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今天來給大家講講鎮江哦
首先還是遊玩線路和景點介紹啊
Day 1 金山——北固山——西津渡古街
1. 金山
金山位於鎮江市西北,海拔43.7米,距離鎮江市中心僅3公裡。原先是長江中心的一個島嶼,後來長江北移,清光緒末年金山與南邊的陸地相連。景區分東邊的金山寺和西邊的中冷泉兩大塊,中間由一泉路隔開,金山寺是主要景點。白娘子水漫金山,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
金山寺,又名江天禪寺,始建於東晉元帝大興年間(約公元320年),寺廟的殿宇樓臺全部依山而建,遠望金山,只見寺廟不見山,有「金山寺裹山」的說法。金山寺山門朝西,主建築東西走向分布,遊覽寺廟的過程也是攀爬金山的過程。大雄寶殿圍雕花白石欄杆,覆金色琉璃瓦,十分氣派。沿大雄寶殿後的臺階而上,還能見到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妙高臺。
金山寺登高看景有兩處好地點。一處是始建於南朝齊、梁時代,重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慈壽塔,塔高7層。另一處是金山山頂的留雲亭,又叫江天一覽亭,亭中石碑上寫著「江天一覽」,為後來亭子重建時曾國藩按照當年康熙登臨此處的題詞所刻。登上此兩處,能俯看金山寺全景,遠眺鎮江城,而北面的金山湖讓人依稀聯想到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場景。
山上慈壽塔西北的一個角落裡有天然石洞法海洞,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金山寺開山祖師法海苦修的地方。這位高僧德高望重,而《白蛇傳》中法海的負面形象其實是後人塑造的。金山北側山腳則有白龍洞,洞深處的石縫很細很長,據說白娘子便是化成蛇從這跑走的。山腳臨湖的一側還有現代重建的御碼頭,以前金山還在長江中央時,康熙、乾隆都從這登陸。
金山寺另有西側的郭璞墓,西北側紀念嶽飛的七峰亭,東邊原來藏手抄本《四庫全書》現為新建的文宗閣,與文宗閣相鄰的介紹金山寺歷史和傳說的金山文化博覽園等景點。
金山寺西側的中冷泉那一片東南部是百花洲公園,西北部是中冷泉公園,兩個公園中間是湖。百花洲公園就是一個很普通的綠地公園,可看性不強。若要去中冷泉公園,一種方法是沿著木頭棧道步行前往;另一種方法是進金山大門走200米,有遊船碼頭,坐遊船去中冷泉,船會穿過一泉路上的橋洞。
中冷泉比較神奇,以前在長江中央,後來隨金山與陸地相連,因位於金山的西南面,也叫南冷泉。唐代劉伯芻將它評為天下第一,所以又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譽。護欄圍住的一方泉水中現在仍能看到冒上來的一串串水泡,說明還是活水,可惜受環境汙染影響,已不能直接飲用。泉水周圍像芙蓉樓這樣的茶樓,因去的遊客少而生意冷清。
在金山寺山門前的佛教廣場,每年12月31日會舉辦盛大的撞鐘祈福活動,屆時廣場上有文藝表演,到了零點銅鐘會被撞響。每年6月-8月,金山會舉辦荷花展,從金山大門口往長江路方向有大約200米的步行道,可免費看到荷花。
金山寺北面圍繞金山湖建成了公園,不屬金山景區,但因為緊鄰,也可以過去看看。湖邊有一段有沙灘;湖上可以划船,湖東有金山湖風景區遊船碼頭,遊船會帶你繞湖一圈;湖西有供小孩子玩的遊樂園;湖西北還有金山湖水上高爾夫。最美妙的是在金山湖湖面能夠看到金山寺與慈壽塔的倒影。
金山寺山門前有一家佛印居素菜館,可吃素齋,是點菜的形式,樓下點單、付錢,樓上用餐。金山周邊有不少當地特色餐館,可以嘗嘗鎮江「三怪」,餚肉、香醋、鍋蓋面。
2. 北固山
北固山是長江邊的「京口三山」之一,位於另兩座山金山和焦山中間,海拔55.2米。山上的景點多與《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有關,以甘露寺最為出名,是故事裡劉備招親結識孫尚香的地方。古往今來,遊客到北固山都為尋訪三國英雄的足跡,辛棄疾遊北固山曾留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句。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後峰(主峰)組成;前峰在南邊,與中峰被馬路隔開,上面是鎮江烈士陵園;中峰在中間;後峰在北邊,直插入長江中。遊客遊覽的主要是北固山的中峰、後峰,兩峰相連,因為北固山不大,所以並無一般巍峨大山需要上上下下的辛苦。山上多有岔道,可沿「8」字形的主要道路遊覽。
