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任何年齡的愛情,都合情合理

2020-12-11 西風原上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擁有純潔無瑕的友情是不可思議的",一語道出異性之間感情的曖昧之處。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愛情在現實之中的樣子,在作者的筆下,愛情的隱秘、忠貞、純潔、粗暴,甚至是轉瞬即逝以及轟轟烈烈等特點。

這樣的愛情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吸引著無數墜入情網的男男女女如同蜜蜂般痴迷、靠近。

馬爾克斯在作品中構建出了愛情的種種可能,作品還因此曾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安東尼奧瓦耶羅評價道∶"這部多姿多彩,時間跨度為50年的悲歡離合巨著,展示了所有愛情的方式,它堪稱是一部充滿啼哭、嘆息、渴望、挫折、不幸、歡樂和極度興奮的愛情大全"。

愛情,不過一場戲

文中寫道∶弱者永遠不能進入愛情的王國,因為那是一個嚴酷、吝嗇的國度,女人只會對意志堅強的男人俯首稱臣

因此,男人如果想要在愛情之中佔有優勢,他就得在這場戲中扮演好蓋世英雄的角色。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以作者馬爾克斯的父親的愛情故事為原型,注入作者自身的感悟而寫成的一本以愛情為主題,同時又以霍亂時期為寫作背景的小說。

馬爾克斯的父親在自己的生活圈層中是一個多才帥氣,又受歡迎的年輕人,正如小說中的佛羅倫蒂諾,機緣巧合之下,他去到一位上校家裡,並不可自拔地愛上了上校美麗迷人的女兒。

只是,"門當戶對"從來都是父母心中不可逾越的大山,於是,他們的愛情受到了上校夫婦的阻撓。

但是,墜入愛河的年輕男女往往會為了心之所向不惜與父母作鬥爭。

他們變換著方式,想方設法與對方保持聯系,甚至女方搬家也沒有阻止他們愛情的延續。

發生在馬爾克斯父親身上的這一系列的故事本身就是許多虛幻的愛情小說的範本,但它確實真實地發生了,使人浮想聯翩的同時也不得不感慨∶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愛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大千世界,許多生活在平凡之中的人希望通過小說尋找心中嚮往的愛情,但實際上,很多創作靈感都來源於生活。

正如歌詞中提到的∶許多"世人驚羨的橋段不過尋常"而已。

讓人顛倒

"霍亂時期"在小說中有一個很明顯的象徵意義——愛情,一些霍亂的併發症,如呼吸增快,心律失常,煩躁不安甚至是呆滯,都可以用於形容愛情給人的感受。

並且,從更深層次來說,霍亂使家庭關係受到衝擊,還能拖垮一個人的意志。

同樣的,不合時宜的愛情也能衝散一個家庭,也能使人茶飯不思,甚至是墮落沉迷,進而神魂顛倒,從而走向毀滅。

從這樣的角度看,霍亂和愛情在摧毀一個人方面是殊途同歸的。

阿里薩因沒得到費爾明娜的回應而惶惶不安,當他得到一封費爾明娜簡簡單單的回信的時候,卻興奮得神魂顛倒

阿里薩對費爾明娜熾熱的愛,使他變得卑微並且侷促起來,也正是因此,費爾明娜眼中見到的總是他"冰冷的眼睛"、"青紫的面龐"、和"因對愛情的恐懼而變得僵硬的雙唇"。

其實,因為傾慕而產生自卑是人之常情,但很多時候往往是因為這點點滴滴的自卑,使人在喜歡的人面前展現出來最不出彩的一面。

但這讓人忐忑的感情卻也是很多人不懈追求的心動,陷入其中的人,正如文中提到的那樣∶他們天天都是白天思念,夜晚夢見,急切地等信和回信,除此之外他們什麼也沒幹。

馬爾克斯將他目之所及以及心之所想的許多愛情的可能性融入了這部作品之中,充分讓讀者從各種不同的方向了解到愛情的種種模樣,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也難怪他在完成《霍亂時期的愛情》之後,會感慨道∶"寫完之後讓整個人都像被掏空了一樣。"

讓人痴迷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自古以來,有關愛情的美好傳說總是令人心嚮往之的,也正是這一個個的美麗傳說,使愛情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樣朦朧的美也使人愈發痴迷。

阿里薩對費爾明娜的愛到底痴迷到什麼程度?這份愛跨越了半個世紀而經久不衰;使他在兜兜轉轉半輩子之後,仍然毅然地奔赴向她的懷抱;即使已經歷盡千帆,對她的執迷仍然絲毫不減。

