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智能穿戴市場生變:華為取代小米奪冠,單做可穿戴設備企業處境...

2020-12-23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劉春山 每經編輯:陳俊傑

「對於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可以幫助廠商在控制成本的同時迎合和引導用戶選擇,而渠道運營能力不再只是拓寬甚至依賴線上渠道,而是增強與渠道的深度合作。」6月24日,IDC中國研究經理潘雪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小米失去國內可穿戴市場第一的位置,一方面是因為小米手環受到供應鏈和需求端的限制,受影響比較大;另一方面,華為由於渠道結構關係,出貨相對穩定,擠壓了小米可穿戴的市場空間。

前一日,IDC諮詢發布報告,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同比下滑11.3%,好於預期。小米可穿戴出貨量同比略微下滑,出貨量414.4萬臺,華為逆勢增長躍居第一,市場份額接近四分之一,出貨量為428.2萬臺。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762萬臺,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1486萬臺,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76萬臺,同比下降33.3%。

蘋果智能手錶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華為逆勢增長

潘雪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IDC報告裡所統計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包含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耳機,其中手錶包含兒童手錶和成人手錶,耳機指僅包含能支持心率或激活語音助手的藍牙耳機,其他還有智能跑鞋、模塊類產品。

小米憑藉著每年一更新的小米手環,長期佔據著國內可穿戴市場第一的位置,年出貨量甚至超過2000萬臺,去年年底小米也發布了首款智能手錶,豐富了產品線。而長期在第二位置的華為,今年第一季度終於實現了反超。今年一季度小米可穿戴設備整體出現下滑的情況,而華為同步增長超過18%。

Canalys上周也發布了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數據,報告顯示,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為1430萬塊,同比增長 12%。其中蘋果依然居該市場第一,Apple Watch的出貨量達到了520萬塊,同比下降13%,市場份額為36.3%。華為智能手錶的出貨量為210萬塊,同比增長113%,市場份額為14.9%,超越三星成全球第二。

IDC在報告中解釋,小米出貨量同比略微下滑,主要來自於小米手環在疫情期間供應鏈停工和需求不足的雙重壓力。蘋果儘管在手錶和耳機上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因處在快速上升時期,同比依然能夠保持一定增長。步步高旗下的小天才兒童手錶受到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兒童戶外活動的限制導致需求銳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小米早前許久未有更新手環產品,今年618期間才進行了小米手環5的銷售。

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手機企業將產品線拓展到智能可穿戴領域,或是主打健康、或是可打電話的智能手錶等,今年3月份OPPO推出了首款智能手錶,進軍可穿戴市場。潘雪菲對記者分析稱,OPPO等在手機市場沉澱許久,通過手機帶動起穿戴類產品,有一定優勢存在,具體表現還要看後面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產品線布局。

獨立可穿戴企業處境尷尬

在上市公司序列中,華米科技、樂心醫療是單獨經營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的品牌企業。不過在IDC的可穿戴市場整體報告中,未見華米科技上榜前五,被分在了「其他」裡。

一直以來小米手環由華米科技供貨,不過小米智能手錶並非由華米科技提供。潘雪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小米可穿戴設備裡面的出貨量不包含華米手錶,華米科技的的整體體量並不能進入大盤市場前五,排在了成人智能手錶市場第五的位置。

自從上市之後,華米科技明顯加快了產品發布節奏,2019更是發布了至少超過5款以上的智能手錶類產品。不過從今年一季度表現來看,華米科技的智能手錶業務並不理想。今年前三個月,在成人智能手錶領域,華米手錶僅僅賣出了9.8萬臺,並且出現了71%的下滑,同期華為增長超過111%。

「樂心手環有大單出貨給某手機廠商,供手機廠商捆綁銷售用。」潘雪菲向記者如此解釋樂心醫療近來能夠上榜的原因。早前樂心醫療一直重點推可穿戴產品給消費者,不過一直被小米壓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樂心醫療近日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公司在2018年底進行了戰略反思,結合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調整了發展戰略。從過去與巨頭的競爭,轉變為向戰略客戶提供JDM(定製)服務,實現雙方的共贏。樂心醫療在一季度報告中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在智能運動手環、手錶等項目上與新的戰略大客戶達成合作。

