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舉鼎的故事有多不靠譜?看看被鼎砸死的秦王嬴蕩就知道了

2021-01-19 璐凡說歷史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稱項羽「力能扛鼎」,宿遷民間也流傳著「霸王舉鼎」的傳說:項羽為了聯絡桓楚抗秦,舉起了四位壯漢合力都不能舉起的千斤之鼎。

但是這個故事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在105公斤以上級舉重比賽中,伊朗大力士海珊·拉扎扎德獲得了263.5公斤的成績。項羽身高八尺多,拉扎扎德身高183釐米,他們兩人的體重不會相差太遠,應該是同一重量級「選手」。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00公斤,三個拉扎扎德一起都不一定舉起來,換作項羽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司母戊鼎

但是有人分析,項羽天生神力,而且武藝高強,所以力氣超出常人,但是他和經過十餘年專業訓練的拉扎扎德相比呢?項羽的訓練會更專業嗎?攝取的營養會更合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況且古人習武不是為了鍛鍊力氣,而是為了學習戰鬥技巧。舉鼎是為了什麼呢?炫耀自己的力氣大?這不過是華而不實的表演,幾乎不可能派上什麼用場,根本沒有劍術、槍法那麼實在。

如果項羽真的想要舉鼎,他也只能嘗試一個「小」鼎。秦始皇陵出土過一個只有212千克重青銅鼎,秦朝一斤相當於現在的258克,所以可以將這個青銅鼎稱為千斤之鼎。項羽想要將它舉起來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

商代青銅鼎

但是另一個問題來了:他要到哪裡去找這樣的青銅鼎?

千斤之鼎乃是國家重器,是能那麼容易見到的嗎?或者說項羽舉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小鼎?那還值得大家誇讚他這麼久嗎?而且四位壯士都舉不起來的鼎,一看就是非凡之物,桓楚不是皇親國戚,家裡要是有這種東西,就不怕被殺頭?

剛才提到的那個青銅鼎可是秦始皇陵出土的最大的青銅鼎,項羽就是想找到相同規格的,恐怕非得去趟鹹陽不可。但很顯然,項羽在起義前是不可能去過鹹陽的。

鹹陽古渡

要說歷史上真正舉起過千斤之鼎的大人物,恐怕只有秦武王嬴蕩一人。

嬴蕩生活的年代比項羽要早約一百年,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便是天生有神力。身高體壯的嬴蕩,從小就喜歡和別人比力氣,在他當上秦王后,更是有不少的大力士憑藉神力備受他的寵愛,史上有載的便有烏獲、任鄙、孟賁。

秦武王四年時,秦軍攻佔韓國重鎮宜陽,嬴蕩興奮不已,便和任鄙、孟賁等人一起到宜陽巡視。看完宜陽,嬴蕩又跑去了洛陽,那是周赧王的地盤。周赧王派使者向嬴蕩傳達自己的問候,並說要備盛禮迎接,但嬴蕩沒這興致,他只想去太廟看看。

相傳太廟中有夏禹請人鑄成的九鼎,是歷代的傳國之寶,嬴蕩的目的就是想去看看九鼎。守鼎的人告訴嬴蕩,九鼎個個都有千鈞之重,這頓時引起了嬴蕩的興趣,他對任鄙、孟賁說:「你們誰能將此鼎舉起來?」

任鄙連忙推辭,說他只有百鈞之力。孟賁沒有推辭,表示願意試試,他曾將兩頭相鬥的公牛分開,一牛伏地不起,一牛的角被他拔了出來,但是孟賁使出渾身解數才將此鼎抬起半尺之高,頃刻之間便又鬆手,還因用力過猛導致眼眶開裂。

看到孟賁能將鼎舉起來,嬴蕩自己也想要試試,雖然任鄙百般勸阻,但他還是想試試自己的神力。嬴蕩耗盡平生之力,終於將此鼎舉起半尺高,但是不知為何,也許是他想比孟賁更進一步,試著再往前走個幾步。結果力氣不足,鼎砸在了他的腿上,嬴蕩右腿血流不止,當晚便去世了。

這便是真正的千斤之鼎的威力,要說項羽能將它舉過頭頂,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秦在滅周之後,九鼎被移到了鹹陽,但是在秦統一六國後就不知下落,項羽要是能找到失蹤的九鼎,秦始皇肯定會感謝他的。

既然舉鼎之事不實,那為什麼《史記》上還要說項羽「力能扛鼎」呢?這很簡單,司馬遷只是想說項羽力氣很大,好比你看某人長得牛高馬大,說他在工地扛水泥肯定是把好手,但他真的扛過水泥嗎?那就不一定了,這只是個比喻。

同時司馬遷也是在暗示項羽的雄心壯志。九鼎乃是國家政權象徵,過去便有楚莊王問鼎中原的典故,除了舉鼎,還有什麼配得上項羽的雄心壯志呢?不可能說「力能扛石」吧?

