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獎懲情況 群聊告知家長 校方回應——
大學建「家校群」 不為打小報告
近日,浙江的一所高校學生發帖稱,學校最近以班級為單位建了「家校群」,要將學生日常的獎懲、出勤情況通過群聊告知家長。有學生調侃「學校是不是從幼兒園、小學的家長群獲得的靈感」,並疑問學校的做法是否正常。
昨天下午,學校學工辦老師回應北京青年報記者稱,學校並非「從小學、幼兒園獲得靈感」,而是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有學生在宿舍打遊戲、翹課等情況,「學生教育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三方面共同努力,所以有了這樣的想法。」老師解釋,目前學院的27個班級均已建立家校群,「在群裡,我們也不會給家長打學生的『小報告』,即使通知獎懲情況也不會『點名道姓』,主要想和家長之間多一點聯繫。」
建班級「家校群」
不少家長表示認可
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學校與家長聯繫的微信群,在群裡發布學生的獎懲、出勤、平常上課表現情況。近日,浙江一所高校建立「家校群」的消息,在學生間引發熱議。
不少學生表示,自己已是成年人「又不是小學生」,稱不想受到太多約束,擔心「家校群」會成為家長監視他們的渠道,「說白了,怕學校跟家長『打小報告』。」不過,也有學生認可學校的做法。
大四的李同學告訴北青報記者,今年6月份就要畢業了,「一開始也覺得學校弄這個『家長群』沒有太大意義。但是現在臨近畢業,我們都在忙著找工作,瑣碎的事情非常多,容易忘記一些事情,家長通過群了解到一些情況,能幫我們記著,確實比較方便。」
不少家長則對學校的舉措表示認可,「現在詐騙信息太多,學校建了『家長群』以後,家長們也能及時了解孩子們在校的動態,有什麼事也能及時跟學校溝通,相對來說,也是多一份安全保障。」
成績單涉及隱私
不會在群裡發布
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涉事學校的學工辦詢問此事。談及建立「家校群」的出發點,學院的錢老師表示,對學生來說,高中的時候,學校和家長管得比較嚴,進入大學之後他們是比較放鬆的,可能帶來一些問題。
錢老師舉例說,「之前接到過家長反映說,平時孩子在校的一些表現,比如是不是違規了,他們都不太了解,比較被動。」錢老師說,此外,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有學生不去上課、在宿舍打遊戲的情況,「老師查到一次,學生可能會改善一段時間,但效果不是太明顯。綜合這些情況,學校認為,孩子的教育需要社會、學校和家長三方面共同努力。與學生家長之間多一點聯繫,會有助於學生成長、學習。」
對於有學生調侃「從幼兒園、小學家長群獲得了靈感」,錢老師予以否認。他進一步解釋,建立家校群並不意味著學校會給家長「打小報告」,「通常是在群裡,跟家長通報一些學校發布的消息。當然,也會公布部分學生不去上課的消息,但是絕對不會『點名道姓』;學生獲獎的情況也會在群裡公布,讓學生家長能感到一絲欣慰。」
會不會在群裡發布學生的成績單?錢老師表示「不會發布」,「這涉及到學生們的隱私了。這幾日我們將給家長發送一封信,告知放假和開學的時間,提醒一些學生家長,需要加強孩子的專業課學習,並提醒寒假期間注意安全問題。」
防止學生「抖機靈」
學校直接聯繫家長
錢老師介紹,學院是浙江一所高校的二級學院,共有大二、大三和大四3個年級,共616名學生。建立「家校群」是從2018年12月中旬開始操作的,「到目前為止,學院的27個班級都建了群。」
錢老師說,建群之前做了一些調研工作。很多家長說,孩子進了大學之後,連老師叫什麼都不知道,感覺應該進一步加強聯繫。「我這裡200多名家長,僅有一名學生家長說『不太方便』,(他家的)具體情況,之後我會單獨跟學生了解一下。」
錢老師還告訴記者,關於學生的心情,通過學生幹部去問了一些人。「大約90%的學生是理解的,不理解的學生,最擔心的還是『會被打小報告』。對於個別特別擔心的學生,我們會直接把他們拉進家校群,讓他們看到群裡的聊天內容。」
問及會不會遇到「抖機靈」的學生偽造家長身份加群?錢老師說,「建群之前,老師是避開學生,直接聯繫學生家長要來了聯繫方式。」
此外,曾有網友擔心建了「家校群」,會不會有家長直接聯繫老師為自己的孩子爭取利益。
錢老師答覆稱「不會」。他說,現在一個群裡有一位輔導員和一位班主任,未來考慮將各系、辦公室的老師拉入群,解答一些疑問,做好服務工作。「每個月,我們會組織班主任開會,叮囑他們,如果家長私加老師,反映一些學生的個人問題,比如覺得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等,老師應該關照到。但如果涉及到學生的個人利益問題,一定要本著平等公正的原則去處理。」(張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