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雷射引信煙霧後向散射特性研究

2020-12-14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脈衝雷射引信煙霧後向散射特性研究

----2020年第49卷第4期

陳慧敏,馬 超,齊 斌,郭鵬宇,楊尚賢,高麗娟,霍 健

北京理工大學 機電動態控制重點實驗室

文章背景

雷射引信作為近炸引信的三大體制之一,利用其方向性強、抗電磁幹擾能力強等天然優勢,成為終端武器系統實現精確打擊與高效毀傷的關鍵。戰場環境下,煙霧作為實施光電類武器有效無源幹擾手段,會對雷射產生散射和吸收作用,容易引起虛警和漏警。因此,研究脈衝雷射在煙霧中的後向散射特性具有重要意義,為雷射引信抗煙霧幹擾提供理論基礎。

主要內容

作者基於Mie散射和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脈衝雷射在煙霧中的後向散射模型,該模型由脈衝雷射發射模型、雷射在煙霧中的傳輸模型、雷射接收模型組成,可以模擬脈衝雷射發射、傳輸、接收過程,仿真計算流程如圖1所示。選取近紅外波長905 nm脈衝雷射進行煙霧中的後向散射特性仿真,分析回波強度與煙筒長度、煙霧濃度以及距離之間的關係。

圖1 仿真計算流程圖

試驗系統示意圖如圖2所示,將自研的脈衝雷射回波動態測試系統固定,試驗系統布設圖如圖3所示,保持雷射收發系統和煙霧環境模擬裝置之間的距離不變,改變煙霧環境模擬裝置的長度、煙霧的質量濃度等參數,實測雷射後向散射回波波形並保存,實測結果與仿真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研究總結

(1) 在不同的煙霧環境條件下,試驗測得的回波峰值電壓變化與仿真計算的歸一化峰值強度變化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和一致性,相關係數均在0.90 以上,證明所建的脈衝雷射在煙霧中的後向散射模型較為準確。

(2) 煙筒長度(0.3、0.5、0.8、1.0 m)與距離(1.0 m)一定的情況下,回波強度與質量濃度呈正相關,質量濃度超過14 g/m^3 時,回波強度的變化逐漸變緩;質量濃度超過24 g/m^3 時,回波強度基本不再隨質量濃度的增大而變強。

(3) 煙霧質量濃度(3、7、10.5、14、18、21、24、28 g/m^3) 與距離(1.0 m) 一定的情況下,煙筒長度與回波強度呈正相關,質量濃度小於14 g/m^3 時,脈衝雷射回波強度隨煙筒長度的增加而增大明顯,隨著質量濃度的增大趨勢逐漸減緩;質量濃度超過24 g/m^3時,雷射在煙霧中的穿透深度已基本不變。

(4) 煙霧質量濃度(3、7、10.5、18 g/m^3) 與煙筒長度(0.5 m) 一定的情況下,距離與回波強度呈負相關,距離越遠,回波強度越小,且回波強度減小的趨勢逐漸變緩。

煙霧質量濃度對回波特性仿真與試驗結果對比

不同煙筒長度下的脈衝雷射回波強度對比

作者簡介

陳慧敏,男,北京理工大學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副教授,物理電子學博士,探測與控制工程系副主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同行評議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雷射探測技術研發中心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紅外與雷射工程》青年編委,《航空兵器》編委。主要從事雷射探測與信息處理、雷射抗幹擾、目標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領域基金、重點實驗室基金、共用技術、橫向項目十餘項。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2,2018年),發表相關論文40餘篇,被SCI、EI收錄30餘篇,已授權發明專利12項、軟體著作權20餘項。以第一作者出版《雷射引信技術》、《近程雷射探測技術》2部,主編圖書獲得第六屆兵工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2017年)。指導的研究生獲得第二屆兵工學會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全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引用格式

Chen Huimin, Ma Chao, Qi Bin, Guo Pengyu, Yang Shangxian, Gao Lijuan, Huo Jian. Study on back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d laser fuze in smoke[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20, 49(4): 0403005. doi: 10.3788/IRLA202049.0403005

