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後的秘密:你從未注意過的聲音藝術

2020-12-23 美劇集中營

今天這篇文章有些偏技術向,旨在向大家介紹一下在大家沉浸於光影世界時經常被忽略的東西——電影的聲音。相信大家在看電影的時候很少去關注電影的聲音(特別震撼的BGM除外),觀影過程中出現的每個聲響你都不覺得突兀,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聲音裡面至少有60%從來沒在拍攝現場出現過。

電影拍攝中的聲音錄製

聲音是非常奇妙的東西,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的:同樣一個人說話,我們可以根據迴響在腦中形成一個空間概念,比如是在曠野上或者狹窄的室內。聲音會讓觀眾產生更強的代入感,能夠更好地烘託電影的氣氛,今天美叔就跟大家聊一聊奇妙的電影聲音。

與其他的電影技術一樣,聲音也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的發展,美叔先跟大家介紹一下電影聲音的歷史,再跟大家講一講我們在看電影時聽到的聲音到底是怎麼來的。在介紹歷史之前,先跟大家普及一下電影聲音的分類:人聲、聲效以及背景音樂,這三個大類也是跟隨這電影聲音發展一步步出現的。

電影聲音的歷史

早期電影院中會有樂隊

聲音對於電影的重要性,在電影剛剛普及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受到了從業者的關注。眾所周知,最早出現在電影院當中的電影是無聲電影(默片),但這並不是說觀眾在觀影的時候沒有聲音:會做生意的影院會在銀幕下方安排一支樂隊演奏音樂或者解說,更有創意的影院則會在幕後(真正的電影銀幕後面)放一支聲音效果團隊,根據影片內容實時提供聲效。

雖然聲音錄製發明的時間要早於影像錄製,但兩者的播放速率不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只能選擇現場演奏這種方式。不過這種方式有太多弊端:失誤、不同步,最大的問題是養活這麼一支團隊太費錢,所以電影技術從業者一直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紅框中的裝置讓聲音得以與畫面同步

直到1926年,第一部音畫同步的電影問世了——華納兄弟出品的《唐璜》(Don Juan)。雖然《唐璜》當中只有背景音樂,但放在當時來說這也是非常大的進步,觀眾第一次在電影院當中欣賞到了有聲電影,於是一大群「影院樂團」失業了……

《爵士歌王》劇照

1927年,對白這一概念也在電影當中得到了體現:《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當中首次出現人聲。有了語言的介入,電影創作者能夠更加直觀地表達自己的內容,對於觀眾來說也更容易理解角色。這部電影同樣是華納兄弟出品的,可見在電影聲音的歷史上,華納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找不準話筒就會讓聲音飄忽不定

音畫同期這一操作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一項非常簡單的操作,但是在當年的技術條件下,其實並不容易。如果你自己拍攝視頻的話就會知道,如果環境音嘈雜的話,你的對白很容易被環境音給遮掩下去,更難的是,當年話筒的收音範圍很小,演員說話的時候身體動作幅度一大,就會出現聲音忽大忽小飄忽不定的現象。

片場要保持安靜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製片廠將拍攝場地放到了影棚之內,以保證能夠有效隔絕環境音,同時在拍攝的時候要保證現場的「絕對安靜」;另一方面,演員在表演的時候要時刻對準話筒,以保證收音的質量。

音效庫

即便如此,拍攝過程中也沒法照顧到電影中的開關門聲、腳步聲等音效,但是缺少這些聲音就會讓影片顯得不真實,於是音效剪輯概念開始出現。製片廠會採集各種不同的聲音,組建一個音效庫,然後在電影剪輯過程中把音效與畫面剪輯到一起,這樣一來,電影角色的動作也更加生動起來。

不過最早的音效非常簡陋,因為各大製片廠的音效庫中的聲音素材並不豐富(畢竟錄音磁帶很佔地方),所以這些音效只能重複利用,於是觀眾經常能在不同的電影中聽到「熟悉的聲音」。這個時候的音效更多的是為了烘託影片的氣氛,而不是讓觀眾感受到真實。

《公民凱恩》劇照

1941年上映的電影《公民凱恩》(Citizen Kane)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其敘事手法、拍攝技巧等成為很多導演紛紛效仿的目標,其實在這部電影當中對聲音的運用也開創了先河。

奧遜·威爾斯

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開創性地將空間感置入了電影的聲音當中。就像文章最初美叔舉的那個例子一樣,在《公民凱恩》這部電影當中,主角在不同環境當中的對白會有不同程度的迴響,這種真實感是當時上映電影所不具備的。

