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2020-12-23 穎媽談育兒

文|穎媽談育兒

如今數學啟蒙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數學的範圍何其廣大,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讀書時數學就不好,該怎麼教孩子呢?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

事實上,如果孩子僅僅會進行這種計算,在初期還能夠應付,學到後期只會越來越困難。對於還沒有接觸數學理論的孩子來說,理解和認識更為重要。1+1為什麼等於2,而不是等於3呢?數字與數量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問題你有想過嗎?其實這些都跟數感啟蒙有關係。

01.

數感是什麼呢?

《3-8歲兒童的數學經驗》一書給予了這樣的解釋:

數感是指對數的理解或數概念的形成。數感建立起數量與計數之間的聯繫。數感強調對多與少、相對數量、空間與數量的關係(即數的守恆)、數量的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等的理解。

簡單地說,數感就是孩子對物體數量的感知以及把數字符號和數量對應起來的能力。比如,看到一堆硬幣,你能夠估算是5個還是10,並且能夠正確的用數字表現出來。

數與計算是數學教學內容中的主要部分,但如果孩子有良好的數感能力,基於數字的計算、估算、數字對比就完全不成問題,學起數學就會事半功倍。

舉個生活中簡單的例子:

女兒兩歲的時候我開始教她數數。在她會隨口唱數到10的時候,我開始教她點數,一開始讓她數她的玩具小汽車,她總是會說的非常快,比如明明指的是第4輛,嘴裡卻已經唱到6了。我問她:「現在是幾個呀?」,女兒說:「不知道。」「你數到幾了?」,「6.....」,「6嗎?你再數一遍試試。」。當她再重新數的時候,我告訴她要慢一點,手指點一下,嘴裡數一下。剛開始她會停頓,忘記數到幾了。次數多了,她就能數得比較順暢,也能做到嘴巴說的和實際上指的保持一致了。再在那之後,我又教她認識1~10的數字卡。告訴她說。數字「1」就表示1個,數字「3」就表示3個;還通過用實物(如小木棒、小珠子)數量與數字對應來讓她理解。

沒有建立起數感時,孩子就不知道嘴裡說出的數字和數字符號之間的關係,只是會按照自己的記憶機械唱讀。當你告訴他技巧,點一個讀一個,數到幾總數就是幾個,並且能夠表示數字和數量的關係,孩子的數感就開始建立了。

有研究者測試了兩歲半到3歲半的幼兒園託班寶寶,發現有60%的孩子會數物品數到10,但只有15%的孩子能夠數到10以內的點數並正確說出總數。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認為,但凡後來在數學上表現優異的孩子,他們小時候的數感都培養得很好,相反從小就訓練死記硬背答案或者運算規律的孩子,數學學習會越來越吃力。

02.

何時進行數感訓練?

「數感」的英文是Number Sense, 字面意思就是對數字的感知能力,數感培養可以在孩子兩三歲就開始,也就是說在學齡前就可以進行啟蒙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這一時期,孩子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明明數的是第4個,喊出的卻是數字6;或者數對了,手口一致了,但問他一共幾個時,10個說的卻是8個,因為還沒有完全理解數量的概念,隨口說了一下自己喜歡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是因為:當看到數字4這個詞時,我們的大腦會同時處理3種信息,一個是它的讀音「si」,一個是視覺符號,4,像一個倒著的小汽車;最後一個是比較抽象的數字概念。

成年人的大腦非常熟悉阿拉伯數字以及它的含義,所以我們的大腦幾乎是自動化的處理了這方面的內容。所以我們聽起來的時候毫不費力,也不用刻意去思考。

而如果,別人是在用英語給我們出一道加減法數學題,我們思考的時間是不是會久一些。又或者當視覺符號1~10全換成羅馬數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等,我們再去計算會不會感覺困難很多。

按照一般發育規律,數數時兩歲的孩子平均能數到2,兩歲半的孩子平均能數到9。到了4歲的時候平均能數到30了。

實際上人類天生就有對數量的概念,科學家研究表明,不論是還沒說話的寶寶,還是完全能夠接受任何教育的大人,都有一種直覺——可以粗量的估算數量。

神經科學的研究也表明:嬰兒一出生就有專門與數字數量相關的大腦結構,獨立於支持語言處理的大腦結構。

所以,當孩子能夠手口一致,這標誌著他們理解了數的真正意義,也就是達到了所謂的基數原則水平。

03.

