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張國勳
6月17日,由江泰國際合作聯盟、江泰全球救援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網絡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張國勳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認為,各國政府的監管對於跨境投資和國際貿易的監管越來越趨嚴格,應對這些硬性條件和紅線,需要發展合規體系。
張國勳說,今年5月,美國政府先後頒布的兩個出口管制方面新的規則,一個是針對於華為的新規,特別是對於它的直接產品晶片等研發體系的新規,另一個是33家中國企業被列到了出口管制的黑名單。
中國企業因此面臨高管的風險、經營的風險、供應鏈被切斷的風險,如何應對?張國勳認為,合規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在從技術的供應鏈角度來講,最大程度降低美國成分的比例,同時尋找中國技術替代方案,以及在美國供應技術方案上,尋找其他國家,比如日本、歐盟、韓國的供應商的解決方案。
張國勳還表示,對於制裁的角度來講,中國企業在做合規的時候要注意到「美國因素」的影響。其中美國因素包括了人、財、物,「人」就是整個公司的業務鏈條上是否有美國的高管、美國的員工涉及到這項業務;「財」主要是考慮美元結算以及是否有美國資本投入等;「物」既包括普通的貨物,也包括技術、軟體、服務等在內。
以下為張國勳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上午好,我非常榮幸地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律師在保衛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方面的工作經驗。今天的話題主要結合於合規這個比較熱的話題。特別是跨境投資裡面要注意的風險,我們注意到在除了疫情影響之外,各國政府的監管對於跨境投資和國際貿易的監管越來越趨嚴,最近也有一些關於防護產品,類似於口罩之類的,因為沒有達到國際標準而被退貨或者引起集團訴訟或者外國政府調查的情況。在目前逐漸趨緊的國際環境下,無論是貿易戰,還是疫情的大環境,政府的監管,這些硬性的條件、紅線,我們中國企業用什麼來進行分析和應對,以及對於合規體系在企業中的應用,這是我們律師給企業保駕護航提供的專業的服務。
在今年的5月份美國政府先後頒布了,在商務方面的出口管制有新的兩個規則,一個方面是針對於華為的新規,特別是對於它的直接產品晶片等等研發體系的新規,另外一個方面,在5月底有33家中國企業被列到了出口管制的黑名單,前面專家學者都從宏觀的角度來講了中國企業面臨的經營的風險,海外業務的風險如何來防控,我們從律師的角度來講,更多的是從微觀,特別是從規則層面來解析這些風險在哪裡。法律法規和黑名單的措施可以講對中國企業的經營風險還是非常高的,後果也是比較嚴重的,中興當年在被處罰的時候有20億美元的罰款,華為的孟晚舟本人現在還在加拿大進行訴訟,以及關於引渡的鬥爭。
中國企業除了面臨高管的風險、經營的風險、供應鏈被切斷的風險,以華為為首的,中國目前有108個經濟制裁的名單,在這些黑名單裡面,全世界200多個國家裡面,中國僅次於俄羅斯,俄羅斯有三百多個實體清單,中國目前有255個實體清單,代表什麼意義?美國的公司和美國自然人不得把美國的受控的物項(包括技術、軟體、設備、原材料)轉移給中國被列到黑名單的企業,或者是大學機構,包括政府機構,在255個裡面既包括了公司個人,也有一些大學,我們最近有些,像5月底被列進去的像哈工大這樣的大學,他們在使用工業設計軟體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不能再使用美國提供的工業設計的軟體,而對於學生在進行學習研發過程中都會出現問題。同時影響到科技合作,我們的留學生和專家在海外的合作項目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對於這些影響,我們中國企業怎麼來盡最大可能地降低這些風險,或者說採取措施,來規避這些風險。合規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對於出口管制的風險來講,在從技術的供應鏈角度來講,最大程度降低美國成分的比例,比如類似於華為供應鏈的晶片的問題,降低美國成分比例,同時尋找中國技術替代方案,以及在美國供應技術方案上,如果繞不開的話,其他國家,比如日本、歐盟、韓國其他的供應商有沒有這樣的解決方案,可以離開美國的受控物項,來提供技術的解決方案和供應鏈的解決方案。
對於制裁的角度來講,像最近有些國企,包括航運類企業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特別是我們在和一些中東國家進行交易的時候,原油或者是運輸其他的大宗商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使用美元結算,這些美國因素的連接點就是我們中國企業在做合規的時候要注意到的事項,其中美國因素包括了人、財、物,「人」就是美國人的連接點,在整個公司的業務鏈條上是否有美國的高管、美國的員工涉及到這項業務,「財」主要是考慮到在美元的結算以及有美國資本的投入,或者是美國投資,以及美國控制的公司介入到這些交易過程中,還有一些資本市場美元的債券等等。同時我們還要了解到對於「物項」,「物項」這個概念是我們最近幫助中國企業在外貿、跨境投資當中著重分析的法律術語,這個物項跟傳統意義上的「貨物」不一樣,這裡面既包括普通的貨物,也包括技術、軟體、服務等等在內的內容,所以這個概念遠遠大於一般的理解。這裡面我們講到,除了國際貿易之外,也涉及到在跨境投資當中國家安全的審查問題。
