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啟示:愛情是一場修行

2020-12-12 花之言讀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大作《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教科書」。小說以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哥倫比亞的戰亂和霍亂時期為背景,講述了一對男女跨越半個世紀,經歷各自的生活沉淪,最終走到一起的愛情故事。

作者領我們見識了愛情的很多面貌,有穩定而世俗的、激情而不理智的、短暫而狂熱的、甚至為人所鄙視的……

我以為,愛情其實是人生中的一場修行。

一、男人的修行:

佛家講人有六識:眼、耳、鼻、舌、身、意。

這六識使人有了貪嗔痴。(這裡具體禪意我們不討論)

1、貪圖美色和徵服異性。

男人看見(聞見、碰見、摸見,這都是六識)美麗的女人,沒有不動心想一親芳澤的。舉例子:王語嫣之於段譽;黛西之於蓋茨比、貂蟬之於呂布等等數不勝數。

小說中的兩個男主人公——私生子弗洛倫蒂洛·阿里薩(這名字太長,為了方便,後面就叫弗洛)和貴族後裔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後面稱胡維)在先後見到青春貌美的女主費爾明娜·達薩(後面稱明娜)時都魂不守舍地愛上了她。

弗洛是一眼萬年,被愛人拒絕後決心非她不娶(仍然是為了徵服她);胡維是拋下世俗眼裡的門當戶對,在搞不清是為了喜歡她的美貌和管家的才能還是為了徵服原本拒絕他的美人的情況下,就把她娶進了豪門。

這一層修行使兩個男人都嘗到了苦頭。

單身的弗洛是求不得苦。他苦苦找尋忘掉美人的法子。可惜法子錯了。他和六百多名女性有了瓜葛後還是誰也代替不了心裡的那個影像。

《沉默的羔羊》裡有一金句:我們怎樣開始貪圖的?我們貪圖每天見到的東西。

弗洛總是偷偷摸摸想去見明娜,見不到就把別的女人代替成她,連留下她影子的鏡子都要弄回家。(《甄嬛傳》裡的皇帝對純元皇后也是這樣)他母親安排他到外地工作他寧願受顛簸之苦也要返回所愛居留的地方。他求不得也放不下。貪心至此,痴心至此。

「它就像人的長子,你工作一輩子都是為了它,為它犧牲一切,可到頭來,它還是只做它想做的事。」

2、茫然與出軌

有婚約的的胡維先生受的則是怨憎會苦。

從歐洲恩愛夫妻度蜜月回來,面對的就是嬌妻的倔脾氣和母親大人對媳婦的挑剔和管教。

夫妻生活的關鍵在於學會控制厭惡。

傲嬌的美人和嚴肅的寡母連吃飯都會互相惱怒。

妻子的自尊使她羞於低頭認錯,丈夫的茫然使他背地裡做下了愧疚的事情......

他曾教導明娜:「你要永遠記住,對於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可見他的妻子令他如何的不安。他渴望安慰。

3、明心見性

人不是從娘胎裡出來就一成不變的,相反,生活會逼迫他一次又一次的脫胎換骨。

胡維醫生秉持著"可以不忠,但不可背信棄義"的原則維持了對妻子的愛和美滿家庭,以至於老了以後他真正感到彼此須臾不可離的愛情。

他的修行也許自認為圓滿,因走得意外。

至此,佛洛的愛情有了希望。被拒絕過的他抓住最後的機會,用一輩子的對女人心理了如指掌的經驗和配得起她的決心,放下了過去的陰暗和憂鬱。他再也不覺得"心靈的愛在腰部以上,肉體的愛在腰部以下"。

在他十分努力下,他們終於達到了靈與肉的一致,證得圓滿。

"他們仿佛一舉越過了漫長艱辛的夫妻生活,義無反顧地直達愛情的核心。他們像一對經歷了生活磨鍊的老夫老妻,在寧靜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無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樓:超越了愛情。因為他們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夠長時間,足以發現無論何時何地,愛情始終都是愛情,只不過距離死亡越近,愛就越濃鬱。" ——《霍亂時期的愛情》

二、女人的修行: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細微至發梢,宏大至天地。"—《心之力》

女人的愛情修行完全在心念之間。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愛情就是我所看到的樣子。我不想看的就不是愛情。