先天的神經認知系統給人類提供了基本的認知結構,後天的各種數字遊戲和活動則在骨架的基礎上提供的血肉,形成有生命力的數字能力。那麼怎麼幫助孩子把真實的數量與數學符號口頭數出來的數字聯繫起來,在不同的數量和不同的符號系統之間建立聯繫呢?

這裡給大家分享幾款提升數感的小遊戲:

1.唱數

孩子到了一歲半左右,就能說出不少的詞彙了,此時不光可以教兒歌,還可以教孩子唱數。對1~10這10個數字可以分組來讓孩子唱數,「123,456,789、10。」,你說一句,孩子跟著說一句,等孩子熟練了,可以你說一段,讓孩子接著說下一段。還可以教孩子反著唱,「10、9 、8、7、5、4、3、2、1「,之後還可以間隔倒數。

2.點數

2~3歲的階段,這項數學入門遊戲可以隨時進行,任何場景都可以。比如孩子玩玩具,可以讓他數他的小玩具有多少輛小汽車,在外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可以數數有幾個小朋友;吃飯的時候可以數一數有幾副碗筷,隨時讓孩子點數並說出總數。。

進階版階段:你可以讓孩子來觀察你說的數字對不對,給孩子按循序數1到30,你可以故意在數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小錯誤,比如漏數了15、16或者是直接從10跳到21,看看檢驗孩子有沒有發現。

3.熟悉數字符號與數量的關係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把數字符號與數量建立聯繫。像國際上比較知名的蒙臺梭利教育在數學啟蒙上就是通過有一系列實物教具來幫助孩子理解數字符號和數量之間的關係。其實這些簡單的數學教具,家長也可以來製作。數量表現方式可以是串珠、賽根板,計數棒,原點陣。

如果家中有小黑板,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數量與符號的關係。比如我們可以用一個蘋果來對應數字1,兩顆草莓來對應對應數字2。以此類,以此類推,用具體的實物來讓孩子感受數字的意義。最後我們還可以來考一下孩子,給我們畫出了10顆石榴,讓孩子數一數告訴你正確的答案。

4、估算與比較

估算也是數感中重要的一部分。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對數量有一定的敏感度。看到兩堆水果能夠知道哪一堆多哪一堆少,這種是比較初級的估算。

當孩子的數感越來越強,你還可以跟他玩下面這種遊戲。

準備一個裝有100個玻璃球的瓶子,讓小朋友猜猜有多少個。這時可能有的孩子會說50個,有的會說80個,還有的會說120個,都是很正常的。孩子猜不對很正常,這時你將手伸進瓶子裡,抓一把出來,再讓孩子猜,範圍就縮小了。當孩子說出了他的猜測,你可以數一數。接下來你可以再抓一把,再讓孩子猜,然後再數一數。

經過這樣抓了幾次以後,孩子會發現,抓一把大概是10個左右(舉個例子),這時他就建立起「一把大概抓多少個」的直觀感覺。這樣他就能夠大致估算出瓶子裡大約是多少個了。那就是數感的高級表現形式了。

穎媽寄語:

總之,想幫孩子發展數學能力,重點在於學會構建關係,給孩子提供一個有數學意識的環境,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用遊戲和對話的方式開始孩子的數學啟蒙吧!

