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小學 | 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數九

2020-12-26 騰訊網

冬至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計算時間的方法。早在春秋時期,只有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經過勞動人民不斷的觀察、總結,在秦漢年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並一直沿用至今。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伴隨民族小學胡晨陽同學的朗讀,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與冬至有關的常識和民俗吧。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時間起點在公曆每年12月21-23日之間。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但冬至日的溫度卻並不是最低的一天。冬至之前,天氣都不會很冷,因地表的「積熱」還沒有散去,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諺語:「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中的「數九」說的就是民間計算寒暖日期的方法,冬至之後,人們便開始數九,也就是開始計算寒天。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拜冬等,既是與自然相關的節氣,又是與人文相關的傳統節日。中國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是說年關將近了。

冬至習俗因地域的不同存在著一些差異: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雖然冬至的習俗如此多樣化,但如臨新年的氣氛卻是同樣的喜氣;體現了中華民族地域幅員遼闊的多樣性與民族精神的統一性。

二十四節氣的基本含義

立春——春季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夠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天氣慢慢開始變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炎熱的暑夭即將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將會增多,地面可能會有積雪

冬至——寒冬來臨

小寒——氣候變得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相關焦點

  • 今年什麼時候開始數九?提冬數九和冬至逢壬數九哪個說法更準確?
    這個月的21號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入冬後的第四個節氣,冬至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民間有冬至後開始數九計算寒冷天氣的說法,但是關於數九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分別是「提冬數九」和「冬至逢壬數九」,這兩個說法哪個更準確呢?
  • 俗語:「冬至逢壬才數九」,什麼意思?看看2020年春節冷不冷?
    導語:俗語:「冬至逢壬才數九」,什麼意思?看看2020年春節冷不冷?昨天就是冬至了,不知道大家吃餃子了沒?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三個節氣,但是古人卻認為,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在商朝、周朝、秦朝,曾把冬至這天設為「歲首」。
  • 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日數九,農民這樣說
    人們對冬至的期待,不僅僅將其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更重要的是,在農村已演化成傳統的節日,祭祖團聚,十月系冬,充溢著滿滿的人文關懷。冬至時晝短夜長,達到全年的頂峰,但同時陰盛而轉衰,陽氣漸生,春天也一步步走來。
  • 農村俗話: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和逢壬數九是啥意思?老農給你說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今天是12月20號,農曆冬月初六,明天也就是冬月初七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冬至了。民間還有一個俗話:「長不過五月,短不過十月」。後來,人們根據北鬥星旋轉一周的四季變化,就發明了二十四節氣。把太陽旋轉的軌跡稱為黃經,然後把這個軌跡的圓周平均分成二十四個等分,每個節氣的夾角就為15度。
  • 「冬至逢壬才數九」,今冬哪天開始數九?「幾九」最冷?看完懂了
    在民間現在還有一些冬至節氣相關的習俗,比如南方大部分地區在冬至節氣要祭祖,而北方地區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至今民間還有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另外說到冬至,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數九」的習俗,那今年冬季是從哪一天開始數九呢?「幾九」的時候最冷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冬至逢壬才數九」,數九有啥講究,今年春節是「幾九」,會冷嗎
    大雪節氣過去,也就意味著冬至將要來臨了,以前聽人說「冬至大如年」,因為古人把冬至當作一年的第一個節氣,而且冬至之後春節就很近了,所以很多地方將冬至視為尤其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有吃餃子、祭祖等各種習俗。另外,冬至與「數九」也有著緊密的關係,這是一種人們計算寒天的方法,在民間口口相傳。
  • 2018-2019數九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冬至逢壬數九什麼意思
    2018-2019數九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數九了,這就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時間到了,要想冰河凍結,大地回春,那是我們期盼的日子。很多人都問2019年數九時分是什麼時分開始?一同看看吧!【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8冬至是哪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嗎】  數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開端。