明娜的初戀給了她幻像中的弗洛。她看見的是那個坐在花園長凳上的瘦弱詩人,她聽見的是穿窗而來的小提琴的竊竊私語,她讀到的是愛慕者的心聲。她相信她看到的就是愛情本來的樣子。

可是當她的心清醒過來,離得遠一點,把時間拉得開一點再看弗洛的時候,她相信她看到的不是愛情,是個"可憐的人"。

於是在她表妹和胡維的共同努力下,她把愛情給了胡維。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愛情原來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樣子。

結婚以後的明娜某一天忽然明白了:二十幾歲的火熱躁動是某種高尚而美麗的東西,但絕不是愛情。

她認為丈夫提供給她的僅限於世俗的好處:安全感、榮譽感、和諧和幸福,這些加一起看似愛情,但終究不是愛情,只是彼此需要而已。

當她發現丈夫出軌,她出走了。然而,她還是原諒了他。她相信他們有愛情。儘管愛情不是她所希望看見的樣子。

明娜對待陰影裡的弗洛選擇視而不見,認為以前的那個"可憐人"和眼前越來越有地位的人不是同一個人。

3、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愛情原來真的是我看見的樣子。

她的丈夫胡維死後,她痛徹心扉,頓覺無依無靠。她相信他們的愛情無比美好(可惜知道了胡維有醜聞)。直到弗洛竭盡全力把她從痛苦中拉出來,她才發現: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弗洛一直都準備好了愛情的答案:一生一世。

三、總結

愛情是男人女人一生的修行。但願我們用自己的智慧修得功德圓滿,不負此生。

我是觀人生,悅風情,愛寫情感文的花之言讀。歡迎網友來交流、拍磚。如果喜歡我的文字請轉發。謝謝!

