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信息顯示,12月21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作工作報告。
在部署2021年的重點工作時,王蒙徽指出,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強化城市主體責任,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輿情引導、市場監管等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在近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指導支持,中國房地產金融年會組委會主辦的「2020中國房地產金融年會」上,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談及目前房地產政策時表示,當前總體的形勢來看房地產融資的政策趨向於收緊。
他表示,「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從各個融資渠道風向收緊到總量上來加以把控,它的重點是很明確的,就是要控制房企有息負債的增速。」與此同時,連平觀察到,銀行借款、債券、非標等融資渠道是不同程度在收窄,這樣房企現金流就不得不更多來依賴銷售的回款。
連平分析稱,2021年底「三道紅線」隱含的要求,發債房企有息負債增速不能超過6.9%,有可能會實現。
他認為,2021年還要重點關注境內外信用債到期償還壓力。與此同時,在控制房地產行業整體有息負債規模同時,他提醒,結構性問題也不可忽視。
連平判斷,部分房企信託融資,發債融資佔比比較高,面臨監管壓力就會更大一些。同時,滿足三道紅線監管要求所需時間也可能會更長一些。「在2021年確實還是不能排除出現第三種情況,兩者增速同時回落這種可能性會比較大一些。」
從整體上看,連平表示,其總體想法還是需要平衡好房地產行業的金融風險和這個行業穩健運行。「在最近中央一系列相關穩健和重要的會議中間再次明確了房地產行業要保持一個平穩健康的發展,所以我們需要平衡好風險和穩健運行這兩個方面。」
為此連平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從總量上而言有息負債增速應該與銷售回款增速保持一個動態平衡。要爭取銷售回款增速回升產生的現金流可以來基本彌補有息負債增速的回落,儘量避免第三種情形的出現。
第二,從有息負債結構來看,對非標、發債、銀行借款還是應該採取逐步緩解的策略。建議逐步分階段來實施三道紅線監管要求,並根據房企從拿地到房屋驗收等整個行業周期的平均時長,甚至兩三年緩衝期。
第三,提高房企股權融資佔比,豐富多元化融資渠道。連平建議,在當下嚴控有息負債增速背景下可以考慮提高房企股權融資比例。比如合作開發,分拆物業上市、債轉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甚至可以考慮恢復受理和重啟A股上市規模,房企股本再融資,以及拉同港股,以及A股房企在降槓桿措施方面的公平性。以此來優化房企融資的結構。此外,可以在房企股權融資這個方面給予政策優惠以及推動。
第四,高度關注房地產金融風險,建立因地制宜的動態房地產金融風險建設體系。根據不同地區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區如一線和重要二線城市,以及整體三線和四線城市這些方面不同風險特徵來建立監測體系。
第五,重點關注房地產金融風險可能引發相關行業風險,例如對房地產行業提供較多融資的機構如像信託、三方財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