上山可走「8」字下面圓圈的左半邊,進大門後左邊是鳳凰池,右邊的試劍石據說是劉備與孫權劈石許願所留,然後沿東吳古道拾級而上,到「8」字兩圓交匯處附近的鐵塔。鐵塔底下兩層是宋代古蹟,上兩層是明代古蹟,雖然殘破但仔細看基座和塔身上都有漂亮的花紋。
山頂上的環線構成「8」字上面的圓圈,看到刻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牆壁後,走對面寫有「南徐淨域」題額的拱門(南徐是鎮江別名),拱門西邊所連接著的石砌建築便是甘露寺,康熙、乾隆曾在此建行宮,現在寺西還留有御碑亭。寺內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築,按照《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殿堂裡放置著表現故事情節的三國人物塑像。
甘露寺後的多景樓又名北固樓,為現代新建,是看風景最好的地方,登樓所見腳下長江波瀾壯闊,往西能見金山,往東能見焦山。多景樓西有狠石,據說是孫權與劉備(一說諸葛亮)共商赤壁大計之處,還有孫、劉賽馬的溜馬澗;東有祭江亭,據說是孫尚香聽聞劉備過世後投江自盡的地方。
回到鐵塔處,可以走「8」字下面圓圈的右半邊下山,一路看看中山紀念林,東吳孫權的名臣魯肅墓,名將太史慈墓,最後回到大門口。
若時間充裕,推薦北固山北邊的江邊風景帶,不要錢,沿著鋪於長江上的木頭棧道走走,吹吹江風特別舒服。還可以看看北固山東邊山腳的東吳文化長廊,長廊的牆上掛著一幅幅展現東吳歷史的書畫。
3. 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也稱為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位於鎮江市區西北,從金山公園往東步行十五分鐘就能到。這裡有一片歷史氣息濃鬱的老房子,著名的西津渡古街就坐落於此。西津渡自三國時期便是渡口碼頭,後因江岸逐漸北移,渡口早已不在,只留下了西津渡古街擱在雲臺山的山腰上。
從東邊登幾十步臺階便可上到山腰的西津渡古街,越往西走地勢越低。古街鋪滿老舊的青石板,兩側是青磚砌成的傳統民居和山牆,很顯滄桑。古街東段有座建自元代的「昭關石塔」,是國內僅存的過街石塔,遊客可以從塔座下穿過。石塔旁是始建於宋代的觀音洞,是在山體上開鑿而出,為祈福平安之處;對面是救生會,是清代所建的水上安全救助機構,這兩個景點都收費。
繼續往西走有小山樓、待渡亭等小景點。小山樓是一座始建於唐代的小木樓,樓簷下掛有餘秋雨先生題辭「金陵渡」的匾額,樓前可俯瞰街區老宅的層層青瓦;待渡亭曾是古人候船或小憩避雨的場所,傳說乾隆皇帝也曾經在此亭中停留過。過了待渡亭則看到兩邊開滿各色商鋪,茶館、工藝品店、麵館樣樣都有,掛滿了各種有趣的店招,頗顯小資氣息。如果嘴饞了,可以嘗嘗狀元餅、臭豆腐等小吃,價格不貴。
古街不長,邊走邊逛大概半個多小時就能走到頭。如果意猶未盡,可原路返回到待渡亭,從這裡的下坡路下去可到老碼頭文化街區,這裡有英租界工部局、德士古洋行等很多復古的舊址建築,可在此拍照留念。還可到古街旁的鎮江博物館參觀,或者登上古街後面山頂的雲臺閣俯瞰城區,尤其夜晚的老街區很美。
Day 2 焦山——南山
1. 焦山
焦山海拔不高,約七十多米,與金山、北固山合稱為「京口三山」。位於鎮江東北面的長江江心,與對岸象山夾江對峙。焦山上古木參天,掩藏著許多石刻、古碑以及寺廟等眾多景點。
焦山的大門在象山腳下,登焦山,需先乘擺渡,大概5分鐘不到即到達岸對面。遊覽焦山一般都是上岸後西行上山,可以包攬整個焦山的景點。上岸後會經過一座仿古石橋,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門的漢白玉牌坊,牌額正面鍍金篆刻了四個大字——焦山勝境,背面也是四個字——漢晉遺風。沒走幾步便是定慧寺的山門,施耐庵在《水滸傳》寫過:「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裡,不見形勢,謂之山裹寺」,講的就是定慧寺。寺之東側小院內,正中是茗山法師紀念堂,堂內案上塑茗山半身像,周繞依牆長廊,牆上鑲多塊讚頌茗山石刻。與茗山堂對稱的寺院西側,是焦公祠,內塑焦光像,祠前牌坊刻著「三詔坊」字樣。據說漢朝皇帝聽說焦光學問高深,曾三次下詔徵招,焦光皆託詞謝絕不赴。
定慧寺東的觀瀾閣是乾隆皇帝南巡時的行宮,現為焦山佛學院。