電視興起對電影行業造成了巨大衝擊

在這之後的三十多年中,電影聲音技術並沒有太多發展,這緣於製片廠本身並不重視聲音,好的聲音效果與圖像效果一樣,都需要長時間的剪輯工序,這就會拖慢影片上映的進度,這種結果並不是製片廠樂於看到的。再加上上世紀60年代電視的黃金期,導致電影產業不景氣,更是難以有人會在這種「看不見的東西」上面投資。

《一個明星的誕生》劇照

這一情況直到1976年《一個明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上映才得以改善,當然,這也得益於音樂播放技術的進步。上世紀60年代隨著披頭四的音樂流行,聲音播放技術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立體聲技術逐漸在音樂領域出現並站穩了腳跟。

芭芭拉·史翠珊

如同2018年上映的同名電影一樣,這部1976年上映的電影也是一部音樂電影,當時這部電影的主演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表示自己想要把電影做成立體聲,製片廠則表示預算只有600萬美元,你想做什麼都行,超出的預算自己買單。

聲音製作花了四個月時間

於是芭芭拉·史翠珊自掏腰包100萬美元將電影的聲音做成了立體聲,更為難得的是,芭芭拉·史翠珊也樂於讓音頻剪輯團隊更加細緻的工作:同時期一個半月的音頻剪輯工作,《一個明星的誕生》花了四個月。

華納最終補上了那100萬的缺口

當然,結果是這部電影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製片廠也將芭芭拉·史翠珊自掏腰包的那100萬還給了她。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好萊塢的傳統製片廠開始發現了電影聲音的魅力,電影院則開始改建,將原本的單聲道換成了雙聲道立體聲。

《現代啟示錄》劇照

1979年上映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則奠定了現代電影聲音播放的基礎:環繞立體聲。《現代啟示錄》採用了六聲道播放,觀眾在觀看電影的同時可以體驗的聲音從左到右,從遠到近的差別,如果閉上眼睛你仿佛親臨電影現場一般,這樣的真實感是觀眾從未體驗過的。

六聲道示意圖

我們現在去電影院觀影,但凡有點兒良心的製片公司出品的電影都能讓我們擁有遠比在家中要震撼的聲音體驗,哪怕這部電影並不是「特效大片」,也會用富有層次感的聲音來傳遞感情、締造真實、烘託氣氛。電影聲音的歷史就說到這裡了,下面美叔跟大家聊一聊我們聽到的電影中的聲音是怎麼來的。

背景音樂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在電影發展的歷史當中,背景音樂是最先出現在電影當中的聲音元素,也是最容易被人記住的聲音元素,大多數電影都會在其中添加背景音樂用以營造氣氛,但是也有些導演是異類,他們在電影當中幾乎很少用到背景音樂,比如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

人聲

後期配音過程

想要將電影中的人聲清晰完整的表現出來,需要進行以下三步:現場錄音、音頻剪輯以及對白後期錄製。現代電影的拍攝環境非常複雜,如果是處於安靜場所,那麼演員的聲音就可以直接使用;但如果現場環境嘈雜,那麼就需要將角色對白之間的的嘈雜聲音剪掉替換成靜音;對白後期錄製則是為電影音頻剪輯上的一道保險,另外如果遇上演員臺詞不過關或者外語片譯製,也都是後期對白錄製。

聲效

擬音師展示自己的工具

聲效也是有三部分組成的,分別是音頻特效、擬音和環境音。這裡面最容易引起大家興趣的莫過於擬音環節,擬音師會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模擬出特定物品發出的聲音,比如抖動布料來模擬角色快速移動時衣服帶出來的聲音。

擬音師工作現場

在整個電影歷史中,擬音出現的非常早,上面美叔就說過,在無聲電影時期就有電影院僱傭團度在幕後進行擬音工作,不過那個時候的擬音更多的是為了讓觀眾感受到電影中的緊張氣氛而不是呈現出真實,比如說他們會用快速敲擊軍鼓來模擬機關槍的聲音,事實上這兩種聲音完全不一樣。

羅伯特·雷德福

環境音則是靠龐大的音效庫來支撐的,當然要求高的導演會讓團隊採集新的聲音素材。比如說《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的導演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讓團隊採集了不同水流的聲音(大河、小溪、瀑布等)素材,然後放入到電影當中;李安在拍攝《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的時候也讓團隊採集了不同的風聲素材。

環境音最大的作用就是締造真實,看慣了現代電影的我們如果回過頭去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及之前)的電影時,總會對聲音有種難以說明的不適感,除了錄音設備導致的聲音失真之外,沒有足夠的環境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金剛》海報