可以看到,華米科技早期依託於小米成長,一直想要擺脫小米的光環,壯大自我品牌的力量。而樂心醫療在自我品牌突破艱難的情況下,越來越想通過為大客戶供貨的方式提高市場份額。好在從整體上看,可穿戴行業依然有著光明的前景,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潘雪菲預計,國內可穿戴市場2020年預計同比增長17%。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市場:華為甩開小米、蘋果?
    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的一條微博,讓可穿戴設備再次登上熱搜。餘承東在微博中表示,華為腕上穿戴設備銷量增長迅猛,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小米,位居全球第一。實際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華為就開始在可穿戴市場頻頻發力了,這讓同樣位居國內可穿戴市場前列的小米、蘋果,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 可穿戴設備市場格局:華為國內封王,蘋果領跑全球
    文/楊劍勇IDC近日發布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排名前三廠商分別是華為、小米與蘋果。華為得益於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強勢表現,帶來可穿戴設備高速增長,在該季度,華為系列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60%至941萬臺,位列行業榜首。對於小米而言,儘管高性價比搶奪市場,但面對華為等強勁競爭對手,小米系列可穿戴設備在該季度同比下降7.7%至724萬臺,由2019年第三季度27.5%市場份額下降到22%,退居第二。
  • 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持續增長,智能可穿戴設備佔18%
    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9924萬臺,同比增長35.6%。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僅佔18%,可供企業開發空間還很大。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手錶、真無線耳機、藍牙耳機、手環產品等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增長明顯,使得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力壓小米蘋果躍居第一,未來隨著主要智能可穿戴計算系統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搭建完畢,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智慧型手機戰況膠著,可穿戴設備市場行業競爭激烈
    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長期保持穩步增長趨勢。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DC披露的《2020Q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達到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
  • 2020年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華為力壓小米...
    隨著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逐漸興起,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不斷增長。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9924萬臺,同比增長35.6%。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僅佔18%,可供企業開發空間還很大。
  • 可穿戴設備:馬太效應初現,戰局焦灼
    可穿戴設備正在成為下一個巨頭廝殺的「紅海」戰場。這首先與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白熱化態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1月初,國際數據機構IDC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數據,其中顯示領跑陣營市場佔比進一步擴大——本季由三星、華為、蘋果、小米和OPPO組成的五強陣營合計佔據了全球智慧型手機71.3%的市場份額,而這一數據在今年第二季度為69%。
  • 價值觀丨小米手環5 BOM表揭秘:布局最早,小米在可穿戴市場為何敗給...
    小米入局較早,佔領了市場,但隨著更多廠商加入,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小米的智能手環從初代開始就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該公司在短短9個月內售出了 100 萬個初代小米手環。緊接著,小米手環 2 則在短短兩個月內實現了相同的數字,而小米手環 3 更是在短短 17 天 100 萬個,小米手環 4 則在 8 天內就達到了 100 萬個的銷量。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華為二季度可穿戴設備排名中國第一!這7股直接受益,股價翻倍上漲
    2020年是屬於智能穿戴的一年2020年是屬於智能穿戴的一年。國內企業對智能穿戴產品的追逐也愈加火熱,包括華為、小米、漫步者等在內的眾多企業都相繼發布了智能穿戴的新產品。華為二季度可穿戴設備排名中國第一近期,IDC發布《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658萬臺,同比增長4.1%。
  • 餘承東宣布華為腕上穿戴設備排名全球第一,網友:希望手錶更親民
