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稿費真實情況:留給子孫多少?

2020-12-23 騰訊網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裡!」作為世界級的偉人,毛主席一生起伏跌宕,凝聚國家人民之力,成就中華之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開創今日之中華盛世,令國家與民族不受外族欺侮,人民得以自信、自由。

如今偉人已逝,斯風長存,他為人間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毛主席思想指導引領著未來的國家與人民,向著正確、美好的方向緩緩而行。當然亦唯有切身踐行,才能夠真正體悟到毛主席思想的偉大。

而作為第一踐行者,毛主席本人生活歷程當中無時無刻不在貫徹這一理念。如毛主席稿費真實情況:留給子孫多少?毛新宇說出遺產分配狀況。

一、毛主席的「巨額稿費」

毛主席的稿費乃是除卻國家工資之外,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的趙超構在自己的作品《延安一月》當中有所提及,「假如作家有作品對外發表,所有的稿費和版稅也都是私有的。」

那麼縱觀毛主席生平著作無數,後來更被悉數收納進《毛選》《毛文》《毛詩》之中,並且將近達到人手一本的風靡程度,不難窺見毛主席能夠獲得怎樣一份巨額稿費收入。

從上述稿費收入的私有不難窺見,毛主席的稿費收入乃是符合黨和國家紀律的正當個人收入。並且毛主席的作品絕大部分是由本人親自嘔心瀝血創作。

因此,對於稿費如何支配乃是毛主席的個人自由,不過從毛主席對於稿費的支配以及實際用途上,同樣也能窺見這位時代巨人的偉大之處。

建國時期的諸多國家領導人與毛主席一般,有著自己的著作以及稿費收入,雖然著作內容、收入厚薄上大相逕庭,但是對於部分收入的支配卻是殊途同歸,也就是投向國家發展、公益事業建設的那一部分收入。

早在延安時期,毛主席便屢屢慷慨解囊,從個人稿費收入之中,取出一部分用以公益事業。

1938年7月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成立於延安,曾經走遍陝甘寧邊區的每個村莊為民演出,為國家文藝事業發展,陝甘寧邊區建設貢獻出了一份力量。而民眾劇團便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下誕生的。

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

彼時正值兵荒馬亂,劇團所需道具同樣是非常短缺的,而且供給制度下實在沒有餘力去取得設備,因此民眾劇團團長柯仲平向毛主席匯報了這一狀況。作出一番了解之後,毛主席決定贈給劇團三百元邊幣,並號召領導人共同捐贈。

此後周總理與博古各贈一百元,賀龍捐贈二十元法幣以及一批戰利品等,而作為劇團團長的柯仲平義無反顧的拿出自己全部稿費作為活動基金。

柯仲平

國家危難之際,一切皆是來之不易,而似這般的捐贈活動不在少數,如發生在1940年,延安各界為了紀念「五四」青年節,發起有獎徵文,當活動歷時一年結束之時,卻面臨著經濟拮据難以頒獎的狀況,因此毛主席與周總理等人再度伸以援手,促進活動圓滿結束。

籌建陝甘寧邊區醫院圖書館、延安中國女子大學創辦……毛主席的捐款囊括各個領域,其間金額也維持在幾百上千元不等,而較為高昂的捐贈款項上萬元也不在少數。

如陝北國民黨轄區發生旱災,為了救濟災民,毛主席慷慨解囊。其間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亦令毛主席高風亮節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除卻公益支出外,人際往來亦是毛主席稿費收入的一大開支。而人際往來主要在於對於身邊困難人士的援助,而毛主席的生活管家吳連登便是其中受益人之一。

吳連登

吳連登剛剛抵達毛主席身邊工作不久,便傳來了江蘇鹽城家鄉的那座土房子失火被焚燒殆盡的消息,不過吳連登並沒有告知任何人,而同樣因為家境困難無能為力,只能等以後再做打算。

然而並沒有過去多長時間,突有一日毛主席在床上處理工作事務,吳連登從旁邊經過之時被主席叫停。毛主席指了指桌子上一個信封,示意是要給他的,吳連登打開一看信封之內竟然是300塊錢。

