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利:找準優勢 小型電動化是自主品牌發展方向

2020-12-27 網易汽車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8月15日報導    2020年8月13日-15日,以「新變局 新挑戰 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徵程」為主題的「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召開。

在8月15日上午舉辦的「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分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諮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發表了主題演講。關於新能源汽車市場化趨勢,他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仍然處於政策驅動為主的階段,市場化程度依然比較低。第二,政策性市場有規模上限,新能源汽車要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必須依靠非政策性市場。第三,非政策性市場必須依靠市場力量來驅動,靠技術進步、靠性價比提升,但中期仍需要因勢利導的政策。


針對這樣的市場怎麼做?李偉利提到,低價位的車補貼和稅收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價格對經濟性購買行為作用比較大。

第二,推動電動化要把政策轉向使用環節,大量改善使用環境,比如像充電樁建設。

此外,李偉利認為,自主品牌要想新能源汽車汽車快速提升規模,需在小型電動化上下功夫,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市場,都對自主品牌更有優勢。找準自主品牌優勢,中低端的小型電動化或是未來發展總體方向。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偉利:感謝葉秘書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就此論壇的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化趨勢的一些看法。主要跟大家分享三個觀點:

第一、新能源汽車目前仍然處於政策驅動為主的階段,市場化程度依然比較低。

第二,政策性市場有規模上限,新能源汽車要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必須依靠非政策性市場。

第三,非政策性市場必須依靠市場力量來驅動,靠技術進步、靠性價比提升,但中期仍需要因勢利導的政策。

首先看第一個觀點,新能源汽車仍然處於政策驅動為主的階段。為什麼這樣說?這些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政策大力推動下,各個政府部門都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以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為首的各個部委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汽車的發展,經過接近10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超過100萬輛,在全球市場規模當中處於很高的地位。

今年新能源汽車出現了一些波動,尤其在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市場,出現了市場下滑。我們判斷主要由於政策,因為其他的都沒有變,主要是政策補貼的力度退坡所帶來的。

過去政策也一直在退坡,為什麼2019年的退坡力度比較大,這是有關係的。同時退坡對企業經營有一個臨界點,具體看一下相關的數據。

新能源滲透率從去年開始有所下滑,從月度上可以看到,去年1-6月份,補貼政策沒有變動的時候,整體銷量還是比較高速增長的,到7月份以後,持續負增長的態勢,今年還是負增長,大家說今年可能有疫情的原因,如果沒有疫情,我想也是很艱難的。

政策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稅費政策,包括補貼+免車購置稅,這是大家感知到的相關政策。從2010年開始,那時候一輛車補20幾萬,慢慢政策隨著規模的提升,政策的補貼力度在下滑,到2019年7月份以後,整個一輛車加起來大概一萬五,實際上還有一個補貼,對於電動汽車來說,插電的可能按排量徵收了,但是純電不計消費稅的,但是消費稅在汽車產業當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按照燃油車可以看到,不同排量的徵收的消費稅不等;小排量的可能比較低一些,到4.0以上的排量,要徵收40%的消費稅,而且消費稅是價內稅,大體給大家測算了一下,如果以進口車,到岸價為20萬元的2.0-2.5排量,消費稅就是2萬多,合起來大概就是30萬輛的車,如果以進口計,消費稅如果燃油車的話就得2.32萬元的消費稅。

電動車沒有這部分費用,國產車也是一樣,國內售價30萬的純電動測算的話,大體差不太多,補貼2萬多,消費稅2萬多,車購稅2萬多,合計7萬多。雖然看到補貼政策到2019年,中央和地方的補貼是2萬多,但是整體算下來以後,一輛30萬輛的電動汽車享受的財政補貼超過了7萬塊錢,現在還是比較大的。這就是為什麼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很重要的政策市場。

第二,牌照的政策。主要一部分是限購,還有一部分限行,新能源汽車過去一半銷售到了限購城市,但是整個乘用車,整個汽車市場在限購城市的銷量只有13%左右,新能源汽車銷售主體是因為牌照的原因。非限購裡面還有一部分城市是限行的,大家為了綠牌買一輛新能源汽車。

