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的很多街道名稱都十分直白,竹笆市裡從得名到如今都有賣竹製品;解放前炭市街只是一個堆放煤炭的無名小巷,後因出售煤炭、鹽鹼、副食店鋪居多,得名炭市街。
傳說粉巷古時是賣脂粉的地方,當然也有說是賣麵粉的。而今天要講的大車家巷,顧名思義是車輛交易的區域,只不過那會兒賣的不是奔馳寶馬保時捷。有大車家巷就有小車家巷,但不得不說大車家巷的名氣更勝一籌,贏就贏在了老百姓最離不開的一個「吃」字。
這條巷子北通南院門,南接湘子廟街,人行道上油膩膩的地磚從未平整,巷子中段的公廁和垃圾車有礙觀瞻,連收停車費的大嬸都頗為兇狠,可這一點兒不妨礙大車家巷成為市井飲食文化的代表。
從東北的醬骨頭到四川的鹽煎肉,從只有上午開門的牛肉餅到下午才出攤的燻肉大餅,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有錢沒錢,去大車家巷總能吃個肚肚圓。以下提到的餐館,不能說是巷中翹楚,亦無權威證其獨受食客偏愛,隨機列出,足以見得大車家巷有多好吃。
如果說遮陽篷上理直氣壯的六個大字「西安名貴小吃」不夠勢大,那掛在門口的照片便奠定了劉記臘汁肉揪面片在大車家巷的品牌地位。我以前也覺得吳彥祖是毫無爭議的男神,自打看見劉記門口貼著他和老闆的合影,吳彥祖在我心中便走下了神壇。
男神怎麼可以滿嘴油光的吃臘汁肉揪面片?來吃揪面片的肯定不止這一位名人,老闆機智,不放本地名人,不放笑星諧星,不放熒幕硬漢,偏偏放一枚英俊溫婉的美少年,簡直深諳反差產生魅力的訣竅。無法擁有男神般的配偶,吃碗男神同款揪面片兒也是極好的呀!
大車家巷裡的燻肉大餅就像時尚界的小白鞋,百搭!你不管選擇哪間館子,都可以點一份燻肉大餅to go,搭配著什麼吃都不違和。兩平米的操作間裡瀰漫著特有的香氣,肥瘦相間的燻豬肉是此物的靈魂,甜麵醬是點睛之筆。
十元一份,立等可取,捧著早已被很多商家淘汰的泡沫塑料餐盒,熱乎乎的脆餅子包裹著溢出來的燻肉碎就乖乖的躺在裡面。警告,不想被打的話,清真餐館就別帶燻肉大餅進去了。
巷子裡也有一些知名連鎖店,比如西安人都知道的牽人麻辣粉。他們家的老粉都能記得最早開在粉巷時的盛況,排隊是常態,老闆總是利索的站在門口招呼。有十幾年了吧!老闆從瘦瘦的小帥哥變成了富態的中年大叔,不變的是仍然每天守在店裡招呼生意。很多人都好那口麻麻辣辣的味兒,可量確實大不如前了,一碗麻辣粉,基本三筷子能挑完。老闆體貼,怕大家吃不夠,門口也擺起了滷味攤。一碗麻辣粉,一個餅子,一份梆梆肉,才是標配。
穆薩手工牛肉麵的大鍋子就支在門面,熱氣騰騰的麵湯不斷的翻滾,召喚著路過的西北漢子,每到飯點兒,熙熙攘攘的食客熱鬧過鍋裡翻滾的麵湯。對麵食情有獨鐘的大多是男人,特別是工作日午間,門口蹲著吃的大有人在,實力演繹陝西八大怪之一。
滿手珠串的光頭大哥、穿著不合身西服的清瘦少年、計程車司機,在面對這碗牛肉麵時,他們唯一的區別是誰放的辣子多,誰放的辣子少。一碗實實在在的手工面,勞動人民的首選,物美價廉之典範。不過很少見女孩子在這家吃,如果有,也是小鳥依人般坐在男伴身邊,挑一筷子嘗嘗,然後就剝著生蒜打發時間了。
旺軍烤肉蝦尾和所有夜市攤一樣,有自己的主打產品,蝦尾是每桌必點。價格雖然一漲再漲,仍阻擋不了食客對其的熱愛。旺軍的蝦尾口味重麻重辣,吃完的感受是:我的嘴呢?我的舌頭呢?旺軍的烤肉是論斤賣,再烤個脆脆的白餅子就著,冰鎮果啤來一瓶,吃著吃著,不知不覺就跟老闆喊出再來半斤肉。如果你經常光顧夜市的烤肉攤,就會發現這裡聚集了方圓五百裡所有懷才不遇的人以及打今兒算起前後五百年的小道消息。
一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想吃辣,於是東北小二生汆丸子三鮮湯成了首選。經常有老頭老太太帶著自家的飯盒啊鍋啊的來買丸子湯,特意叮囑廚房不要胡椒。這家東北菜不僅適合三五老友小聚,也很適合一人食,一塊醬龍骨、一份丸子湯、一個花卷,春寒料峭的天氣,再舒坦不過了。
小店味道好是真的,服務態度差也是真的,到了用餐高峰期,「來把菜一點麼」、「這兒的湯咋還沒上」、「快快快結帳結帳」的聲音此起彼伏,服務員倒是個個不緊不慢,理直氣壯,這時候食客們就要比誰的嗓門大了。送給大家在東北菜館點菜注意事項:不要同時點鍋包肉和椒鹽蘑菇,否則總感覺點了兩盤一樣的菜。
每年冬至那天的本地美食推文裡,我敢打賭一定會出現大車家巷的鄧家餃子。熱騰騰白胖胖的餃子,蘿蔔肉餡、韭菜肉餡、茴香肉餡,隨便點,零失誤,再拼一盤涼菜,可以說是會吃的老西安了。吃完餃子喝完酸湯,胃做出了最公正的評判,家裡的速凍餃子即刻被判了死刑。
最後友情提醒,如果你開車來大車家巷吃飯,在路旁停車時千萬注意三點:一是要自覺繳費;二是哪怕買份燻肉大餅就走也要自覺繳費;三是按規定繳費,一小時六元,不要講價。因為這些煙火氣十足的小飯館就算名氣再大,也沒有收停車費大嬸的嗓門大。
說了這麼多,你要不去吃,可就不給面子了哦,這些館子看著其貌不揚,但是每一家保證好吃到轉圈圈,不信,那就去試一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