吳連登

原來毛主席得知他的家庭困難狀況之後便讓秘書前往銀行,從稿費當中支取了這些錢,準備交給他解決家庭困難之用。

幫助吳連登解決家庭困難只是毛主席善舉的冰山一角,而似吳連登這般得到主席「特殊關照」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在這一方面毛主席所投入的稿費久而久之也是一筆龐大的數目。

此外,毛主席的稿費支出不僅僅用於公眾事業以及周邊困難人士,另外有著一筆特殊的帳目是用來償還債務的,而債主之一便是章士釗。

「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這是一封毛主席嶽父楊昌濟寫給章士釗的親筆書信。

楊昌濟

彼時毛主席與蔡和森制訂了赴法勤工儉學的計劃,許多進步青年參與其中,目的在於學習知識報效祖國,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來作為學費。不過這一計劃初步制定後便遭到了很大的困難。

雖然勤工儉學可以獲取學費,但是此時前往法國的路費、餐食費等等乃是一大筆資金,絕大多數人是身無分文的。因此,當毛主席將此狀況告知楊昌濟之時,楊昌濟便修書一封交給他,兩人輾轉找到了章士釗。

蔡和森

當獲悉這些有志青年的計劃之時,章士釗立刻作出了響應,不僅自己慷慨解囊更是號召動員起了一場募捐活動,共為毛主席等人籌集到了兩萬銀元,且全部交給毛主席支援他們的救國運動。

包括此後,毛主席義無反顧的闖入龍潭虎穴,參加國共談判途中,正是章士釗發現狀況不對,通知毛主席走為上策。由此,章士釗與毛主席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毛澤東和章士釗

建國之後,章士釗一度陷入生活困境之中,而毛主席為了償還當年的兩萬銀元,便每年從稿費當中支取兩千塊交給章士釗,十年後才還清了當年的債務並且堅持多付一年作為利息。

雖然這一過程之中,章士釗屢屢直言兩萬銀元是眾籌而來,是捐贈而非借,但毛主席還是堅持悉數償還給章士釗。

章士釗

那麼縱觀上述之中,毛主席稿費的支取狀況,有為了國家人民,也有出於善意的給予身邊人力所能及的幫助,那麼同樣作為身邊人的家屬是否從毛主席稿費當中受益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毛主席的眼中稿費並非他個人的收入,而是屬於國家與人民的。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雖是個人所得,毛主席卻將稿費作為了工資之外,黨和國家交給他的個人活動經費,因此在支出把控上有著非常嚴格的程序,唯有通過多道程序以及毛主席首肯才能取用。

家庭生活本就在毛主席個人生活的範疇之內,因此對於家人的一應援助,實質上也確有其事,但是相較於上述支出卻是九牛一毛。因為毛主席堅定認為自己的子女家人,也應該通過勞動去獲得工資,為國家奉獻的同時填飽肚子,這才是唯一的出路。

1972年,毛主席做出批示,從稿費當中分別給賀子珍、李敏、李訥等家屬各八千元作為生活補貼。

毛澤東和賀子珍

而彼時恰恰是因為賀子珍正在住院,本就拮据的生活難以為繼,或許正是因此毛主席充分考慮過後,方才決定予以援助,但也不能夠厚此薄彼,所以便每人八千元作為生活補貼。

除此之外,毛主席便鮮少對家庭方面作出補助,唯有心懷叵測之人屢屢想法設法、巧立名目之下,從中得到了取出了幾萬元左右。甚至在毛主席去世之後,不顧毛主席生前堅持,想要將剩餘稿費據為己有,遭到了黨中央的駁回。

李敏

實質上無論稿費抑或工資,毛主席對於自身的花銷有著極度嚴格的要求。與歹人之間的AA制,讓孩子們去中南海大食堂……不搞特殊化不僅僅是要求自己,更要求身邊的人做到。

因此節衣縮食之下,毛主席稿費在自身以及家人身上的花費微不足道,更多一部分奉獻給了他眼中一視同仁的中國人民。但是即便如此,稿費依舊維持在高額數目,因此毛主席屢屢詬病稿費不減反增,實質上是開支小、利息不斷上升的原因。

李訥

正因此,外界常有傳言毛主席去世之後,遺留一億三千萬的巨額稿費,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直到後來毛主席去世之後這筆稿費最終核算剩餘124萬左右。所謂一億三千萬實屬以訛傳訛。