第三,特定領域的直接推廣。主要是公共服務領域,一些城市在開始大力推進公共領域的電動化。像深圳、廣州強制規定了整個電動化的新能源汽車新增或者更新的電動車,都要使用電動化的汽車,它就比較高,而合肥、重慶沒有規定的就滲透率低一些。

從這三個方面,給出當前第一個判斷,新能源汽車雖然補貼下滑了,但是還是在以政策驅動為主的市場,市場化的程度還是比較低。

總結一下,按照新能源汽車2019年終端上牌數據100萬輛車來測算,商用車基本上是政策影響的,公交等其他領域,大概14萬多輛;從乘用車裡面86萬輛車來看,營運車輛40萬車輛,基本上是政策因素所帶來的。

在私人領域,剛才跟大家提到了限購裡面有20萬輛,這裡面可能還有一部分非政策因素,我就是願意用油車的牌照買一輛電動汽車,可能還有限行的因素,按照16萬輛算,剩下的是非限購城市,提到了綠牌是另外一個因素,A級車型大概是北汽EU5,比亞迪的幾款車型都是A級車型,基本上都是私人購買以後做網約車的,跟出租營運是一樣,因為很多城市由於網約車政策要求,如果你要用一個燃油車做網約車,可能買一個B級車,價格就貴了。如果電動車,現在400公裡的電動汽車,A級車12萬塊錢差不多了,這也是政策性市場。

合起來可以看,非政策性市場,也就是市場化的市場,現在電動化基本上20%左右的市場。

第二個判斷,政策市場有規模的上限,新能源汽車要想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必須依靠非政策性市場。

為什麼這麼說?馬處長說了《行動計劃》裡面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目標,到2025年爭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5%,依靠什麼?從場景來分析一下,整個新能源汽車扣除長途、大型中重型商用車以外,真正能夠實現電動化的,到2025年30萬輛左右的市場,今年相對低一些。

第二個場景,營運市場,出租、租賃、網約、共享汽車,初步測算,各地的出租更新保有進度不一樣,再加上網約車跟出租相差的一部分,到2025年營運車輛的規模應該在60萬輛左右。

第三個場景,限購城市私人市場。基本上各個城市差不多,這幾年再增加一部分市場,比如說像上海、廣州,尤其是廣州、杭州,也不是強制大家非買的電動汽車,你可以搖號、拍牌,是價格導向的。除了北京是強制買電動汽車以外,規模量不太大,整體上限購加起來35萬輛,如果把傳統燃油車全部轉成電動化,也不太可能,即使按照那個情況,限購城市也就是60萬輛的市場空間,每年銷售傳統汽車在限購城市就是60萬輛車。

按照場景去推算,政策目標25%,到2025年,25%的政策目標,也就是700萬輛的電動汽車,我們剛才把前三個場景扣除以後,非限購私人市場接近600萬輛的車,才能達到所說的政策目標。年均增長速度按2019年私人非限購市場26萬輛,到575萬輛,年均增長量68%才能達到政策目標。

怎麼達到?第三個判斷,非政策市場必須依靠市場力量推動,靠技術進步、靠性價比提升、但中期仍需要因勢利導的政策。大家可以看到,買新能源汽車各種因素都有了,核心的一個其實就是性價比,要不就是你這個車價格可能比較貴一些,但是產品的性能比較好,或者性能不太好,但是價格非常便宜。不同類型的都能達到這個目標,按照現在的滲透率,非限購私人市場滲透率只有1.8%,如果到2025年,私人非限購城市的滲透率要提升到26.8%,可以看到幾個車型對比,如果在電動汽車和傳統汽車價位接近的時候,銷量比就比較好一些,新能源汽車電動化的價格溢價15%-40%,電車和油車的銷量比相對高一些,賣1輛電動汽車可能賣6輛油車,高端的合資產品可以看到也是一樣的,軒逸價位相對高一些,接近60%(比油車),寶馬的X5混動版比油車高17%,再免購置稅以後大體相當,所以它的油電比就是1比7,但是軒逸1比853,也就是賣800多輛車才能賣出1輛電車。

我們的產品市場在哪兒?從現狀市場可以看到,兩大類。

第一,高端的B級以上的,今年比較特殊,高端佔40%以上,往年大概25%左右。

第二,低端市場(小型化電動汽車A00),可以看到A00市場滲透率基本上已經達到90%。也就是說在A00市場傳統油車已經沒有了,基本是小型電動化。B級車滲透率相對比較高一些,但是主體汽車的銷售市場,A級和A0市場滲透率相對比較低。

大家出於什麼買電動汽車?