相關焦點

  • 雷射、啁啾脈衝放大、超快光學和諾貝爾獎
    相干性使人們可以把大量光子壓縮到超短的雷射脈衝裡作為超快光學的研究工具。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鎖模染料雷射振蕩器迅速發展的同時, 作為現代廣義雷射器基礎的其他相關技術已經出現; 將要替代染料雷射的新介質和新鎖模技術也就要孕育成型了。廣義雷射是指那些不完全具備狹義三要素但是能夠產生相干輻射的光源, 包括雷射放大、頻率轉換、頻譜展寬等。這一系列的成果, 尤其是雷射放大, 成功地推動了雷射脈衝向更短更強的方向發展。
  • 挑戰極限,功率強大的雷射脈衝用於研究新型的物理現象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在物理學頂刊《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封面的論文中,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使用一種增加雷射強度的創新技術。這種技術基於光脈衝壓縮的方法,挑戰極限,將使一種從未被探索過的新型物理——量子電動力學現象——達到臨界值的強度成為可能。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此外,在注重基礎研究、多方面吸引和培育人才、加強國際合作、促進產業化等方面提出了超快超強雷射發展的措施建議,以期為我國雷射技術與科學應用的穩步發展提供方向參照。一、前言雷射出現後,依託鎖模技術進入了飛秒(10–15 s)超快時代,並迅速應用到物理、生物、化學和材料等前沿基礎科學研究。
  • 雷射雷達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的深度解析
    雷射雷達由發射,接收和後置信號處理三部分和使此三部分協調工作的機構組成。雷射光速發散角小,能量集中,探測靈敏度和解析度高。都卜勒頻移大,可以探測從低速到高速的目標。天線和系統的尺寸可以作得很小。利用不同分子對特定波長得雷射吸收、散射或螢光特性,可以探測不同的物質成分,這是雷射雷達獨有的特性。
  • 論文推薦 | 水下低頻球面聲波近場與遠場散射特性研究
    採用推導的散射聲壓統一漸近解研究低頻聲波的近場和遠場散射特性。3.1  球面波散射聲壓的級數解與漸近解研究球面波散射問題的精確級數解式(4)和統一漸近解式(31)之間的關係。圖2為ka=0.1, kb=0.8, kr=0.6時, 0≤θ≤2π範圍內, 3種邊界條件下散射聲壓的實部與虛部。
  • 全新煙霧探測解決方案大揭秘!
    這些器件密封在自定義封裝中,可防止 LED 發出的光線在進入煙霧探測腔之前直接照射到光電二極體。 由於能夠感知更靠近光學器件的粒子,因此在較短的脈衝時間內,煙霧粒子的收集效率很高。 因此,ADPD188BI的功耗低了三倍。
  • 雷射領域中國領先世界的技術盤點|雷射脈衝|院士|聲子|雷射|非線性...
    (陳創天院士)最開始,我國本著「科學無國界」的原則,向全世界的研究者開放KBBF晶體的提供,但我國在後續研究中意識到了KBBF晶體在國防上的重要意義,隨即停止了KBBF晶體的出口。這時,美國突然發現自己被東方大國在核心技術上「卡了脖子」,開始著力撥款研發KBBF晶體,但就是這樣一塊晶體,令美國人頭疼了15年。
  • 低能量雷射脈衝可產生相對論電子束
    OFweek 雷射網訊:據悉,研究人員首次證明了由低能、超短中紅外(MIR)雷射脈衝驅動的相對論電子。許多應用都可以使用更低能量和更高重複率的加速光束,例如用於醫學、科學和安全等目的的快速掃描成像。美國馬裡蘭大學物理與電氣工程教授Howard Milchberg表示:「我們目前正在努力開發緊湊、重複率高的雷射加速器。
  • 探索亞原子世界的利器——阿秒光脈衝
    CPA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色散技術在放大前分散雷射種子脈衝的能量,放大後再利用色散技術逆向將雷射脈衝的時間寬度壓縮到原來的狀態,最終超短脈衝雷射的強度得到極大提升。隨著CPA技術廣泛應用,小型化的飛秒100TW(1TW=1012W)級和1 PW(1PW=1015W)級的超強超短雷射系統已經屢見不鮮。CPA技術目前已經在世界上所有高功率雷射器(超過100TW)上使用。
  • 雷射雷達會觸發汽車雨量傳感器開啟嗎?
    之前也發生了幾次,最近我才把這件事跟雷射雷達聯繫上。這似乎是意外的Bug。有人對這件事了解嗎?」對於雷射雷達,每個研究自動駕駛的人都很了解,基本原理就是由雷射器發射出的脈衝雷射由空中入射到地面上,打到樹上、道路上、汽車車輛上,引起散射。一部分光波會經過反射返回到雷射雷達的接收器中,根據計時器記錄下來的脈衝信號時間差來測算目標的距離,形成對周圍世界的感知。