相關焦點

  • 號稱愛情大全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給予我們最現實的三點啟示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以阿里薩和費爾米娜半個世紀的感情糾葛為主線展開,經過51年9個月4天的等待,阿里薩終於與摯愛費爾米娜走到了一起。阿里薩在這場跨世紀的痴情與守望中,再現了不同時期對愛情的不同感悟與態度,也讓當代人看到了不同時期愛情的不同模樣,進而反思當代愛情的困惑與出路。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生活裡的一束光,也是情感上的一場霍亂
    他有兩部經典代表作,一部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獨》,另一部則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這也是他一生中最滿意的兩部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如果你完全不知道這本書所講的故事,一定很難想像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故事三部曲,蘊含愛情的真諦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豆瓣評分高達8.8分。讓大眾更熟悉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作品,《百年孤獨》。但對於馬爾克斯來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才是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小說的核心是愛情,把愛情的所有可能全部寫在這本書中,因此這本書也被稱為「愛情的百科全書」。
  • 《霍亂時期的愛情》:任何年齡的愛情,都合情合理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擁有純潔無瑕的友情是不可思議的",一語道出異性之間感情的曖昧之處。《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愛情在現實之中的樣子,在作者的筆下,愛情的隱秘、忠貞、純潔、粗暴,甚至是轉瞬即逝以及轟轟烈烈等特點。這樣的愛情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吸引著無數墜入情網的男男女女如同蜜蜂般痴迷、靠近。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這並不是愛情
    李健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愛情的所有模樣,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看這本書之前請大家思考這樣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一個的男生說他十分愛你,但是卻和不同的女人有床第之歡,請問你還相信他愛你嗎?
  • 書評《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奎茲小說講述了一個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的故事:男男女女主人公因年齡太小而未能在二十歲時結婚;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曲折之後,他們仍然在80歲時因為年齡太大而未能結婚
  • 愛情百科全書——《霍亂時期的愛情》:情人與真愛的區別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單身生活的點點滴滴,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本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堪稱是「愛情百科全書」,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關於愛情的啟發。一 美好的初戀,也許只是一場幻覺世間一切故事,都源於一次遇見。
  •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重啟了我對愛情的幻想
    因為久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大名,看完了《百年孤獨》後,又對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好奇 就看了這部同名電影。
  • 分享: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 ertert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 該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 該小說不僅表達了「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更重要的是展現了哥倫比亞的歷史。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用一生愛一人,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展現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被譽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這本書不難懂,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出身卑微的二十二歲青年阿里薩,對富家千金費爾明娜一見鍾情,於是他開始了瘋狂的追求。
  •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講述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作者:梅荷一、愛情是一場身體上的霍亂,也是一場心靈裡的動蕩當我拿到《霍亂時期的愛情》時,被裡面的第一句話吸引,「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這種倒敘式的敘事方法,吸引讀者一步一步進入作者事先設置好的故事套路。
  • 霍亂時期的愛情,為愛跨越50年的等待
    ——加西亞·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還記得大二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軍訓前那個暑假,看了電視劇叫做春風十裡不如你,那裡的男主秋水也是在軍訓時送給小紅了一本書,正是《霍亂時期的愛情》,我開學後也有了那麼一本書,我軍訓期間看完了卻沒有看明白,二刷就認識有很大的不同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讀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第二本書,雖然很早久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害怕像讀《百年孤獨》那樣,全程都是懵的,馬爾克斯總是很魔幻,而我只是一個很接地氣的娃。直到在最近看到《霍亂時期的愛情》一句書評:「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才鼓起勇氣去讀這本書。相比《百年孤獨》這本書的題材很接地氣——愛情。有人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部愛情百科全書。確實,人世間能見到的愛情的模樣,都能在裡面找到樣本。
  •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這才是頂級的愛情
    這兩天讀完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剛讀完一臉懵,會想這樣的愛情怎麼會有人想擁有呢?仔細思索一番,才明白了這樣的愛情才是頂級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講得是一個叫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男人一見鍾情喜歡上了一個叫費爾明娜達薩,從此以後就像被勾走了魂兒一樣,每天寫情書表達愛意,想盡辦法想要見心愛的女子一面,正是那首歌中唱的「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給你答案
    作者:瓊笛|書評系列紐約時報評價《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小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之一。"因為在《霍亂時期的愛情》當中,作者馬爾克斯幾乎寫盡了愛情的全部面貌。不管是甜蜜的,還是冷酷的,相聚亦或是分離,浪漫或者平淡,作者都用獨特的筆觸向我們展示出了一段又一段,各不相同的愛情。除去愛情,我們還能夠在這本書當中感悟到許多其他的東西,關於人性,關於老去,關於永恆。
  • 《霍亂時期的愛情》——閱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思。遲些遇到了這部經典。「愛的本質就是一場不可治癒的霍亂」。霍亂時期苦杏仁味的愛情。「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霍亂時期的愛情》改編電影中的臺詞。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卻遠比想像中更好
    愛情是文學藝術探討的永恆主題,它為文學藝術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馬爾克斯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如同他的《百年孤獨》一樣,窮盡了愛情所有的可能性,被譽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但是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卻與以往不同,這次馬爾克斯走的是情感路線,不禁讓人眼前一亮,也有所期待。馬爾克斯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不亞於《百年孤獨》,因為是「發自內心的創作」。
  • 霍亂時期的愛情:濫情的痴情者,51年622段感情,為真愛保持童貞
    有人將《霍亂時期的愛情》裡的主人公阿里薩稱為「濫情的痴情者」,他51年的時間交了622個女友,經歷了世俗的愛情,但是依舊忘不了他的初戀。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男生忘不掉自己初戀的原因「愛而不得的永遠是最好的」,但是,阿里薩卻在51年後,熬死了自己的情敵,和初戀終成眷屬。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深入剖析文學創作中的愛情模型
    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喜歡《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理由總結為一句話:馬爾克斯用一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戀愛故事,寫盡了人生中愛情的各種樣子。我認為,少年時期的愛不怕外人的阻撓,怕的是幻想破滅。怕的是有一天你突然意識到,一切不過是你自己的想像。當費爾明娜面前的人換成了完美男人烏爾比諾醫生時,她也會自動認可一場門當戶對的婚姻。此時,愛情走向了親密之愛。
  • 《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了」
    馬爾克斯曾經說過,這一部《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他寫得最好的小說。然而在我的愛情觀還停留在純愛期,一位跟我有同樣愛情觀的朋友讀完此書,告訴我她三觀盡毀,我便沒有讀。讀這部小說的契機,是當前的疫情。四月中旬有一條刷爆我朋友圈的新聞,一對情侶不顧封城禁令,在居民區公共桌椅上親吻,被巡視的警察抓到,罰款,有圖有真相,於是我戲謔地問我的閨蜜們,這是不是「新霍亂時期的愛情」?不想這個玩笑誤發到了我和父母的微信群裡。父親說,我應該仔細讀一下這部小說,才知道究竟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而不是想當然地憑書名猜故事內容,就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