乾隆行宮旁邊就是寶墨軒(即焦山碑林),珍藏曆代碑刻四百多餘方碑刻,僅次於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數《瘞(yì)鶴銘》,據說是一個書法家,家養的仙鶴死了,寫一篇銘文來紀念一下。這篇銘文原本雕刻在焦山石壁上,後來遭雷擊殘破,現在看到的是後世的拓片。
寶墨軒之東不遠處是焦山古炮臺,炮臺呈馬蹄形排列,面對大江,是抗英反帝鬥爭的重要遺蹟。從古炮臺北登山西上,就到了吸江樓,為鎮寺塔舊址。樓為二層、六角,在未建萬佛塔時,此樓為觀景勝地,遠眺大江,如今已不開放。繼續沿著臺階一路向上,登頂後是萬佛塔,大門兩側刻著「海不揚波」和「中流砥柱」。登上萬佛塔,可將長江景色盡收眼底。
過塔向西下山,經壯觀亭、塔林、三詔洞以及碑林的另一部分——摩崖石刻等,便又回到了定慧寺,再次乘擺渡回到景區大門。出了景區,在對面的公交車站旁邊有餐館,若是餓了,可先吃了飯再返回。
2. 南山
南山風景區是招隱山、黃鶴山、夾山、九華山等諸山的統稱,由招隱景區、竹林景區、鶴林景區和文苑組成。景區內山巒起伏,竹林掩映,花鳥相諧,堪稱美景。
南山在今天似乎不及金山、北固山出名,但自南北朝起,卻是無數文士名流的居住和遊覽勝地,因為相較於前兩者的喧鬧與繁華,幽雅寧靜是它最大的特色。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都是在此編著而成。駱賓王、王昌齡、蘇東坡,康熙、乾隆等數百位文人墨客和帝王將相均先後留下了謳歌南山的華章。今天鎮江號稱「城市山林」,就是北宋著名畫家米芾在觀賞南山之後的題詞盛讚。
Day 3 鎮江博物館——中國醋文化博物館——賽珍珠故居——夢溪園
1. 鎮江博物館
鎮江市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原館舍為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是英國在中國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領事館之一,共5幢,建築風格為東印度式。
現全館佔地面積20000餘平方米,館舍面積10600平方米。老館區建有刺繡園、巖石園、杜鵑園、柑桔園、月季園、水劇場等,還有2000平方米的塑石假山、人工和自然相結合的瀑布。
展廳內展出吳文化青銅器展》、《歷代陶瓷器精品展》、《古代金銀器精品展》、《古代工藝精品展》、《明清繪畫精品展》、《「京江畫派」書畫精品展》,集中展示了館藏文物精品,凸現了鎮江三千年悠久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2. 中國醋文化博物館
中國南北各有兩個有名的醋產地,北方在山西,南方是鎮江。鎮江香醋名聞遐邇,當地民謠「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可見醋在鎮江的知名度。
中國鎮江醋文化博物館是國內首個專業性主題醋文化博物館,也是鎮江市第一個集文化遺產保護、科普教育、工業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主題展館。博物館分醋史館、老作坊、陳列館三大主體展館,以及一個體驗館。全館採用聲、光、電等現代表現形式,全面展示醋文化、解讀醋文化、品味醋文化。
館區內有一組從恆順中山西路老廠區搬遷過來的食醋主題雕塑。在老作坊,遊人既可領略到鎮江醋廠的造醋場景。陳列館裡布展了包括恆順、山西、山東等地,以及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等10多個國家的數百個醋產品。在體驗館內,遊客可以動手製作一款有自己肖像的商標,張貼在香醋瓶上帶回家。
3. 賽珍珠故居
賽珍珠故居是一座青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用以收存陳列美國著名女作家賽珍珠的著作和相關物品、資料及中美友好交往的有意義的展品。
賽珍珠(1892-1973):出生於美國,從童年開始便在鎮江度過了長達18年之久。她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賽珍珠是以中文為母語之一的美國女作家,一生創作了115部作品,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得獎作品有《大地三部曲》、《異邦客》、《東風西風》等,主要描寫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的生活。
