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幼兒園】開展二十四節氣之 「冬至」系列活動

2021-02-08 景泰縣陽光幼兒園


冬至節各地傳統美食



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山東滕州羊肉湯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現山東滕州一帶,節前會給長輩送羊肉等禮品,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的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寧波番薯湯果


寧波人有句老話:「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謝年。」日子走到冬至這一天,漫長而清冷的冬夜算是到頭了。冬至過後陽氣回升,白日漸長,新節氣自此又循環往復了。

從古至今,寧波人對「冬至日」,是極為重視的。入冬之後,要「冬藏容平」,過涼、過冷的食物不能再吃了,在老寧波的習俗裡,湯果可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冬至早上,每家每戶都會早起煮上一鍋「番薯湯果」,先舀出一碗供過「灶君菩薩」後,才全家圍在一起分享。甜甜糯糯地吃上一碗番薯湯果,微醺的酒釀氣讓來年的希望都沉醉在冬日的暖陽裡,人就又大一歲了。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感情,稱之為「食祖」。


浙江台州擂圓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即擂圓,是台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江蘇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祈願。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閩南著名小吃。麻餈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安徽合肥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就是說過了冬至,就會夜短日長了。安徽合肥冬至吃麵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才算過了一個冬至。

潮汕、閩南吃湯圓

按潮汕習俗,算一個大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做湯圓,吃湯圓。冬至,當天一大早要先燒香祭拜列代祖宗。祭品中湯圓是必備的,祈求列代祖宗,保佑後代闔家安康、快樂。

浙江嘉興桂圓燒蛋

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至今,嘉興仍然傳承冬至吃「桂圓燒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因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長,不吃的話會凍一晚上,半夜還會肚子餓。

合肥南瓜餅

冬至過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餅,家家戶戶還忙著打造"溫暖"的南瓜粑粑,大街小巷瀰漫著南瓜的香味。南瓜是夏秋的主要蔬菜,由於耐貯存,冬天照樣可食。