第一,這是政策和企業產品比較關鍵的著力點。從調研看,買A00的主體上是由於經濟性購買,使用費用低、購買費用低,維修保養比較低,電動汽車(A00)80-100塊錢的保養成本,一萬公裡才保養一次。燃油車要5000公裡保養一次,一次可能五六百塊錢,即使A00便宜一些也三四百塊錢,兩者差距比較大。

B級車主要處於情感和產品的驅動因素,這裡不講什麼是品牌了,大家出於對電動汽車的喜愛,或者對高科技產品的一種追求,會買一輛電動汽車,家裡面基本上都有一輛車,甚至多輛車,這個車只是它的補充。

針對這樣的市場怎麼做?低價位的車補貼和稅收政策是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它是經濟性購買,價格對他的購買行為作用比較大。B級以上的高端或者豪華的電動汽車主要在產品,我們剛才跟大家看到,比如30萬元的車型要補貼7萬塊錢,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有作用,如果把7萬塊錢的補貼補到低價位,一個7萬塊錢的電動汽車可能補3輛,一輛車2萬塊錢,價位就降到5萬塊錢,這樣就非常有效促進小型車的發展。可以看到小型車基本上都是電動汽車,大家不會買油車了。

第二,推動電動化要把政策轉向使用環節,大量改善使用環境。比如像充電樁建設,我調查很多城市,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小區或者區域才能裝充電樁,大家還是依賴於公共充電樁,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下,大家購買電動汽車的意願就比較低了,而這些是汽車廠家解決不了的,需要政策的支持。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三個觀點。

最後簡單談一下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按照總書記的說法,新能源汽車是建設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可以看到合資整體的銷量在持續上升。

從產品結構上來說,小型電動化基本上有自主的,自主品牌要想新能源汽車汽車快速提升規模,還是要在小型電動化上下功夫,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市場,都是對自主品牌更有優勢的。如果不能完全形成電動化的市場,對於自主品牌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利潤消化是非常大的。看看幾個主流的企業來說,電動化整個單車利潤相對比較低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賣新能源汽車不能虧本,如果虧本以後,對於發展整個汽車產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我們一定要找準自主品牌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中低端的小型電動化是未來發展的總體方向。

我就跟大家分享這麼多觀點。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網易汽車 責任編輯:張新穎_NAB7458

