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住在比叡山腳的大津市民,比叡山延曆寺是一個太值得說的地方了,但因為它複雜的文化、歷史、宗教背景散布其間,也不像其他京都市區的景點有特別鮮明的標誌。這裡沒有特別好看的建築,也沒有中外皆知的名人,但在深入了解它背後的歷史,特別是可以用殘酷來形容的,名為千日回峰行的苦修之後,比叡山才開始散發它真正的魅力。
對大多數國內的日本戰國愛好者來說,關於比叡山的歷史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以及之後「第六天大魔王」的名號,這段歷史源於戰國時代延曆寺強盛的勢力以及僧團的武裝化。在信長死於本能寺的大火之後,秀吉和家康都很推崇天台宗,比叡山又再次走上日本歷史的舞臺。
比叡山的故事要從開山祖師最澄說起,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最澄和高野山金剛峰寺的開山祖師空海一樣是隨著遣唐使赴大唐求學。最澄少年時代在鑑真大師生前弘法的東大寺受具足戒,並學習鑑真和思託帶來的天台宗經籍。
但他對當時和貴族牽連過深的奈良佛教沒有認同感,放棄了僧團中的名利,回到了故鄉滋賀大津的比叡山苦修,埋頭經文,在講述一切眾生悉皆成佛的《法華經》中,他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佛法。確信了以《法華經》為核心的中國天台宗,正是日本需要的新佛教。之後他隨著遣唐使一起赴唐,在浙江天台山修習佛法,並修禪、大乘戒和密教等佛學,回到日本後,在比叡山開山創立了延曆寺,弘揚日本天台宗。
比叡山摹仿中國浙江天台山及山北四明山,別稱天台山,最高峰別稱四明嶽,最澄、天台宗和中國千絲萬縷的關係是我看到這段歷史時最感慨之處。
最澄確立了天台宗僧侶嚴格的修行規範,比如年籠山行是12年不能下山專注修行,雖然現在只要完成3年的籠山修行,就能獲得延曆寺住持的資格,但依然有人會挑戰12年的籠山修行,比如紀錄片裡正在挑戰千日回峰行的星野圓道法師。
延曆寺總共分東塔、西塔、橫川三大區域,並非有哪座具體的寺廟叫延曆寺,延曆寺是3塔16谷150堂塔的總稱。
東塔的無動寺谷正是千日回峰行的起點,千日回峰行的內容是在7年內1000日的修行,其中第1-3年每年100天,4-5年每年200天,深夜2點出發,一路吟唱真言,穿著白麻製成的淨衣,草鞋,形似含苞蓮花的鬥笠啟程,在6小時內在比叡山間穿行30km,一路還要給等待的信眾以佛珠加持。
第5年700日的修行結束後,要在明王堂進行9天的斷食斷水斷眠,稱為「堂入り」。第6年的路程是京都的赤山禪院60km往返100天,第7年要走這個路程100天,再在100天比叡山間30km的行程。
行滿後會獲得在京都御所土足參內的資格,而隨身攜帶的短劍和安葬費是表明這是一場一旦開始就不能結束的修行,如果放棄就只能自決。
雖然在網上幾乎查不到千日回峰行失敗者的記錄,日本網友也有這個疑問,但有人找到了明治時代在「堂入り」的過程中死亡僧侶的記錄,也有人說輪不到放棄的時候失敗者都是在行進的過程中力竭而亡所以沒有留下記錄,也有人說這個修行是戰後才開始嚴格起來,以前有修行的僧侶會晚上跑到京都去玩....
這個怎麼理解都行,但從紀錄片鏡頭的視角真的是無比殘酷,修行僧每天只有4小時的睡眠時間。在比叡山被火燒之後的歷史,完成的一共51個人,其中戰後14人,紀錄片裡正在進行第三年修行的星野源道法師是第13人,完成修行的僧侶會獲得「北嶺大行満大阿闍梨」的稱呼。
自平安時代相應和尚開創千日回峰行這個修行模式以來,一共有3個人完成了2次,其中酒井雄哉就是戰後唯一完成2次的人,查了下他的個人履歷也非常有意思。曾經在應慶讀書,戰時成為了特工隊員,戰後開拉麵店遭遇火災,炒股欠了1億元的債,33歲結婚老婆跑了自殺未遂,39歲出家,這樣經歷的人最終完成了2次千日回峰行。
修行僧所在的無動寺谷,本堂明王堂,是千日回峰行的根本道場,明王堂的本尊是驅惡的密教佛陀不動明王,修行者就是在不動明王的庇佑下修行的。紀錄片當時無動寺谷的負責人,是戰後第11位完成千日回峰行的上原行照法師。
問到開始千日回峰行時的心境,上原法師說的那句話讓我印象極深「看不見自己,只看到高高在上的理想」。
主持人問了一個很多人都會感興趣的問題:「當今時代對比叡山的僧侶來說,修行的意義何在。」
上原法師:「宗教的某些東西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去體驗才能理解,修行定位於體驗之中,通過親自體驗佛祖的教誨,在此過程中有何感受,與佛祖的教誨是否相符,為了讓自己感受到這些,修行是必須的。」
修行就是修行者體驗佛祖的教誨,接近佛祖的過程,上原大師的這番理解是能夠說服我的,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用這樣艱苦和漫長的修行去體驗,並非是沒有意義,也並非只是為了體驗痛苦,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完成精神和經歷的統一。
其實拋開宗教話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裡很多程序化、儀式感的過程必不可少,原因也在於此吧。
而這份對修行恪守了千年的堅持,也是延曆寺如此出眾的原因,要說好看的寺廟,有故事的建築,京都甚至日本各地比延曆寺強的到處都是,但說到這麼艱辛的修行,真的是只此一家。比叡山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也來源於此。
其實除了千日回峰行,這個片子還是講了許多比叡山的故事,比如不僅是修行之山,比叡山也是學問之山,至今求學的僧侶都要在日吉大社參與「論文」,比叡山藏著近百年來僧侶求學的記錄。延曆寺也非常入世,每年的比良八講演繹了延曆寺和琵琶湖的深厚羈絆,還有和民生的關聯。
除了天台宗,比叡山更是鎌倉新佛教的源頭,淨土宗的開創者法然,臨濟宗的開創者榮西,曹洞宗的開創者道元,淨土真宗的開創者親鸞,日蓮宗的開創者日蓮,都是在比叡山修行的僧侶。
還有和京都各個寺廟的來往,根本中堂裡自最澄以降1200年不滅的法燈等等。
我之前去比叡山的時候,就覺得裡面念經的和尚穿的都是紫色、金色的袈裟,比我去過的其他寺廟裡的僧侶看起來地位都尊貴許多,但比叡山延曆寺真正的魅力,太多都在那幾個走馬觀花看不出什麼名堂的佛堂之外了。
2019.02.06 凌晨 滋賀大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