--END--

我是穎媽,一孩兒媽,心理諮詢師,一級教育教育指導師,輔食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 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更多好文期待你的關注。

本文獨家發布於百家號,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要培養「數感」,不要總逼孩子背數學口訣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們必須學習的科目之一就是數學。而數學作為主要學科,在考試中非常重要,作為家長,當然要為孩子儘快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他們就可以更容易地學習。因此,家長一直非常重視給孩子數學啟蒙的問題。但是!許多家長在給孩子數學啟蒙時,很容易陷入誤區。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有多少孩子,能夠流利地從1數到100,但是拿出一串葡萄問孩子這是多少顆,孩子卻回答不出來。 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說「越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去思考數字和數字間的關係,因而難以發展出數感。」 並且Jo Boaler的團隊還針對2000個孩子展開調查研究,最終研究表明,很多數學低能力學生都是很早開始死記硬背數學運算公式和口訣,由此失去了理解和靈活運用數字的能力。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著讓他背乘法表!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說「越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去思考數字和數字間的關係,因而難以發展出數感。」數學並不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需要孩子思維靈活。在她的著作《這才是數學》一書中,她也曾說道數學是研究規律的學科,是一門充滿藝術美感與創造性的學科。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利呢?
  • 史丹福大學教授:真正的數學啟蒙不是背乘法口訣,而是這樣做
    數學其實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科目,可以說生活中的一切都和數學有著一定的聯繫,汽車的工作原理、房屋的建造、金錢的消費等等都離不開數學。斯坦福教授博勒曾在《這才是數學》一書中提到過,數學是研究規律的學科,是一門充滿藝術美感與創造性的學科。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不少家長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練習數數,3歲學寫,4歲開始學算數,小學後又開始上各種奧數班,家長們似乎對數學的興趣總是不斷的。 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數字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什麼才是數感?
  • 女生天生不擅長數學?斯坦福教授:只要數感好,男女都一樣
    文章寫道:美國人普遍認為,在閱讀方面,女孩的表現通常優於男生,但在數學方面,女孩的表現卻比不上男孩。但史丹福大學的教育學教授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並非事實。史丹福大學教授喬.博勒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不用寫答案,讓孩子們用圖像的方式表現18×5=?奇妙的是,大部分學生都寫出了結果,只有小部分學生能夠通過畫面來表示這個算式,而且每個學生畫出來的圖像都不一樣。你腦子裡的數字到底是什麼樣的?這就是數感。數感,有一部分來自遺傳。
  • 算術≠數學,算術好≠數學思維好,數感啟蒙看過來
    思維數學可以幫助孩子開拓思路,提高思維能力,進而有效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智商水平也會得以相應的提高。好多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數學啟蒙,可又苦於市場上找不到講解足夠生動有趣的書或平臺,沒辦法激發孩子的興趣點。
  • 孩子早期數學啟蒙,從不同年齡段入手,讓孩子擁有聰明頭腦
    一、數學啟蒙的重要性數學是世界各國通用的一門科學,在很多學科裡,數學都是一切的基礎。給孩子數學啟蒙,多數是讓孩子學習阿拉伯數字、運算能力,但是這並不是主要的目的,給孩子數學啟蒙,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數感和數學的邏輯思維。
  • 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抓住「數感」是關鍵,父母可別忽視了
    在學齡前的數學啟蒙當中,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就叫做「數感」。 想要培養孩子的「數感」,那麼數學啟蒙首先就是第一步,這種事情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會有很多容易做到「不到位」的地方。
  • 還在認為數學啟蒙是教孩子數數?數到100也不如讓孩子讀這套書