相關焦點

  • 車市低迷,自主品牌如何尋找發展新動能?
    新華網北京8月20日電(記者楊慶兵 陳俊松)夏日炎炎,中國大地持續高溫,然而,對於自主品牌汽車的行業掌門人們來說,在這個夏天,卻感覺到些許寒意。一邊是中國車市階段性低靡,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創下了近4年新低;一邊是合資股比逐步放開、進口車關稅下調,自主品牌的政策紅利正在退潮。自主品牌怎麼辦?未來發力方向在哪兒?自主品牌車企如何定位才能拓展發展空間、反守為攻呢?
  • 自主品牌迎來混合動力發展熱潮
    12月15日,長城汽車發布了「檸檬混動DHT」技術,這一技術有望打破長期以來合資品牌在混動領域的技術壟斷。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國將混合動力技術寫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簡稱「路線圖2.0」),混合動力技術已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企業端也突破了小排量高燃效發動機的技術瓶頸,自主品牌將迎來一波混合動力的發展熱潮。
  • 李偉利:車企分化嚴重 豐田在華單車均價達19.2萬元為合資最高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諮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在主題演講中表示,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正呈現出車企加速分化的事實以及強者將逆勢勝出的趨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0萬元以下車型的銷量下滑幅度達到40%以上,而現階段自主品牌的主銷價位仍集中在15萬元以下。
  • 「自動駕駛」如何發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成為鼓勵方向
    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推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發展,強化需求應用牽引,促進跨行業創新和資源整合,合力打造分工合作,互融共生的新興產業生態體系。政策鼓勵 重點推動技術互融協同發展隨著汽車與信息通信、新能源等領域深度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催生出智能網聯汽車這一新的產品形態。2015年,國務院首次明確將智能網聯汽車列入未來十年國家智能製造發展的重點領域。
  • 「新國貨」風潮吹暖自主品牌汽車
    但隨著防疫形勢的向好和市場的平穩恢復,今年下半年,自主品牌的市場表現正在越來越好。  更重要的是,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網聯化為代表的汽車新四化浪潮,正在給予自主品牌新的發展機遇。「無論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讓很多產業『重新洗牌』。在我看來,目前新四化給予汽車產業的衝擊力,不亞於一次小型的工業革命,自主品牌抓住了這個風口,就極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中拔得發展的頭籌。」
  • 楊忠陽:自主品牌汽車為何紛紛發力高端化
    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消費升級,豪華車市場份額不斷上升,而中低端市場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越來越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雖然今年前10個月,我國汽車市場銷量同比下滑4.7%,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跌至37.1%,但以奔馳、寶馬、奧迪主導的豪華車市場仍實現了5%以上的正增長,市場份額亦創出新高。當然,這裡面有豪華車以價換量的原因,但暗含更多的還是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
  • 重新佔領市場 小型電動汽車憑什麼捲土重來
    一時間,小型電動汽車可謂風光無兩。曾幾何時,憑藉車身靈活、價格低、好上手等優點,小型電動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之初風靡一時的「佔號神器」,再加上成本低、投入少、技術門檻也並不高,作為車企拿補貼的「優勢產品」,當時小型電動汽車市場的產品層出不窮,包括北汽EC系列、眾泰E200、芝麻、長安奔奔EV、知豆等,市場銷量也節節攀升。
  • 上海電驅動貢俊:相比發動機,自主品牌電機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
    恰恰這個產業是倒過來的,我們國家的電池電機產業恰恰是因為前面四個五年計劃的培育孵化,已經形成了競爭力,我熟悉的電驅動領域,我們傳統的汽車,像發動機和變速箱這些關鍵零部件,很少有國內自主品牌的零部件企業配套到跨國公司,特別是一線二線的品牌上去,在電機這個領域裡,不管是一線品牌還是二線品牌,我們自主品牌的零部件企業已經在供了,所以在這個領域,我們國家恰恰是有優勢的環節。
  • 廣汽豐田品牌館電動化體驗中心開館 數位化城市展廳進駐核心商圈
    這意味著品牌與顧客的溝通渠道和方式也要進行變革和升級。廣汽豐田品牌館·電動化體驗中心進駐正佳廣場這個集商貿、購物、娛樂和餐飲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體驗式綜合體,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讓廣汽豐田的品牌和產品,尤其是電動化產品更加貼近顧客,更加方便顧客全方位體驗。
  • 李偉利:挖掘中小城市潛力 打造國民電動車
    7月18日下午,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起組織的第一屆汽車市場與消費論壇舉辦,本屆的主題是「中小城市與農村電動化發展」,並邀請到有關部門代表、行業專家、企業高層共同參與研討。國家信息中心諮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國家信息中心諮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經過5年的高速期以後,補貼退坡以來正在步入一個新的調整階段,雖然新能源汽車仍不具備與傳統燃油車形成正面競爭的能力,但以市場驅動的中小城市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主銷的領域