相關焦點

  • 秦武王嬴蕩為什麼在洛陽被鼎砸死了?是真傻還是陰謀?
    甘茂想立此大功,但又怕秦王不夠信任自己。他一會兒說要和魏國一起打,一會兒又說打不了。武王問原因,他說,宜陽(韓國)太大太發達,自己只是一個客卿(楚國人)。然後吧啦吧啦給秦武王講樂羊、曾子的小故事,不要聽信您叔叔樗裡疾,還有公孫衍打的小報告,強調信任的重要性,他們在息壤立盟誓。五個月後,甘茂拿下了宜陽。周赧王
  • 世人只知西楚霸王舉鼎,卻不知這位秦王舉鼎而亡,被笑話兩千多年
    霸王舉鼎一直是民間的一個傳說,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項羽是否真的舉起鼎,也不知道他當時的鼎到底有多重,但是項羽天生神力的說法卻有記載。其實除了項羽舉鼎之外,在他之前,秦國也有一個君王舉過鼎,那就是秦武王嬴蕩,這讀音在現代可能代表著不好的事情,但是放在古代,蕩有坦蕩、掃蕩的意思,自秦孝公之後的所有秦國子孫,都灌輸了要東出的想法,所以蕩也有蕩平四方,代表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意思,所以千萬不能以現代的讀音或者意思去揣度古代的一些讀音和意思。
  • 羋月傳:怪不得嬴蕩舉鼎死了,你看看他生日是啥日子,太奇葩了
    羋月傳:怪不得嬴蕩舉鼎死了,你看看他生日是啥日子,太奇葩了 自古以來,明君能壯大一個國家,讓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位列眾國屹立不倒,而庸君和昏君,往往能讓一個國家徹底的走向衰敗,昏君往往沉迷美人或不思朝政,而庸君則是才華無奇,無法撐起整個國家的責任,反而任用庸才
  • 舉鼎而死的秦王——嬴蕩,是昏君?
    嬴蕩此名是不是與「淫蕩」相近,在第一次知道這個名字的時候,默默不免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到後來才知道,這「蕩」是蕩平列國的意思,所以對此十分慚愧。 古代人的號與他本人都是有聯繫,嬴蕩自然為秦武王,那麼他本人定然與「武」脫不開關係。 「武」字簡直就是嬴蕩的代名詞。 嬴蕩是秦惠文王和惠文后之子,天生神力,從小的時候開始就喜歡與武士做與力氣有關的遊戲。
  • 羋月傳:嬴蕩這麼年輕,為啥會死於非命?你看看他生日有多奇葩
    羋月傳:嬴蕩這麼年輕,為啥會死於非命?你看看他生日有多奇葩 作為一國之君,歷史上的大多數皇上或者是大王,基本都是為國而死,勞累而終,然而,在戰國時期的秦國,曾經有一位大王死得卻十分荒謬,他就是秦武王嬴蕩,世人皆知,武王魯莽,重用莽夫,棄用重臣,秦惠文王打下的江山,不過三年就被他敗光了一半,不但如此,這位秦武王成年繼位,三年後就去世,年紀輕輕就因在洛陽被蘇代用激將法,刺激的舉鼎而死,按說這麼年輕的君王
  • 項羽力能扛鼎,秦武王嬴蕩舉鼎而死,古代大力士為何熱衷舉鼎?
    咱們中國古代也有舉重運動,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以舉大刀、石鎖、石擔等形式的舉重方式,到了後來,舉重更是被列為武考的項目之一。舉重向來被認為是力大無窮的象徵,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不少聞名遐邇的大力士,他們證明自己強壯的最終極的方式就是舉鼎,而與舉鼎有關的著名歷史人物就有兩位,分別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武王嬴蕩和楚漢時期的楚霸王項羽。一、舉鼎狂熱愛好者,因舉鼎而亡的秦國國君秦武王嬴蕩。
  • 古代四位知名的大力士,有一人被鼎砸死,還有一人兵敗被殺
    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一位君主因扛鼎失誤而被鼎給砸死。那我國歷史上的其他大力士又是何下場呢?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看。秦武王插圖第一位:秦武王嬴蕩。嬴蕩是秦惠文王之子,秦國國君。他天生神力,從小就喜歡與勇士們做些比力氣的遊戲。
  • 戰國時期的秦武王,為何在洛陽被鼎砸死?秦武王的性格是原因之一
    從秦襄公贏開出兵護送周平王姬宜臼東遷,因功被封封侯,秦國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算起,秦武王嬴蕩是秦國的第27位國君。嬴蕩是秦惠文王和其王后惠文后的孩子,出生於秦惠文王9年(公元前329年),父親秦惠文王在位27年後,於公元前311年去世,時年46歲,嫡長子嬴蕩即位秦王,是為秦武王。
  • 秦武王19歲登基,4年後舉鼎而死,他對秦國有多大貢獻?
    大家都知道,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後來秦始皇嬴政能吞併六國,統一天下,與秦國歷代先王的努力分不開。
  • 秦武王為什麼在洛陽舉鼎,並被鼎砸死了?