    今天青青來幫助家長解決這個困擾,告訴你什麼才是正確的數學啟蒙。什麼是數學啟蒙?數學啟蒙是培養孩子的一種「數學思維」,想要孩子學好數學不單單只是培養孩子在課本上下功夫,而是培養孩子各種能力。對於三年級前的孩子更多需要的是記憶能力,只要孩子把最基礎的內容通過記憶全部掌握下來,就為數學思維優先打下了基礎。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父母教會數學思維很重要
    因為曉峰家孩子相對來說開竅比較晚,就算曉峰教孩子掰手指頭算,孩子還是一臉懵的狀態,在焦慮的過程中,家長們更是困惑,怎麼樣才能幫助孩子做好數學啟蒙呢?機械式的背誦加減乘除,就是簡單粗暴地越過了這個階段,從而會限制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將孩子的學習立體幾何或者高難度的數學時,孩子會顯然的力不從心。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數學啟蒙,正確的思路應該是什麼?
  • 抓住孩子數學思維發展黃金期,家長要做好2點,提高孩子思維能力
    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要有了自己對於事物的判斷,雖然說思維在很大程度還僅僅停留在具象思維的階段,與數學學習要求的抽象思維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是,這個時候正是引導孩子由具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發展的最好階段。家長要抓住孩子這段數學敏感期,做好提高孩子數學思維的準備。
  • 「數學神童」葉豐碩的心得:不怕學數學,父母從小抓數感能力培養
    那就說得更具體些,在有數感的人的眼裡,他所看到的世界,是具體而且量化的,就像葉豐碩所看到的世界一樣,這樣的孩子碰到可能和數學有關的問題時,頭腦裡會自然地與數學聯繫起來,並用數學的思想方法來進行處理與解釋。 數感好的孩子,他懂得運用數學建模,並且將枯燥的數學,變成某些場景、圖像和表格來表現。
  • 3—6歲數感思維萌芽期,家長們要用對數學啟蒙開發孩子的數學思維
    大部分的父母覺得孩子不會數數以後數學成績一定會比較差,用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數學能力,所以當孩子不會算數的時候下意識地想去送孩子去補習班學習一些比較系統的知識以此來肯定學生的能力。殊不知,這種想法對孩子來說是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的。家長這樣想或是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想法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 奶爸教數學(三)什麼遊戲適合培養數感?
    國慶節同學聚會,一個辣媽特別著急地問我,她的女兒今年小班,數學教了她好久,到現在加法都只會扳手指。其實就像我之前說的,數學不是簡單的1+1=2,不培養邏輯,不增強數感,不提高興趣,小朋友對數學只會覺得枯燥,無趣,甚至最後感到厭惡。
  • 怎麼培養孩子的「數感」?
    7月2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落下帷幕,一場大神之間的決戰,頭腦風暴,最終8個國家的73位選手成為最終獲獎者。「最強73人」包括4名金獎選手、6名銀獎選手、12名銅獎選手和51名優秀獎選手,他們來自8個國家,就讀或畢業於33所高校。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教你5種方法,幫孩子學透數學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對數學啟蒙有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啟蒙就是認識數字、學習算數。其實,真正的數學啟蒙重點應該在於培養數學思維。只有有了數學思維的孩子,在面對稍微複雜一點的數學問題時才不容易落入圈套。
  • 教孩子念「1,2,3」不科學?缺乏數感的教育,會讓數學思維受限
    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思維的影響下,很多家長早早就開始了對孩子的數學啟蒙教育,最基礎的就是數數了。在這方面家長們普遍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孩子能從1數到100的,絕對是天才,可是你想過嗎?他只會生搬硬套地數,卻未必懂得其中的關係。
  • 幼兒學習數學,數感培養很重要,家長們要積極引導
    為什麼有的孩子小班都會十以內加減法而有的孩子中班還搞不明白五以內加減法?你會發現加減法好的孩子,一般數感培養的比較早,那如何培養小孩子的數感呢?數感培養最重要的是實物聯想孩子早在嬰兒時期就能感知數量,並進行簡單的數量多少比較。而孩子早期對數量的感覺多來自視覺刺激。在這個階段,家長先不要急於教孩子數數,可以用具體的實物幫助孩子感知數量。帶孩子多觀察身邊的物品(吃、喝、玩、用),去比較不同的數量。
  • 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萌芽期,正確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很重要
    而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給他們相應的刺激,讓他們對於數學有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學習能力就會得到長足的發展,他們在以後的學習過程當中也會比其他孩子要更加輕鬆許多。但是對於該怎樣刺激孩子的思維,怎樣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家長們卻根本沒有什麼概念,他們總覺得數學的教育就是教孩子數數,教孩子做加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