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要培養「數感」,不要總逼孩子背數學口訣

2020-12-16 白羊座教育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們必須學習的科目之一就是數學。而數學作為主要學科,在考試中非常重要,作為家長,當然要為孩子儘快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他們就可以更容易地學習。

因此,家長一直非常重視給孩子數學啟蒙的問題。但是!許多家長在給孩子數學啟蒙時,很容易陷入誤區。

他們在教孩子學數學的時候很多都只是死記硬背。孩子們不明白這些數字的真正含義,仍然可以指著四個櫻桃說它們是六個。事實上,如果想學好數學,總是死記硬背是不行的。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關鍵在「數感」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教授喬·博勒(Jo boaler)說:「數感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死記硬背只會讓孩子不願意思考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關係。

雖然博勒教授從不刻意背誦這些數學結論,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根本不熟悉這些結論。相反,她可以成為數學的教授。一個關鍵的武器就是「數感」。

1994年發表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越是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意思考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關係,因此很難培養出數感。」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呢?

要想啟發孩子,培養孩子的數感,最好從數量、形狀、長度、組合、時間、組織、歸納等方面入手。

數量:

讓孩子明白「數量」的概念不等於數數。孩子們數數時,只是死記硬背,這是很抽象的。要讓孩子掌握「數量」就需要讓孩子明白「多」與「少」的概念。這一概念對培養兒童的思維有重要意義。

然後,當孩子們理解了「多」和「少」是什麼之後,他們可以加入一些其他幹擾因素,比如大小不一的蘋果和櫻桃,來玩這個遊戲。它必須是一個較大的物體和一個較小的物體。

比如,一堆3個蘋果,一堆5個櫻桃,放在一起,讓孩子判斷,哪邊數量比較多?哪個數量少?通過這種比較,逐漸強化了孩子們的數量的觀念。

形狀:

幾何學是兒童從小到成人都要學習的知識點,是分數比重較大的知識點,也是數學啟蒙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們知道形狀,一個有空間感的積木是一個很好的工具。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常見的形狀都可以在積木中看到。

而且,積木有空間感,孩子們也能理解立體幾何中前後、左後、上下的位置關係。這樣在孩子們的思維中,形狀和空間的概念就可以逐漸形成。

長度、時間、重量

事實上,這些概念的培養與「數量」概念的培養十分相似,相當抽象。

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們理解尺寸的概念,其實可以和理解數量的概念一樣,通過比較同一個物品的長度,然後再與不同物品的長度進行比較。重量也是。

然後稍微困難的部分是時間。

事實上,時間的概念比長度、重量等要抽象得多,因為沒有辦法用實物來比較,所以家長對孩子說:「我10分鐘後回來」,孩子們就不明白了。

因此,平時在向孩子們普及時間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集動畫的長度」和「奶奶講小故事的時間」來代替,這樣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時間的長短。

分類歸納與模式總結:

在生活中,家長很容易培養孩子的一個數感,其實就是分類歸納和模式總結。例如,對盤子、衣服和襪子、短袖和襯衫、不同類型的玩具進行分類

然後從這些看似簡單的分類歸納中,其實可以找到內在的簡單邏輯關係,並對模式進行總結。該模型所總結的能力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孩子未來的工作中都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

實,從以上幾種方法中,家長可以看出,如果想給孩子一個好的數學啟蒙,決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一些數量單位和公式。但是要逐步的幫助孩子樹立這些觀念,培養孩子從具體到抽象、從事物到規律的能力。

推薦一套數學啟蒙繪本,是為了幫助孩子在生活中理解數學的概念。按照從點到線、從線到角、從角到面、從面到體的邏輯,把有趣的數學遊戲融入生活故事,系統、邏輯地寫出了6個生動的繪本故事。