最後說一下音頻特效,這是最考驗音頻剪輯師的環節,因為音頻特效需要挖掘出剪輯師的想像力。音頻特效首次出現是在1933年上映的電影《金剛》(King Kong)當中,這部電影的音頻負責人莫雷·斯皮瓦克(Murray Spivack)非常有創意的將半速播放的獅子吼是疊加上半速倒放的老虎吼聲,創造出了金剛的吼聲。

是的,看到這裡估計大家能夠猜到,音頻特效是為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配音。當然,這並不是音頻特效的全部服務對象,很多時候現實中事物發出的聲音既不震撼還很枯燥,這個時候也同樣需要音頻特效來塑造出更具有吸引力的聲音來。

本·貝爾特

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古早時期的科幻電影通常會使用電子音來提高電影的「科幻感」,但是失真的電子音總會讓人出戲,而1977年上映的《星球大戰》(Star Wars)則反其道而行之,電影的音頻負責人之一本·貝爾特(Ben Burtt)把在現實中採集的聲音經過編輯之後用在了電影中,從而讓這部電影成為了永恆的經典之一,本·貝爾特也以新人之姿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這是他的第一部電影)。

混音

混音是電影聲音製作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這項工作等於是用聲音為觀眾把電影故事講述一遍。可能大多數觀眾並不理解,覺得把音頻放入音軌就可以了,哪有那麼多的講究?

混音工作檯

其實這項工作並沒有那麼簡單。正常來講,一部電影大概會用到上千條的音頻素材,讓這些素材在對應的畫面發出聲音只是基礎工作,聲音團隊還要結合情境來對聲音做出處理,比如說這段鏡頭需要清晰的對白,那麼就降低聲效和背景音樂;如果這一段鏡頭需要展現角色所處的環境,那麼就突出聲效;遇到需要烘託氣氛的鏡頭,則突出背景音樂。這些需求在一部電影當中是隨時變化的,聲音團隊要做的不僅是在合適的地方突出合適的聲音,還要做到無縫切換——不能讓觀眾感覺到突兀。至此,整部電影中的聲音部分才算徹底結束。

其實昨天晚上美叔想到這個選題的時候就在想,估計這會是一篇文章字數大於閱讀人數的文章,畢竟這是一篇枯燥的知識普及性文章,既沒有八卦也不具備娛樂性。思來想去半天,美叔把原本想要寫的另一個選題延後,選擇了這個選題。

原因是美叔覺得聲音在一部電影中起到的作用並不比畫面要小多少,卻總是被人忽視,你去看影評文章,可能有人分析劇情,有人分析鏡頭,但幾乎沒有人去分析電影的聲音,而這些被人覺得「理所應當」的聲音,也是電影幕後聲音團隊千辛萬苦做出來的,總得有個人來為他們說說話吧。

有人寫文章是為了流量,有人寫文章是為了名聲,美叔是俗人,也喜歡流量也喜歡名聲(雖然目前兩者都沒有),但更多的是想要分享知識,這篇文章也算是沒有忘記初心吧。自吹自擂半天……這篇文章就到這裡吧。

(完)