  • 古語說「冬至逢壬才數九」,數九有啥講究?2021年春節是幾九?
    農曆中總結了24節氣,可以很好地反映和預測氣候變化,其中有一節氣名叫「冬至」。到了冬至就要「數九」,這事兒很有講究,大家知道2021年春節是「幾九」嗎?天氣會冷嗎?一、數九的開始之日對節氣比較熟悉的朋友,一定不會對「數九歌」感到陌生,雖然有些人可能背不全,但這個名字應該是耳熟能詳的,因為它常被老人們提起,每隔幾天就要說一次。
  •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你知道哪天開始數九?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後天就是三九了,人們普遍認為從冬至那一天開始,每九天為一個九,等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也就是九盡桃花開了。但是這種數九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有句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才是真正的數九方法,下面就來看看真正的數九到底是怎麼數的。
  • 二十四節氣與生活 | 時逢冬至,回味糯米的香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般「三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萬物生機盎然,是春耕的時候了。      南北朝時期,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 2019冬至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冬至是幾九、數九有多少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訂出來的節氣,它誕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還有「亞歲」、「數九」等叫法。2019年冬至具體是哪一天幾月幾日呢?今年的數九有多少天呢?2019冬至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12點18分
  • 今年啥時候是冬至和數九?按照農村的說法,2021年是盲春年?
    導讀:今年啥時候是冬至和數九?按照農村的說法,2021年是盲春年? 隨著大雪節氣的來到,冬至的腳步也就越來越近了,冬至是全年日照最短的一天,也是氣溫降低到最低點的開端。在冬至這一天,北方地區的習俗就是吃餃子。老人會跟孩子說,這一天如果你要不吃餃子,耳朵就會被凍掉。
  • [善美學校•二十四節氣]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冬至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
  • 節氣養生篇 || 二十二號節氣——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2或23日交節。
  • 二十四節氣最早被制定的冬至節: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又名冬節、亞歲、小年、大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時間點位於每年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早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先民們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運行的高度,而測定出了冬至。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變換成冬季星空。冬至一陽初生,為一年中陰氣盛極陽氣初生的一天。
  • 二十四節氣|冬至
    今天是冬至節氣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未來冬至到(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數九寒天」將正式開始數九又稱冬九九從冬至當天起,以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從「一九」數到「九九」春天就來了↓↓↓今天,記得吃餃子哦~來源:中國天氣網、菏澤微天氣、央視新聞
  •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明日冬至,又是一年數九與寫九消寒的開始
    數九的起源宋代《歲時廣記》:晉魏間,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後,日添一線。宋代《歲時廣記》當中記載,魏晉時期,宮廷當中測量日影,在冬至節氣之後每天加一條線。說的是以連冬起九的方式數九,人們體驗著寒冷。只是擔心數九數完了,到了驚蟄時節,依然會有料峭春寒。所以希望一開始數九最好就能冷下去,否則拖拖拉拉的雨雪,可能會一直延續到九九。第二種方式是冬至節氣的次日開始數九。
  • 【必康 · 節氣】冬至 日長一線 一陽復始​
    冬至(別名: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短至,英文名:Winter Solstice)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公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
  • 「數九」天從哪一天開始
    說到數九寒冬,說明真正的寒冬是從數九天開始的,而對於「數九」,民間有「冬至數九」的說法,也就是說,數九天與冬至節氣是分不開的,那麼搞清楚數九,就先要知道冬至節氣是什麼時候。冬至是什麼時候?在以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說這天就是新年,並且家人團圓,還有就是在冬至日這天去祭拜先祖,就是現在很多地區還有冬至祭掃的習俗,說明冬至節氣這天人們還是非常看重的。冬至數九,怎麼「數九」?
  • 四時華章·二十四節氣丨陽生春又來,金城迎「冬至」
    亞歲 「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 自此真正的數九寒天便開始了 因此,從南北朝起,民間就有吟誦數九歌的風俗,梁朝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據鄧明介紹,蘭州位於黃河之濱,民間流傳的數九歌更為口語化。又因蘭州各地人文地理的些許差異,導致「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因此數九歌也有些微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