比如,「爺爺的拐杖有多長」就圍繞著爺爺的拐杖。這個小故事使孩子們能夠理解直線、線段和長度的概念。

「喬治的新蛋糕」和「珍妮的新玩具」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生活中的數學概念。而通過對空間和圖形的理解,更有利於幫助孩子更準確地感知世界,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空間想像力和數學思維。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文|穎媽談育兒如今數學啟蒙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數學的範圍何其廣大,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讀書時數學就不好,該怎麼教孩子呢?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誤區二:認為數學啟蒙就是數數、背乘法口訣表 無論是數數還是背乘法口訣表,家長的這一行為都是在把數學從生活中剝離出來。 孩子只是在死記硬背,孩子愛你不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著讓他背乘法表!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誤區二:認為數學啟蒙就是數數、背乘法口訣表無論是數數還是背乘法口訣表,家長的這一行為都是在把數學從生活中剝離出來。孩子只是在死記硬背,孩子並不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說「越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去思考數字和數字間的關係,因而難以發展出數感。」
  • 史丹福大學教授:真正的數學啟蒙不是背乘法口訣,而是這樣做
    對於數學,很多家長表示很頭疼,因為怎麼逼孩子,成績都是上不去,其實導致孩子成績上不去的原因,正是因為父母陷入了數學啟蒙的誤區。一個總被批評的孩子自述2、數學啟蒙就是數數、計算、背乘法口訣據調查顯示,80%以上的家長在進行數學啟蒙時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不少家長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練習數數,3歲學寫,4歲開始學算數,小學後又開始上各種奧數班,家長們似乎對數學的興趣總是不斷的。 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數字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什麼才是數感?
  • 還在認為數學啟蒙是教孩子數數?數到100也不如讓孩子讀這套書
    最近,青青總是能看見一種現象,就是家長還在對數學啟蒙有誤區,有的家長認為數學啟蒙就是教會孩子從1數到100,孩子就對數學有正確的認知了,而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到了該學的年齡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就對數學有正確的認知了,有的家長甚至連數學啟蒙是什麼都不知道,因此想要在孩子學數學的道路上幫忙就遇見了瓶頸,導致孩子對數學有一定的錯誤認知。
  • 算術≠數學,算術好≠數學思維好,數感啟蒙看過來
    你家孩子的數學教育是不是還停留在——媽媽對孩子說:「不要問10-7=3為什麼,反正你這樣算就對了!」家長們多半認為數學就是算數和公式,用的時候記住就好了,不需要解釋。這樣的教育成就了中國孩子計算能力強的優勢,可卻忽略了數學思維的培養。要知道算術≠數學,算術好≠數學思維好。
  • 女生天生不擅長數學?斯坦福教授:只要數感好,男女都一樣
    文章寫道:美國人普遍認為,在閱讀方面,女孩的表現通常優於男生,但在數學方面,女孩的表現卻比不上男孩。但史丹福大學的教育學教授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並非事實。史丹福大學教授喬.博勒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不用寫答案,讓孩子們用圖像的方式表現18×5=?奇妙的是,大部分學生都寫出了結果,只有小部分學生能夠通過畫面來表示這個算式,而且每個學生畫出來的圖像都不一樣。你腦子裡的數字到底是什麼樣的?這就是數感。數感,有一部分來自遺傳。
  • 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抓住「數感」是關鍵,父母可別忽視了
    在學齡前的數學啟蒙當中,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就叫做「數感」。 想要培養孩子的「數感」,那麼數學啟蒙首先就是第一步,這種事情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會有很多容易做到「不到位」的地方。
  • 幼兒學習數學,數感培養很重要,家長們要積極引導
    為什麼有的孩子小班都會十以內加減法而有的孩子中班還搞不明白五以內加減法?你會發現加減法好的孩子,一般數感培養的比較早,那如何培養小孩子的數感呢?數感培養最重要的是實物聯想孩子早在嬰兒時期就能感知數量,並進行簡單的數量多少比較。而孩子早期對數量的感覺多來自視覺刺激。在這個階段,家長先不要急於教孩子數數,可以用具體的實物幫助孩子感知數量。帶孩子多觀察身邊的物品(吃、喝、玩、用),去比較不同的數量。