既然講了貿易,我們要分析注意到人、財、物的影響,對於跨境投資裡面涉及到美國的連接點怎麼考慮呢?我們知道在美國財政部有一個CVS(音)審查機構,是外資審查機構,2008年《現代化投資法案》裡面明確確立了只要涉及到美國的在美資產或者有美國的技術,以及美國大的銷售市場份額都會構成富國政府對於跨境交易的審查管轄權的連接點,一個交易可能會有多個國家的管轄權在上面,我們中國企業一般來講在跨境交易裡面可能會涉及到至少有中國、美國、歐盟,很多情況下會受到三個法域管轄權的連接點。對跨境交易國家審查來講,新法的頒布也是非常頻繁的。在今年歐盟整個的國家安全審查條例將會在10月份生效,中國對美投資雖然出現大幅下跌,由於受到美國政府國家安全審查收緊的影響,對於歐盟的投資,我們在今年的10月份也有可能會看到一個高峰,就是對於中國企業赴歐盟進行投資的交易都會受到歐盟及歐盟成員國安全審查的收緊,或者是嚴格的審查,在這裡面我們要提到國家安全審查裡面重要的幾個關鍵因素,剛才講了連接點,物項和技術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是涉及到關鍵技術,什麼是關鍵技術?在交易中、收購企業中存在受控物項軍民兩用的技術,特別是新興技術、軍民兩用技術受到出口管制影響的技術都會被認為是關鍵技術。一旦涉及到關鍵技術就會受到美國和歐盟主要監管機構的國家安全審查,而是否能通過,以及中國企業在收購中是否要保留這些技術,或者是剝離這些技術、剝離這些資產都是我們中國企業在跨境併購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另外,在我們收購的這些企業,涉及到營業地點,這些地點設置是否涉及到在國防或者軍事設施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周邊,比如說機場、港口以及高速公路以及鐵路的轉運站這些接口,它都是會受到歐盟和美國政府的嚴格的審查。而在這些地方的資產,我們都會考慮到是否要更換企業的地址,或者說在這個地址增加附加的條件。原來海航在美國收購的一塊地塊,就是在美國川普大廈五公裡範圍內的一個地方,這個時候就會接收到美國CVS的國家安全審查,考慮到它的地址離川普總統的官邸比較近,一個是要換址,以應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審查。
另外非常關鍵的一條是關鍵的信息,特別是個人信息、敏感信息,除了個人信息之外,甚至包括特殊人群,比方說同性戀等等特殊人群,在網上交易的信息,在美國投資的一個網際網路公司,而那個網際網路公司有一款App,這個App交易的主體有很多就是同性戀,這個時候被美國政府認為是很敏感的個人信息,不得交給外國公司持有,這個時候會存在一些限制性的條件,比如說剝離這個實體,以及剝離美國的公司,或者說剝離在美國公司的這些信息,或者採取信息隔離的手段,中國籍的員工以及高管,以及中國的控股公司不得接觸到美國境內的敏感信息。當然,在歐盟也有這樣的相關的規定,關於GDPR對於歐盟的數據保護,這樣中國企業在收購這些歐盟企業或者美國企業的時候,它其中存儲的這些客戶的數據以及公司運營的這些信息,包括員工的信息,以及包括一些生物信息,或者說當地比方說有一些做農化、農作物的信息,都會構成關鍵信息,而受到國家安全審查。
在國家安全審查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如何通過合規來應對這些審查呢?首先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是通過梳理自己的主要業務條線,合規裡面有多個要素,非常重要的最初的判斷就是講,中國企業要在建立合規體系過程當中,第一步就要梳理自己的業務條線中存在哪些合規風險,而合規風險裡面又分哪些是最容易可能發生的,哪些是後果比較嚴重的,這種結合在一起就變成我們講的合規風險矩陣裡最高風險的類別,而重要性的業務被放在最優先的地方審查,合規審查就是評估這些風險,包括國內和國外兩個維度之間的交易的風險。風險評估以後就要對這些風險涉及到的合規義務,特別是涉及到管轄權的政府,對於這些新的規定和執法的政策,我們剛才講了,對於關鍵的技術和關鍵的設施方面,涉及到國家安全審查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新的政策,美國政府在5月份已經連續頒布了三個重要的新規以及新的黑名單的出臺,這時候我們作為企業做合規的時候要及時地更新我們的合規義務清單,來匹配我們的合規義務風險的防範。
第二個因素在於,評估風險以後,合規義務清單的設置。
第三個方面是必須有定崗定責、具體的內控機制,公司要設置內部的合規機制,對日常的業務進行審查,我剛才提到的出口管制、經濟制裁、反壟斷、反腐敗,甚至包括國家安全審查的風險,在這些風險裡面,我們要針對不同的業務部門、不同的合規部門設定專門的企業內部的合規官進行企業日常業務的審查,定崗定責,有了義務就要去執行,必須落到實處。合規裡面既有全面性和有效性,在內控的流程裡面涉及到機制的科學化,全面性涉及到,從管理層到一線員工的縱向到底,而對各部門配合來講,對業務條線覆蓋來講要全覆蓋,橫向到邊這樣一個十字交叉的概念,體現合規審查的日常的流程。