二、毛主席的家人「不好當」

既然毛主席剩餘124萬的稿費,作為他的家人後代又能夠從中繼承多少呢?而毛主席的後人毛新宇對此做出回應,彼時毛主席的剩餘稿費在他去世之後全部捐入了國庫當中。

如果一定要說毛主席留給後人的遺產,那麼大抵便是最終收斂遺物之時發現的兩張五元紙幣,以及偉人後代的榮譽、寶貴精神財富。

「沾了我的親,帶上我的故,也許要惹麻煩,受連累,誰讓你們是我的親人?」彼時戰亂年代,毛家十餘位英烈先後為國捐軀,對於家人毛主席素來是這樣一番態度。又或者毛岸英同志為國捐軀之時,毛主席一句「誰讓他是我的兒子?」

經由上述不難窺見,毛主席要求自己的同時,對於家人也有著同樣一番嚴格要求。在毛主席看來,家人與普通人民之間除卻血脈維繫、感情深厚之外並無其它區別。

換而言之,若在尋常家庭之中或許還能夠偷偷懶、刷刷滑,但在毛主席家中一切特殊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正是這樣一番嚴格要求之下,作為毛主席的後人同樣是殊為不易的。

雖然毛主席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但是在他看來自己所擁有的是人民給的,只能屬於自己,對於家人不會提供一絲一毫的特殊幫助。因此,毛主席雖然並未留下任何的物質遺產,卻為整個毛家留下了榮譽、家風、精神。其間從毛新宇身上便能夠窺見一二。

作為毛主席的後代,毛新宇生來便成為了某種精神象徵,全國人民對於毛主席的崇高敬意分化出一部分轉嫁到了他的身上,因此隨著這份榮譽,與生俱來的壓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毛主席也留下了「毛家後人不得經商」的遺訓,之所以如此便在於上述毛主席對於稿費安排上所凸顯的金錢觀。在毛主席看來,物質的多寡並不重要,只要能夠維持日常生活所需就好。如果一味地去追逐利益,那麼必然會衝昏頭腦,以至於淪入不復之地。

此外,毛主席也曾點明,無論身邊的人又或家人都不能夠打著自己的旗號,去外邊謀取不當利益,恐嚇他人等。作為毛主席的後人,毛新宇生來便註定要學習繼承毛主席的寶貴思想,並且將之作為終生理念,嚴格執行。

總而言之身為毛主席後人,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動輒便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榮譽的背後同樣也要為之付出。

毛新宇

因此,作為毛主席後人看似無盡殊榮,實質上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便在於嚴苛的要求上。生來註定要以偉人為目標砥礪前行,嚴格自我要求,但是如毛主席這般的偉人又有幾個?想要趨近於他又何其艱難?

經由上述稿費的開支狀況、對於家人的嚴苛等等,不難窺見生活之中的毛主席怎樣一番大公無私。而其間種種皆是凝聚在毛主席思想這一時代篇章之中。因此毛主席留給後人的遺產之中,他的寶貴思想不僅僅影響著自己的後人,更令無數中國人受益其中,乃是屬於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相關焦點

