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別山區的43個縣中,湖北羅田是典型的扶貧開發重點縣,地處大別山腹地,貧困程度深,又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產業發展受限。在當地,特色品種「大別山黑山羊」久負盛名。因為具有繁殖力高、抗病能力強、肉質鮮美的特點,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目錄》,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憑藉這一獨具特色的地方資源,羅田縣積極打造「大別山黑山羊」這一優勢特色區域品牌,實行「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百姓受益」的方針,提升了大別山黑山羊品種知名度,種羊場規模也進一步擴大,目前已建成存欄5000隻、年供種能力達到1萬隻以上的鄂東地區最大的大別山黑山羊種源基地,集大別山黑山羊種質資源保護、擴繁、開發利用、推廣、科研示範、教學和實習實訓為一體,為大別山區黑山羊產業穩步健康發展奠定了種源基礎。
其中,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集黑山羊育種、養殖、屠宰加工、產品研發與營銷為一體,依託合作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不斷完善與社員利益聯結機制,探索開展了「1235」養殖模式,在全省命名並推廣,實施「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推行「五統一」養殖標準,即「統一供應良種、統一防疫消毒、統一欄圈建設,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回收肉羊」。從根本上解決產銷對接問題,與養殖農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同時,探索開展大別山黑山羊產業「政府+市場主體+銀行+保險+貧困戶」的「五位一體」產業扶貧模式,以貧困戶為中心,形成強大幫扶合力。為廣大農戶提供良種供應、技術培訓、肉羊回收等系列化全程服務,補齊了貧困戶缺致富門路、缺資金、缺技術、缺抗禦風險能力、缺產品銷路的短板,把黑山羊養殖變成了只要勤勞就能致富的「傻瓜」模式。首批帶動全縣175個村中406個貧困戶養殖黑山羊,經過近四年的努力,有超過60%以上的養殖貧困戶實現了人均收入過萬元的目標。
隨著聯農帶農能力日益增強,輻射帶動了大別山區黑山羊養殖戶3.8萬戶,形成了以羅田為核心的跨縣域連片發展的商品肉羊生產基地。2019年末,全市實現肉羊存欄72.85萬隻、出欄62.3萬隻、羊肉產量1.2萬噸、綜合產值過30億元,為大別山區農戶直接帶來經濟效益10億元。如今,黑山羊產業已成為大別山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新坐標。
【來源:農民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