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前三季都是選拔solo歌手,但真正從節目出道後大火的似乎只有毛不易一人,去年《明日之子》第三季變身「明日之女」,卻依舊水花有限。在這樣的背景下,《明日之子》開啟從選拔solo歌手向選拔樂團的「改革」。
事實上,《明日之子·樂團季》的創新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在《明日之子》開啟樂團季之前,已經先後誕生了《一起樂隊吧》和《我們的樂隊》兩檔樂隊養成綜藝。 在選手整體水平無法預估的條件下,導師的水平和咖位就將成為節目品質的決定因素。《明日之子·樂團季》由鄧紫棋、郎朗、歐陽娜娜、周震南以及梁龍組成導師團,正是由於有這樣的導師陣容,《明日之子·樂團季》將見證三大轉變。
從導師陣容中,我們發現無論是最年長的二手玫瑰樂隊主唱梁龍,還是最年輕的周震南,都具有活潑的性格特徵和有趣的靈魂。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明日之子·樂團季》導師團二次元形象顯得不是那麼違和。
從導師團二次元形象的誕生、以及導師們本身的性格特點上看,可以預見此次導師團在節目中的風格會更加突破束縛,在與選手的交流中將更加突出協助和交流,取代之前幾季節目星推官這種帶有選拔評判功能的角色概念。這與《一起樂隊吧》、《我們的樂隊》「領隊」和「總裁」的概念不同,在實際的節目進程中也更容易激發樂手之間擦出創作的火花與激情。
第一大轉變:導師團由教師變成了「夥伴」
與之前兩檔樂隊養成綜藝相比,《明日之子·樂團季》的導師陣容在專業度上要高出許多。而從每一位導師的身份上看,有樂隊主唱、唱作天后、出身大提琴演奏者的演員歌手、鋼琴家和偶像團體成員,加上第一期出現的客座教授樸樹,導師團中涵蓋了音樂圈中古典、民謠、搖滾流行、以及偶像團體多個細分圈層。
來自不同圈層的音樂人聚集在同一個節目、為達成同一個的目標交流互動,這樣的交流打破圈層的壁壘,也有助於樂手們多元藝術氣質的塑造以及樂隊音樂作品對跨界音樂風格探索的延伸,這是傳統樂隊不曾有過的嘗試。
第二大轉變:樂隊音樂風格由單一專注走向跨界多元
樂隊大多喜歡彰顯個性與態度,但在拿捏偶像氣質方面和偶像團體相比還是差了一些,因此現在活躍的許多樂隊大多憑藉音樂作品出圈,很少有樂隊成員能通過彰顯個人魅力成為新生代偶像。所以,身為偶像團體成員的周震南看似與樂隊這一概念沒有太多關係,但他在偶像氣質塑造上的經驗可以為《明日之子·樂團季》最終產生的5人「新生代樂團」增添一些來自偶像男團的「美感」。
如果一支樂隊有個性有態度、同時能在「硬核」風格基礎上增添一些美感,這支樂隊將成為偶像樂隊,其受眾將打破傳統、擴展至偶像團體圈層,使「樂隊」這一概念收穫新定義。
第三大轉變:樂隊整體氣質硬核中增添美感,實現樂隊粉絲圈層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