相關焦點

  • 擬定幼兒園開展「快樂冬至」創意主題活動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時它指引人們農耕,現代是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幼兒園應開展各種相關的主題活動,從而提高幼兒園小朋友對大雪節氣的認識。
  • 李哥莊鎮中心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冬至」主題活動
    冬至到,冬至到,南餛飩,北方餃,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並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天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中國傳統的冬至文化包含感恩、祈福、平安、喜樂以及新的開始。
  • 冬至到 吃水餃:漯河育才幼兒園開展冬至節氣主題活動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 二十四節氣教案 | 冬至篇:幼兒園冬至課件,習俗詩歌、冬至節氣美食,冬至大如年
    二十四節氣教案 | 冬至篇:幼兒園冬至課件,習俗詩歌、冬至節氣美食,冬至大如年大多數西方節日多來自單純的人文紀念;而古老的華夏傳統節日,卻大都與天象曆法、歲時節令相關聯。我國在商周時代就已經知道太陽曆的周期,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情暖冬至,圓滿過冬」——陽光幼兒園冬至主題活動
    「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冬至的「至」並非來到的意思,而是極、最之意。
  • 店子鎮第二小學幼兒園開展「冬至」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自己動手包「水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通訊員 朱秀雲 濱州報導  為使孩子們親身感受到「冬至」節氣這一傳統文化,12月21日,店子鎮第二小學幼兒園開展了冬至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幼兒園組織了包水餃活動,園裡早早地準備好了面和餡,家長們從家裡帶來了擀麵杖和面板,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自己動手包起了「七彩餃子」。活動中,孩子們還做起了手工《我心中的冬至》,學習了手指謠《冬至到》,每個活動室裡都充滿了歡聲笑語。通過包餃子、品嘗餃子和講解有關冬至的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 冬至大如年,餃子香滿園:固鎮縣示範幼兒園開展冬至主題活動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還有「北方餃,南湯圓」的傳統習俗。為了讓幼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升孩子的生活情趣,固鎮縣示範幼兒園開展了「冬至大如年,餃子香滿園」活動。
  • 二十四節氣|冬至
    今天是冬至節氣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未來請人民群眾減少戶外活動,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做好自身防護。特此公告!菏澤市重汙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2020年12月20日但到了30日前後氣溫驟降最低溫達-11℃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要到了!
  • 農大二十四節氣之冬至——蘋果教授的甜蜜事業
    農大二十四節氣之冬至——蘋果教授的甜蜜事業 系列微視頻《農大二十四節氣》由青島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出品監製、C印象影視工作室製作,選取建國70周年、建校68年來湧現出的在各領域做出突出成績的農大專家、學者、教工、學生、校友等群體或個人,將他們的事跡、精神與二十四節氣有機結合
  • 明日冬至~幼兒園「冬至」主題活動方案
    古書記載:「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日落最早的一天。
  • 岱嶽區中心幼兒園新莊分園開展慶冬至主題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江煥冉 通訊員 李雲濤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中國傳統節氣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甚至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來臨,雖然窗外寒氣逼人,但岱嶽區中心幼兒園新莊分園裡卻是溫暖喜氣,原來這裡正在開展「濃濃傳統情,暖暖冬至日」的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的由來,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感受濃濃的冬至情。活動開始,老師通過精美的圖片、視頻,向孩子們講述關於"冬至"這個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激發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 四時華章·二十四節氣丨陽生春又來,金城迎「冬至」
    鄧明告訴記者:「冬至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白晝逐漸變長。冬至在農曆11月,即大雪後15日,按我國傳統陰陽觀念,則認為陰極而陽至,故有『冬至一陽生』之說。」 「至遲在明清時期,蘭州人就有冬至拜小歲的習俗。」
  • 雲遊二十四節氣——冬至大如年
    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說給我們聽的語言,也是古人詩意棲居的創造。人們在勞動中學會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氣候而作,隨歲月流轉。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冬至更是一年的伊始,蘭州日報社西遊記工作室從今天開始走入二十四節氣,特別製作 " 雲遊二十四節氣 " 系列短視頻,換一種視角,輕鬆有趣地解讀蘭州的二十四節氣故事
  • 二十四節氣—冬至
    二十四節氣—冬至 冬至 數九寒天的開始 老人們認為冬至是個吉祥的日子 預示著否極泰來
  • 【二十四節氣】今日冬至
    【二十四節氣】今日冬至 2020-12-2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元稹冬至節氣詩賞讀:二氣俱生處,舜日照南天 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 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 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徵邊?
  • 民族小學 | 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計算時間的方法。早在春秋時期,只有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經過勞動人民不斷的觀察、總結,在秦漢年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並一直沿用至今。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伴隨民族小學胡晨陽同學的朗讀,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與冬至有關的常識和民俗吧。
  • 品二十四節氣之美 享傳統文化之魅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2020年12月18日下午,蚌埠市圖書館、蚌埠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以冬至節氣為主題,走進蚌埠市第二實驗小學開展了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此次活動包括「中華傳統文化概述」、「二十四節氣——冬至介紹」兩部分內容,通過PPT講解、視頻觀看、歌曲賞析、互動問答、詩詞朗誦、書籤互贈、好書推薦等方式讓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知,引導孩子們深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崇尚優秀傳統文化。
  • 給冬至裡的考研人 二十四節氣漢譯英其實很簡單
    考研小夥伴則心中一驚——「冬至」用英語怎麼說來著?冬至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的英文是現成的Winter Solstice。事實上,與日照長短相關的四個節氣,在英文中都有十分對應的表達。畢竟晝夜變化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共通的,太陽的運行也不受文化差異影響。
  • 冬至與他的二十四節氣朋友們
    2020年12月21日 冬至 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中的重要節氣之一 ,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當太陽到達其一年中離赤道的最北點或最南點時,將發生二至,也就是夏至和冬至。這是由於地軸的傾斜以及地球繞太陽軌道的運動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