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了解印度的人一定知道,印度國內現如今還存在著等級森嚴的制度,除了那幾個最令人熟悉的四大等級之外,大家還知道被排在種姓之外的群體嗎,而這種群體是印度國內最卑微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究一下這些種姓是如何產生的。
首先我們先來講講印度古經《梨俱吠陀》中對這個幾個種姓的解釋,在這個典籍中,創世神梵天創造了原人普魯沙,而普魯沙的身體則分化成四種等級的人,他的嘴變成了最高貴的「婆羅門」,負責祭祀;胳膊演化成排名第二的「剎帝利」,負責管理國家;而他的大腿變成了「吠舍」,他們這負責經商勞作;他的兩隻腳就變成了「首陀羅」,這都是從事最辛苦的工作的人。
你可能會問,那些沒有種姓的人是由什麼演化的呢?因為這套制度是由外來入侵者,也就是高等級的人創造的,所以那些沒有種姓的人其實是但是印度的原住民。
現如今印度人雖然都還信奉者這套制度,但是他們分別的職業早就不那麼固定了,像婆羅門也有人去經商,剎帝利從事農業也大有人在。
然而也並不是所有印度人都信奉這套制度的,大家都知道印度國內存在著許多種類的宗教,像佛教的起源還是印度,而且印度國內也同時存在著伊斯蘭教,而四大等級這套制度是印度教的,其他宗教自然不會信奉,只不過因為印度國內的八成國民都是印度教的教徒,所以種族制度才會在印度這麼普遍。
雖然這套種族制度是要求「不同種族之間是不可以通婚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高種姓的男子是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的,但是高種姓的女子是不可以嫁給低種姓的男子的,因此,有一些低種姓的女人通過婚嫁也可以晉升一個階級。
大家看完印度的種姓制度由來之後有什麼樣的看法嗎?你認為這套制度什麼時候才能夠完全消亡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