草的味道,更不會帶著手指上的微汗和偶爾滴下來的淚水。特別是筆跡,每一個人獨特的筆跡,可以把每一封信書寫出唯一的樣子。」

這就是親手寫下每一個字的感覺。

給三歲女兒「畫」漢字 逼自己從頭學起

而書寫會讓每寫下一個字,都隱耀著一幅畫的秘密。發現了這一點,她教幼小的女兒認字就變成了一種遊戲。

比如,女兒的小名叫苗苗,於丹就告訴她,這就是田地裡冒出來的莊稼和小草的嫩芽。

從廚房開始認各種菜的同時也開始認各種草字頭的字,韭菜、芹菜、菠菜、蒜苗、茼蒿、蓮藕、茴香、蘿蔔、洋蔥……春天裡,於丹又帶著女兒去認茉莉、薔薇、芙蓉這些美麗的花兒,還舉著茶杯,給她講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讓她知道原來「茶」與「藥」是同源的……

於丹就把這些字一個一個地寫下來,再一個一個地畫,一個一個地讓她認。於丹雖然是中文系出身,但一直在古典文學這一脈裡,為了給三歲小孩兒「畫」漢字,逼得自己從《文字學概要》開始啃起,認真琢磨說文解字。那時候對她幫助最大的一本書是瑞典人林西莉耗時八年寫出的《給孩子的漢字王國》。

她恍然大悟,原來給幼兒講漢字的方法也可以用於外國人學中文的入門,漢字「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都可以用來講故事,一幅「畫」的背後就有一個觀念的秘密。

於是,有了這本《於丹:漢字之美》。本書將起源相近、語義相關的漢字集合到一個單元,對比講述了300多個常用的基礎漢字,100多個關鍵漢字配有從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文到楷書到宋體的字形演化圖解,並對150多個相關知識點作了注釋,直觀、易懂、全面、細緻,適合全年齡段的讀者、特別是青少年閱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