在阿里薩和費爾明娜確認心意之後不久,他們倆的愛情就受到了來自各種因素的阻撓,使得這對有情人最終落到被迫分開的結局

但這僅僅是故事的開始,不久後,費爾明娜嫁給了一個收入有保障的醫生。

在這後來幾十年的日子,阿里薩也逐漸褪去青澀,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富商,甚至還流連於許多女人之間,惹下了不少的桃花債。

只是,仿佛出現在他後來生命之中的女人們只是為了證明費爾明娜在他心裡不可撼動的地位。那些形形色色的女子反而使內心對費爾明娜的思念更甚,只可惜,伊人已嫁做他人婦,這樣的結果難免讓人意難平。

仿佛是感念他的痴心,多年後的一天,阿里薩終於等來費爾明娜丈夫去世的消息,於是,他又義無反顧地去到費爾明娜的身邊。

至此,這段穿越半個世紀的愛戀和痴心,終於得到了妥善安放,只可嘆,年華已逝,青春不再,一切事物在他們分隔兩地的這些年,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值得讚嘆的是,即使年華逝去,他的愛仍然從未變質,或許正應了那句"任何年齡的愛情都是合情合理的"。

阿里薩對費爾明娜的愛戀是忠貞不渝的,但僅僅是靈魂上的忠貞不渝,因為他的肉體早就已經去向了許多人的身邊了。只是這樣的忠貞方式,如果換一個角度看,也是對別人的殘忍。因為在他欠下的桃花債中,不乏有人是真的對他痴迷的,可是他的整個靈魂都屬於了費爾明娜,其他人在他心中無法掀起任何波瀾,這樣的結果,對於對他付出真心的人來說,難免有些殘忍。

關於愛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詮釋,但它永遠都是人類社會之中神秘美好的代表。

阿里薩對費爾明娜的忠貞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愈發熠熠生輝,許多人敬佩他愛而不得卻堅持不懈的勇氣,但這也不代表已經擁有的就不再珍貴,畢竟,能在平淡的生活中也閃閃發光的愛情,也是很難得的。