    餘承東 12月10日下午6點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網上宣布:「華為腕上穿戴設備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全球第一。」 不過餘承東並沒有透露華為腕上穿戴設備的具體出貨量以及市場份額。網友今天也在餘承東的個人帳號下留言稱,希望華為的手錶能夠更親民。 近日權威市場調研機構IDC也曾經發布了一份《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其中提到華為以941.4萬臺出貨量成為了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第一的公司,同比暴漲超過60%。
  • 華為OPPO歌爾在列,2020這些可穿戴設備已過醫療器械認證
    此前沒有積累的亞馬遜選擇了親自下場,以Halo健康手環及背後的一系列服務試水;已經建立了穩固移動生態的谷歌則選擇直接收購已有相當基礎的Fitbi來快速做大。不過,兩者不同行動的終點均指向了愈發火熱的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市場。可謂殊途同歸。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在收購硬體企業上並沒有成功的過往。
  • realme推手環,OPPO推智能手錶,可穿戴市場愈發熱鬧
    隨著用戶更加關注健康問題,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的市場前景變得更加光明,許多新勢力也加入進來。不久前,手機企業realme發布了智能手環realme band。0.96英寸彩色顯示器,解析度80x160,支持睡眠質量檢查,支持空閒警報,支持心率監測和智能通知。
  • 華為二季度可穿戴設備位居中國第一 供應鏈將成贏家
    9月2日,IDC發布《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658萬臺,同比增長4.1%。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224萬臺,同比增長6.1%,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435萬臺,同比下降4.9%。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前五大可穿戴設備廠商為華為(29.9%)、小米(21.3%)、蘋果(19.1%)、步步高(3.9%)、奇虎360(1.8%)。
  • 華為穿戴力壓蘋果和小米躍居第一 鴻蒙手機正式上線挑戰安卓和iOS!
    渤海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未來鴻蒙OS會逐步應用到可穿戴、智慧屏、車機等更多智能設備中,著力構建一個跨終端的融合共享生態。從華為相關技術專家以及現場展示的功能上來看,鴻蒙OS與安卓系統確實有著諸多差異化。 差異:第一,安卓系統適用於手機,而鴻蒙系統對設備兼容性更強,支持智慧型手機、智能穿戴設備、電腦、電視等設備。
  • IDC公布2019全球可穿戴設備報告 蘋果小米三星居前三
    驚人的增長主要來自於可穿戴耳機的大幅增長,可穿戴耳機佔到整個市場份額的55.3%。其他較受歡迎的類別在本季度也有增長,包括智能手錶(同比增長15.3%)和智能手環(同比增長17.7%)。腕戴式設備佔整體市場份額的43.8%,相比上一個假日季度下降68.6%。雖然腕戴式設備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該類別本身同期增長了16.3%。
  • 可穿戴設備逆勢增長 奮達科技或迎重大利好
    後疫情時代,醫療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網際網路醫療、人工智慧輔助診斷、醫療物聯網、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數字健康產業備受關注。隨著企業復工復產提檔加速,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全面布局,智能可穿戴設備再次站上風口,有望迎來加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 全身的科技感,智能穿戴
    當智慧型手機走入我們生活的時候,同時也帶火了另一樣智能科技,它就是可穿戴智能設備。第一種在功能上對可穿戴設備的分類,我們可以從生活健康,信息交流和體感控制這三個方面對其分類。第二種就是從產品的形態上分類,這種分類方法顧名思義,就是按照設備的外貌進行分類。比如說: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頭盔,智能鞋子。智能穿戴會不會成為溫室裡的花朵?
  • IDC:TWS火熱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大增89%
    國際數據公司(IDC)本周二發布了2019第四季度和全年全球可穿戴市場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19 年第四季全球可穿戴式設備市場年增長 82.3%,達到1.189 億臺的新高。2019 全年可穿戴式設備的出貨量達到3.365 億臺,較2018 年的1.78 億臺大增89.0%,增長主要來自於可穿戴耳機的大賣,該品類佔據了整個市場的50.7%。IDC 可穿戴團隊研究總監Ramon T。 Llamas表示:「2019年標誌著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智能手錶或被超越,耳戴式設備將成可穿戴設備市場裡的王者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預測顯示,比起今年,2019年可穿戴設備市場有望增長近26%,同時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出貨量將達到2.25億部,其中智能手錶的出貨量將達到7400萬塊。按照這一趨勢,Gartner還預測,到2022年智能手錶會被耳戴式設備取代,即耳戴式設備2022年出貨量或達到1.58億部,而智能手錶出貨量為1.15億塊。以上,簡言之:智能手錶或被超越,耳戴式設備將成為可穿戴設備市場裡的王者。事實上,這個結果或者Gartner的預測數據並不是沒有道理。
  •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