相關焦點

  • 世界頂級陣容,解密電影聲音的秘密
    今天魚叔就來探個究竟——《製作音效:電影聲音的藝術》Making Waves: The Art of Cinematic Sound本片入圍了去年的坎城電影節,豆瓣評分8.7。導演是好萊塢資深聲音剪輯師米奇·科斯汀。
  • 《天註定》電影聲音藝術分析
    摘要:電影《天註定》在敘事、視聽方面突破了賈樟柯以往作品的風格,尤其在聲音設計上獨具匠心。《天註定》延續了賈氏電影引用媒介聲音、運用多種方言對白、極少出現原創電影配樂等特點,並在此基礎上作了多種全新的嘗試,用傳統戲曲的框架建構人物,在現實敘事空間加入寫意聲音,用四段式的、「連環畫式」的敘事對應四種不同的聲音藝術風格。
  • 時尚的「聲音」是怎樣的?你聽到過時尚的「聲音」嗎?
    「聲音」在時尚界所扮演的角色,從來都不是大張旗鼓的舞臺主角,但卻從來不曾從必備要素的名單裡被除名過。「聲音」不會去直接體現時尚,卻會從感性層面讓你去更好地體會何為奢華、何為動情。講真,如果看秀的時候把音樂掐掉……很多時候你大概覺得設計師在設計這件衣服的時候瘋了。對於廣大直男來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每一年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上的音樂,而且每年都有多位當紅歌手現場獻唱助興的緣故,那種性感、明快的氣氛就此奠定了整個品牌的形象基礎。
  • 朋友圈完美照片背後的秘密,都是攝影師和Photoshop的套路
    不得不說,Photoshop是一款非常神奇的,只需要幾個簡單的工具,拍攝出照片樣本,就可以創建非常酷的虛擬圖標,最終效果不亞於藝術作品。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看看本文展示的美麗照片背後的拍攝秘密。當然,你不必驚訝,因為你也可以學習這樣的拍攝手法,並親自拍攝出完美的照片。
  • 專訪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嗡嗡嗡」是什麼聲音?
    電影《星際穿越》劇照《珍珠港》中令人難以忘記的《Tennessee》,悲愴而舒緩的音樂下腦海中不斷浮現電影的片段,珍珠港的波瀾壯闊,日落時分的金黃的雲海,亞利桑那號沉沒在太平洋,一張張年輕沾滿鮮血的臉龐和國家使命背後男女主角纏綿糾葛的愛情……電影《珍珠港》劇照
  • 好萊塢電影變「軟」了,但影響卻從未離開過
    藝術領域的寵兒「電影」也在這場全球化的浪潮下推向了世界的每個角落,它模糊了文化間的差異。  猶如一頭兇猛的野獸,穿梭於不同國家或地區間的文化界限。  觀眾們只需要字幕為他們提供獨白,便能夠看懂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影視作品。即便缺乏對於電影隱藏探討問題的真正了解,表面的故事也總是能讓觀眾們一笑。
  • 《洛奇》,除了熱血和勵志,電影的背後還有著你不知道故事
    穩定凸輪現在是電影製作中廣泛使用的一種設備,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洛奇》是第一次在電影領域中使用這項技術。而且,因為它那個時候只是一個原型,所以非常笨重,更糟糕的是,聲音很大,各種磨擦聲不絕於耳。讓我們接著看洛奇跑上費城藝術博物館的樓梯的片段,剛剛開始我們看到洛奇無法登上臺階,直到後來,他的勝利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努力,他訓練的時間。可問題是,這兩張照片不僅是在同一天拍攝的,它們的拍攝時間只有一個小時的間隔。所以,如果你在費城決定跑步,如果你第一次沒有成功,一個小時後再試一次,你可能真的會成功。
  • 《奪冠》大火的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比電影還精彩
    早在去年參加廈門金雞獎論壇的時候,導演陳可辛就講述過電影背後的鮮為人知的秘密小故事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五連冠的佳績,和那句「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口號一樣,激勵過無數的國人,給當時百廢待興的國家,帶來了美好和希望。大眾對於中國女排的感情,已經遠遠超越了一個單純的體育項目本身,它甚至跟整個社會、全民族的期待、希望和自信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電影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17世紀至今,帕赫貝爾譜寫的卡農曲歷經幾百年經久不衰,人們聆聽這首曲子述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浪漫,它的魔力從未消減,只因這首曲子本身就藏著一個秘密。卡農是曲式的名稱,它是用對位法寫的一種復調音樂,從頭到尾八個和旋,一個聲調的曲調自始自終追隨著另一個聲部,交叉進行,互相追逐,直到最後一個小結,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這,多像愛情。
  • 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17世紀至今,帕赫貝爾譜寫的卡農曲歷經幾百年經久不衰,人們聆聽這首曲子述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浪漫,它的魔力從未消減,只因這首曲子本身就藏著一個秘密。卡農是曲式的名稱,它是用對位法寫的一種復調音樂,從頭到尾八個和旋,一個聲調的曲調自始自終追隨著另一個聲部,交叉進行,互相追逐,直到最後一個小結,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這,多像愛情。
