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它承載了太多我們兒時的記憶!」一提起「霸王舉鼎」,作為地道的宿遷人,市民王先生感慨道,小時夏天的時候,家中長輩常會帶他到廣場上乘涼,指著雕像給他講項羽的故事。聽著一個個經典的故事,看著雕像下生動的浮雕,王先生似乎回到了那個項羽叱吒風雲的朝代。「後來,無論是看電視還是讀小說,提到項羽,眼前浮現的就是雕塑上的面容。」
其實,何止王先生,「霸王舉鼎」雕塑對許多宿遷人來說,已不再是簡單的一尊雕塑,提起它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總能找到深深的自豪與濃濃的回憶。
「宿遷是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以項羽為原型設計一個雕塑成為大家的共識。」據「霸王舉鼎」雕塑設計團隊成員申佩坤介紹,1995年,在「霸王舉鼎」雕塑總設計師張勁揚帶領下,大家設計出了「霸王舉鼎」雕塑設計圖,雕塑連同底座高約9米、重6噸,為鍛銅打造,底座四面分別創作了吳中起兵、破釜沉舟、揮師彭城、鴻門設宴四幅浮雕,藝術地概括了楚霸王英雄悲壯的一生。
1996年,「霸王舉鼎」雕塑矗立在徐淮路環島中央,隨著時代的發展,以雕塑為中心,兩邊的道路不斷地向外拓寬。2001年,宿遷汽車客運站投入使用後,政府決定再次對霸王舉鼎廣場改造擴建。
「後來改建的時候,『霸王舉鼎』雕塑被墊高了2米。在雕塑周邊建設綠化帶,中間就顯得很大氣了。」申佩坤說。
從此,「霸王舉鼎」雕塑成為宿遷的地標性建築,人們對這條設計獨特的轉盤路記憶深刻。以至於,無論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只要提到「霸王舉鼎」,就能很快找到自己所處的地理方位。
【二】
然而,隨著宿遷城市的快速發展,這個環島已經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據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因為「霸王舉鼎」地處五叉路口,原綠島交通疏導沒有信號燈控制安全係數不高,且滿足不了城市需求,制約了城市發展。
2013年3月23日,為滿足市區霸王舉鼎廣場改造和地下人防工程建設的需要,經相關部門多次研究,決定將霸王舉鼎廣場上的「霸王舉鼎」雕塑進行移位,此次搬遷將不再保留底座,只將「霸王舉鼎」雕塑剝離後搬走。
市民朱先生親眼見證了搬遷過程,他回憶說:「當時搬走的時候當然捨不得,以前出門就能看到,如果突然間看不到,心裡感覺空蕩蕩的。看的時間長了,有感情了。」
「作為普通市民,我想以後把它搬回來的時候,應該把它放得再高一點,這樣才能體現我們西楚霸王的英雄氣慨。」朱先生如此期望。
2014年7月15日,霸王舉鼎廣場路段正式通車,修建三年之久的霸王舉鼎廣場五岔路口投入使用。許多市民在感慨交通便利的同時,更多地問及原來「霸王舉鼎」雕塑的安放位置。作為宿遷建市以來的形象代言人,如何重新煥發生機,廣大市民非常期待。
據悉,「霸王舉鼎」雕塑目前正在南京晨光機械廠修復,待整個廣場地下人防工程完成後,「霸王舉鼎」雕塑將以全新的形象回歸,屆時將移到東北角改造後的霸王舉鼎廣場上去。
從石子路到柏油路,從宿遷的西大門到市區的交通要道,霸王舉鼎路段無疑代表著城市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也標誌宿遷從小到大,從青澀到成熟。正是因為這份情愫,宿遷人才對「霸王舉鼎」雕塑始終念念不忘。
有人說,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面孔,反映著一座城市獨特個性氣質。優秀的城市雕塑,可以美化城市環境,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作為城市的標誌、歷史的見證,默默地閃爍著歷史的光輝。「霸王舉鼎」雕塑對於宿遷人、宿遷城而言,正是如此,它已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凝固的史詩、都市的靈魂。
我們期待著「霸王舉鼎」雕塑重新歸位的那一天!
來源:綜合網絡