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改變人生,先改變自己的心:稻盛和夫《心》

2020-12-22 書影雜談

稻盛和夫,是企業界的傳奇,曾經一手創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正當他潛心佛學、安度晚年之際,日本航空公司負債並宣告破產,時任首相的鳩山由紀夫,登門邀請78歲的稻盛和夫出山,擔任這家破產公司的董事長。在他的領導下,日航重新復活,使之成為當年最賺錢的航空企業。

事業已經有所成的馬雲也曾專程赴日本京都,拜訪已經76歲的稻盛和夫,他也是任正非非常佩服的企業家,

他的經營之道,成為所有企業家想探尋的秘密。那他有什麼經營秘訣呢?

稻盛和夫先生的理念在他的若干本著作中都有體現,每一本書都值得年輕人反覆學習,《心》作為《活法》一書的續篇於2019年在日本出版,這也是他的收官之作。

這是集儒家、佛家思想於一體的書,他把自己的經營思想,人生理念都寫在了書裡,語言淺白到讓人認為這是一本普通的雞湯書。但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覆閱讀,你一定也可以感受到心靈的觸碰,直至穿越靈魂,達到心裡深處的真我,實現心性的自我提升。

你的心決定你處在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修煉自己的心,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

保持謙虛之心

培養感謝之心的源泉,度過美好人生的根本,就是謙虛之心。

任何時候不能忘記謙虛之心這點很重要。事情稍顯順利,加上周圍人的吹捧,內心就會動搖,這就是人的本性。

讓人生誤入歧途的元兇,並不一定是失敗和挫折,而往往是成功和讚美。

英國思想家詹姆斯.艾倫,在其著作《原因與結果法則》一書中,做了這樣的論述:有一種傾向,不管是眼前的目標,還是人生目的,心靈純潔的人總是比心靈骯髒的人更容易達成。

淨化心靈最美好的方法是什麼?就是全力以赴的投身到工作中,這時怨恨他人的雜念就不會浮現,當下心靈就會變得純潔、美好。

堅守感恩之心

無論何時何事,都應以感恩之心應對——這其中實際上隱含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心中描繪的景象成為現實,佛教用「思念造業」這個詞來表達。就是說,心中所思,會成為業,這就是因果的法則。

當災難到來時,如果我們心態不對,就可能換來更大的災難,避免這一點的放大就是「愉快」地接受災難。

聽起來有些奇怪,可是這真是事實,不管發生了什麼,只要我們抗拒,當下只能更痛苦。我試過在走背字時憤憤不平,心裡想著:還能比這更糟嗎?結果確實是會更慘。

災難發生意味著消業,能夠消業,心裡應該高興。只要能夠感到高興,自然能夠心懷感謝,那麼過去造的業就會消失。

秉承利他之心

「利他」這個詞意思本來就很簡單,就是先人後己,把「為自己」放後面,優先「為他人」。

只要有利於他人,不管事情多麼細小,都是利他行為,在利他行為中萌生的利他心,像花朵一樣綻放。

《道德經》裡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保有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就會好轉,宇宙中儼然存在這樣的因果法則。

稻盛和夫自己總結,「紙袋行商」獲得了成功就是因為這件事初心就是利他。那是他上高中,二戰結束時,家中的房宅、工廠被燒毀,自己還整天玩樂,被母親訓斥過後決心「幫扶家計,守護家人」。他讓爸爸製作紙袋,自己外出銷售,委託商店代銷,福岡來的紙袋商都競爭不過他們,選擇撤退了。

做事做人都一樣,只要以利他精神為根基,不忘謙虛,不忘和諧,努力成長,那麼,宇宙就一定會給予幫助,成功和發展就能持續。

增強反思之心

英國思想家詹姆斯.艾倫說過:人的心靈像庭院,既可以理智地耕耘,也可以放任他荒蕪,不管是耕耘還是荒蕪,庭院都不會空白。如果庭院裡沒有播種美麗的花草,那麼無數雜草的種子必將飛落,,你的庭院將雜草叢生。

他用簡單的比喻,說明了我們人生中的種種現象,全部都是「心」的投影,忽視了對心靈花園的養護,馬上就會長出不純潔、不正確的東西。

小林秀雄說過:人只會遇見和自己性格相符的事情。

只要人格發生變化,內心所報的願望就會變化。

如果存在一個能夠大幅度改變人生的決定要素的話,那就應該是思維方式。只要思維方式是正向的,這個人就會時來運轉,度過美好的人生。

在本書中,稻盛和夫認為「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即我們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由我們的內心所塑造,內心的想法可以影響我們周圍的環境。