  • 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音樂裡藏了哪些秘密?
    奧利弗高大英俊,渾身散發著自信的光芒,對於一個從未真正戀愛過、愛好是彈琴和作曲的內向少年來說,愛上這個穿著紐扣式襯衫的「阿多尼斯」,就像發現了一種與外界交流的新語言。《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也是一封寫給義大利的情書。
  • 長三角文博會|上海一年300多場藝術特展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隨著大陸藝術特展市場的強勢崛起,中國臺灣地區的市場面對大陸市場的競爭,極大地被國際市場邊緣化。例如,20多年前歐洲的展覽來亞洲辦巡迴展時,會選擇的城市是東京、首爾跟臺北,但是現在臺北已經被上海取代,未來有可能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就能形成大陸巡展的一個閉環。」在昨天的第二屆長三角文創特展主題論壇上,一位資深藝術特展觀察者在發言時說。
  • 周星馳電影「功夫」背後你不知道的細節秘密!
    今天進擊的電影君就給大家解析【功夫】電影中令人細思極恐匪夷所思的細節!覺得有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波哦!^^正文開始,首先是我們的鱷魚幫大哥小剛在警察局裡發飆之後呢就被斧頭幫大哥琛哥砍死了。別急,在小剛被殺前有一個場景。注意畫圈的文字。
  • 波蘭電影:不僅僅是他鄉工業裡的「別樣聲音」
    原標題:波蘭電影:不僅僅是他鄉工業裡的「別樣聲音」  仿佛是《修女艾達》讓「波蘭電影」成為一個時髦名詞,其實在喜聞樂見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公布前,波蘭電影已經在歐洲電影獎和柏林電影節等場合事先張揚地「復甦」。這背後有高大上的理由:歐洲需要伸張有個性、有文化底氣的「民族電影」。也有非常實際的經濟驅動,波蘭電影市場的發展和增長讓整個歐洲和好萊塢都不能淡定。
  • 2020年,流媒體如何激活藝術電影?
    少年》影院定檔背後,是敢於與諸多商業大片同場角逐的藝術電影們的骨氣與勇氣,但也充滿遺憾。在電影院是電影的絕對主場時,分線發行是給文藝片的一種解決方案。換句話說,中國文藝片在院線發行的天花板非常明顯,即使曾有《百鳥朝鳳》《岡仁波齊》《二十二》等這樣的票房黑馬出現過。流媒體激活藝術電影2020年,藝術片的院線發行難度顯然更大了,但在院線之外卻依然生機勃勃。
  • 聲音頻率與聲音療愈的秘密?
    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秘密,就用能量、頻率與振動來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說明:物質就是能量。震動產生頻率,頻率產生聲音——聲音就是一種震動。 古時候的蘇菲大師,Hazrat Inayat Khan說:「知道聲音的秘密的人就知道全宇宙的秘密。」
  • 我的世界:MC中11號唱片的秘密,背後的故事讓萌新「無法入睡」
    我的世界:MC中11號唱片的秘密,背後的故事讓萌新「無法入睡」在《我的世界》裡有許許多多的道具,都讓玩家感到新奇有趣,比如說怪物蛋,睡蓮,陷阱箱,火焰彈,金蘋果的等等。相信第一次播放這一個唱片的玩家都會感到很驚恐,以為遊戲會突然出現什麼大boss怪物來攻擊自己,才使得電腦突然發出了警告的聲音,讓玩家自己趕緊跑,然而事實上這種聲音確實是一種音頻存在於第11號唱片當中。那到底是誰發出這樣的聲音呢?有的玩家在挖掘了這一個唱片背後的故事之後,發現它的錄音時長為1分11秒,並且從對接比較器的試驗加過來看,它的信號強度也是11。
  • 這個聲音,你一定聽過!
    丁建華通過聲音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的真由美,這份成功也得益於當時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廠長陳敘一的指點。在劇情中真由美騎著馬帶著杜丘逃避追捕,這時她勇敢地向杜丘表白——「我愛你」。丁建華在配音時認為真由美是一個甜美的形象,但是陳敘一提出了三個字「偷著樂」。
  • 艾莎魔法背後藏著什麼秘密?--人民網娛樂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艾莎魔法背後藏著什麼秘密? 影片全面升級,奧斯卡原班人馬悉數回歸,將解開艾莎魔法背後的秘密,艾莎與安娜姐妹也將開啟一場更宏大的冒險旅程,踏入未知世界。 那個神秘的聲音從哪兒來 2013年的《冰雪奇緣》,不僅以近13億美元票房刷新全球範圍內最賣座動畫電影的紀錄,更包攬2014年奧斯卡獎最佳動畫長片、奧斯卡獎最佳原創歌曲、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葛萊美獎、動畫安妮獎等諸多榮譽,掀起全球範圍的現象級風潮。經過長達六年的精雕細琢,全方位升級的《冰雪奇緣2》震撼回歸。
  • 林俊傑在《夢想的聲音》裡的神級現場TOP3,你都聽過了嗎?
    他參加《夢想的聲音》,成為裡面的夢想星推官,為聽眾貢獻了很多神級live。下面,小編整理了我心中的神級現場TOP3。TOP3《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你曾渴望的夢我想我永遠不會懂我失去你 贏了一切卻依然如此冷清有誰又能讓我傾心 除了你這首歌是1994年8月1日由優客李林發布的專輯《捍衛愛情》中的歌曲,林俊傑在《夢想的聲音》第二季第四期中進行翻唱。用林氏情歌來詮釋對愛人的非你不可,像是用情至深的人兒對情人堅定地訴說著愛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