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裡,辛棄疾只是一名偉大的詞人。
殊不知,他不僅是著名的詞人,他還是一名有膽有識的俠客,是一位大英雄。且聽我慢慢道來。
辛棄疾在他的詞中說:「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這可不是書生的紙上談兵,而是撫劍感慨刀光劍影的一段往事。
公元1161年,金人完顏亮大舉南侵。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的濟南南部地區拉了一支二千餘人的隊伍,後加入耿京領導的山東義軍。
與辛棄疾一塊加入耿京義軍的還有一名叫作義端的僧人,是辛棄疾的朋友。但這個義端突然叛變,「竊印以逃」,這事拖累了辛棄疾,耿京「大怒,欲殺棄疾」。辛棄疾淡定地說:「給我三天時間。」果然不到三天,追上義端的,砍下了他腦袋劍,由此受到耿京的器重。
後來,起義軍張安國叛變,殺害了耿京。辛棄疾北歸途中聞訊,帶五人疾馳數百裡,突襲濟洲(今巨野),在五萬金兵營中活捉張安國,並帶回將其斬首示眾。
南宋朝野為之震動。「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
昔日常山趙子龍在曹營百萬大軍中三進三出,今有辛棄疾金營中視萬人若無物,活捉降將,真英雄也。
可惜,辛棄疾時運不濟,昏庸的南宋王朝對金人執行了求和政策,辛棄疾被彈劾罷官。
從此,江湖上少了一個英雄,但詞壇上卻多了一個領袖。
南宋詞大致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詞人應以李清照為首,而豪放派就當以辛棄疾為宗。
辛棄疾和李清照在宋詞裡的地位,就像唐詩裡的李白和杜甫一樣,廣為人知。
他的詞句激昂慷慨,力透紙背,「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
辛棄疾在詞作中,反覆稱頌與不斷吟詠古代英雄人物,藉助歷史上的英烈豪傑寄託自己的弓刀事業、疆場功名。
可惜,在那個年代,他註定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只好以詞詠志。
後來南宋危在旦夕,兵敗如山倒,南宋又想起了辛棄疾。
他終於有了對金作戰的機會。
然而,命運再一次和他開了玩笑。任命到達時,辛棄疾早已老病在床,他也沒有力量去完成這個使命了。
1207年九月初十,已經昏睡了很久的辛棄疾忽然睜開了眼睛,大喊了幾聲「殺賊,殺賊」後,溘然長逝。
男兒到死心如鐵,終究,他沒能實現殺敵報國夢。
辛棄疾的一生慷慨悲壯、奮發激昂,一腔報國熱血、一顆憂民丹心均託付於英雄詞,演繹了一場千古文人俠客夢的人生大戲。
辛棄疾不只是一個詞人,更是一位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