第四個方面包含了對於專業人員的日常的培訓,對於這些國際規則,一般中國公司很難了解到這些國際規則,從2018年中興事件以後,中國公司才意識到中國企業要做合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這種情況下國際規則的培訓就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在跨國企業合規的經常事件中,每年要對全部員工進行輪訓,對於涉及到所有的國際規則進行輪訓練去年我們在幫助貿促會進行全國合規風險篩查的過程中,我們在5000家外貿企業的風險篩查過程中,大概有80%的企業,有4000家企業的規模,並不懂得國際規則,特別是剛才講的出口管制和經濟制裁的國家安全審查的硬性規則並不了解,20%的大企業是有經歷或者有聘用專業人員學習這些國際規則,但是對於80%的外貿企業是不了解這些規則的,所以對於培訓和合規的宣貫來講,對於中國企業行穩致遠走向海外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要積極地了解國際規則,以學習國際規則,以及掌握這些規則,並應用到日常的合規審查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對合規日常的技術保存也非常重要,外貿企業裡面,特別是單證相符非常重要,單證相符的合規審查的記錄要保存5年以上,這會保證我們在受到歐盟政府、美國政府合規調查的時候變成減輕審查或者免除處罰的依據。
第六合規宣貫和合規體系有效運行的保障和監督審計,任何的合規體系都有需要不斷改進和改善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外部的專業機構進行審查和支持的。既有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及其相關的諮詢公司為公司提供合規的諮詢,以及提供第三方合規審計,幫助企業了解自己在合規過程中的哪些漏洞和存在的不足。存在發生合規違規事件以後及時開展內部的調查,同時對這些合規風險給予及時的處理。如果遇到內部員工違反這些合規的紀律就要及時地給予獎懲。在中興第二次被處罰的時候主要是因為內部員工應該受到處罰,結果受到的獎勵,這個時候會被監管機構認為是加重處罰的情節。律師在幫助企業進行維權和抗辯的過程中,這些證據以及這些具體的措施都會變成企業加重、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主要情節。
最後在企業應對外國政府調查過程中重要的注意事項,特別是國際高管在國際旅行中以及遇到被抓捕的風險。首先講應對調查,當我們遇到美國政府或者歐盟政府發傳票以及調查令的時候,中國企業首先要沉著冷靜,開展積極和快速的內部調查,了解自己的內部存在什麼問題。第二,要積極和監管機構展開對話,開展抗辯,同時要和中國政府進行通報,對中國政府的相關長臂管轄應對的部門,包括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司法部,這些部門開展相關情況的匯報,積極尋求中國政府的協助,才能最大程度控制宏觀監管的風險。第三,對於媒體來講,媒體公關特別重要,一旦發生國際的監管和調查事件,合規風險觸發以後,這些危機事件的處理都會體現在國際媒體的報導上,對於中國企業重大的負面影響,中興、華為這些企業在被報導美國政府調查的關於出口管制經濟制裁的調查過程中,對供應鏈、商譽、資本市場的融資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對於媒體,特別是對於國際媒體的解釋和說明就非常重要,我們知道華為的任正非總裁對於媒體的解釋,在華為被調查以後,他積極地對媒體解釋和華為現在的狀態,以及華為如何開展合規,這個對於華為在目前的處境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起到了華為維護正面形象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對於媒體的公關也是在合規危機事件爆發以後企業要重視的工作。
對於供應鏈和管理方面,一旦美國把中國企業列到黑名單裡,供應鏈被切斷怎麼解決?首先要積極地準備像臨時許可和延時許可,這些許可都會幫助企業在90天或半年的時間內繼續維持企業的運轉,通過和美國監管機構的溝通來獲得這些許可證,中興、華為目前的臨時許可都在不斷地申請和滾動延期過程當中,包括海關、外事等等都是做這些工作。同時,我們要積極思考供應鏈的替代方案,比如華為海思在晶片被切斷以後,就體現了一個備胎的作用,同時積極地囤貨,把相應的需要採購的零部件在被列入黑名單的過渡期期間,要大量地採購這些需要,可能將來獲得許可證的物件進行囤貨,獲得供應鏈的積極支持,都是企業面臨的實際的問題。
企業需要專業的律師團隊支持,包括中國的律師,也包括美國或者歐盟的律師,法律的知識點在企業應對中不可或缺,除了宏觀的風險把握之外,我認為從保險角度講,特別是剛才講的江泰在支持中國企業應對在海外「走出去」的政治風險,除了出口管制、經濟制裁,以及對於國家的政治風險的把握外,還有解決企業購買保險的需求,如跟美國籤了110個引渡條約的國家,企業高管在國際旅行的時候,途經這些國家的時候都要考慮高管責任險,這會幫助其有效地緩衝如被處罰、被調查以及被人身扣留的風險。
我今天的演講就到這裡,希望大會取得圓滿成功,也希望將來跟這些企業有更好的合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