  • 超快光纖光源新思路:超短雷射脈衝新紀錄
    應用前景在於超快飛秒脈衝和光學頻率梳的產生,其中光學頻率梳在精密光譜、頻率合成、精準測距、阿秒脈衝產生甚至天文光譜校準方面都有重要的應用。然而,相對於傳統的鎖模光纖雷射器,克爾諧振器的相關研究尚淺,一些關鍵技術參數不如前者,有待科學工作者去開拓創新,技術突破。
  • 來電領取「電子脈衝雷射治療儀」
    多位風溼骨病權威專家,運用現代生物醫學,從生物電上找到突破口,成功研製出「華康電腦中頻電子脈衝雷射治療儀」。儀器科技含量高、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在家就能治療風溼骨病。該治療儀四步除骨病:一:利用納米雷射,清除血液中的風溼因子,解除對神經壓迫,消除酸、麻、脹、痛等病症。
  • 雷射驅動X射線和螢光成像來捕獲原子霧化噴霧的詳細信息
    高對比度的螢光照片可以提供非常驚喜的噴霧結構的詳細信息和最大程度的減少了自多個光源散射所造成的模糊。而且X射線影像則可以對液相是如何分布的進行定量。汽車交通工具,輪船和飛機的引擎中液態燃油的噴霧是很難使用常規的光照來進行可視化的觀察的,這是因為成百上千的小液滴使得光在各個方向上進行散射。
  • 羅切斯特大學利用雷射系統模型PSOPS提升裝置運行性能與靈活性
    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0, 8(1): 010000e8在雷射聚變、高能量密度物理、實驗室天體物理、光學材料雷射處理等研究領域中,能夠輸出複雜脈衝形狀對雷射裝置非常重要。想要能夠精確輸出複雜脈衝形狀,並使裝置穩定運行、實驗效率最大化,對雷射系統時空輸出特性的精確實時預測十分關鍵。
  • 我國成功研製先進高速高精度雷射湯姆遜散射儀
    今年5月在「科大一環」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裝置開展實驗中,基於重複頻率200赫茲、單脈衝能量5焦耳的雷射脈衝,實現了小於5電子伏特的電子溫度測量精度,電子溫度安全預警時間間隔達5毫秒,所獲得的預警時間是國際同類系統的一半,指標提高一倍。這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進入國際領先水平行列,為我國未來磁約束聚變能裝置的高精度測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 無人駕駛之雷射雷達深度剖析
    關於物體的額外的信息,比如它的速率或材料成分,也可以通過測量反射回來的信號中的某些特性而得以確定,這些特性包括誘導都卜勒頻移(induced Doppler shift)。最後,通過操控發射出去的光,可以測量出環境中許多不同的點,從而創建出完整的3D模型。
  • 研究發現位錯是可用來有效調控材料物理特性的新組元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馬秀良研究員、朱銀蓮研究員、唐雲龍博士、劉穎博士和王宇佳博士等人組成的材料界面電子顯微學研究團隊,利用高通量脈衝雷射沉積技術,通過調控異質界面位錯的柏氏矢量
  • 上海光機所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在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無序晶體材料以超寬帶的發光特性,成為超快雷射領域重要的增益介質。
  • 論文導讀丨雷射脈衝重疊和掃描線重疊對飛秒雷射構造的Ti6Al4V表面的影響
    飛秒雷射加工特別適合於植入物的結構化,因為它可以形成具有多種納米結構和微觀結構的表面。為了獲得所需的表面形貌,可以調整不同的雷射結構參數。掃描策略,或者說雷射脈衝重疊和掃描線重疊,對表面形貌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本文研究了兩種雷射參數對不同能量通量下Ti6Al4V表面形貌的影響,本質上分析了飛秒雷射結構化過程所產生的不同動力學,得到最優的飛秒雷射加工的掃描策略。
  • 《Nat Commun》:從 8 μm 波長的半導體雷射中產生鎖模短脈衝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量子級聯雷射經過不斷的革新,可以產生中紅外波長的雷射。然而,在中紅外量子級聯雷射中的超快傳輸被認為是形成超短光脈衝所不可克服的障礙。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展示了增益介質的仔細的量子設計和控制模間拍同步以促使從量子級聯雷射器中的頻率梳中轉換成有限的皮秒脈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