賽珍珠為中國抗日戰爭、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1973年3月26日,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賽珍珠葬禮的悼詞中稱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的富於同情心的人」。1998年美國前總統布希訪問中國時告訴中國朋友:「我當初對中國的了解,以至後來對中國產生愛慕之情,就是賽珍珠的影響,是從讀她的小說開始的。」
4. 夢溪園
夢溪園是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晚年居住的地方。他在此寫成了科學巨著《夢溪筆談》。現代研究中國科技史的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稱譽《夢溪筆談》為十一世紀的科學坐標。
夢溪園古樸典雅,景色幽雅,園裡有岸老堂、蕭蕭堂、殼軒、深齋、遠亭、蒼峽亭等建築,還有一條溪水流經園內。整體建築為清代式樣,後幢廳房內有沈括全身座像和文字圖片、模型、實物,展現了沈括在天文、地理、數學、化學、物理、生物、地質、醫學等方面的科研成就。
室內兩對抱柱上的對聯是沈括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評價:「沈酣於東海西湖南川北國之遊夢裡溪山尤壯麗;括囊乎天象地質人文物理之學筆端談論縱橫」。「數卷奇文物志無心勻翠墨;一鈞初月南航北駕為蒼生」。
接下來給大家講講鎮江的風俗民情哦
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驅年。年夜飯:家家都炒安豆苗—bai—安安穩穩。每桌都有水芹菜——路路通。紅燒魚不動筷——年年有魚(餘)。飯後晚輩討壓歲錢——守歲。金山寺撞鐘——祈求平安。年初一:開門鞭炮——高升。吃紅棗、湯圓——早發、圓通。忌動刀、剪、掃帚、忌碎碗破壇、忌打罵伢子家(小孩)。走四方,拜新年。
年初二:回娘家,拜泰山。年初五:財神日子,踏金(騎毛驢上金山),拜財神。正月十一或十三上花燈,十五元宵節:有娘家給新嫁女兒送燈之俗。十八或二十落燈,上燈圓子落燈面。二月二:龍抬頭。民謠:二月二,家家接女兒,接得家來吹笛子,接不家來哭鼻子。二月八:家家包餃子,民謠:二月八,吃了餃子病不發。三月三:薺菜花兒賽牡丹,農村婦女多以薺菜花插鬢角。清明節:上墳祭祖,門插柳、放斷鷂。端午節:家家包粽子,懸掛鍾馗像,門上插艾草、菖蒲,午時燒艾燻屋,用雄黃、蒜頭、菖蒲根泡酒灑牆跟,中午餚食「十二紅」,小孩穿老虎鞋,額頭上用雄黃酒點「王」字,脖子上系五彩線編織的蛋網,午後看賽龍舟。六月六:民謠:六月六(鎮江方言六讀作LAO),家家門口曬紅綠(鎮江方言綠讀作LAO)。七月七:俗稱「七巧節」,看巧雲,搭七巧板,女兒家穿針乞線。七月半:城鄉居民輪流舉行「盂蘭會」街上放焰口,河裡放花燈——敬祖宗。中秋節:家家要團圓,炕餅子,吃月餅。
入晚,供桌上擺放老菱、全藕、石榴、月餅,點寶塔鬥香,焚香拜月。重陽節:重陽糕送老人,白天登高(登金山、南山),晚飲「重陽酒」,持鰲(螃蟹)賞菊。十月朝:農曆十月初一為下元節,俗稱「十月朝」,上墳、祭祖、送寒衣。吃紅豆糯米飯、菠菜豆腐湯,民謠:紅豆飯、豆腐湯,老奶奶吃了上火箱。意思是此時已到烘火季節了。臘八:每年臘月初八,金山寺、焦山定慧寺必用大鍋,選上好的芋頭、花生米、紅棗、白果、蓮子、慄子、青菜、豆腐、胡蘿蔔等煮粥,饋贈善男信女。祭灶: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送灶」,剪紙馬、扎竹橋,供灶老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冬至:又稱小年,這天要祭祖,塾館都放假,「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湯圓,老師不放假,學生不把錢」。
飲食習俗:早餐喜鍋蓋面,伴以餚肉、蟹黃湯包,早茶。中晚餐大米為主,傳統家常名菜有:三魚兩頭:刀魚、鰣魚、回魚、清蒸獅子頭、拆燴鰱子頭,東鄉的羊肉、揚中的三芽菜燒河蚌,還有蘆篙苔肉絲,清蒸螃蟹,菊花腦蛋湯,韭菜螺螄頭等等。喜事一定要有整條鰱子頭——有頭有尾、年年有餘,喪事忌用鰱魚——年年有喪。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了哦,大家記得關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