  • 李偉利:車企正在加速分化 強者將會逆市勝出
    大會從電動化、智能化、數位化、大設計、運營和營銷等6大板塊梳理出22個圓桌議題、30場精彩演講,通過行業大咖的犀利觀點,將全面梳理目前汽車行業面臨的困境與問題。同時品牌之間分化比較明顯,今年上半年自主下滑30%,豪華只下降了6%。同時,各個品牌、品類之間也在出現明顯的分化,這三類品牌當中,前三名的企業集中度都在提高。尤其是自主品牌。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之下,強者將會逆勢勝出。以下為演講實錄:各位來賓,各位專家,各位企業代表大家上午好!
  • 李顯君:中國汽車品牌國際競爭優勢之路
    本屆論壇以「新變局 新挑戰 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徵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 求索突破之道,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把控宏觀產業形勢,解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動態。其中,在8月14日下午舉辦的「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競爭力」分論壇上,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君發表了主題為「中國汽車品牌國際競爭優勢之路」的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 捷豹路虎電動化:傳統與未來融合,競賽與量產融合
    2019年以來,歐洲的電動化汽車市場發展迅速,傳統的汽車巨頭們紛紛提速步伐,全力向電動化時代衝刺。未來十年,電動化或許會成為影響汽車行業格局的重要因素。在電動化汽車的浪潮中,捷豹路虎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 Honda加碼電動化戰略,從科技出發,因中國提速
    同時,在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之中,不論燃油車技術程度如何,幾乎所有車企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這也為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技術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供應鏈也日漸完善。可以說,中國將決定全球電動車的未來發展趨勢。
  • 南山智尚:順應市場發展趨勢 實施自主品牌發展戰略
    南山智尚:順應市場發展趨勢 實施自主品牌發展戰略 時間:2020-12-01 13:03:26 來源:中華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已難以滿足中高收入人群的需要,從質量
  • 新能源紅海下 小型電動車或成蔚藍之地?
    ,使得生產小型電動車成為獲得補貼的主要方式,也讓部分車企在電動化跑道上野蠻生長。對此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在2020年全國兩會提案建議中曾指出:「受行業政策、行業認知等因素影響,小型電動車發展受到一定阻礙,市場份額大幅下降。按照目前行業發展趨勢和當前產業政策導向來看,未來市場份額很可能進一步下滑。因此,在新的歷史階段,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
  • 面對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未來,Honda給出了這樣的答案_易車網
    根據德勤(Deloitte)預測,到2030年全球售出的新車中將有三分之一實現電動化。而中國無疑在這一輪電動化浪潮下走在前沿,成為領軍市場之一,藉此催生了朝氣蓬勃、發展迅猛的電動車產業以及日漸龐大的電動車消費市場。
  • 搶佔電動化新賽道 豪華車激戰2020
    來源:中國經營報搶佔電動化新賽道 豪華車激戰2020本報記者/郭少丹新年伊始,車企電動化轉型之路漫漫仍負重前行。ABB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豪華品牌,不過其電動化聲勢及產品布局相較國內自主品牌發力稍晚。而寶馬在電動化方面的先發優勢,在2015年後逐漸變弱,這跟寶馬領導人主導的戰略方向有關。根據業內人士撰文回憶,2015年寶馬掌門人換任後,對純電動車戰略的態度由積極轉為保守,相關產品的研發也一度幾乎擱淺。但在寶馬電動化腳步放緩期間,奔馳蟄伏几年後於2016年高調發布了C.A.S.E。
  • 小型轎車保值率排行榜出爐!自主品牌無緣前十,最高3年才打7折!
    最近,一份來自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會的榜單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榜單根據二手車市場的數據,對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小型轎車進行分析,並將排名前10的車型羅列如上。來自廣汽本田的飛度毫不意外勇奪冠軍,第一年的保值率高達79.04%,第二年的保值率也高達73.8%,而第三年更是直逼70%!
  • 鍾觀|Honda:電動化「我」已經玩了快30年了
    1990年代以來,汽車業再次面臨嚴峻局面,環保方面的規制快速強化,給汽車的技術發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這一次,Honda做出的選擇則是——電動化。在9月26日的北京車展上,Honda品牌下首款電動車概念車Honda SUV e: concept在這裡進行了全球首發亮相。Honda SUV e: concept以「一觸未來」為設計理念,採用極富未來感和科技感的設計語言,展示了Honda中國首款純電動車的研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