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西楚霸王舉鼎,卻不知這位秦王舉鼎而亡,被笑話兩千多年

2020-12-17 帆帆說史

霸王舉鼎一直是民間的一個傳說,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項羽是否真的舉起鼎,也不知道他當時的鼎到底有多重,但是項羽天生神力的說法卻有記載。但是項羽這段記載也有清晰的描述,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項羽和他的叔父在江南起兵反對秦朝統治,項梁派項羽去聯絡當地的一個大官,大官讓項羽舉鼎,項羽大喝一聲之後大鼎就被高高舉起,而且還三起三落,從此之後項羽就天下聞名,也因為這個故事項羽舉的鼎有多重成為很多人好奇的事情,雖然這個故事已經無法被認證了,但是項羽的事跡卻流傳了千年。

其實除了項羽舉鼎之外,在他之前,秦國也有一個君王舉過鼎,那就是秦武王嬴蕩,這讀音在現代可能代表著不好的事情,但是放在古代,蕩有坦蕩、掃蕩的意思,自秦孝公之後的所有秦國子孫,都灌輸了要東出的想法,所以蕩也有蕩平四方,代表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意思,所以千萬不能以現代的讀音或者意思去揣度古代的一些讀音和意思。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之子,也是歷史上一個比較奇葩的國君,他天生神力,但是死的卻有些令人唏噓,因為他不是戰死、不是病死也不是老死,而是舉鼎而亡。周王畿的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歷史上有著名的問鼎中原,講的就是楚莊王的事情。因為九鼎象徵著天下,不是諸侯王應該惦記的,問鼎恰恰就是代表了楚莊王的野心。而這次嬴蕩直接帶著大軍前往洛陽,同樣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力量。當時嬴蕩率領大軍前往洛陽,周天子只能親自迎接,嬴蕩見到傳說中的九鼎之後,就執意要舉鼎以展示自己的力量,尤其是象徵秦國山川的雍州鼎。

但是,不幸的是,嬴蕩還是低估了九鼎的重量,雖然最後將鼎舉了起來,但因為沒有站穩,鼎正好砸到他的右小腿上,直接整了個粉碎性骨折,而且血流不止。就這麼,年輕的秦武王嬴蕩就因為舉鼎而死。但是秦王嬴蕩雖然在位時間不長,只有四年,但是他在位時所做出的政策卻推動了秦國的發展。

嬴蕩在政治上,設置了左右丞相,驅逐張儀,結盟魏國,聯越制楚。軍事上,攻拔宜陽,設置三川,平定蜀亂。經濟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築堤修橋。雖然對於驅逐張儀這件事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很多人都覺得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但是秦王嬴蕩也說過,從今以後,秦國外交不靠秦舌,只靠秦劍,這也說明了秦國的國力的增強。

秦武王是一個軍事才能相當高的君王,他重新樹立起了親人勇武好戰的風氣,發動了著名的宜陽之戰,打開了秦國東徵六國的大門。要知道,當時的嬴蕩才只有二十多歲,前途不可限量。如果嬴蕩能夠多活幾十年,那秦國統一天下可能就會提前很久。可惜,不知道當初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讓這位年輕的國君會突然提出要去周王畿舉鼎。