初心即道心,道心即佛心。

所以,當我們擁有幫助一切事物,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的願望,擁有幫助他人獲得幸福的美好心靈時,就與「宇宙之心」產生了協調和共鳴,也就自然能將事物導向更好的方向。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人生的一切源始於心,終於心
    繁 雜 世 界,慢 下 來 讀 一 讀 如果這能夠成為精神食糧,幫助大家滿懷希望,積極面對明天,為大家度過美好人生助上一臂之力,我將感到無比的幸福。—— 稻盛和夫我們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稻盛和夫就是這樣一個能夠給我們幫助的智者在他最新出版的《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書中,他指出「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也就是說,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心塑造的,內心的思想可以影響和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稻盛和夫的《心》《心》是稻盛和夫先生在87歲高齡時寫下的新著,是他一生集大成之作。這本書花了十年時間才出版。
  • 稻盛和夫之「稻盛心學」: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
    1959年4月1日,27歲的稻盛和夫創立了京瓷公司。很多人不知,年輕有為的稻盛和夫大學畢業時,也曾如大多數年輕人一樣迷茫過。但是,他的成功只取決於四個字。稻盛和夫大學畢業的時候,剛好趕上日本經濟蕭條時期,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經過他的老師介紹,終於進入了一家京都絕緣瓷瓶的公司,但是上班後他才發現,公司經營不善,已經在銀行的託管之下。跟他一起入職的夥伴們都紛紛辭職了,只剩下他一個人留了下來。因為沒有更好的去處,只好下定決心說,既然如此,我就徹底改變心態,努力投入工作吧!
  • 稻盛和夫:所有的奇蹟,始於心,終於心
    稻盛和夫在42年的經營生涯中,一手創造了兩家世界500強,卻在退休時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了員工,自己皈依佛門,轉而去追求至高財富——提煉心智。他認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過程,有了這樣的超脫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擁有了俯瞰人生的視野。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的秘訣
    於是,他靜下心來思考。苦苦的思索之後,決定將城市劃分幾個區域,今天在這個區域推銷,明天在那個區域推銷,逐個擊破。果然,銷售的袋子越來越多。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壟斷了這座城市紙袋子的銷售。這個他就是稻盛和夫,用堅韌之心開啟做生意的大門。
  • 稻盛和夫: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
    稻盛和夫深切體會到真正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某些有名譽、有財產、所謂功成名遂的人,更可能是隱於市井的人,或是街頭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著目標奮進的年輕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卻更為高尚,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最近幾天很有幸地閱讀了關於傑出企業家的書籍,日本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最新推出的《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稻盛先生是唯一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的企業家,他對自己一生做了全面復盤,為讀者構建幸福人生劃下了重點。
  • 「把自己的心靈變得純潔美好」《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在我長達80多年的人生中,有多次這樣的經驗,這些經驗說明,把自己的心靈變得純潔美好,就會帶來卓越的成果」。這是誰說的?在今年5月底新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發布會上,88歲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不能親自來了,帶來了給我國觀眾的視頻囑託。他一生創辦了2家世界500強,76歲出山挽救了日航航空,第3家世界500強,一年時間,日航利潤率從-17%到17%。為什麼他的經營能力這麼強大?其實就在本書中解密,那就是「人有5顆心,必然你人生成功,還可以影響和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
  • 稻盛和夫收官之作《心》引進中國
    每個人如何找回內心的平靜,收穫幸福人生?曾在危機中奇蹟拯救日航的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他的新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給出了答案。《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是稻盛和夫先生在87歲高齡時寫下的新著,是他一生集大成之作。本書從首次提出到最終出版累經10年之久。在策劃之初,稻盛先生就提出,新書「要和以前出的那些書風格完全不同」。
  • 稻盛和夫:我人生巨大的財富,就一句話: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我們常說「言為心聲」、「相由心生」、「境由心造」,還說「心在哪裡,時間就在哪裡」,可見,「心」有多麼重要。500多年前,中國有「陽明心學」;400多年前,日本有「石門心學」;而稻盛和夫先生雖然是科學家出身的企業家,但他終生追求和研究的問題也是心的問題。記得幾年前讀《活法》這本書的時候,稻盛和夫先生就在書中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人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磨鍊靈魂。
