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詞句如畫,成就不朽的「槳聲燈影」

2020-12-16 騰訊網

揚子晚報訊(實習生 陳星宇 記者 張可)從天下文樞到文學之都,讓南京有條件打造出全國「唯一」城市標識,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也給了南京城無限的文學可能。「槳聲燈影裡的大咖故事薈」第二季活動,來自各界的大咖嘉賓將共同走讀秦淮河畔的文脈典故,與歷代知名文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長大於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他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現北京大學),曾任國立清華大學(現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同友人俞平伯同遊秦淮河寫下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該文1924年1月25日發表於《東方雜誌》。

在朱自清眼中,「秦淮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秦淮河在朱自清的筆下如詩、如畫、如夢一般。奇異的「七板子」船,足以讓人發幽思之情;溫柔飄香的綠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飄渺的歌聲,似是微風和河水的密語。平淡中見神奇,意味雋永,有詩的意境、畫的境界,正所謂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文」。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秦淮河現在的美景

朱自清在暮色的掩飾之下開始遊歷秦淮河,藉助小船進入「幻夢」般的精神世界,通過月亮移置排遣內心的惆悵,歌妓的出現使得暢神移情的流程被迫中止而不得不回歸現實。朱自清感情的生成既源於這一特殊的環境,更與情感的獨特經歷密不可分。文學創作成為作者表達內在情感以達到「剎那間」滿足的最佳選擇。。

這篇文章寫於1923年10月,正值五四運動過後4年,文化領域顯得比較冷落。兩位作家身為新文化運動的幹將,想要借遊覽秦淮河滋潤自己乾枯的心靈,慰藉自己寂寞的靈魂。但是在遊覽的過程中,他們在燈影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上親身感受新舊文化的交鋒,深有感觸,便相約寫下這篇同題散文。

相關焦點

  • 【臨朐】杜德堂:秦淮河,豈止是槳聲燈影
    剛上高中時,語文老師便向我推薦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從那時起,煙籠寒水、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就在我腦海中再也抹不去了,2009年10月,終於有幸身臨其境,得償一份夙願。黃昏時分,秦淮河的河水被燈光染得腥紅點點,夜幕還未降臨,沿岸已是燈火通明。我在燈火闌珊的夫子廟前流連,在與之毗鄰的江南貢院前徘徊,努力重溫著秦淮河的前朝舊夢,我在想像,當年該是何等的繁華景象呢?
  • 槳聲燈影夜周莊
    國慶、中秋將至,夜色下,江蘇省崑山市周莊鎮彩燈點亮,槳聲燈影裡的水鄉別有韻味。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遊船穿行在燈光璀璨的水巷(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遊船在水巷穿行(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遊客在燈光璀璨的水巷遊覽(9月27日攝)。
  • 一場跨越600年的槳聲燈影……
    浦口火車站|承載數代回憶1918年,朱自清從下關碼頭坐輪渡過長江,在江北的浦口火車站與父親作別,北上北平讀書,後來寫下那篇如今還被津津樂道的《背影》。那一年,浦口鐵路線剛剛全線開通不過短短六年。然而再美的葉也會落,落進秦淮河的槳聲燈影裡。清末,老門東和老門西的商業特性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住宅功能。再後來,門東門西又成為民居聚集區,逐漸喪失商業性質。不過繁華痕跡仍在,不僅有周處臺、梁光宅寺等勝跡,也有飲馬巷、殷高巷等歷史老街。
  • 秦淮,跨越600年的槳聲燈影|南京文旅攻略
    作者:最笨旅行家石頭故事伊始:綻放的金陵之花與破碎的槳聲燈影南京你知道嗎?夫子廟的燈影,已經在秦淮河上搖曳了600年之久。閱江樓簷角下的鈴鐺沒有人想到,那個槳聲燈影裡夜夜笙歌的金陵,也會見證歷史最無奈的輓歌。一曲《秦淮景》,唱盡六朝興衰。轉眼間,東吳傾覆,東晉湮滅。登上鳳凰臺的李白遙望長安,長嘆「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錦江:槳聲燈影滿蓉城
    槳聲燈影裡、悠悠錦江上,繽紛的光影講述著「天府文化,成都故事」。錦江是成都的母親河,流域涉及成都12個區(市)縣,涉及河道270條,總長約1353.40公裡,轄區面積2009平方公裡,2017年末域內總人口約為620萬人。
  • 朱自清的一篇不朽之作,百讀不厭,驚豔了整個清華園
    下面就分享朱自清的一篇不朽之作,百讀不厭,驚豔了整個清華園。《荷塘月色》(節選)作者: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 初心|朱自清:輕柔細膩的文字,剛毅不屈的人生
    1931年8月,朱自清到英國留學,學習語言學和英國文學,後又漫遊歐洲五國。1932年7月,朱自清回國到清華大學擔任中國文學系主任。早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朱自清就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大學畢業後,在浙江、江蘇任教時,他繼續參加新文學運動,是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會員。
  • 朱自清父子隔閡多年,背後代溝令人心酸!
    少時隔膜朱自清的父親名叫朱鴻鈞,因為喜歡蘇東坡,所以給自己起了一個小名叫小坡,他出生於書香門第,本身也是一個有才華的人。朱自清是朱鴻鈞的長子,因此,父親在朱自清身上放了很多期望。朱自清小的時候,清朝已經走向滅亡,科舉制度也已經日益衰落,新學不斷發展。
  • 水運聊城,護城河成就的水城,大運河繁榮的古都
    水城的緣起:本來是無心插柳,卻勝似巧奪天工六百多年前的陳鏞應該不會想到,他的防禦工事會成就一座絕無僅有的城市。由土城改建而成磚城,奠定了後來水上古城的基本格局。水域面積不斷擴大的湖泊環繞在古城的周圍,「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城市風貌大放異彩。
  • 朱自清散文《匆匆》僅600餘字,為何幾次教材調整依舊被保留
    朱自清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的清幽抒懷,《背影》細緻深沉的父愛,《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詩意畫境,篇篇成為傳誦的經典,都以「詩意盎然」被稱為散文的典範代表。在眾多作家散文中,朱自清散文有他獨特的風格和審美,雖然他的散文題材大多取材身邊凡人小事,但是,卻傳達了朱自清特有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 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及優秀教案
    「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間的光和影猶如和諧的旋律,荷香縷縷,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細膩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這美麗的景色可以讓作者忘記自己的憂愁了吧?但是「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都沒有。」作者還是無法擺脫那一縷愁緒,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互交織,給優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朧的輕紗,清幽淡雅、安謐柔和、朦朧和諧,荷塘與月色融為了一體!
  • 名家散文|徐可:朱自清的梅雨潭
    朱自清與同校教員馬孟容、馬公愚兄弟交遊甚密,他尤其欣賞馬孟容的國畫。在離別溫州之際,他向馬孟容索畫以為紀念。馬孟容知道朱自清喜歡海棠花,遂以月色、海棠、八哥作畫一幅,贈與朱自清。朱自清甚喜,隨即回贈一篇散文《「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成就一段文壇佳話。
  • 四本仙俠爽文,丹道大師重生,更加囂張紈絝,卻成就不朽丹神傳說
    四本仙俠爽文,丹道大師重生,更加囂張紈絝,卻成就不朽丹神傳說大家好,今天依舊來推薦小說了。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小說,丹道大師重生第一紈絝,更加囂張紈絝,卻成就不朽丹神傳說。書荒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小說!喜歡或者感興趣的朋友點一下書籤即可閱讀全書。
  • 大運河文旅博覽會|槳聲燈影下看錦繡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