  • 息壤中文網11月稿費情況通報
    各位尊敬的作家:一晃新的一月又結束了,因本月涉及稿費體系切換、新福利制度上線、男女頻獎勵分離等情況,稿費情況有所不同,故單獨通報如下。一、男女頻月票獎分離計算11月新版系統切換、男女頻分離後,月票與獎勵體系分開計算,當月統計並發放如下:
  • Vol143.稿費公示(11.08-11.27)
    小娃娃作文: 小娃娃作文是暢遊天地,是天馬行空和宇宙碰撞,匯集各種孩童的奇思妙想和真實感受,內容類型不限,篇幅不限,打賞稿費全歸小作者所有. 稿費明示時間: 每周五晚12點前推文,目的只為鼓勵孩子愛上寫作,輕鬆創作。 稿費發放: 投稿文章若入選有打賞,周五微信發放稿費,其餘人員均發放現金。
  • 想靠稿費維生?先看看要交多少稅吧
    我國稅法對於稿費或版稅收入的稅收計算方法為: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徵30%。
  • 毛主席一生有「三不用」,一不用牙膏,二不用錢,三不用公家的東西!
    很多的貧困家庭還是只用牙粉,李銀橋曾經勸過毛主席用牙膏,但是毛主席拒絕了,毛主席說:「我要做最後一個用牙粉的人,全國人民都用上牙膏,我再用牙膏!」 第二、錢這個東西很討厭,可我拿它沒辦法 毛主席是一個不喜歡碰錢,而這也恰好體現了毛主席的大徹大悟,大部分人都愛錢,這可能是天性吧,可是毛主席不愛,毛主席覺得錢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他也無法改變什麼。毛主席幾乎所有的稿費加起來有好幾百萬,但是毛主席從來不惦記這筆錢,將它大部分都投入到國家建設當中!
  • 毛主席靠邊坐,周總理站後排這張照片火了!!!
    毛主席靠邊坐,周總理站後排,普普通通的一張照片體現出,在毛主席年代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是何其注重科技,是何其的謙虛,這也體現出當時的科技人才地位是何其的高。      1956年,毛主席舉行盛大的宴會,宴請全國政協委員的時候,前來赴宴的錢學森在第三十七桌卻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正在疑惑的時候,工作人員領著他來到第一桌,他的座位,緊挨著毛主席座位的右面,是第一貴賓的位置
  • 從攝影技術解密毛主席的真實身高:毛澤東真實身高真的和只有1米69...
    無論是現代的影視作品還是一些舊時照片,絕大多數都能夠看得出毛主席是一個高大挺拔的領袖人物。雖然沒有官方數據,但是一般公認毛主席是180cm的身高。但是也有一些好事之徒拿出一些對比的照片,聲稱其只有175cm,甚至更矮。這種說法可信嗎?我們有幾幅圖來對比一下。
  •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看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328【格言】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看;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司馬光家訓》【譯文】積累金錢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守住。積累書籍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讀。不如多積累點善德,這樣才是為子孫打算的長遠之計。
  • 說吧,稿費-虎嗅網
    《花城》主編朱燕玲記得,畢飛宇1991年在《花城》發表處女作《孤島》時,這篇5.5萬字的中篇小說拿到一千七百多元稿費,幾乎相當於他三年的工資。到了2012年,畢飛宇一個中篇只能拿到幾千塊,相當於一個月的工資。接受採訪時,畢飛宇說:「儘管我寫作事實上與稿酬無關,但拿到稿酬,多少還是會心有不爽,只能感嘆文學創作貶值得太厲害。」
  • 他是毛主席的警衛員,一直跟在毛主席身邊,後來當了中將!
    在戰爭年代,有很多人都建立了非常出色的功績,但是名氣卻不是那麼大,今天要介紹的韓偉就是這樣,他曾經在葉挺的麾下當兵,後來又在秋收起義中有了非常出色的表現,後來一人身兼數職,連毛主席都非常信任他。不過因為他在建國以後,只被授予了中將的軍銜,因此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
  • 能夠千年不腐的崖柏根雕工藝品,一定要選一件留給子孫!
    面對紛紛擾擾的生活,有時就不禁在想,等到我們隨著時光老去的時候,我們能夠留給子孫後代些什麼東西呢?崖柏根雕,是最好的傳家品對於子孫來說,不管是精神財富還是物質財富,都是一種財富,能夠給他們留一些傳家品,那更是不錯。
  • 《白鹿原》要稿費還是版稅?陳忠實說了句「傻話」,卻賺了455萬
    西蔣村祖屋,陳忠實在這裡寫作《白鹿原》陳忠實創作白鹿原,也遇到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自己之前寫過大大小小的短篇小說,有過稿費,夠自己生活,但是如今自己不再寫短篇小說,沒有了稿費,再加上如今老婆生了孩子,要用微薄的工資養活一大家子,實在是難!