  • 3-6歲孩子數學啟蒙,掌握「湊十法」這5大口訣,計算能力越來越好
    1、能數數字0-100處於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腦部已經初具查數的能力,著名教育專家孫杰曾提到過「9個月到5歲為孩子對數學記憶的敏感期」,若是父母能夠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查1~10,那麼10~100也不會太難。
  • 3—6歲數感思維萌芽期,家長們要用對數學啟蒙開發孩子的數學思維
    弟弟兩三歲的時候就會拼音和數數,之後上了一年級數學成績卻不好,數學算術題總是算錯,需要依賴計算機才能做出正確答案。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很小的時候可以數數,後來卻連算術題都不會做呢?會數數卻不會算數的孩子大有人在。
  • 教孩子念「1,2,3」不科學?缺乏數感的教育,會讓數學思維受限
    很多早教班也打出這樣的名義,想把孩子都培養成神童,珠心算秒殺眾人。但實際上,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如何學會數數,如何建立起數字概念才是最關鍵的。在這點上,還需要父母幫孩子做好輔助,助力他打下堅實的數字基礎,這是數學啟蒙的重要部分。
  • 孩子早期數學啟蒙,從不同年齡段入手,讓孩子擁有聰明頭腦
    所以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超前教育」,在媽媽圈都特別流行「數學啟蒙」,為了讓孩子將來數學好,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是很多媽媽都在做的事情。一、數學啟蒙的重要性數學是世界各國通用的一門科學,在很多學科裡,數學都是一切的基礎。給孩子數學啟蒙,多數是讓孩子學習阿拉伯數字、運算能力,但是這並不是主要的目的,給孩子數學啟蒙,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數感和數學的邏輯思維。
  • 「數學神童」葉豐碩的心得:不怕學數學,父母從小抓數感能力培養
    豐碩的父母都是理科出身,他們在兒子來問問題時,總會不厭其煩地充當起了兒子的「數學百科全書」。 注意!除了天賦,豐碩的父母做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激發出了兒子的數感。 數感是什麼呢?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父母教會數學思維很重要
    曉峰的孩子如今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明年都能夠上小學了,這段時間幼兒園的老師都已經開始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了,聽很多人說,這一年要教會孩子一些數學啟蒙,以便適應上小學之後學習更方便,但是曉峰卻很煩惱,因為自己家的孩子數學真的不好。
  • 兒童數學啟蒙怎麼做?跟DK一起找尋規律,玩轉數學!
    我將分兩篇文章來介紹這套書,本篇先為大家介紹《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乘法》一、乘法口訣表不用死記硬背,掌握規律記憶,事半功倍九九乘法表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但當時人們是從大的數字倒背的,所以九九乘法表不叫「一一」乘法表。我們都記得小學背乘法口訣表的痛苦經歷吧?
  • 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萌芽期,正確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很重要
    而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給他們相應的刺激,讓他們對於數學有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學習能力就會得到長足的發展,他們在以後的學習過程當中也會比其他孩子要更加輕鬆許多。但是對於該怎樣刺激孩子的思維,怎樣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家長們卻根本沒有什麼概念,他們總覺得數學的教育就是教孩子數數,教孩子做加減法。
  • 數學啟蒙2條路,千萬別糾結!
    看看關於數學啟蒙的繪本,日常遊戲中滲透,打好數感基礎。但是在學會計算題後會有每天堅持計算、口算的習慣,保證速度和準確率。數感的積累不是簡單幾句話或者幾天就能搞定。數感的培養有點像「日久生情」,在日積月累的接觸中才能真正做到信手捻來。
  • 3—6歲數感思維萌芽期,抓住這3個重點內容,培養孩子「數學腦」
    克萊因曾說,「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數學的啟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可以說沒有數學思維生活和學習都會受到很大影響。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萌芽期,抓住這3個重點內容,培養孩子「數學腦」。「圖片式思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