  • 稻盛和夫:當你覺得生活不順時,牢記這5條原則,人生會發生改變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不順,更多的原因還是在自己身上,牢記這5條原則,人生將會發生改變。做人要收斂做人做事鋒芒太露,往往會引起別人的嫉妒和不滿,情況多了,你的生活和事業將會處處受阻。老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
  • 《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從「心」開始,踏上幸福之路
    一次,在公司質量管理會議上,董事長講到了六項精進,那一次我知道了稻盛和夫。於是,我買了《活法》這本書,因此也成為了稻盛和夫的書粉。最近,他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上市,我第一時間買來看。這家公司正是稻盛和夫先生在27歲時創辦的;52歲那年又創辦了日本排行第二的電信公司KDDI;78歲時,作為一名航空業的門外漢,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正是憑藉向員工們輸入自己的「心」思想,踐行自己的經營哲學,讓破產的日本航空起死回生。「一生事,心上磨」,稻盛和夫先生用《心》為我們提供了人生幸福和企業持續發展的知行樣板。
  • 稻盛和夫:窮人想翻身,要心懷感恩之心和利他之心
    更重要的是,對於自己的成功經驗,稻盛和夫也毫不吝嗇,而是傾囊相送,將自己的一生經歷都復盤在書中,他還將自己的心得感悟通通告訴給那些鬱郁不得志的世人,希望能幫助到他們。接下來我們就從稻盛和夫的書中給大家總結出兩點窮人翻身懂的建議,一起來看看吧。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切從心開始,以心結束
    幾天,我很幸運地讀到了一些關於傑出企業家的書,比如我丈夫出版的日本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道盛先生是唯一一位創辦了兩家財富500強企業的企業家,他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全面的回顧,並為讀者建構幸福人生奠定了一個關鍵點。
  • 稻盛和夫:人生瞬息萬變,唯有修心,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稻盛和夫並不是一出生就拿著這樣一手好牌,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和我們普通人相差無幾。一.稻盛和夫一波三折的前半生稻盛和夫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包括他在內,家裡總共有七個孩子。小升初考試,他失敗了兩次才勉強上了一所初中;關乎一生的高考,他也發揮失常,和自己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大學畢業後,入職考試也是一波三折。這樣的稻盛和夫,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嗎?然而,不同的是,稻盛和夫僅靠數年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把一手爛牌打成了人生的王炸,我們卻手持爛牌到終生。
  • 《心》:稻盛和夫教你懷揣這六個「心」,磨鍊心性,提升自我
    作為經營者的稻盛和夫,很多人都想從他身上取經:如何能夠屢戰屢勝,每一次出手,都能讓岌岌可危地企業活過來。八十多歲的稻盛和夫,經營了半生的企業,他取得的成就,跟他的付出息息相關。他以自己的實踐,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而《心》這本書,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經營者的經驗傳授,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人,稻盛和夫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學。
  • 稻盛和夫醍醐灌頂的5句話,喚醒你「蒼老」的心,真乃濟世良言
    馬雲曾經三次拜訪稻盛和夫,三顧茅廬的故事不僅古代有,當今社會也在重演,馬雲說:「很多東西我這幾年才想明白,稻盛和夫先生早就想通了。」任正非對稻盛和夫推崇備至,他說:「你們不了解稻盛和夫,我們比不上他。」
  • 稻盛和夫療愈心靈的秘訣,我一口氣讀完了,幸福人生就這麼簡單
    坦然接受,積極面對命運的饋贈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書中,稻盛和夫講述了他這麼一段經歷,這個故事他也曾在其他作品裡講過。稻盛和夫家中有兩位叔父和一位叔母死於肺結核,此事讓年少的稻盛和夫很害怕,他非常擔心自己也會被傳染。
  • 陳瑋:稻盛和夫有一顆怎樣的「心」?
    從稻盛和夫先生關閉創辦近四十年的「盛和塾」這一動作來看,他想講的話大概都講完了。回顧他八十多年的人生,稻盛和夫算得上商界裡「立功立德立言」的第一人了!中國人最看重立功。你吹到天上去都沒有什麼鳥用,你行你來乾乾試試?
  • 稻盛和夫: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磨練自己的靈魂
    稻盛和夫認為,只有這麼做,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這一理念,正如稻盛和夫所推崇明王陽明先生所倡導的:越是磨難處,越是修心時。為了修煉自己的心性,稻盛先生每日堅持六項精進: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每日六項精進,全心工作,這是稻盛先生的「幹法」。沒有到不了的春天。正如春天的櫻花,冬天越是嚴寒,春天越是櫻花爛漫。稻盛和夫不斷追問、思考和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行動,成就了稻盛和夫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
  • 稻盛和夫: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迷茫無助時,牢記這2種思維
    ——稻盛和夫為什麼你終日奔波卻一無所獲?為什麼有些人整日「悠閒自在」卻也能有所成就?努力是我們能夠做的最大改變,若是努力都不能有所成,那接下來的每一步又該怎麼走呢?如果你有這些困惑,先不要感到不知所措,學學稻盛和夫的成長路徑,相信你會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