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理論很多,切忌一板一眼,要根據市場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技術上有句說法叫「封缺必補」,其實這是一種偏見。
我們先來認識缺口理論,缺口是價格的跳空高開或者低開形成的無成交區域。缺口一般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和衰竭性缺口,分別出現在一段趨勢的某一個位置。
實際上,缺口一般用來分析大盤比較多。舉個例子,如下圖,上證指數在一段上升趨勢中,出現了三種類型的缺口。起初在波段底部位產生了突破缺口,確認了一段趨勢的產生。然後在上漲趨勢中繼產生了持續性缺口,如果按照「逢缺必補」的理論來看待這個持續缺口,那麼你就會錯過後面更大漲幅的一段。最後,上證指數上漲遇到了壓力,漲速減慢,產生了衰竭式缺口,這時候需要謹慎起來,可能要結束一段上升趨勢的行情,操作上要注意逐步逢高地兌現盈利。
衰竭式缺口出現後,上證指數後市走勢如何呢?如下圖,指數持續地下行,意味著進入到中繼調整的階段,如果正確認識到衰竭式缺口,那麼就可以避免利潤回吐了。
通過以上一個實例,我們應該要意識到不能簡單地認識到「逢缺必補」就可以了,缺口補還是不補,取決於哪一種類型的缺口,也取決於趨勢能延續多久。比如,納斯達克指數漲了10年之久,過程中產生的缺口,也不是全部都能回補。因此,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地應用缺口理論。
缺口理論在個股的應用沒有用以分析指數那麼好使,因為個股容易受到主力資金的控盤,股價走勢可以被主力調控。一般來說,個股的走勢當中,突破性缺口比較好使,特別是處於關鍵位置的突破,產生了跳空缺口,往往就是開啟一波拉升的節奏。舉個例子,如下圖,個股經過中繼調整之後,以跳空突破形成缺口的方式,來啟動主升浪。
技術分析可以很簡單,因為都有理論可參考,也可以很複雜,因為實際應對的情況很多,所以,需要懂得靈活應用,不要一根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