相關焦點

  • 「霸王舉鼎」即將重磅回歸 一座古城在等待霸王歸來
    大多數人都會告訴你霸王舉鼎宿遷的父老鄉親們你們知道嗎?霸王舉鼎要回來了!2013年,為了配合宿遷城市的發展,霸王舉鼎雕像從原址移走後渺無音訊~至今一直都是市民心中的牽掛。近日,網友們終於得到官方回復,霸王舉鼎確定回歸了!
  • 宿遷的霸王舉鼎何時歸?
    據「霸王舉鼎」雕塑設計團隊成員申佩坤介紹,1995年,在「霸王舉鼎」雕塑總設計師張勁揚帶領下,大家設計出了「霸王舉鼎」雕塑設計圖,雕塑連同底座高約9米、重6噸,為鍛銅打造,底座四面分別創作了吳中起兵、破釜沉舟、揮師彭城、鴻門設宴四幅浮雕,藝術地概括了楚霸王英雄悲壯的一生。  1996年,「霸王舉鼎」雕塑矗立在徐淮路環島中央,隨著時代的發展,以雕塑為中心,兩邊的道路不斷地向外拓寬。
  • 霸王舉鼎為何不放在項王故裡?
    二是由宿遷籍雕塑家張勁揚領銜創作的「霸王舉鼎」雕塑矗立在徐淮路環島中央。從此,「霸王舉鼎」雕塑成為宿遷的地標性建築。這一站就是17年,2013年3月23日,出於城市建設的需要,經相關部門多次研究,決定將「霸王舉鼎」雕塑進行移位。
  • 「濃縮型」塑鋼材質霸王舉鼎雕塑,亮相宿遷經開區
    霸王舉鼎雕塑是宿遷城市的重要標誌,10月3日上午,記者在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棵樹街道幸福人家小區門口,看到一尊「濃縮型」霸王舉鼎雕像。「這是國慶節前夕新安裝的塑鋼材質霸王舉鼎雕塑,比去年安裝在這裡的石膏材質製作的霸王舉鼎雕塑更加美觀了。」今年80歲的鄉賢紀庭柱說。       紀庭柱是一位根雕藝人,家住三棵樹街道。
  • 楚霸王項羽被冤枉兩千多年 究竟背的是什麼黑鍋?
    建造阿房宮 示意圖(網絡圖片)2002年,中國考古工作隊試圖從這座被累累黃土塵封了兩千多年的遺蹟中,找到那一片被大火焚毀的宮殿。然而,挖掘的結果卻出乎人們的意料——阿房宮並沒有被火燒的痕跡!會不會因為兩千多年過去了,無數次風霜雨雪的侵襲,已經把大火留下的痕跡抹去了呢?相傳兩千多年前,漢代長樂宮曾經是西漢首都長安城中最為華美的宮殿之一,是漢武帝母親的居所,年幼的阿嬌就在這裡遇到了同樣年幼的漢武帝劉徹,成就了「金屋藏嬌」這段千古佳話。東漢末年,長樂宮被焚毀,火燒過的痕跡至今仍然歷歷在目。阿房宮與漢代長樂宮的建築年代相差並不遙遠,然而阿房宮並沒有留下被火燒的痕跡!
  • 霸王舉鼎700斤,換算到今天有多少?
    霸王舉鼎700斤,換算到今天有多少?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鼎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鼎不只是單純烹食的器皿,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鼎器之重在當時得到世人的廣泛認可。舉鼎也自然而然成為彰顯力量的一大方式,古代的不少氣力驚人之輩都有舉鼎的事跡,在這之中最為出名,讓無數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霸王舉鼎。
  • 霸王舉鼎700多斤,換算現在的計重單位,項羽到底舉起了多少斤?
    導語:霸王舉鼎700多斤,換算現在的計重單位,項羽到底舉起了多少斤? 我們中國有著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而歷史的進程代表著不斷前進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奇聞異事,它們是歷史的標誌,歷史也因為它們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 西楚霸王項羽舉鼎700多斤,換算成現在的計重單位,舉起了多少斤?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傳聞,項羽力大無比,可以直接舉起來一個700斤重的大鼎,這對常人而言,幾乎是已經超出極限的事情,完全沒有可能,但如果這個對象是西楚霸王項羽的話,可信度似乎高了不少。
  • 項羽故鄉有杆300斤的霸王戟,至今無人能拿起,是現代人退化了?
    他出生於楚國的貴族家庭,天生神力,無人可敵,甚至可以單手舉鼎,這也是世人為他驚嘆的原因之一。直到今天,項羽的家鄉尚還收藏一把300多斤重的霸王戟,不過至今沒人能夠拿得動。這不禁引起大家的好奇,是現代人退化了嗎?為何古人輕而易舉就可拿起來的兵器,放到如今就拿不起來了呢?
  • 秦武王與西楚霸王都舉鼎,為何嬴蕩舉鼎而亡,項羽舉鼎而成名?