  • 創作一首五絕詩,按每個字5元算,會得多少錢?從古人稿費說開去
    首先,給大家出一道題:如果你在當今社會創作了一首五絕詩,然後期刊雜誌社決定採用了,那麼你覺得你會獲得多少的稿費呢?如果期刊雜誌社的稿費標準是每個字5元的話,你又會得到多少稿費錢呢?稿費在古代叫什麼?所謂的稿費就是指報紙、期刊雜誌等出版機構在使用你的文稿、譯稿或書稿後所付給你的勞動報酬。稿費這個名字只是近些年才興起的一種說法,雖然該說法是近些年興起來的,但是稿費在歷史上卻是早就有了的。稿費在古代叫做「潤筆費」,潤筆一詞最早見於《隋書·鄭譯傳》。說的是隋文帝讓李德林起草詔書,而站在李德林旁邊的高穎戲言道:「筆幹了。」
  • 幾個業餘掙稿費的平臺,值得擁有
    而且你拿的也比較容易,自媒體寫作真的很賺錢,當你給一些小公_眾_號寫稿子有了一定經驗後,你就可以嘗試大的公_眾_號,到時候一篇稿子的稿費會有多少,可能自己都會吃驚!給大家提供一些投稿渠道,大家可以試試:1、有態度有話說標準:每篇基礎稿酬100元,篇結。
  • 毛澤東秘書林克回憶:主席以哲學挑戰物理學,用稿費為身邊人退賠
    同年冬天,毛主席赴莫斯科參加世界共產黨與工人黨代表會議。整個會議過程,毛主席的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可是毛主席堅持不中斷英語學習,他讓林克每天天不亮,就到他的寢室去做英語領讀。林克還回憶了毛主席學習英語的一些趣事。毛主席湖南鄉音很重,讀英語時免不了有一些發音不標準。
  • 多作者曬稿費之低 稿酬標準有待國際接軌
    在公布的十四篇稿件中,最高稿費是在《十月》發表的中篇小說3.2萬字,6393.6元,最低的在《延河》和《新葉》發表的短篇8000字到1萬字,稿費均為200元,其間還有《芳草》、《長城》、《作家》、《青年文學》,稿費從600元到3000元不等。  網友「樓蘭飛歌」用自己的故事來安慰周瑄璞:「剛剛收到了一張50元的稿費單,唉,不夠打車去郵局取。」
  • 毛主席的15個春節,是感動中國的歷史足跡!
    毛主席果斷地說:「好,就這樣定了。」原來,臨近春節時,老連隊都殺豬宰羊,但新建的長槍連家底薄,只買了20斤豬肉。正在這時,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管理中央首長生活的同志,抬著半肩豬肉送來了,並說:「昨天小灶殺了一口豬,這是毛主席叫送給你們過年的。」實際上,當時的中央首長平素也見不到葷。這時,連隊裡開會討論中,不知是誰說了句:「請毛主席吃年飯。」大夥不約而同地都說好。
  • 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 」的夙願實現了!
    這是毛主席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膾炙人口的名句,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引用了「可上九天攬月」,他表示:除了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作為月壤主要存儲點以外,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作為異地災備點,以告慰毛主席生前的夙願。
  • 魯迅月薪350塊大洋,折合人民幣是多少?看完你都不一定信
    魯迅月薪350塊大洋,折合人民幣是多少?看完你都不一定信 說到魯迅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是我國近代的優秀的文學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實和周總理是同宗,因為他們倆的祖先都是北宋的周敦頤。 所以說魯迅作為他的子孫,必然也就繼承了他的聰明才智,魯迅在青年時期離開家鄉,從此改名叫做周樹人。
  • 新京報:提高翻譯稿費有利於譯文質量
    原標題:提高翻譯稿費有利於譯文質量 一句話,在一個以合同為中心的商業社會中,只要不違背國家的根本大規,那麼,寫多少字、給多少錢,全是合作各方協商的產物。而這一結果,說到底,乃是取決於供需關係的狀態。 據我所知,在近20多年的中國新世代文化大潮中,各種「報酬辦法」大多失去了實際的約束力。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當國際流行的現代消費文化在中國初起之時,計劃經濟時代制定的此類標準便漸漸淡出。
  • 毛主席的堂弟從北京回老家,三天沒買到火車票
    毛主席的堂弟從北京回老家,三天沒買到火車票。通常節假日期間,出行的人們會遭遇一票難求的困境,但是誰能想到毛主席的親屬曾經也遇到過這種狀況。1949年8月,包括毛主席故鄉韶山在內的湖南廣大地區全部解放。10月份,毛主席的堂弟毛澤連、表弟李雲鳳趁著農閒時節,帶著一些土特產,來到北京看望毛主席。見到二十多年沒見面的親戚,毛主席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