相關焦點

  • 漢字,神奇優美顯魅力--聽王小紅老師的講座《優美的漢字,無窮的魅力》有感
    漢字的神奇、美妙、趣味和魅力更是震懾了我。就像王老師所說:「我們久已麻木的心靈需要重溫那每一個漢字靈魂裡的熾熱激情和攝人的魅力。」講座不僅凝結著王老師對中華文字的思考,同時也觸發了我們語文老師平時在語文教學中淡化甚至忽視的問題,忽略了漢字的靈魂和內涵。王老師用妙趣橫生的語言,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的解讀,讓我們感受到了小小的漢字蘊含著的中國文化的豐富的內涵。
  • 《神奇的漢字》第二季全面升級,浙大學生加入,打響爭奪戰
    繼第一季「全民8秒漢字挑戰」之後,《神奇的漢字》第二季華麗歸來,玩法全新升級、選題全面拓寬、舞美更多驚喜。本季節目將邀請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字熱愛的漢字新生進行激烈對決,深度解讀漢字魅力,讓漢字知識變得更有趣、更生動、更年輕。
  •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年度漢字評選可追溯到1995年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組織的「今年的漢字」評選,2020年日本選出的字是「密」,與「密閉空間、密集人群、密切接觸」相關。我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於2006年起推出年度「漢語盤點」,今年入選的前五位候選字分別是「抗、民、雲、疫、安」。此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以及我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也陸續開始舉辦年度漢字評選。
  • 接觸漢字、寓教於樂!在京都「漢字博物館」學習體驗漢字文化
    位於京都祉園的「漢檢 漢字博物館圖書館(以下簡稱 漢字博物館)」,是一處藉由透過接觸影像、圖像設計及資料等各項體驗設備來從各種角度學習「漢字」的設施。由於漢字博物館廣受到大人及小朋友們的好評,所以金時這次前往了此處,體驗學習了漢字文化!就讓我趕快來介紹此設施吧!共有5萬個字!
  • "漢字慧"開創漢字書寫國際化時代
    中國經濟網6月29日訊 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今日正式發布「漢字慧」形體結構字母化教學體系與高氏漢字字母化系統。這一教育科技創新項目的運用,將顛覆外國人學習漢字的傳統方法,開創漢字書寫的國際化、彩色化時代,讓外國人用母語方式輕鬆學習中文,是跨越漢字難學的最後一道難關。
  • 解讀筆畫最多的漢字
    中國漢字有八萬之多,其中不免有一些特殊漢字,「筆畫最多的漢字」就是人們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追溯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教孩子學漢字,一直是父母和老師們比較頭疼的事。那些複雜的筆劃,讓我們不知從何說起。由於最近比較閒,為了幫孩子早日走進文學的殿堂,我打開了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打算從文字開始。「胡說」到底是誰在說?「小蠻腰」到底是誰的腰?「君子一言」為什麼是「駟馬」難追,不是五馬、六馬呢?
  • 漢字為何比英文強?淺析漢字發展
    毫無疑問,漢字比英文更先進!理由如下: 漢字其實分為很多種,包括但不限於廣義上的漢字和狹義上的漢字,廣義上的漢字包括但不限於以甲骨文、隸書、草書、楷書等各種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字,而狹義上的漢字則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衍生出來的漢字包括,但不限於咱們現階段使用的簡體漢字。
  • 為來華留學生講好漢字故事
    講好漢字故事,方法之一是「字源分析法」。要分析字源,就需要聯繫傳統文字學的「六書」理論。   漢字是「畫」出來的   說到漢字的造字方法,離不開「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這「四書」。   象形和指事兩種方法創造的漢字,往往是通過描摹事物形象,所以容易給來華留學生形成漢字是「畫」出來的印象。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在我看來:漢字還是學一點會更好,一方面學完之後他可以自己獨自看一些書,另一方面我也不認為認識一些字就是超前教育,畢竟他只是會讀這些漢字,至於"聽說寫"還是有不少差距的。解決了要不要學的問題,接下來就要解決怎麼學的問題。
  • 漢字的故事:通過「耆耇」2個字,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經常說,漢字的美不僅僅是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漢字的剖析,可以深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每一個漢字的寓意都有著深刻的道理。這次介紹兩個有意義的漢字「耆耇」,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文化。
  • 【漢字講座】(1)漢字是通往知識與智慧大門的階梯
    所以周繼殷後,已經沒有人能完整掌握漢字構字的全部真義,這從甲骨文完全符合「六書」而金文特別是籀文、大篆大多違背「六書」而不知所云,可以得到印證。及至秦有天下,丞相李斯等人作小篆統一文字時,距商已有近千年之久,距「六書」真又遠矣,所以所制小篆字形背離「六書」的情況更嚴重,很多已完全無從解讀。
  • 《萬有漢字》:解讀《說文解字》部首 破解漢字構成密碼
    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 書畫家何大齊10月28日在北京首都圖書館講授了一堂妙趣橫生的漢字文化課。他從漢字的部首談起,解說漢字形成的規律和法則。早在兩千多年前,東漢許慎所寫的《說文解字》對漢字體系就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何大齊新著《萬有漢字》正是通過逐一講解《說文解字》的540個部首,為現代人更深入理解漢字和中國文化打開了一條便捷的途徑。何大齊從事語言文字和書法教學已經五十餘年,他所講的每一個漢字都按照《說文解字》「六書」的造字法進行解說。
  • 漢字到底有多少?
    聽一位中學語文教師說,他曾經提問中學生同學們,漢字一共有多少字呢?有的同學說,漢字有六千多個,因為國家發布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就是收錄的這麼多;還有的同學說,肯定不止,連供給中小學生使用的小型語文工具書《新華字典》,還收錄了一萬一千多個漢字呢。那麼,漢字究竟有多少?
  • 青島東川路小學:傳承傳統文化,感受漢字魅力
    為了增加師生的閱讀興趣,感受語言、漢字的魅力,挖掘傳統文化的底蘊。青島東川路小學邀請知名專家王澤釗老師,為師生帶來兩場別開生面的閱讀拓展課。教師專場——感悟語言魅力11月17日下午,語文老師們相聚古色古香的圖書館,靜靜聆聽王澤釗老師《閱讀人生》主題講座。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因此,1970年,韓國開始禁止使用漢字,停止在學校教授漢字。之後,韓國將拼音字母(韓語)當作字體,把只有40個音的韓語當成了漢字的代替品。這種把拼音當成字體的方法到底怎麼樣呢?
  • 解讀丨漢字載體的人文特質
    在漢字產生之前,人們只能通過一些出土的文物了解中國文化。但如果我們要真正詳盡地去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還是只能依靠文字。漢字作為中國文化歷史傳承的載體,跟其他文明的語言文字載體具有質的差異。世界上的文字到目前為止可分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 漢字文化:理想形碼輸入法,漢字亮了
    2016年,沉寂多年的漢字輸入領域終於殺出了一匹黑馬,瀋陽平宇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理想形碼「坐標碼」異軍突起,續寫了漢字文化的新篇章!縱觀歷史,看漢字。中華文化悠久而燦爛,人們喜歡用「上下五千年」來驕傲地形容,但是能夠得此於「上下五千年」地傳承,非漢字功不可沒。
  • 漢字也能【私人訂製】,快來打造你的專屬Logo
    點擊播放 GIF 1.1M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一平一仄譜寫成詩漢字是最美的語言形美如畫,音美如歌,意美如詩字中國文化浩如煙海將漢字元素融入到設計中提煉出精緻的中國風logo設計這一概念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中式風格作為自己品牌的主打形象如:餐飲汽車
  • 通過對漢字「義」的解讀,理解傳統道德文化的內涵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人類發展的見證。漢字的出現已有近8000年的歷史,從河南賈湖發現的一些刻在龜甲上的符號,到仰韶文化時期的文字圖形,到殷商時代轉化成成熟而系統的甲骨文,再經周代的金文、大篆,秦朝的小篆、籀文,漢代的隸書,唐代的楷書,草書,行書,以致形成今天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最富魅力和美感的語言溝通手段和信息交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