    六、舉鼎身亡,疑團重重對於秦武王的死描寫的非常少,只說他是因為和力士孟賁等人舉鼎,由於體力不支力竭而亡,事後孟奔等人被處死了事,看似簡單其實疑團重重。項羽再說西楚霸王項羽,他舉鼎也是有原因的,說到底他也是被迫的,沒事誰願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呀!起因是叔父項梁讓項羽去聯絡桓楚一起反秦,桓楚沒把項羽這個毛頭小夥子放在眼裡,但是他也聽說過項羽有萬人敵的能力,因此便說:「都說你有萬人敵之能,我不相信,如果能你能把我家裡重達千斤的鼎舉起來,我就加入你們的對於一起反秦!」
  • 「楚霸王」快回來了?
    據「霸王舉鼎」雕塑設計團隊成員申佩坤介紹,1995年,在「霸王舉鼎」雕塑總設計師張勁揚帶領下,大家設計出了「霸王舉鼎」雕塑設計圖,雕塑連同底座高約9米、重6噸,為鍛銅打造,底座四面分別創作了吳中起兵、破釜沉舟、揮師彭城、鴻門設宴四幅浮雕,藝術地概括了楚霸王英雄悲壯的一生。  1996年,「霸王舉鼎」雕塑矗立在徐淮路環島中央,隨著時代的發展,以雕塑為中心,兩邊的道路不斷地向外拓寬。
  • 舉鼎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以使天下諸國皆賓從,卻成一個笑話?
    舉鼎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以使天下諸國皆賓從,卻成一個笑話?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的長子,在前310年的時候,秦惠文王去世了,而秦武王作為惠文王和惠文后的兒子,秦武王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秦國的新君主。九龍神鼎那可是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秦武王看著九龍神鼎,熱血膨湃,他不滿足於單純佔有九鼎,還想把鼎舉起來,以璋現他無上的勇力,於是他叫來任鄙、孟賁,一起比試舉鼎。秦武王本就身強力壯,重武好戰,舉九鼎對他來說是個炫耀武力的好機會。嬴蕩即位之初,經過秦孝公和秦惠文王兩代國君的努力,國力日漸昌盛,《史記卷五秦本紀》載:「武王立,韓,魏,齊,楚,越皆賓從」。
  • 看看被鼎砸死的秦王嬴蕩就知道了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稱項羽「力能扛鼎」,宿遷民間也流傳著「霸王舉鼎」的傳說:項羽為了聯絡桓楚抗秦,舉起了四位壯漢合力都不能舉起的千斤之鼎。但是這個故事的可信度有多高呢?在105公斤以上級舉重比賽中,伊朗大力士海珊·拉扎扎德獲得了263.5公斤的成績。
  • 荊軻刺秦,戲耍了我們兩千多年的一出鬧劇.
    荊軻名列春秋戰國五大刺客之一,他刺殺秦王嬴政的功勳戰績也在歷史長河中傳述了兩千多年。
  •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被誤解兩千多年,荊軻:誰說我不想回去的
    在世人印象裡,荊軻是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態啟程的,他沒想過有全身而退的機會,「不復還」三字印證了這一觀點。然而正是這三個字,讓世人誤解了荊軻兩千多年,其實荊軻他從未想要犧牲,他對燕太子丹的承諾是,凱旋而歸。「還」,在先秦使用的頻率極低,且其真義根本不是「回還」,而是「回頭」!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告訴世人什麼是項羽精神
    霸王舉鼎項羽為什麼會選擇自刎於烏江呢?《項羽本紀》是這樣告訴世人的:「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無顏面見江東父老」、「可憐我回到江東繼續稱王,但我感到愧疚」,等等諸如此類的心理「害死」了霸王項羽,同時也成就了項羽,成就了西楚霸王之美名!
  • 古人為何動不動就舉鼎?一個鼎幾百公斤,他們真能舉得起來嗎?
    客觀的說,秦武王任內設置左右丞相、聯越制楚,軍事上取得宜陽大捷,為秦國東進奪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橋頭堡,並平定蜀亂和攻打義渠,表現可圈可點,可是最終還是死在了自己的喜好上,舉鼎而亡。
  • 秦武王為什麼在洛陽舉鼎,並被鼎砸死了?
    如果說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中原只是將楚國北上圖霸的野心展露無遺的話,那麼三百年後秦武王舉鼎則是將秦國欲一統天下的野心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