相關焦點

  • 霍亂時期的愛情阿里薩51年622段感情,給出你關於愛情的答案
    馬爾克斯將這則故事與他父母年輕時的愛情雜糅在一起,再加入馬爾克斯自己的愛情、其他一些人的愛情故事,最後成了《霍亂時期的愛情》霍亂,讓人不寒而慄的可怕疾病,作為線索貫穿始終。如果說《百年孤獨》描寫的是極致的孤獨,那麼《霍亂時期的愛情》描寫的則是極致的愛情。在50多年的時間跨度中,男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愛與等待,而這50多年,很多東西都在變,人也不例外。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故事三部曲,蘊含愛情的真諦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豆瓣評分高達8.8分。讓大眾更熟悉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作品,《百年孤獨》。但對於馬爾克斯來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才是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小說的核心是愛情,把愛情的所有可能全部寫在這本書中,因此這本書也被稱為「愛情的百科全書」。
  • 書評《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奎茲小說講述了一個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的故事:男男女女主人公因年齡太小而未能在二十歲時結婚;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曲折之後,他們仍然在80歲時因為年齡太大而未能結婚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孤獨,一種有關執念和等待的孤獨
    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很多人都以為他已經在這本書上耗盡了所有的心力,甚至有人說:《百年孤獨》隨便截取其中任何一段都足以令一個作家不朽了,可他卻偏偏賭徒般的寫出了360頁密不透風的文字。然而18年後,又一本驚世之作——《霍亂時期的愛情》問世了。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穿破歲月荒蕪
    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要麼生下來就會,要麼永遠都不會」——《霍亂時期的愛情》在獲得諾獎3年後,馬爾克斯寫下了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時,完稿時,他58歲,對人生無比通透,也因此,更了解愛情之於人生的價值。
  • 《霍亂時期的愛情》30句經典語錄,附手寫圖文
    《霍亂時期的愛情》30經典語錄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用一生愛一人,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喪夫之痛讓她又遇到了阿里薩,阿里薩在信中對人生、愛情、老年和死亡的思考都成功的進入了費爾明娜的精神世界。她再次接納他成為自己的心靈伴侶,並且兩個人還一起出海。費爾明娜一生中遇到的兩個重要的男人都讓她明白了愛情的真諦,阿里薩初見的時候她是期待他的示愛,在於烏爾比諾的婚姻裡雖然是平淡的,攜手相伴的溫情也讓她感受到婚姻的甜蜜。
  • 《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話,說出愛情核心:你可以愛一個人多久?
    說起《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相信大家大部分人都應該讀過,它的作者是偉大作者馬爾克斯,他寫的《百年孤獨》,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這並不是愛情
    李健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愛情的所有模樣,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看這本書之前請大家思考這樣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一個的男生說他十分愛你,但是卻和不同的女人有床第之歡,請問你還相信他愛你嗎?
  •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講述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作者:梅荷一、愛情是一場身體上的霍亂,也是一場心靈裡的動蕩當我拿到《霍亂時期的愛情》時,被裡面的第一句話吸引,「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這種倒敘式的敘事方法,吸引讀者一步一步進入作者事先設置好的故事套路。
  •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重啟了我對愛情的幻想
    因為久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大名,看完了《百年孤獨》後,又對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好奇 就看了這部同名電影。
  • 分享: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 ertert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 該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 該小說不僅表達了「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更重要的是展現了哥倫比亞的歷史。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讀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第二本書,雖然很早久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害怕像讀《百年孤獨》那樣,全程都是懵的,馬爾克斯總是很魔幻,而我只是一個很接地氣的娃。直到在最近看到《霍亂時期的愛情》一句書評:「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才鼓起勇氣去讀這本書。相比《百年孤獨》這本書的題材很接地氣——愛情。有人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部愛情百科全書。確實,人世間能見到的愛情的模樣,都能在裡面找到樣本。
  •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這才是頂級的愛情
    這兩天讀完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剛讀完一臉懵,會想這樣的愛情怎麼會有人想擁有呢?仔細思索一番,才明白了這樣的愛情才是頂級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講得是一個叫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男人一見鍾情喜歡上了一個叫費爾明娜達薩,從此以後就像被勾走了魂兒一樣,每天寫情書表達愛意,想盡辦法想要見心愛的女子一面,正是那首歌中唱的「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 人生若只如初見——霍亂時期的愛情
    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不朽經典——《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活著》的作者餘華是怎麼評價《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它不像《百年孤獨》那麼震撼人心,但是它是深入人心。《百年孤獨》看起來可能是君臨天下的味道,其實那是一種天才,而這一本《霍亂時期的愛情》更多是他對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描寫。《百年孤獨》是天才之作,而《霍亂時期的愛情》是生活之作,它們是這樣的區別,但都是一樣了不起。」評價可謂相當精準。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卻遠比想像中更好
    《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都是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成名作,看過百年孤獨的人都知道,馬爾克斯一貫走的是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但是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卻與以往不同,這次馬爾克斯走的是情感路線,不禁讓人眼前一亮,也有所期待。馬爾克斯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不亞於《百年孤獨》,因為是「發自內心的創作」。
  • 《霍亂時期的愛情》啟示:愛情是一場修行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大作《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教科書」。小說以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哥倫比亞的戰亂和霍亂時期為背景,講述了一對男女跨越半個世紀,經歷各自的生活沉淪,最終走到一起的愛情故事。
  •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婚姻辜負的你,還相信愛情嗎?
    一提起加西亞·馬爾克斯,最為人稱道的作品當屬《百年孤獨》,但是除此之外,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是一部動人心魄的偉大作品。如果說《百年孤獨》是一部格局宏大的家族故事,講述的是馬孔多世世代代的宿命輪迴,那麼《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一部著手於細微裡個人的愛情堅守和初衷。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生活裡的一束光,也是情感上的一場霍亂
    他有兩部經典代表作,一部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獨》,另一部則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這也是他一生中最滿意的兩部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如果你完全不知道這本書所講的故事,一定很難想像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深入剖析文學創作中的愛情模型
    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喜歡《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理由總結為一句話:馬爾克斯用一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戀愛故事,寫盡了人生中愛情的各種樣子。作為船運公司董事長的阿里薩,他邀請費爾明娜乘船散心,在船上,他們一點點袒露心扉,日夜歌舞,把這半個世紀以來沒能說出口的話都說了,把沒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最後,他們在船上升起了一面霍亂旗,表示船上爆發了霍亂,這樣就不必停泊在任何港口了,這一對老人也都不想回到岸上的現實中去,因為岸上那個沒有愛的世界,比死亡更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