    秦武王是夾在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之間第二個稱王的秦國國君,也是「奮六世之餘烈」中的其中一世,但是他的功績遠比上他的死亡來的轟動,實際上秦武王是一個野心勃勃的秦王,也許正是因為野心太大,以至於繼位不過四年就因為舉鼎而死。但在位時間雖短,卻在四年之內做了很多事,足以讓他成為秦國歷史上了不起的國君。
  • 羋月傳:原著中秦王深愛羋月,為何臨死之前卻交代樗裡疾,要殺了羋月?
    在羋月傳中秦王嬴駟是非常寵愛羋月的,在商鞅的忌日裡,他選擇帶羋月前去祭拜,在臨死前他選擇羋月來自己床前,交代著羋月若是以後秦朝有需要羋月的地方希望羋月不要推脫,既是信任也是託付。嬴駟可以說是一生為秦國付出,即使殺了商鞅也用了商鞅的變法,讓商鞅做到人亡法不亡,為秦國未來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秦武王與西楚霸王都舉鼎,為何嬴蕩舉鼎而亡,項羽舉鼎而成名?
    經過了半年多的苦戰,秦軍終於佔領了宜陽,打通了三川之地,秦武王實現了打開秦國東進大門的設想,甘茂居功至偉,不過也依賴有息壤之盟,因為中間秦武王也曾經動搖過。起因是叔父項梁讓項羽去聯絡桓楚一起反秦,桓楚沒把項羽這個毛頭小夥子放在眼裡,但是他也聽說過項羽有萬人敵的能力,因此便說:「都說你有萬人敵之能,我不相信,如果能你能把我家裡重達千斤的鼎舉起來,我就加入你們的對於一起反秦!」
  • 項羽舉的鼎到底重多少斤?換成現在的重量單位,舉起來並非不可能
    從古至今,不論各個國家都有流傳著有關於大力士的一些傳說,他們能搬起常人搬不動的重物,力氣大的驚人,而在國外每年都有「大力士比賽」來看看這些大力士是怎麼樣的挑戰人類的極限,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這麼一名大力士聞名至今,他的名字叫做項羽,曾經的西楚霸王舉鼎一事也讓人非常敬畏,據記載項羽當時舉的「鼎」有700多斤重,那用現在的數字計算,
  • 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最後的結局,究竟有多窩囊?
    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後一個天子,要知道它的結局有多窩囊,看看他的這個諡號「赧」就知道了。周赧王本名姬延,赧在歷史上是不能作為一個天子的諡號的。赧(讀nan),意思是因羞愧而臉紅,取這個名字實際上就是愧對祖先的意思。
  • 大秦帝國:羋妃和白起聊天得知嬴蕩的死,原來是必然的
    《大秦帝國 》裡有一個故事情節:秦武王嬴蕩出遊洛陽舉鼎絕臏而亡,白起受命要把在趙國的 羋八子和嬴稷帶回秦國,在羋妃和白起的交流中能看出嬴蕩死的屬於必然。羋妃:再怎麼想也不會想到 有這種事情發生 ,蕩兒就這麼死了 ?
  • 羋姝:你不殺我是因為不敢以下犯上,以庶犯嫡,羋月:你想多了
    羋姝唯一的兒子嬴蕩舉鼎被砸死了,而她撫養的公子壯,卻難堪大用,扶不起來。儘管她極力舉薦,想要重新攏回政權,但大勢已去,已是不可能了。而此時的羋月被庸芮秘密從燕國接回,贏夫人把先王嬴駟的遺詔給了羋月,希望羋月能承詔,臨危受命,出來主持大局、撥亂反正。
  • 「大秦帝國」背後,秦始皇 「嬴政」與秦武王「嬴蕩」 的歷史對決
    「大秦賦」的背後,秦始皇 「嬴政」與秦武王「嬴蕩」 的對決,大秦「震(政)蕩」的一生,這段歷史是你所不知道的!「當今天下七國,大秦最強,定能滅掉其餘六國,使天下成為一國,天下歸一,你要知道,天下之大,你的志向要延伸到天的盡頭,你要知道這萬民之眾,你的胸懷要包涵這千萬的生靈,這就是王者,是秦國的王,是天下的王.......。」
  •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曾舉700多斤的鼎,放到現在究竟有多重?
    說起項羽,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如果不是他太過於自信以及心軟的話,也許也就沒有劉邦什麼事了。不僅如此,項羽還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大力士,能夠單人舉起700斤重的鼎。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項羽的故事吧!
  • 大秦賦:東出馬踏六國,歸來鼎定天下,六世秦王的勵志故事
    一曲大秦賦,一部老秦人熱血奮鬥故事的終章。東出馬踏六國,歸來鼎定天下。嗚呼,央視八套的寶壓對了,大秦賦火的一塌糊塗,七嘴八舌中,如果你還不知道「奮六世之餘烈」,至少知道大秦帝國的系列。低調的不像實力派演員富大龍(用心演戲,清貧樂道)飾演了意氣風發的秦惠文王,精彩演繹了秦王的霸氣外漏。秦國經歷商鞅變法後,日趨強大,秦惠文王作為一位年輕的秦國國君,他有抱負有膽略有追求,果斷重用張儀,君臣攜手,縱橫捭闔,駕馭秦國遊刃有餘的遊走在列國之間,一次又一次突破外交困局,進一步奠定秦國走向強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