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夜讀書示子聿》陸遊 〔宋代〕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在學習上不遺餘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
這是一首教子詩,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係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
2、《觀書有感·其一》朱熹 〔宋代〕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 通:哪)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3、《勸學》顏真卿 〔唐代〕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到老了後悔讀書少就太遲了。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後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後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
4、《自遣》羅隱 〔唐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得到的時候就放聲高歌沒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樣樂悠悠。今天有酒就痛快暢飲喝他個酩酊大醉,明日的憂慮就等明天再煩愁。
該詩成功地塑造一個活脫脫的呼之欲出的縱酒高歌的曠士形象。這個形象雖有政治上失意後頹唐的一面,而其中憤世嫉俗的品格頗得人們讚嘆。他除了反映舊時代知識分子一種變態的心理外,而通過人物的形象也狀寫出了晚唐社會的黑暗現實。
5、《上堂開示頌》黃檗禪師 〔唐代〕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擺脫塵念勞心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須拉緊繩子、俯下身子在事業上賣力氣。
如果不經歷冬天那刺骨嚴寒,梅花怎會有撲鼻的芳香。
該詩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地,從而表達了詩人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的思想。
6、《登飛來峰》王安石 〔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飛來山 一作:飛來峰)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在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層層浮雲遮擋我遠望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站在最高層。
全詩四句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寓抽象義理於具體事物之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抱負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神情狀態,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7、《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唐代〕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先寫自己無罪而長期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了憤激的基調。頷聯,通過對受害戰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鄉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憤激之情進一步深化。頸聯,推開一步,對比了自己的沉淪與新貴的得勢,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急轉直下,表示並不消極氣餒,要抖擻振奮,積極進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勵結束。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所表現的身經危難,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給後人以莫大的啟迪和鼓舞,所以古今傳誦,交口稱讚。
8、《題西林壁》蘇軾 〔宋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9、《望嶽》杜甫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五嶽之首的泰山的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蒼翠的美好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山南山北陰陽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望著那升騰的層層雲氣,心胸搖蕩;睜大眼睛遠望歸鳥迴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開一樣。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
10、《明日歌》錢福 〔明代〕
版本一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版本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詩內容充實,語言流暢,釋理通俗明了,說服力強。這一首詩七次提到「明日」,勸告迷失的世人珍惜每一天活在當下,不要永遠等待明日而浪費時間,蹉跎光陰。詩歌的意思淺顯,語言明白如話,說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義。
詩人在作品中告誡和勸勉人們要牢牢地抓住稍縱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計劃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今天才是最寶貴的,只有緊緊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實的明天,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